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照中国人读书,就是这样念,如果照念经的方法,要敲个木鱼,嘟嘟嘟……一路念下去。为什么敲木鱼呢?鱼是昼夜瞪著眼睛的,鱼睡觉就是停在那里不动了,休息一下就算睡觉了。所以我们庙里敲这个木鱼,是要我们精进,修道要效法鱼的精神,昼夜努力不停。本经第一章,是说明一切各有因缘不同,佛讲楞严经时,开头另有不同;说佛有一天刚吃饱饭,他的兄弟阿难在城里头出事了,佛就马上显神通,头顶放光,那光可大了,化身一出来,传一个咒子,叫文殊菩萨赶快去把阿难救回来。经典的开始虽都不同,但是只有金刚经特别,没有什么头顶放光、眉毛放光、胸口字放光等等。金刚经只是从吃饭开始,吃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北平白云观有副名对,...
清 李绿园 著序 古有四大奇书之目,曰盲左,曰屈骚,曰漆庄,曰腐迁。迨于后世,则坊佣袭四大奇书之名,而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冒之。呜呼,果奇也乎哉!《三国志》者,即陈承柞之书而演为稗官者也。承柞以蜀而仕于魏,所当之时,固帝魏寇蜀之日也。寿本左袒于刘,而不得不尊夫曹,其言不无闪灼于其间。再传而为演义,徒便于市儿之览,则愈失本来面目矣!即如孔明,三国时第一人也,曰澹泊,曰宁静,是固具圣学本领者。《出师表》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终托臣以大事。”此即临事而惧之心传也。而演义则曰:“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不几成儿戏场耶!亡友郏城郭武德曰:幼学不可阅坊间《三国志》,一为所溷,则再读承祚之书,鱼目与珠无别矣!淮南盗宋江三十六人,肆暴行虐,张叔夜擒获之,而稗说加以“替天行道”字样,乡曲间无知恶少,仿而行之,今之顺刀手等会是也。流毒草野,酿祸国家,然则三世皆...
前言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吴先生来信时,刚好我完成了《孙子兵法》的英译工作,并把译稿寄给了香港商务印书馆。吴先生的来信使我下了试一下的决心。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差不多他的大部分作品我都读过,因此对他的印象极深。狄更斯一生虽然、短促,但他的创作却经历了几个阶段。一般认为他创作的第三个阶段最重要,因为这是他创作的成熟阶段,无论在政治上或在文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
春天来到昙华林的时候,昙华林没有一点反应。 老墙上冒出一根细茎的草芽。华林的母亲在屋门口里生炉子,青烟熏得她泪水流了出来。她抬头揩眼泪,看到草芽。草芽绿得透明,风微微一吹,细瘦着腰两边摆动。华林母亲的心虽已苍老,却也叫这绿色击打了一下。她透过湿眼望了它好几秒,然后长叹,又过了一年。华林回来时,母亲的炉子已经生好,门口的路上丢下些煤屑。母亲听到华林回来的声音,喊道,华林,把门口的煤渣扫一下。华林很烦家里还烧煤炉,说放着现成的煤气灶为么事不用咧?华林的母亲正在切菜,听到华林这样说,“啪”一下把菜刀一放,大声道,煤气是么价?煤是么价?你不会算?一罐气可以烧几天?一罐气钱的煤可以烧几天?你不会算?你当我不想现代化?可是我能拿得出几多钱来养你这个现代化呀?华林听见母亲的声音越来越粗,赶紧往房间里躲,一边躲一边说,好了好了,一说就是长篇大论。华林的房间在屋后的阁楼上...
情感的迷惘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枢密顾问巴V.D的私人札记 但是,当我翻看这二百张勤奋凝成的书页,正视着我的思想的镜像时,我不禁笑了。这真是我的一生吗?我的生活真是在目标坚定的曲曲折折之中从第一刻起走到今天这一刻的吗?就像传记作家从纸堆里整理出来的这种样子?我感觉就像第~次从留声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一样:一开始我根本没有辨出它;这显然是我的声音,但是别人听到的那种声音,不是我自己仿佛通过我的血液,在我的存在的内核里听到的声音。我一生都致力于通过作家的作品来描绘他们的形象,抽取当时社会精神架构的本质,到头来却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到,每个命运的真正的本质核心就像一个生发所有生命的可塑的细胞一样,是永远也窥不透的。我们经历无数的分分秒秒,但总是只有一秒,唯一的一秒使我们整个的内心世界沸腾。在这一秒钟里(司汤达曾描写过它),心中那朵用各种汁液浇灌的花朵在刹那间结晶,这一秒钟...
