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与其说表现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个在荒谬现实中扭曲、压抑而顽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执著的求索精神,毋宁说它传达出了整整一代人对于由那个荒谬的年代而引发的人生虚无感、孤独感、寂寞感及其所作的绝望抗争的信念。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在顾城的诗中,最能反映出诗人心境的莫过于他的这首曾经震动整个当代诗坛的《一代人》。这首诗与其说表现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个在荒谬现实中扭曲、压抑而顽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执著的求索精神,毋宁说它传达出了整整一代人对于由那个荒谬的年代而引发的人生虚无感、孤独感、寂寞感及其所作的绝望抗争的信念。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在这个意义的层面上成为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的心灵雕塑。面对着荒谬年代所带来的灾难与耻辱,北岛的一首《回答》最先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在集中地反映那个时代的荒诞...
汤百年心神不定的时候,他的儿子汤小年正一动不动地趴在一辆十轮卡车车身的下面。车是什么牌子不知道。只知道这辆墨绿色的怪兽还在靠着巨大的惯性伴着尖利的刹车声往前冲。青石板经不住车轮的摩擦,齐刷刷地裂成几个条形的碎片。 大约一两秒钟之前,汤小年背着一捆干树枝横穿过街。他看见了那辆狂奔过来的卡车。然而他并不惊慌,一是车距尚远,二是司机大都长着眼睛,他想。 司机却不这样想,他车开得野,也开得自信。看见前边有人,尤其是这样大的孩子,车速丝毫不减。这些像山猫一样的小家伙,步伐灵活,车到跟前,他们会像兔子一样蹿出去…… 车终于极不情愿地刹住了。司机好半天打不开车门,等他脸色惨白地走下车时,浑身已经抖做一团。只是心中还抱有的一线希望支持着他不至于倒在地上。 我们趁着司机这一线希望还不曾破灭的时候,来介绍一下车下的孩子。 他叫汤小年,是汤百年三十岁上得的儿子。今年七岁。小...
卷六 复恩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县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与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赵襄子见围于晋阳,罢围,赏有功之臣五人,高赫无功而受上赏,五人皆怒,张孟谈谓襄子曰:"晋阳之中,赫无大功,今与之上赏,何也?"襄子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礼唯赫也.子...
李国文打错电话电话铃在夜晚十二点以后响,哪怕告诉我彩票中奖,也会先要恼怒的。因为打电话的人,说了想说的话,高枕无忧地睡觉去了;可接电话的我,却要再服一片安定,才能入睡。其实,即使中奖,第二天通知我也不迟的。“谁?”我问。“你是谁?”对方反问。我把电话挂了。因为是你打电话来,我问了,那就通报姓名,岂有用一种很不客气的腔调盘问我的道理。“谁?半夜三更!”我老伴问。“谁知道谁?神经病!”没过五分钟,电话又响了。“哦,天!”我对电话那方的人叹气:“你到底想要我干什么吗?”“你是老李,你别回避我,如果你有勇气,如果你是男人,你就听我说——”“你打错电话了!”“我没错,我找的就是你!老李!”我懵懂了,第一,我是老李,不错,人人都这样称呼我;第二,我有没有勇气,...
卷五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睢之道,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诗曰:"钟鼓乐之." 孔子抱圣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城,逍遥乎无形之乡.倚天理,观人情,明终始,知得失,故兴仁义,厌势利,以持养之.于是周室微,王道绝,诸侯力政,强劫弱,众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仪废坏,人伦不理,于是孔子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 王者之政,贤能不待次而举,不肖不待须臾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穆.虽公卿大夫之子孙也,行绝礼仪,则...
离散之前一 户外的萧索的秋雨,愈下愈大了。檐漏的滴声,好像送葬者的眼泪,尽在嗒啦嗒啦的滴。壁上的挂钟在一刻前,虽已经敲了九下,但这间一楼一底的屋内的空气,还同黎明一样,黝黑得闷人。时有一阵凉风吹来;后面窗外的一株梧桐树,被风摇撼,就渐渐沥沥的振下一阵枝上积雨的水滴声来。 本来是不大的楼下的前室里,因为中间乱堆了几只木箱子,愈加觉得狭小了。正当中的一张圆桌上也纵横排列了许多书籍,破新闻纸之类,在那里等待主人的整理。丁零零,后面的门铃一响,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非常消瘦的青年,走到这乱堆着行装的前室里来了。跟在他后面的一个三十内外的娘姨(女佣),一面倒茶,一面对他说: “他们在楼上整理行李。” 那青年对她含了悲寂的微笑,点了一点头,就把一件雨衣脱下来,挂在壁上,且从木箱堆里,拿了一张可以折叠的椅子出来,放开坐了。娘姨回到后面厨房去之...
