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费总理的会客厅里面的陈设都能表示他是一个办慈善事业具有热心和经验的人。梁上悬着两块“急公好义”和“善与人同”的匾额,自然是第一和第二任大总统颁赐的,我们看当中盖着一方“荣典之玺”的印文便可以知道。在两块匾当中悬着一块“敦诗说礼之堂”的题额,听说是花了几百圆的润笔费请求康老先生写的。因为总理要康老先生多写几个字,所以他的堂名会那么长。四围墙上的装饰品无非是褒奖状、格言联对、天官赐福图、大镜之类。厅里的镜框很多,最大的是对着当街的窗户那面西洋大镜。厅里的家私都是用上等楠木制成。几桌之上杂陈些新旧真假的古董和东西洋大小自鸣钟。厅角的书架上除了儿本《孝经》、《治家格言注》、《理学大全》和些日报以外,其余的都是募捐册和几册名人的介绍字迹。 当差的引了一位穿洋服、留着胡子的客人进来,说:“请坐一会儿,总理就出...
熙熙攘攘的机场里,充斥着喧嚣…… 空气仿佛突然变的安静下来,众人屏息凝视着那抹颤人心房的身影,匆忙的脚步却为一个漂亮女孩驻足。她有着令人窒息的美貌,仿佛是阳光最不舍的眷恋。晶莹的面孔仿佛水晶一般动人美丽。 林菲儿转动着灵动的大眼睛,四处寻找着来接她的人。嘴角边噙着一抹漫不经心却别致华丽的笑容。 “菲儿……”林夫人激动的向女儿招手,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那个漂亮的女孩是她的女儿。 “妈妈……”显然看到了林夫人,乌黑如玉的眼眸闪过一丝兴奋的光亮。林菲儿飞快的扑向妈妈的怀抱,声音里透着特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纯真。 虽说她已经哈佛大学毕业,但毕竟只有17岁,还是个孩子,还是想要撒娇的年纪…… “我的好女儿,在美国生活的还好吗?”林夫人温柔的抚摸着菲儿的长发,欲罢不能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看着出落的越发动人的女儿,嘴边铺落开一抹优雅。 “OK啦!”菲儿顽皮的朝妈妈眨...
——感觉黄碧云 黄碧云新出的第二本散文集《我们如此很好》(香港,青文书屋,1996年5月初版)全是她在世界各地走来走去的笔记。出入于东方和西方,南韩的金浦机场、巴黎奥里机场、雅典的奥林匹克机场、印度的德里机场、纽约的拿加地亚机场,北京机场…… 所以无所谓生离死别,如果伤心,可能只因为寂寞。我要飞纽约。我的长兄要来送我,或许怕不能再见到我了。我还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快要进入入境柜台了,便忽然说,“就像要去死似的。”他已经双眼发红了。我心一难过,忽然便流下泪来,其实眼泪时常都白流,是因为不够聪慧通透。有什么好流泪的呢,连最不喜欢的人都会再碰面,更何况是有心相见的人呢。只怕相见时,人面全非,见总会再见的,除非死了。死了,已成定局,流泪就更白流了。只是当时不明白。(《我与机场的忘年恋》) “我在埃及,想起你来。”(《日焚.开罗月亮》) “这个古老帝国的城市...
献 与 扫桑普顿伯爵兼提齐菲尔男爵 亨利·娄赛斯雷阁下 我对阁下的敬爱是没有止境的;这本没有头绪的小书,只显示这种敬爱流露出来的一小部分而已。是您高贵的秉性,而不是这些鄙俚诗句的价值,保证拙作得蒙嘉纳。我已做的一切属于您;我该做的一切属于您;凡为我所有者,也就必定属于您。我若更有才能,我对您也会更有价值;目前,却只能照现有的情况,将这一切奉献给阁下。谨祝阁下延年益寿,福祚绵绵。 阁下的忠仆 威廉·莎士比亚 故事梗概* 路修斯·塔昆纽斯①(他由于极端倨傲,被称为“塔昆纽斯·苏佩布斯”②)用凶残手段将其岳父塞维乌斯·图琉斯置于死地之后,违反罗马的法律和常规,不曾征得或俟得人民的同意,径自攫取了王位。后来,他率领诸王子和罗马其他贵族,去围攻阿狄亚城③。在攻...