[名家近作]放牧自由(组诗)...................雷抒雁站在太阳与墓地之间(组诗)..............郑 玲当所有喧嚣远去(组诗)................沙 白[组诗:青春方阵·女诗人作品辑之一]万小雪作品·幸福的翅膀(组诗)等..........万小雪等冉冉作品·夜晚的缺口(组诗)等...........冉 冉等赵玉丽作品·记忆的尘埃(组诗)等..........赵玉丽等杨晓芸作品·我与世界的关系(组诗)等........杨晓芸等[每月诗星·女诗人作品辑之二]时间之爱(组诗)...................阿 毛对时光的礼赞.....................阿 毛向内的飞翔......................张桃洲[诗人作品研读]近作两首.......................骆 英...
雅典的国王厄瑞克透斯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名叫克瑞乌萨。她事先没有征得国王同意便成了太阳神阿波罗的新妇,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由于害怕父亲生气,她把孩子藏在一只箱子里,放在她跟太阳神幽会的山洞里。她虔诚地希望众神会可怜这个被遗弃的儿子。为了使儿子身上有个辨认的标记,她把自己当姑娘时佩戴的首饰挂在孩子的身上。儿子出世的事自然瞒不过阿波罗。他既不想辜负他的情人,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到无依无靠的地步,于是他找到他的兄弟赫耳墨斯。作为神衹的使者,赫耳墨斯可以在天地之间自由来往,不受阻拦。“亲爱的兄弟,”阿波罗说,“有一位凡间女子给我生下了一个孩子,她是雅典国王厄瑞克透斯的女儿。因为畏惧父亲,她把孩子藏在一个山洞里。请你帮帮我,救下这个孩子,把用麻布包着的孩子连同箱子送到我在特尔斐的神殿,放在神殿的门槛上,其余的事情由我去办,因为他是我的儿子。”...
《全盘汉化》导读 五世纪九○年代,一件大事发生:北魏帝国全盘汉化。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汉文化在当时是一个强势文化,拓跋宏有一种使命感,他决心提高他的民族文化品质,使他的民族更为强大,这跟公元前四世纪的赵雍非常类似。 然而,可惜的是,拓跋宏时代,汉文化正处于衰落的周期,而拓跋宏所选择的又是汉文化中最腐烂的部分,从四八六年,他第一次穿上衮龙袍,戴上有九个穗的帽子,以后在丧葬仪式上以及门第上,纠缠不休,我们就可看出,他汉化的方向,跟凯末尔和赵雍的洋化方向大不相同。 柏 杨 一九八六·五·一五五世纪 八○年代(四八○-四八九年) 南北朝 · 北魏攻寿阳不克。 · 僧侣法秀在平城起兵失败。 · 南齐武帝萧赜诬杀忠良荀伯玉、垣崇祖。...
那时候那拨人还在上学,一次看见一个插着一面美国国旗的老外,大包上写了一个英文,是WALK,还有一句中文。到了中国,入乡随俗,老外觉得一定要有中文的翻译才显得亲切。但很明显,这个老外的第一站是北京,而且找的街头翻译也不是善类,因为包上的中文标着:去你的。老外去过很多地方,因为他的衣服上写了不少字,有“天津欢迎你”,“你到河北了”和“打倒美帝国主义”,“你的毛真黄”。老外到了值班办公室后说:听说凤凰很美,请你告诉我很美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当然,这是英语。值班的方老头已经能说英语了,一方面来的老外很多,另外一方面,镇政府发文规定,为了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必须每个人要会说英语。办公室一共那么几个人,大家都认识,结果都没练。但是为了执行政策,后来改成,每个人必须接受二十个课时以内的英语培训。为了不占用时间,大家都自发改成打麻将带着一个英语老师。英语老师打一张一条,然后说:LOOK,B...
