芸台先生执事[2]。不奉教命,忽逾四年,感恋之私,未间时日。先生政高两粤,威播八蛮[3],勋业之彪炳,声闻之熏烁,海内之人,莫不诵之,何俟小子之言。所欲言者,文章而巳。 本朝论文,多宗望溪,数十年来,未有异议。先生独不取其宗派,非故为立异也,亦非有意薄望溪也,必有以信其未然而奋其独见也。夫天下有无不可达之区,即有必不能造之境;有不可一世之人,即有独成一家之文。此一家者,非出于一人之心思才力为之,乃合千古之心思才力变而出之者也。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此惟韩退之能知之,宋以下皆不讲也。五都之市[4],九达之衢[5],人所共由者也;昆仑之高,渤海之深,人必不能至者也,而天地之大有之。锦绣之饰,文采之辉,人所能致者也,云霞之章,日星之色,人必不能为者也,而天地之大有之。夫文亦若是而已矣。无决堤破藩之识者,耒足穷高邃之旨;无摧锋陷阵之力者...
个人尊严 王小波在国外时看到,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经线;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纬线。回到国内,一条纬线就像是没有,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提到尊严这个概念,我首先想到的英文词“dignity”,然后才想到相应的中文词 在英文中,这个词不仅有尊严之义,还有体面、身份的意思。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价值之所在。从上古到现代,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里,没有几个人有过属于个人的尊严。举个大点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有过皇上对大臣施廷杖的事,无论是多大的官,一言不和,就可能受到如此当众羞辱,高官尚且如此,遑论百姓。除了皇上一人,没有一个人能有尊严。有一件最怪的事是,按照传统道德,挨皇帝的板子倒是一种光荣,文死谏嘛。说白了就是:无尊严就是有尊严。此话如有任何古怪之处,罪不在我。到了现...
威海水师之熸[4],朝野之议,咸咎将帅之不用命,遂致于此。固也,乃未知军港形势,首恃炮台为卫,而后港中之舟始得其屏蔽,不为敌人所袭。当渤海战归,即毁其一二舟,舰队初未大损[5]。乃敌军夜袭岸军,而炮台之守者先溃。即用我山台之炮,下攻港中屯聚之舟。全军陡出不意,然犹力支,以巨炮仰击,自坏其已失之台,力为朝廷保有舟师,不为不力。寻敌人以鱼雷冒死入港[6],碎其数舟。当时既无快船足以捕捉雷艇,又海军应备之物,节节为部议抑勒[7],不听备[8]。门户既失,孤军无据,其熸宜也。 或乃又谓渤海之战,师船望敌而遁。是又讆言[9]。吾戚林少谷都督,战死海上,人人见之。同时殉难者,不可指数。文襄、文肃所教育之人才[10],至是几一空焉。余向欲著《甲午海军覆盆录》[11],未及竟其事。然海上之恶战,吾历历知之。顾欲言,而人亦莫信焉。今得是书,则出日本名士之手笔。其言镇、定二舰,当敌如铁山[12];松岛旗船...
杂记 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如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其輤有裧.缁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至于庙门.不毁墙遂入.适所殡.唯輤为说.于庙门外. 大夫士死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如于馆死.则其复如于家.大夫以布为輤而行.至于家而说輤.载以輲车.入自门.至于阼阶下而说车.举自阼阶.升适所殡.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 凡讣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君讣于他国之君.曰.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大子之丧.曰寡君之适子某死.大夫讣于同国.适者曰.某不禄.讣于士.亦曰.某不禄.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讣于适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士讣于同国大夫.曰.某死.讣于士.亦曰.某死.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
作者:黄孝阳 一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这样的小城市很多,是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拿着一枚图章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着怒气敲下的。几十万人口、几百米长的商业街,几个不大的邮局、银行、学校、菜市场,一两所地方院校。房子多半低矮。少有三层楼的。若有,那一定是政府某局。惟一一幢四层楼的建筑是百货商场。马路两边是法国梧桐树,也叫二球悬铃木,枝丫胡乱伸展。阳光在枝叶间稀稀沥沥漏下。树下坐着人,翘着腿,互相交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但看看他们的脸庞,也就知道了他们所等待的东西。 房子凌乱地堆在树后。房子与房子中间是巷子,黑瓦灰墙隔出让一个个让人们转瞬逝去的空间。在巷子里进出的人大抵是黑与灰两种颜色。偶尔飘出一件耀眼的白衬衫,或蹿出一个穿绿色军装像马儿奔跑的少年。 巷子比蛛网还密集杂乱,时间撒下大量的尘土与污垢。那像马儿奔跑的少年人停下脚步,身子戳在地上,眼里有了...