第一部(1 ) 红柯 1934年正月,塬上的儿子娃娃跟着尕①司令马仲英打进新疆,将迪化②城团团围住。这是他们第二次远征新疆,36师兵强马壮,锐不可挡。尕司令骑着大灰马,一马当先,骑手们成扇形紧随其后。 ①尕(音嘎):西北方言,小,马仲英起义时年仅十七岁,人称尕司令。 ②迪化:即乌鲁木齐。 飞机场和电台被36师占领,迪化城指日可待。尕司令下令暂缓攻城,等候盛世才举城投降。这时,侦察人员报告,苏联边防军应盛世才邀请,从霍尔果斯攻入伊犁,抄了张培元师长的后路。张培元将军在果子沟自杀。祸不单行,36师派往塔城的联络分队在额敏河畔全军覆没,只跑回来一群河州战马。大家心里一紧:无法与苏联方面取得联系,与伊犁陆军第八师合击盛世才的计划顿成泡影。另一路苏军顿河骑兵师从塔城攻入新疆,直扑迪化,在头屯河与36师相遇。幕僚们提议:明智的办法是撤回哈密,以观静变。尕司令血红的眼睛盯着望...
“可怜的孩子,可怜的孩子。”布朗罗先生朝奥立弗弯下腰来,“劳驾哪一位去叫辆马车来,快一点。” 马车叫来了,奥立弗给小心翼翼地安顿在座位上,布朗罗先生跨进马车,坐在另一个座位上。 “我可以陪您一块儿去吗?’书摊老板把头伸了进来,说道。 “哎呀,可以可以,我亲爱的先生,”布朗罗先生连声说道,“我把您给忘了,天啦,天啦。我还拿着这本倒霉的书呢。上来吧。可怜的小家伙。再不能耽误时间了。” 书摊掌柜跳上去,马车开走了。 第十二章 在这一章里,奥立弗得到前所未有的悉心照料,回头接着 谈那位快活的老绅士和他的那一帮年轻朋友。 马车辚辚,沿着与当初奥立弗由机灵鬼陪着首次进入伦敦几乎完全相同的一条路驶去,过了爱灵顿街的安琪儿酒家便折向另一条路,一直开到本顿维尔附近一条幽静的林阴道才停了下来。在这里,布朗罗先生亲自督阵,立刻安排好一张床,把小家伙安顿得...
工厂区生活......................残 雪边缘.........................潘 灵纽扣.........................川 妮爱情.........................张吉霞[七十年代人]台风之夜.......................于怀岸挂在轮椅上的汤瓶...................了一容[散文万象]铜像孤单.......................张承志我们把肉体放在何处..................王跃文[点击80]俄罗斯80年代女诗人诗选...............晴 朗告别.........................刘玉栋...
01、外国少儿篇一 【50则】02、外国少儿篇二 【50则】03、外国少儿篇三 【53则】04、外国少儿篇四 【56则】05、外国少儿篇五 【80则】06、外国行为篇一 【60则】07、外国行为篇二 【66则】08、外国行为篇三 【66则】09、司法篇【上】 【48则】10、司法篇【下】 【48则】11、医疗篇【一】 【81则】12、医疗篇【二】 【49则】13、医疗篇【三】 【45则】01、外国少儿篇一 【50则】金子和铜伊斯法罕城有个人,看到一个孩子在玩一枚金币,就想把它骗到手,他走近孩子,给孩子看几个铜币,说:“你把你的这个给我吧,我这些全给你。”“好哇。”孩子一口答应,“不过,你得装毛驴叫。”那人四下望望,见没有别人,就学了一声毛驴叫。孩子说道:“你以为毛驴分得清金子和铜,我倒分不清吗?”别的事儿知道得多了神父问12岁的孩子:“谁是你的创造者?”孩子思考一番以后答道:“是我的爸爸。”...
予年十有七以童子试受知于平湖李养白先生[1],其明年春为万历庚子[2],始籍东乡县学[3],迄万历己未[4],为诸生者二十年[5],试于乡闱者七年[6],饩于二十人中者十有四年[7]。所受知邑令长凡二人[8],所受知郡太守凡三人[9],所受知督学使者凡六人[10]。于是先后应试之文积若干卷,既删其不足存者,而其可存者,不独虑其亡佚散乱,无以自考,又重其皆出于勤苦忧患惊怖束缚之中,而且以存知己之感也。乃取而寿之梓[11],而序其所以梓之之意。 曰:嗟乎,备尝诸生之苦,未有如予者也。旧制,诸生于郡县,有司按季课程[12],名季考;及所部御史入境[13],取其士十之一而校之[14],名观风。二者既非诸生黜陟进取之所系[15],而予又以懒慢成癖,辄不及与试。独督学使者于诸生为职掌其岁考,则诸生之黜陟系焉,非患病及内外艰[16],无不与试者。其科考则三岁大比[17],县升其秀以达于郡,郡升其秀以达于督学,督学又升其秀以试...
