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叶渭渠(一)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一两岁上,父母双亡,少年时代,祖母和姐姐又相继作古,从此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使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悲哀之中,在他稚幼的心灵里投下了寂寞的暗影。十六岁上,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下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内里的诗情,在这里也显露了康成的创作才华的端倪。少年的川端康成聪颖过人,早早闯入说林书海,广泛地猎取古今世界名著和日本名著,尤其是对《源氏物语》更是爱不释手。他对这部名著虽不甚解其意,只朗读字音,欣赏着文章的优美的抒情调子,但却深深地为其文体和韵律所吸引。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后他写作的时候,少年时代那种似歌一般的旋律,仍然回荡在他的心间。他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憧憬,上中...
第1 章 来自异域之邀请收到邀请函的时候,也正是我这一生最悲惨低潮的时候。当然,我这一生悲惨的时候占了十之八九。谁不是这样呢?只是,对我来说!那段时间真可以说是最悲惨的时候了。 我是个作家;美其名说是个作家,事实上应该是:坐在家里的男人。或者套句阿May 走的时候的说法,那叫做:坐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无聊家伙。很嘲讽,但也是个很贴切的说法。其实这又怪得了谁了?毕竟当我和阿May 认识的时候我就是这样自我介绍的啊。过江之鲫,当然不卖钱。出版社唯一采用的理由是:很少男作家写这种题材。那说词让我觉得自己似乎也勉强称得上是某种奇珍异兽,还有可供收藏的价值似的。章;有时候作家协会开什麽捞什子会议找我出席,连出席费都少得可怜,可以想见我的生活是怎麽过的了。可是我还是活下来啦。你可以说我这个人要求不高,也可以说我这个人胸无大志。反正不管怎麽说都无所谓,我在乎的只是我...
张仲景认为,当时人们患的是一种“伤寒”病,虽然也是一种外感性的疾病,但全然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发热性疾病。以往医生们见到发热就用石膏、大黄这样的寒凉药,一般都能解决问题。但在这种病的治疗当中却适得其反,就是因为这种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体质下降,外界寒邪偏重,正气不能抵御,寒邪直接侵入肌肤,阻遏了气机而发出现高热,以及各种类似感冒的症状,这种高烧发热,与平时人们因内热壅盛而表气虚弱,感受轻微寒邪,以内热为主的感冒发热是大不相同的。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使用温热药来治疗“热病”的方法,这属于中医治疗原则当中很少提及的“反治法”。他主张用辛温发散的药品发汗解表,使郁闭于内的寒邪随汗而出,热必自除。由此,他也开创了“以热药治热病”的先河。 张仲景为人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这部著作当中体现出来的“辨证论治”的重要医学思想,可以说,它的出现对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了...
作者:刘登翰她的写作有着引人深思的“边缘性”,既不在纯文学的中心苦思,又不在消费文化阵营盘桓过久,尝试走一条“中庸之道”──其作品既不严肃到无人问津,又不俗到“走火入魔”,而是烙二者于一炉。不走极端,好处是兼容并蓄,探众家之长,雅俗共赏,但往往不容易把握,难以界定。解读她的《胭脂扣》,可以看到李碧华在这方面的努力。表面搅来,这是一个很艳情的故事:一个三十年代已谢世的“圹西红阿姑”,飘然从阴间来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寻找她的情人。他们曾相爱甚笃,却因不被家庭接受而生计无着,决定双双服毒自杀,谁知在黄泉路上没能重逢,她便拼了一条心向閰王求情,宁愿下世投胎减去十年寿命,也要到阳世来走一遭,以详究竟……最后自然是大失所望,断然消失,宁愿回到阴间,也不要再看到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胭脂扣》便由此而在香港刮起了一股“怀旧”风潮,与世纪末世界性的“怀旧”潮流契合,并...
其次,诗意还体现在人物性格上。地方有了诗意,如何表达出来,这时需要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人物了。假若地方充满诗意,人物却肮脏卑鄙,那么这些诗意也会显得单薄甚至多此一举。沈从文当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不能容忍自己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有一丝龌龊与硝烟,于是《边城》中的人物便就此感染着诗意,共同创造着边城这一诗意的神话世界。翠翠这个人物是最完美的诗意结晶,她依水而生,傍山成长,“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她明慧温柔,体贴乖顺,“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些淳朴性格轻盈纯洁,像一首不忍凌辱的诗。就连她心中的爱也无不充满诗意,自从见到二老之后,便让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甚至摆渡也不时想起遇见二老的场景,挂念着,如桨下的水流哗哗而...