世俗之恋与精神之乡的二律悖反关 键 词:"逃亡"和"还乡" 乡村与城市 精神家园苏童用其无边而瑰丽的天才想象创设了一个灵气飞扬的"枫杨树"世界,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灵魂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孤独、苦闷而焦灼无比,它们飘荡在苦难的乡村,又沦落在罪恶的城市,而在心灵最柔软的深处,它们又不断地频频回首于故乡的黄色稻谷和火红罂粟。这种"乡村——城市——乡村"的轮回,是一种"逃亡"与"还乡"的记忆。在这种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那些或轻或重的、或黑或白的灵魂,无论其逃亡抑或还乡,全都只是宿命式的徒劳。这是一群无"根"的灵魂,这是一群除了流浪仍只能是流浪的灵魂。更深层次的逃亡,则主要表现在对既定生活和既定命运的拒绝、反抗和反征服。它与生活环境的转换与否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如《逃》中那个以逃亡为其生命主旨的陈三麦终生都在逃亡中痛苦地度日,他一次次地逃离故乡,逃离朝鲜战场,他的每一...
目 录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一节 扎着红色围嘴儿的地藏菩萨——每当千花子在女子学校的宿舍里怀念起海边的故乡时,率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总是那尊石雕的地藏菩萨。 千花子已经彻底地变成了一个东京少女,但居然还对海岬岩石下的地藏菩萨恋恋不舍,这似乎与如今的她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那地藏菩萨其实不懂规矩,竟然扎着五个甚至七个围嘴儿。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婴儿哪。" "那不就跟千花子差不离儿吗?" 伙伴们接过话头巧妙地奚落着千花子。每当千花子开口说话时,总是像婴儿一般,涎水差一点儿就要从嘴巴里流了出来,那模样显得可爱极了。即使在已经成为女子学校学生的今天,她的嘴唇依旧是那么娇嫩水灵,仿佛刚刚吮吸过母亲的乳汁一般。与千花子的嘴唇相比,那些用口红涂抹过的嘴唇,不啻矫揉造作的人工花朵。 每当看见千花子的嘴唇,高年级的学姐自不用说,就连同是一年级的学...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上卷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下卷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一章思嘉·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她脸上有着两种特征,一种是她母亲的娇柔,来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
作者:赵小赵一 1 2005年春天,思娅像一只发情的母猫上蹿小跳叫得我无比烦躁,家里那些可怜而又脆弱的器皿莫名其妙地跟她结下了血海深仇,成了她抓狂时猛烈打击报复的对象,最让我心疼的是,我收藏了多年的一块鱼化石,竟然被她歇斯底里地摔得只剩下了半截鱼头,为此,她重重地挨了我一巴掌。因为这一巴掌,我们开始了势不两立的冷战。冷战就冷战,我倒是乐得逍遥自在,晚上再不用回家看那小蹄子的眼色,每天下班后就窝在南滨路的茶楼里和一群狐朋狗友大摆龙门阵,或者邀几个长腿细腰的美女在解放碑的好吃街上边消夜边打情骂俏。闹到凌晨时分,才晃晃悠悠地到聂智群在观音桥新买的那套两室一厅里睡大觉。 如果用人体身上的某个器官来比喻一座城市,毫不讳言,重庆就是一个强壮鲜活的肾脏,而长江和嘉陵江则是两条畅通无阻的输尿管。汹涌澎湃的肾上腺激素让我常常血液沸腾蠢蠢欲动,每次看到美女就两眼泛着绿光口水直流。...