莫医生撑着黑布雨伞走过铁路桥的桥洞,听见一种哐当当的金属撞击声从头顶上滚过去,手里的伞轻轻地往上蹦了一下,莫医生把伞斜撑着快跑了几步,回头看见一列货车刚刚从铁路桥上通过。货车是黑色的,漆写了一些白色的文字和标码,没有车厢的那几节蒙着油布,它们挟卷着一阵风响在莫医生的视线里一闪而过。 莫医生吓了一跳。雨已经停了,或者城北的这条街道上并没有下过雨,莫医生收起伞,发现碎石路面仍然很干燥,没有雨的痕迹。莫医生觉得天气有些奇怪,他从城南的那位病人家里出来时,明明是下着雨的。他竟然不知道雨是什么时候在哪段街道上突然停止的。莫医生沿着街道的左侧走了一段路,看见石码头的空地上堆积着一座小山似的垃圾,有一条狗在垃圾堆旁边转悠。莫医生用伞朝嗡嗡乱飞的苍蝇挥了几下,走到街道的右侧,右侧是密集的民居,没有垃圾堆。昔日棉花店的大门虚掩着,莫医生无意中看见一个陌生的女人躺在竹榻上,女...
引子 深谷很静。 杜鹃啼鸣。夏蝉欢歌。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思,我真幸福,能一辈子拥着你,在如此幽静之地度此一生。老天真是待我不薄啊!”独孤逍遥望着躺在自己怀里的女人。轻轻的说道。“呵呵,我们是最幸福的一对了,武林远离我们,逍遥哥,月静思愿意一辈子都陪你在这里。”女人的话让独孤逍遥开怀的笑了。他笑的那么灿烂。 最毒妇人心! 当独孤逍遥止住笑声的时候,他郝然发现自己小腹上多了一把尖刀,月静思的手正伏在刀柄上。那是一只曾给自己洗衣做饭的手,那是一只曾为他擦汗抹血的手。独孤逍遥用尽平生的力量,撕吼道:“为什么?为什么?我最爱的女人却是要我命的女人。”月静思站了起来,任凭刀留在独孤逍遥身体上。恨恨的说:“独孤逍遥,你太自大了,你以为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是你对手吗?我要让他们知道,要你的命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现在我在江湖上也能呼风唤雨了,你的命已经不...
程的,抄在这里,也还合用: 医生、病理学家、教授、行政官员、诗人和散文作家刘易斯·托马斯, 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城边,一个小镇外科医生的家庭里。受教于普林斯顿 大学和哈佛医学院,毕业后作过实习医生,可能还作过为期不长的住院医 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繁荣时期、他辗转领导了好几个教学、 科研和医疗机构,其中包括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 中心。在耶鲁大学任医学院院长数年之后,又接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 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里,我想我可以附加几句话。人之常情,应该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可是, 托马斯医生我们再也无法见到了。他已于1994年早些时候逝世。我见过他的两幅照 站着,两手扶书橱,头微低着,若有所思的样子。另一幅是在实验室,穿白大褂, 也是沉思的神情。看起来身材壮伟,穿着讲究,绅士气派很足...
我希望你还记得神圣甲虫,它消耗掉它的时间,做成即可以当食物,又可以当梨形窝巢的基础的圆球。 我已经指出,这种形状对于小甲虫的利处和害处,因为圆形是顶好的形状,可以保存好食物使其不干也不硬。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这种甲虫的工作,我开始怀疑我极力赞扬它的本能,或许是我估计错误了。它们是否真的关心它们的小幼虫,并且替它们预备下最柔软最合适的食物呢?甲虫做球是它们自己的职业啊!它要继续在地底做球不是很奇怪吗?一个动物生着长而弯的腿,用它把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是很便利的。无论在那里,自然要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自己想干的工作,就一定要干好,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然界中求生存,才能在大自然中繁衍后代,一代一代地生存下去。 它并不顾及它自己的幼虫,或许它做成梨形的外壳这件事仅仅是碰巧了而已。 为了要圆满地解决这个疑难问题,我还观察过一种清道的甲虫,在它的日常工作中,它非常不熟悉...