邵临淄 于去恶 狂生 澂俗 凤仙 佟客 辽阳军 张贡士 爱奴 单父宰 孙必振 邑人元宝 研石 武夷 大鼠 张不量 牧竖 富翁 王司马 岳神 小梅 药僧 于中丞 皂隶绩女 红毛毡 抽肠 张鸿渐 太医 牛飞 王子安 刁姓 农妇 金陵乙 郭安 折狱 义犬杨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岛 沅俗 云萝公主 鸟语 天宫 乔女 蛤此名寄生 刘夫人 陵县狐邵临淄临淄某翁之女,太学李生妻也。未嫁时,有术士推其造,决其必受官刑。翁怒之,既而笑曰:“妄言一至于此!无论世家女必不至公庭,岂一监生不能庇一妇乎?”既嫁,悍甚,指骂夫婿以为常。李不堪其虐,忿鸣于官。邑宰邵公准其词,签役立勾。翁闻之大骇,率子弟登堂,哀求寝息,弗许。李亦自悔,求罢。公怒曰:“公门内岂作辍尽由尔耶?必拘审!”既到,略诘一二言,便曰:“真悍妇!”杖责三十,臀肉尽脱。导史氏曰:“公岂有伤心于闺闼耶?何怒之暴也!然邑有贤宰,里无悍妇矣。志之,以补《循吏传》之所不及...
小说排行榜:/top.aspx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1]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臣司马光曰: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
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使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又有比亲情更高、为朋友义不容辞的友情,还有阴差阳错、充满了悲剧色彩的爱情。当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时候,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但是,他们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鲜血谱写着一代人壮美的人生,刻划出共和国同龄人的年轮……作者:梁晓声一 黑板前,三个少年皆在弯腰系鞋带。 他们都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一律将左脚或右脚踏在讲台边上…… 斯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这三个少年。 在北方最北的这一座省会城市里,九月上午的阳光依然温暖。为迎接国庆,教室的窗子已被擦得明明亮亮。如果没有窗框,一眼望去,像是不存在似的。...
剪掉散文的辫子英国当代名诗人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曾经说过,他用左手写散文,取悦大众,但用右手写诗,取悦自己。对于一位大诗人而言,要写散文,仅用左手就够了。许多诗人用左手写出来的散文,比散文家用右手写出来的更漂亮。一位诗人对于文字的敏感,当然远胜于散文家。理论上来说,诗人不必兼工散文,正如善飞的鸟不必善于走路,而邓肯也不必参加马拉松赛跑。可是,在实践上,我总有一个偏见,认为写不好(更不论写不通)散文的诗人,一定不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我总觉得,舞蹈家的步行应该特别悦目,而声乐家的说话应该特别悦耳。可是我们生活于一个散文的世界,而且往往是二三流的散文。我们用二三流的散文谈天,用四五流的散文演说,复用七人流的散文训话。偶而,我们也用诗,不过那往往是不堪的诗,例如歌颂上司,或追求情人。通常我们总把散文和诗对比。事实上这是不很恰当的。散文的反义字有时是韵...
富国篇第十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异也,知愚分.埶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如是,则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则功名未成也;功名未成,则群众未县也;群众未县,则君臣未立也.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居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惧愚也,民下违上,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
当代->2003年第4期[报告文学]矿难如麻.......................长 江十周岁........................程 青风吹草低.......................董立勃长虫二颤.......................叶广芩洞穿黑夜.......................夏天敏天知道........................麦 家家丑.........................夏志强行走的影子......................胡学文简单的死亡......................哑 樵[中学生文学社]我们离仙湖有多远...................曹文君江河中的故乡.................董 夏 青 青[直言]我亦平生伤偏迫....................李国...
被采访人:亚亚(笔名),女,1978年生,辽宁沈阳人。1997~2001年就读南京某重点大学中文系,2001年来到北京最著名的某大学读文学专业。 亚亚是个典型的文科女生,非常聪明而且很爱幻想。作为朋友,她对我的讲述十分坦荡,毫无保留。她认为自己在性问题的开放态度是有选择性的,对一切爱与不爱有着自己的判断。她觉得自己找到了幸福,所以她不曾后悔过。她的男朋友跟我也很熟,只是觉得和亚亚口述中那个形象对应起来有些陌生,大概还是有距离的缘故吧!但他们之间的相亲相爱是周围朋友有目共睹的。幻想有一个人破门而入 杨小诚(以下简称“Y”):讲讲你小时候,随便谈谈,你的童年意识……你说过你在少女的时候就非常焦灼? 亚亚(以下简称“A”):是的,非常焦灼,每天都在家里狂躁不安,幻想有一个人破门而入…… Y:后来呢? A:然后到了大学,在南京。...