第一部分序 赏心 白先勇与昆曲结缘要从半个多世纪前说起。那是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后不久,白先勇随家人来到上海,在美琪大戏院看梅兰芳和俞振飞的昆曲演出。那次梅俞两位大师演出的曲目为《思凡》、《刺虎》、《断桥》和《游园惊梦》。是时白先勇十岁,第一次接触昆曲。虽然“一句也听不懂,只知道跟着家人去看梅兰芳。可是《游园惊梦》中那一段【皂罗袍】的音乐,以及梅兰芳翩翩的舞姿”,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舞台剧《游园惊梦》中昆曲的直接现身,无疑使白先勇与昆曲的情缘更深更浓。一九八七年,白先勇以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的身份受邀赴复旦大学讲学,有上海、南京之行。此次在大陆,他的最大收获,就是在上海看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长生殿》,在南京看了张继青演唱的“三梦”(《惊梦》、《寻梦》、《痴梦》),并与大陆昆曲界人士结缘。后来大陆版舞台剧《游园惊梦》请华文漪担任女主角,一九九二...
[俄国]伊·阿·蒲宁 1 三月九日是米嘉在莫斯科最后一个幸福的日子。起码,他自己觉得是这样。 中午十一点多钟的时候,他和卡佳沿着特维尔街心公园往前走。春天突然取代了严冬,在太阳下面走路还觉得有点发热。都说云雀飞来会给人间带来温暖和欢乐,仿佛真是这样。到处冰雪消融,一切都是湿漉漉的,屋顶上往下滴着水,看门人把人行道上的冰一块一块地敲下来,从屋顶上一锹一锹地扔下湿漉漉的积雪。到处人来人往、生气勃勃。高空的云彩渐渐散开,化成了白色的烟雾,然后就和那碧蓝碧蓝的、又仿佛是湿润的天空溶合在一起了。那尊神情里充满希望、低头沉思的普希金铜像高耸在远方,耶稣受难广场①上阳光普照。然而最使米嘉觉得无比美好的则是:这一天他觉得卡佳特别漂亮,心地十分纯朴,对他很亲热,常常带着孩子般信任的神情,挽住米嘉的手臂,不时地抬起头来看一眼他那充满了幸福,因而显得有些傲慢的面孔。他的...
作者作品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孔见《丁村的酸梅》若原《幻肢》程青《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傅勤《过去的事》单正平《尸杀》白朗《生与死》聂鑫森《车在旅途》黄辉《宋朝布衣》巴兰兰《赌石》王旭烽《平湖秋月》艾雯《弟弟的婚礼》端木方《摸梦》孟瑶《孤雁》骆宾基《一九四四年的事件》赵波《假发下的伤心人》陈家桥《母与子》达理《除夕夜》李锐《厚土·合坟》子楚《进化》王海椿《狐仙》雪铁龙《行走》聂鑫森《镖头杨三》力夫《快乐之书》孙春平《古辘吱嘎》 一九四四年的事件骆宾基现在我们的生活是正常了,可以说进步了,科学化了,至少已经开始接近幸福了。然而那时候可不同。那时候我们中国正进行着伟大的战争,自然我这里所说的是跨着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战争。那时候,我正在桂林附近的一个三等县份当承审员。我...
《论语》原本:台北: 文致出版社, 1980.四书五经, 宋元人注, 北京: 中国书店, 1990.学而第一『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韩寒五年文集三重门1 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 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消息传来, 小镇沸腾得差点蒸发掉, 学校领导的面子也顿时增大了好几倍, 当即把学校定格在培养理科人才的位置上, 语文课立马像闪电战时的波兰城市, 守也守不住, 一个礼拜只剩下四节。学校有个借口, 说语文老师都转业当秘书去了, 不得已才……林雨翔对此很有意见,?因为他文科长于理科——比如两个侏儒比身高,文科侏儒胜了一公分——所以他坚持抗议。 林雨翔这人与生具有抗议的功能,什么都想批判——“想”而已,他胆子小,把不满放在肚子里,仅供五脏之间的交流。 有人说当今学文史的找不到工作, 这话...
