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牌球鞋的颜色大致有三种,蓝的,黑的和白的。陶的那双是白色的,是陶的叔叔从外地带回香椿树街的,陶脚上那双白色的回力牌球鞋在一九七四年曾经吸引了几乎每一个香椿树街少年的目光。 陶有两个好朋友,许和秦。陶第一次穿上那双鞋子是在黄昏,他迈着异常快乐和轻盈的步子在石板路上走,他朝着许的家中走,人像鸟一样有飞行或者飘浮的感觉。在昏瞑的天色中陶看见自己的双足拖拽着一道漂亮的白光,可惜当时是黄昏,街道上的人群没有注意到那道漂亮的白光和它的实际内容。 在许的临街的窗户前陶站住了,陶弯下腰用手掌拍了拍回力牌球鞋的鞋帮,然后他推开那扇临街的窗子,陶首先看见了一只简陋的沙袋悬在屋子中央,它左右摇晃着,房梁随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许光着脊梁站在那儿,他的左手戴着手套,右手则是光着的。...
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摘 要:顾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影响的朦胧派诗人之一,其诗歌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可是现行的几部当代文学史教材对顾城诗歌的艺术特性没有给予恰当、充分的评说。关键词:顾城 诗歌 价值和意义 文学史书写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这一点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常识。现行的几本当代文学史教材在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但是,顾城为什么重要?顾城诗歌的意义究竟何在?顾城仅仅是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溶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关于这一点,至少在我目前有限的阅读视野里,没有看到哪怕是差强人意的答案。如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只对诗人...
船荡巴巫雨倾盆,帆帐高张阻眼错。川江龙神息怒震,奇观妙趣已藏身。搬迁十次家丁形古市横居家,春风指柳梧桐花。慈母晨夕奔涯固,幼童初学对门斜。宝光舍利塔三界珠宝有分为,阿育塔藏舍利珍。嘎丹赤巴仁波且,瑜伽相应色像低。宝光寺万里潮宝各不同,千载古寺几番容。夕年鸦鹤站老树,今朝一去永无踪。卜算子漫 忆古思情古踪珍文,败容光焕发衷碎,问沧桑谁点句。转忆他年,帝国横行瘫毙。逢盛年,风调雨顺季。理社稷,享连长哼,蓝天年今日两地。哪晓又风起。深宫显魑魅,三两灭境。文毫古雅,血化空影消去。回首念,否有重瞻意?纵幻得,无非信影,一腔梦境趣。不畏惊涛探龙潭船放三峡流,雄风搏浪头。众客惊攀岸,我自泰然舟。参访白帝城三首(一)晨别奉节白帝行,沿江液下逮希闻。瞬息迎我木雕君,不见千载浪淘人。(二)风尘参帝车途险,气急登高入殿前。笑鉴人环俗凡事,龙争虎门弹指间。...
W的耳朵也许一年四季都是脏肮不堪的。他是我们区著名的耳膜炎患者。每年冬天他戴上一个黄色的耳朵套子,骑着车从什么地方来,敲我家的门。这些夜晚很冷。我姐姐总是系着花围裙从厨房里冲出去给他开门。她开了门后把双手交替在花围裙上擦拭,等W说完话再给他重新开门让他滚蛋。他捂着他的耳朵套子,站着,喘着气说话,远离我坐的白木椅子。我能看见W进门挟来的一股冬夜的淡蓝色寒流。我姐姐藏身在里面显得瘦弱无力,信佛一根迎风摇摆的柳枝。如果我还坐在白木椅子上,W说话声像蚊子叫一样轻。如果我走到厨房侧耳细听,听见W总是对我姐姐说老鼠怎么样袜子怎么样那家伙怎么样怎么样了。 透过窗户玻璃看见村中的池塘结满了冰,结冰的水在夜晚会泛出淡淡的蓝色。这事他们从前在城里一直没发现。伍家畈的所有茅草屋顶都冻得够呛。W看见一条人影黑乎乎地沿着池塘走过来。W说:...
审分览第五书名:吕氏春秋 作者:吕不韦○审分一曰: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途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主无所避其累矣。凡为善难,任善易。奚以知之?人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居於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人主好治人官之事,则是与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夫人主亦有居车,无去车,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坚穷廉直忠敦之士毕竞劝骋骛矣。人主之车,所以乘物也。察乘物之理,则四极可有。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夺其智能,多其教诏,而好自以,若此则百官恫扰,少长相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不可以卒,不可以教,此亡国之风也。王良之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
直到五十年代初,我的老家枫杨树一带还铺满了南方少见的罂粟花地。春天的时候,河两岸的原野被猩红色大肆入侵,层层叠叠,气韵非凡,如一片莽莽苍苍的红波浪鼓荡着偏僻的乡村,鼓荡着我的乡亲们生生死死呼出的血腥气息。我的幺叔还在乡下,都说他像一条野狗神出鬼没于老家的柴草垛、罂粟地、干粪堆和肥胖女人中间,不思归家。我常在一千里地之外想起他,想起他坐在枫杨树老家的大红花朵丛里,一个矮小结实黝黑的乡下汉子,面朝西南城市的方向,小脸膛上是又想睡又想笑又想骂的怪异神气,唱着好多乱七八糟的歌谣,其中有一支是呼唤他心爱的狗的。 狗儿狗儿你钻过来带我到寒窑亲小娘 祖父住在城里,老态龙钟了,记忆却很鲜亮。每当黄昏降临,家里便尘土般地飘荡起祖父的一声声喟然长叹。他迟迟不肯睡觉,"明天醒过来说不定就是瞎子了。"于是他睁大了眼睛坐在渐渐黑暗的房间里,宁静、苍劲,像一尊古老的青铜鹰。可以从祖父...