第二十四章 叙述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本章虽然很短,但在这 部传记中却相当重要。 女总管房间里的谧宁气氛被那个老婆子打破了,老太婆担任报丧人倒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她上了年纪而且弯腰驼背,瘫软的手脚直打哆嗦,脸歪嘴瘪,还老是咕咕哝哝地翻白眼,看她那个样子,与其说是造化之功,还不如说像是一个信笔涂抹出来的怪物。 哀哉!出自造化的姣好面孔留下来供我们欣赏的是多么稀少。世间的操劳、悲哀、饥饿,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灵,也会改变人们的面容。只有当种种烦恼逝去,永远失去了它们的控制力时,翻覆汹涌的云层才会消散把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新斯多葛主义等唯心主义哲学,留下清朗的天颜。死者的面容即便已经完全僵化,也往往会现出久已被人忘怀的那种熟睡中的婴儿的表情,恢复初生时的模样。这些面容又一次变得那样平静,那样温和,一些从欢乐的童年时代就了解他们的人在灵柩旁边肃然...
作者:毕淑敏爷爷是个纸匠,据说会扎纸人纸马纸牛纸屋。可惜我没见过。我只见过爷爷用花纸糊的盒子,说是给我盛针线。那年我六岁。“哪有那么多针线可盛!她们这茬孩子,钉个扣子都扎手。爹,您就歇着吧!”妈妈说。纸盒子很漂亮,散发着米面的清香。那是妈妈自己打的浆子,说是比街上的胶水熨贴。我所有的针线只把盒子底铺了浅浅一层,使用它们做彩色的褥子,眼睛会动的洋娃蛙躺在上面,纸盒就成为一架摇篮。“爷爷,再扎一个么!”“扎个什么呢?”爷爷擅着手,好像有许多无形的纸在怀抱中。“扎什么都好。”小孩生怕大人变卦时,便很通融。“扎个桥吧,人死了以后,活着时候用过的水,就会哗啦啦像海潮似地淌过来,没有纸桥,你怎么过去呢?”爷爷思忖着,眯缝着眼睛似乎怕那滔天涌来的苦水打湿了灰白的睫毛。“马桶里用过的水,也会一起涌来么?”我想这是极恐惧的事情。...
万历甲寅[2],武陵杨公[3],以御史奉命理两浙盐䇲[4],下车武林[5],首揭于忠肃公墓下,叹曰:“浙中伍大夫、岳武穆[6],与公鼎立而三,而公祠宇如陋巷矮屋。无论谒者伛偻几筵[7],有如公肃仪拥从出入庙中,讵此一丸土[8],能容数百万风车云马乎?”于是捐俸,命仁和令乔君[9],鸠聚工料[10],式增廓之[11],而此祠岿然,遂成湖上伟观。公属陈子碑而记之[12]。 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亦不惜名。不惜死,然后有豪杰不敢;不惜名,然后有圣贤之闷[13]。黄河之排山倒海,是其敢也;既能伏流地中万三千里,又能千里一曲,是其闷也。昔土木之变[14],裕陵北狩[15],公痛哭抗疏,止南迁之议,召勤王之师。虏拥帝至大同,至宣府,至京城下,皆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此一见《左传》,楚人仗兵车,执宋公以伐宋,公子目夷令宋人应之曰:“赖社稷之神灵,吾国已有君矣。”楚人知虽执宋公,犹不得宋国,...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1)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2),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3),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4)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5)后,俸去书来,落落(6)大满,素蟫(7)灰丝,时蒙卷轴(8),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注释: (1) ...
借钱的境界一提起借钱,没有几个人不胆战心惊的。有限的几张钞票,好端端地隐居在自己口袋里,忽然一只手伸过来把它带走,真教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借钱的威胁不下于核子战争:后者毕竟不常发生,而且同难者众,前者的命中率却是百分之百,天下之大,那只手却是朝你一个人伸过来的。借钱,实在是一件紧张的事,富于戏剧性。借钱是一种神经战,紧张的程度,可比求婚,因为两者都是秘密进行,而面临的答复,至少有一半可能是“不肯”。不同的是,成功的求婚人留下,永远留下,失败的求婚人离去,永远离去;可是借钱的人,无论成功或失败,永远有去无回,除非他再来借钱。除非有奇迹发生,借出去的钱,是不会自动回来的。所谓“借”,实在只是一种雅称。“借”的理论,完全建筑在“还”的假设上。有了这个大胆假设,借钱的人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贷钱的人才能心安理得,至少也不致于毫无希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