上部 暑假里,吴桐跟学校组织的旅游团去小珠山游览,这是时下较普遍而尤在学校盛行的福利性出游活动。吴桐所在的商业中专资金短缺,虽不甘落后别家“游”自家也要“游”,却是“游”不出多远。国外新、马、泰连想都不敢想,国内如海南、九寨沟、张家界之类著名风景点也是望而却步,最终民主加集中选在离市区二百余公里的小珠山。坐大巴两三个小时便到山下。许是期望值不高’的缘故,到达实地一看觉得尚可,有得一览。小珠山是一个新开辟的旅游景点,与大珠山遥遥相望,当地素有“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的说法。其实小珠山不高也不嶙峋,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名胜古迹。但山上裸露的巨石与挺拔的松树各显峥嵘又辉映成趣,构成一幅独具一格的景象。除此还有环境的幽静与气温的凉爽,都使人觉得这次旅游不虚此行。 因是近程,时间也短(只在山上住一天),许多老师都带着家属。在山脚下的宾馆分配完房间后,游览基本是...
作者:李宝嘉目 录 第 一 回 望成名学究训顽儿 讲制艺乡绅勖后进第 二 回 钱典史同行说官趣 赵孝廉下第受奴欺第 三 回 苦钻差黑夜谒黄堂 悲镌级蓝呢糊绿轿第 四 回 白简留情补祝寿 黄金有价快升官第 五 回 藩司卖缺兄弟失和 县令贪赃主仆同恶第 六 回 急张罗州官接巡抚 少训练副将降都司第 七 回 宴洋官中丞娴礼节 办机器司马比匪人第 八 回 谈官派信口开河 亏公项走头无路第 九 回 观察公讨银翻脸 布政使署缺伤心第 十 回 怕老婆别驾担惊 送胞妹和尚多事第 十一 回 穷佐杂夤缘说差使 红州县倾轧斗心思第 十二 回 设陷阱借刀杀人 割靴腰隔船吃醋第 十三 回 听申饬随员忍气 受委屈妓女轻生第 十四 回 剿土匪鱼龙曼衍 开保案鸡犬飞升...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007前传·银鳍>正文回目录第52节:孤独的绝境作者: [英]查理·汉格森 第24章孤独的绝境 在黑咕隆咚的井底,詹姆斯能感觉到的,只有声音。先是耳边呼呼生风,身体入水时,一声爆炸似的巨响,然后,是水下模糊而沉闷的寂静。 此刻,他在那漆黑的寂静中慢慢转动,整个人在幽暗中神志恍惚。突然,他冒出水面,听到自己的呼吸在回声中响得出奇,夹杂着哗哗的搅水声,刚才轰然入水的余音还在地洞里嗡嗡回荡。 还好,水里虽冷,却并不像刚砸进去时那么吓人。那一砸,砸得他头痛欲裂,耳朵、鼻子和眼睛全都疼得要命。 井底几乎漆黑一片,只有井口透进来的一线微光,根本不顶用。詹姆斯伸出双手,慢慢向前游着,想摸索坚硬的东西。穿着衣服游泳真是碍手碍脚,感觉好像钻在一个笨拙的躯壳中动作,靴子还把身体直往下拽。不过,詹姆斯的手总算碰到了岩石,他踩了会儿水,开始沿途摸索池塘的边缘,想找...
从九寨沟回来,累的像条死狗的我拖着双腿要死不活地爬社会了六楼,回到自己的安乐窝.一进门的就扔掉背包直奔浴室---没有什么比在外卖命四天之后回家洗个热水澡更幸福的事了. 一支脚都跨进浴房了才发现平常放在浴房前防止滑倒的毛巾不知芳踪何在.不过已经半死的我实在没力气追寻它的去向了,明天再找吧,今个儿是不行了. 打开莲蓬头,温热的水喷射在身上,啊,爽死了.一边抹洗发露一边五音不全地自编自创自唱《洗澡歌》:“洗澡的感觉真好,已经三百多年没有洗澡,啦啦啦....” 忽然,浴室里的灯泡闪了两下,灭了,整个房间顿时陷入了一片黑暗。与此同时,莲蓬也停止了供水。一头泡沫的我那个郁闷:有这么巧吗,水电气约好一起罢工?! 无奈之下,我只能先出去拿电筒。谁知跨出浴房刚走两步,居然脚下就出现一滩水,于是我就一个极优美的踩到西瓜皮动作倒了下去,而且好死不死地后脑勺和浴房那又高有硬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