1 “杨管教!杨管教!”在押人员的面孔堵满了14监室的窗口,他的左腮有一块疤痕,大而圆的眼睛透着阴森和冷酷。他的面孔就定格在这单一的表情上,令人觉得他即使出现别的表情,也是做作的。 “霍英国,你有事?”杨爽走到14监室前,对着窗口问。 “我有事要跟你说,你提我一下。” “是现在监室里的事吗?” “不是。” “那等上班后,有什么事你跟你的主管民警说吧。”杨爽扔下这句话,离开了14监室的窗口。 “今天是星期六,我们主管民警得下星期一上班,到那时就晚了。”霍英国提高了嗓门,说得有些急切。 杨爽没做声,径直走了。 霍英国的案件是杨爽办的。一年前,杨爽在城西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工作。一天晚上加完班返家的途中,走到西立交桥时,杨爽听见一个男人的呼救。循声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一个穿黑色风衣的歹徒手持利刃,用力刺向一男子。被害男子瘫倒在桥拱处,歹徒抢走了他的皮包...
作者:[苏联] 阿·阿达莫夫 序第一章 博尔斯克的三张身份证第二章 从房子里到车站上第三章 市场上的货亭内外第四章 自我伏击第五章 原先的尼娜第六章 一个姓普罗霍罗夫的人第七章 又是两天,最后两天序 凌继尧 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深度,不超过测深锤的长度。”祝愿我们的读者像高明的水手那样,把自己长长的测深锤抛入侦探文学的海洋中。第一章 博尔斯克的三张身份证 摩肩接踵的人群渐次登上电梯,宛如一条长长的彩带缓缓向上爬去。迎面乘电梯而下的人流中呈现出形形色色的面孔:有年轻的,冻得发红的,笑吟吟的,也有中年的,若有所思的,睡眠不足的,神色忧虑和焦急不安的。 谢尔盖喜欢仔细观察从身旁徐徐而过的人们的脸,极力从他们脸上捕捉到某种主要的、不同于其他人的东西,有时由于自己意外的小小发现而淡淡一笑。 一分钟之后,他机械地离开脚下移动的梯级,步入铺着大理石地板的大厅,随着人流踏上宽阔的台阶...
第一期目 录开篇寄语1、 详批命局欣赏2、 四柱讲座之一a) 阴阳二路在何方b) 身弱发财缘何物3、 点窍一二a) 实战兄弟关b) 实战儿女关四、《命理玄机探秘》问答五、《月谈赋》例释六、《玄关一窍》择录七、《探秘》之二择录作 者: 蔡昔瓊联系地址:湖北省麻城市盐田河镇中学(438300)电 话:0713)2801303手 机:13593690483开篇寄语病树前头万木春能读懂《易》书的人都是有大智慧之人,无智慧者读不懂《易》书。什么是《易》?《易》是自然、社会、人生之大道。什么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五行命理学,从阴阳八卦中演变而来,又应用于人的生活中去。其哲学思想最能安定人心。比如,你有什么冤屈,八字命运里面都有解释。当你糊涂时,《易》学思维能使你很快清醒。当你的精神生活极度空虚的时候,它可以马上帮你找到心理平衡点。当你的事业红红火火,名誉地位蒸蒸日上的时候,它又会提醒你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可...
序 走近“神偷王” 当代究竟有没有“神偷王”? 如果有,他又是何许人也? 这些疑问,是因为传媒的关注而在百姓心中产生的;而后,人们又通过传媒解释了这些疑问。 我和“神偷王”的第一次谋面,正是缘于中央电视台一档著名电视节目《小崔说事》。 时间是2004年的11月6日,深夜。 当崔永元出现在演播大厅内,面对济济一堂的观众首次介绍当晚的嘉宾时,我才从座席中见到了名噪一时的“江南神偷王”。崔永远的开场白很精彩,他要求从观众席上站起的王同山,只用一分钟时间去介绍自己。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当年在苏州、上海一带神出鬼没的梁上君子,竟然出语简洁、精练,仅仅用了50秒,就把他惨淡曲折的人生经历做了形象的概括。 大名鼎鼎的“神偷王”面对观众这样自报家门:“我姓王,叫王同山。江苏苏州人。从13岁开始行窃,流窜于全国各地,先后七次入狱,在监狱里度过将近30年,现在回到苏州,在苏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