序[梁凤仪] 我是个坚信世界上永远有爱情的女人。 故此《世纪末的童话》肯定是个爱情故事,有着所有爱情故事都会有的风中情、雨中约.让读者感受到浪漫、温馨、憧憬与迷醉。 然而.我也不留情地撕开世纪末今天的—总残酷现实。 现实情况是,人要求生求存,不单要吃饭,且要有事业、有财富、有名望、有地位、有身分。这种种纯感情以外的渴求,形成一股巨大的风暴,把人卷进去,叫人无法不正视、无法不协调、无法不应付,往往就得出了一个无法不牺牲爱情的结果。 世纪末究竟还有没有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例子?我给读者的答案是:有。但,很少。 故而在《世纪末的童话》内.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个令你唏嘘惆怅、惋惜战栗的爱情故事,不得不承认现实环境的悲衰。但最终也会发现童话至少会有—个,令你在兴奋开心之余.对爱情与生活仍寄予厚望。一[梁凤仪] 一九九二年,初夏。 中国·北京。...
内容简介:杀手的生活,我这么容易就接受了,爱上了杀父仇人,却爱不得,与几个男子纠缠不清的爱情,令人毛骨悚然悚然的阴谋,被爱,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来自异界的这一抹幽魂,怎样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第一卷 夺位天下 序章一 扬州郊区的一个别院里。 “啊……” 屋里女子的嘶叫声一下一下的撞击着姬瞬尧的心房,已经生了一个时辰了,还是没有生下来,姬瞬尧心急如焚,偏偏眼前这些人又不让自己安生,眼前的这十个黑衣人,要自己以一敌十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们明明能几下就杀了自己,却似玩过家家似的与自己过招,刀锋总是不落在要害处,却让自己全身流血,难道这些人想要自己流尽最后一滴血而亡吗? “啊……” “小姐加油啊!用力啊!” “红儿……尧哥,他怎么……样了?” “那些人围着姑爷打,但姑爷没事,还挺得住,小姐你别管这些了,大夫不是说胎位正,又是足月,为什么老生不下来呢?真...
去年秋冬之交我天天去买菜。有两趟买菜回来竟做出一首诗,使我自己非常诧异而且快乐。一次是看见路上洋梧桐的落叶,极慢极慢的掉下一片来,那姿势从容得奇怪。我立定了看它,然而等不及它到地我就又往前走了,免得老站在那里像是发呆。走走又回过头去看了个究竟。以后就写了这个—— 落叶的爱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尘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是往斜里飘。 叶子尽着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水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又一次我到小菜场去,已经是冬天了。太阳煌煌的,然而空气里有一种清湿的气味,如同晾在竹竿上成阵的衣...
烟是可爱的! 祀神的时候。炉烟袅袅,可爱;祭祖的时候,三支香,三缕烟,也可爱,盘香之烟可爱,丝香之烟也可爱,中国香之烟可爱,日本香之烟也可爱,蚊香之烟可爱,百花香之烟也可爱。工厂烟囱之烟,轮船火车之烟,无一不是可爱。 天下没有第二样东西有烟一样的美,我敢干脆地这样说。她的多变化,多曲线,以及静时的静,动时的动,表示温柔时候的温柔,表示坚强时候的坚强,……没有一样东西可同它相比的。 天下没有像烟般炯娜媳婶的美人,也没有像烟般坚强有力的英雄;没有像烟般奇曲多致的风景,也没有像烟般险峻巍峨的山岳,更没像烟一般的曲折的河流。一切画家所要采求的,诗人要搜寻的,人人所要鉴赏的美,都可以在烟中去捉摸,想象。最美丽的花朵,常常是最短促的生命;烟花之生命也可以证明其美丽之程度。美丽的花朵常有带刺的茎干,美人也常有难以接近的姿态;如果这样说起来,烟之不容易亲近,与烟之不容...