李先生大约在早晨五点钟左右醒来,他不记得自己是被邻家的公鸡啼醒的,抑或是被李太太梦魇中的一条腿压醒的,他记得有什么东西在他胸前重重地敲了一下,然后他就醒了。 是暮春的一个早晨,并且是礼拜天的一个早晨。李先生不用再打开煤炉煮粥的同时心急火燎地批改学生作业。李先生把李太太肥胖的身体温柔地搬动了一下,然后下床找到了四只拖鞋中的两只。右脚觉得紧绷绷的,仔细一看是女鞋,于是及时地作了调整。尽管这样,李先生走到天井里时心情仍然是愉快的,礼拜天的早晨总是使李先生感受到一丝别样的安慰和怜悯。 天井里的夹竹桃花开得很鲜艳,花蕊及枝叶间微微蕴藏了几滴露珠。李先生用一把小刀给那些价廉物美的花草松了松上,这时候他突然想起李太太昨夜关照的事情,买蹄髈。李先生嘀咕了一句,跳起来就回屋子,他找到菜篮子朝床上的女人嚷嚷了一句,我去买蹄髈啦。然后他把旧自行车哐哐啷啷地推出天井,走到外面的...
附录 四书章句附考序 朱子之注四书也,毕生心力于斯,临没前数日,犹有改笔.但其本行世早,而世之得其定本者鲜,此注本所以有异也.又有因传写而异者,亦未免焉.定本如大学"欲其必自慊",后为"欲其一于善"而定也;论语"行道而有得于心",后为"得于心而不失"而定也;此类是也.传写而异,如论语"卫大夫公孙拔",误为公孙枝;孟子"自武丁至纣凡九世",误为"七世"之类耳.传写之误,固注疏家之常事,若夫注是书而毕生心力于斯,没前有改笔,则朱子之注四书也,其用心良苦,其用力独瘁矣. 夫朱子之意,必欲精之又精,以造乎其极,亦何为也哉?立志于为圣贤,在自得躬行,而不在于注之有定本也;用以治国平天下,在体诸身,施于政,亦不在于注之有定本也;即以讲论四书经文,亦在于大本大源,而不在于一句一字之闲也.然则我子朱子之苦心瘁力于斯者,何为也哉?盖以四子之书为两闲至精之理,为孔门至精之文.为之注者,必至当而不可易,乃与斯文为无所负焉耳,此子朱...
一个深溪里的悲惨故事, 在邻山的空谷里回响, 这应和的声响动我神思, 我躺下静听这难言的悲伤; 一转眼却见一个愁苦的姑娘, 撕扯着纸片,把戒指全敲碎, 恨不能让愁云凄雨把世界摧毁。 她头上戴着一顶宽边草帽, 帽檐遮住了她脸上的阳光, 在那脸上你有时仿佛看到, 一位曾经是无比艳丽的姑娘。 时光并没有毁尽青春的宝藏, 尽管上天震怒,青春余韵尚在, 风霜、岁月也掩不尽她的丰采。 她不时把手绢举到自己的眼下, 手绢上绣着精妙的词句, 让积郁的悲伤化作的泪花, 把丝绒刺绣的字句浸洗, 她时而细审那词中的深意, 时而因莫名的悲痛不禁啜泣, 呼号、呻吟,一阵高,一阵低。 有时,她高抬起她的两眼, 直向天上无数的星辰凝望; 有时她把目光的方向转变, 了望大地;有时使她的目光...
卷六 比干谏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遂解发佯狂而去.君子闻之,曰:"劳矣!箕子!尽其精神,竭其忠爱,见比干之事,免其身,仁知之至."诗曰:"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五往而得见也.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此也.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赏勉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其分职,考其事业,较其官能,莫不理法,则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如是.则持厚者进,而佞谄者止,贪戾者退,而廉洁者起.周制曰:"先时者.死无赦;不及时者.死无赦."人习事而因,人...
我不大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即使所谓“轻性音乐”,那跳跃也像是浮面上的,有点假。譬如说颜色:夏天房里下着帘子,龙须草席上堆着一叠旧睡衣,摺得很齐整,翠蓝青布衫,青绸裤,那翠蓝与青在一起有一种森森细细的美,并不一定使人发生什么联想,只是在房间的薄暗里挖空了一块,悄没声地留出这块地方来给喜悦。我坐在一边,无心中看到了,也高兴了好一会。 还有一次,沿室里的灯新加了防空罩,青黑的灯光照在浴缸面盆上,一切都冷冷地,白里发青发黑,镀上一层新的润滑,而且变得简单了,从门外望进去,完全像一张现代派的图画,有一种新的立体。我觉得是绝对不能够走进去的,然而真的走进去了,仿佛做到了不可能的事,高兴而又害怕,触了电似地微微发麻,马上就得出来。 总之,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喜的,使这世界显得...
芸台先生执事[2]。不奉教命,忽逾四年,感恋之私,未间时日。先生政高两粤,威播八蛮[3],勋业之彪炳,声闻之熏烁,海内之人,莫不诵之,何俟小子之言。所欲言者,文章而巳。 本朝论文,多宗望溪,数十年来,未有异议。先生独不取其宗派,非故为立异也,亦非有意薄望溪也,必有以信其未然而奋其独见也。夫天下有无不可达之区,即有必不能造之境;有不可一世之人,即有独成一家之文。此一家者,非出于一人之心思才力为之,乃合千古之心思才力变而出之者也。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此惟韩退之能知之,宋以下皆不讲也。五都之市[4],九达之衢[5],人所共由者也;昆仑之高,渤海之深,人必不能至者也,而天地之大有之。锦绣之饰,文采之辉,人所能致者也,云霞之章,日星之色,人必不能为者也,而天地之大有之。夫文亦若是而已矣。无决堤破藩之识者,耒足穷高邃之旨;无摧锋陷阵之力者...