【中吕】【粉蝶儿】瓮牖桑枢,世间穷尽都在此处,有一千个不识消疏。范丹也索移,原宪也索躲,便有那颜回也难住。虽然是人不堪居,我觑的肚兰堂绿窗朱户。【醉春风】恨只恨买臣妻,学不学卓氏女,破窑中熬了我数年,多受了些个苦,苦。一饮一啄,事皆前定,也是我一生衣禄。(云)看有甚么人来。(媒婆上,云)可早来到也。小娘子在家么?(正旦云)谁唤门哩?我开开这门。(见科,云)万福。婆婆有甚么事,来到我这里?(媒婆云)小娘子,你索是烦恼来也。(正旦云)我有甚么烦恼?(媒婆云)你不知吕蒙正死了也。(正旦云)谁这般道来?(媒婆云)我听的人说,我一径的来和你说。(正旦云)你休说谎。兀的不痛杀我也!(媒婆云)小娘子休烦恼。可不道汉子犹如南来雁,去了一千有一万。你这般年纪小,如今有个过路的客官,他无人来,着我将着一套衣服,一只金钗儿,着你到那里与他递一杯酒,说一句话便来。(正旦云)这婆婆是何言语也。(唱)【上小楼】你如...
作者:司晶出版社:蓝天出版社作者简介 司晶,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福源心理咨询所所长,北京SJS(司晶学堂)家庭教练。出生9个月时患麻痹症,周身瘫痪仅左手健全,经70余次大小手术,靠体内3根钢棍和5根钢丝支撑身躯。童年时期被寄养在落后的农村,饱受歧视、欺凌和折磨。 司晶数十年来,以体验各种痛苦为代价,以超人的毅力全身心地奉献于他人和社会。她从事义务心理咨询20年,拖着病残的身躯走遍全国30多个城市,巡回演讲400余场,帮助无数迷茫困惑的人找回了自我,振作了精神,坚定了信念。 司晶深受苦难却洞察大千世界,救助芸芸众生。被誉为“精神巨人”、“心灵天使”、“真善美的化身”。并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女杰、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 内容提要 司晶以其独特的咨询方式,帮助每个咨询者剖析问题的根源,发掘其自身的潜能,激发自我调适能力,提升其人格品味,最终战胜成长路上的各...
王蒙有什么办法呢,我们这一代人也到了写回忆录的年龄了。钟鸿的往事令人唏嘘。早在半个世纪前,我们就认识她了,她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热情开朗,美丽聪慧,她和市里的青年作者都有很好的交往。她也是地下时期参加革命的,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她在《北京文艺》(即现在的《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一首小诗,居然引起了批判,后来在五十年代的那个夏天,叫做不平凡的夏天,划成了“右派”。在我也获得了相同的遭遇以后,见到她,她的第一句话是:“这次,深刻呀。”仍然毫无怀疑,毫无自我保护,仍然像清澈的湖水一样迎接着恶风浊浪。后来我们一起在门头沟区檀柘寺附近的一担石沟市委造林大队处劳动。她养猪,我们更多的人是种地。她穿着工作服,一身的猪饲料味道,脸红扑扑的,大眼睛仍然闪光。后来她的眼睛也算一项罪名,不知她知不知道,有人断定长着这样的眼睛的人一定会有问题。美目倩兮,罪莫大兮。如果她长得像猪...
王起明回北京作者:曹桂林 10年前,一部《北京人在纽约》掀动了一场文化风暴,如果说,这场风暴的底蕴是基于一种世纪末的文明碰撞,那么,10年后的今天,王启明回来了———他为什么要回来?他回来干吗?他回来能干吗?也许他有本事清楚纽约是天堂还是地狱,但他是否能读懂他的老家———北京?《王起明回北京》讲述这十年间继续奋斗的故事。引子每次回到北京,都喜欢和几个老友聊聊,特别是姜文,我喜欢和他一块儿聊天。我喜欢他的跳跃思维,喜欢他的没边儿没沿儿,喜欢他的云山雾罩,更喜欢他的嘴巴拳头窝心脚。 和姜文聊天不累,他兴致一来,你根本插不上嘴,他从不关心你的存在,好像压根儿就没你这么一个人。 姜文聊天爱动弹。像是坐住了,话就说不出来。有时,他溜达到窗口,对着窗户说几句;有时,他溜达到门口,对着门框聊一会儿;有时,他走到墙角,对着墙角嘟囔一会儿。有时,他抽不冷子,停住脚步,对着顶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