作者:黄石公[汉]· 简介· 卷一 上略· 卷二 中略· 卷三 下略简介 《三略》也叫《黄石公三略》,传说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传授给张良的。《史记·留侯世家》有“张良尝闲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王者师……’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的记载。但据《汉书·艺文志》说:“汉兴,张良、韩信序次(整理)兵法,几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于孝成(汉成帝)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据这些写成《汉书’艺文志·兵家》,其中并无《三略》一书著录。查《汉书》成书于东汉和帝(公元89—105)年间。可见在东汉中叶以前并没有《三略》这个书名。东汉末年建安年间,陈琳(?一217年)在《武军赋》中始提到“……三略六韬之术”。魏明帝时,李康《运命论》始有“张良受黄石公 之符,诵《三略》”之说。东晋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为西...
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也.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十卿禄. 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 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
七五年深秋的某个中午,我同几个无事可做的同事一起,在海水浴场进行有些不合时令的海水浴。突然,同宿舍的李伟匆匆跑来,把我喊上岸,交给我一个小小的邮政木箱。木箱上面写着:“海城科技站农林组收”。说来可叹,半年前,我因为坚持搞科研,被戴上“白专”帽子,从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贬”到这里,这所谓的农林组也只有我一个人,就是说,我是包裹的当然收受人。可是奇怪的很,木箱上没写寄件人地址姓名,是一个匿名邮件。这倒底是怎么一回事?李伟见我满面疑云,说:“打开看看,里面肯定有信。”我动手启开木箱,箱中分两层装着八个色泽鲜艳的大苹果,但是没有信,连个字条也没有。我们都惶惑不安起来。事情确实有些溪跷。寄苹果这件事倒也并不奇怪,我在省农科所工作时常常收到这类包裹,大多是各地果场把培育的新果品寄来汇报成果请求鉴定,这是我们工作中应处理的事。但这几年农科所名存实亡,人家都不愿寄了,眼前这八个苹...
答陆原静书 【151】来书云;下手工夫,分比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芜刻足停也.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照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下息,有刻暂停,则息矣,非至诚无息之学矣. 【152】来书云:良知亦有起处,云云.此或听之末审;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但人不知存,则有时而或放耳: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但人不知察,则有时而或蔽耳.虽有时而或放,其体实未尝不在也,存之而已耳:虽有时而或蔽,其体实未尝不明也,察之而已耳.若谓真知亦有起处,则是有时而不在也,非其本体之谓矣. 【153】来书云:前日精一之论,即作圣之功否?"精一"之"精"以理言,"精神"之"精"以气言.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无条理则不能运用;无运用则亦无以见其所谓条理者...
一张梅里美的照片。高高的前额,薄薄的嘴唇,尖尖的鼻子,两只狡黠的眼睛充满了幽默和嘲讽。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不寻常的小老头,精明强干,能说会道(不见他的嘴唇那么薄吗?),风流倜傥,洒脱风趣。 两年以后,他又出版了一本伪造的伊利里亚民歌集,题名为《单弦小提琴》,假托作者是一个意大利政治流亡者,是从巴尔干半岛西北地区搜集到的民歌。梅里美的伪造充满了地方色彩和符合民歌风格,以致人们都信以为真,歌德曾撰文向德国读者介绍这部诗集,普希金也将其中一部份译成俄文。 这种玩笑只有在作者不愁吃、不愁穿、不求名、不求利的条件下才能开得出来,而梅里美当时正符合这些条件。梅里美于1803 年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个画家、化学家兼历史家,母亲是18 世纪童话作家波蒙蒂夫人的孙女。1812 年,他进入父亲任教的拿破仑中学,波旁王朝复辟以后,学校改名为亨利四世中学。1819 年,他进入...
马家父子 老马的祖籍在四川东部,第一年恢复高考老马就进京读书了。后来老马在北京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但是老马坚持自己的四川人身份,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一口川腔挂在嘴上。和大部分固执的人一样,他们坚信只有自己的方言才是语言的正确形式,所以老马不喜欢北京人过重的卷舌音,老马在许多场合批评北京人,认为他们没有好好说中国话,"把舌头窝在嘴里做啥子么?" 老马的儿子马多不说四川话。马多的说话乃至发音都是老马启蒙的,四川话说得不错。可是马多一进幼儿园就学会用首都人的行腔吐字归音了,透出一股含混和不负责任的腔调。语言即人。马多操了一口京腔就不能算纯正的四川娃子。老马对这一点很失望。这个小龟儿。 马多这个名字你可以知道老马是个足球迷。老马痴迷足球。痴迷那个用左脚运球的阿根廷天才马拉多纳。老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绿色草皮上的一代天骄,盘带一只足球,在地球的表面上霸道纵横。但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