钦差大臣兵部尚书都察右都御史林公既陛辞[2],礼部主事仁和龚自珍则献三种决定义[3],三种旁义[4],三种答难义[5],一种归墟义[6]。 中国自禹、箕子[7]以来,食货[8]并重。自明初开矿,四百余载,未尝增银一厘。今银尽明初银也,地中实,地上虚,假使不漏于海[9],人事火患[10],岁岁约耗银三四千两,况漏于海如此乎?此决定义,更无疑义。汉世五行家[11],以食妖、服妖占天下之变[12]。鸦片烟则食妖也,其人病魂魄[13],逆昼夜[14]。其食者宜缳首诛[15]!贩者、造者宜刎脰诛[16]!兵丁食宜刎脰诛!此决定义,更无疑义[17]。诛之不可胜诛,不可绝其源;绝其源,则夷不逞[18],奸民[19]不逞;有二不逞,无武力何以胜也?公驻澳门[20],距广州城远,夷筚[21]也,公以文臣孤入夷筚。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随,此正皇上颁关防[22]使节制水师意也。此决定义,更无疑义[23]。 食妖宜绝矣,宜并杜绝呢羽毛之至[24],杜之则蚕桑...
【题解】《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他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是浑一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分别和不同,世间的一切变化也都出于自然,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的。基于此,庄子的政治主张就是以不治为治,无为而治便是本篇的中心。什么样的人“应”成为“帝王”呢?那就是能够听任自然、顺乎民情、行不言之教的人。全篇大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而未始入于非人”,借蒲衣子之口说出理想的为政者,听任人之所为,从不堕入物我两分的困境。第二部分至“而曾二虫之无知”,指出制定各种行为规范乃是一种欺骗,为政者无须多事,倘要强人所难就像“涉海凿河”,“使蚊负山”一样。第三部分至“而天下治矣”,进一步倡导无为而治,即“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的主张。第四部分至“而游于无有者也”,提出所谓“明王”之治,即“使物自喜”、“化贷万物”的无为之治。...
无忧花 加多怜新近从南方回来,因为她父亲刚去世,遗下很多财产给她几位兄妹,她分得几万元现款和一所房子。那房子很宽,是她小时跟着父亲居住过的,很多可纪念的交际会,都在那里举行过,所以她宁愿少得五万元,也要向她哥哥换那房子。她的丈夫朴君,在南方一个县里的教育机关当一份小差事,所得薪棒虽不很够用,幸赖祖宗给他留下一点产业,还可以勉强度过日子。 自从加多怜沾着新法律的利益,得了父亲这笔遗产,她便嫌朴君所住的地方闭塞简陋,没有公园、戏院,没有舞场,也没有够得上与她交游的人物。在穷乡僻壤里,她在外洋十年间所学的种种自然没有施展的地方。她所受的教育使她要求都市的物质生活,喜欢外国器用,羡慕西洋人的性情。她的名字原来叫做黄家兰,但是偏要译成英国音义,叫加多怜伊罗。由此可知她的崇拜西方的程度。这次决心离开她丈夫,为的要恢复她的都市生活。她把那旧房子修改成中西混合的形式,想等到...
抱着弟弟自医务所出来,天已经黑了,下班时分,交通挤得不得了,一大推人站在停车湾旁等计程车,人人憔悴而心急,巴不得一个箭步上去抢到空车,好回到家洗个热水澡休息,从头来过。他们当然不会对抱着病重的少妇礼让。 弟弟在怀中越来越重。 他疲倦的说:“妈妈,我口渴。” 这两岁半的孩子是我宝贝,听到他如此诉苦,我心急如焚。 正在顿足,无措,忽然有一辆雪白的大型房车滑过来,停在我面前。 有人叫我:“周光楣?”语气并不十分肯定。 谁,谁会这样叫我?只有中学同学才连名带姓叫我。 抬起头,只见一位浓妆时髦的女子坐在车中,摇下车窗,正向我招手。 我冲口而出:“马咪咪。” “唉呀,果真是你,快上来,我送你。” 我也顾不得客套,街上风又大,像是随时要下雨的样子,碰到救星,立刻抱着弟弟跳上车。 “谢谢你。” “住哪里?”马咪咪问我。...
李菁:唉郭德纲:太好了!常听相声对身体有好处!李菁:是呀?郭德纲:哈哈一乐,身体健康,听相声听的是什么呢?李菁:您说说呀!郭德纲:我得教给您,李菁:啊郭德纲:听相声主要听的是贯儿李菁:哦,就是那贯口,郭德纲:镗镗镗镗镗镗,无论多少句,一气呵成!李菁:大段的台词郭德纲:嘴里干净李菁:唉!郭德纲:听相声主要听的是贯儿!李菁:唉!郭德纲:听评书呢?李菁:啊!郭德纲:听的是这个赞儿!李菁:人物赞儿郭德纲:人物赞儿!花鸟赞儿!盔甲赞儿!听的是这个赞儿!李菁:对!郭德纲:指挥呢?李菁:听的什么呀?郭德纲:看的这范儿!,李菁:哦!郭德纲:跳舞!李菁:啊!郭德纲:看的这伴儿!李菁:瞧!郭德纲:手表!李菁:这是。。。。郭德纲:讲究这带儿李菁:没错!郭德纲:怀表!李菁:啊!郭德纲:看的这链儿...
曲礼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
北极星书库-w7种 豆这时我的豆子,已经种好了的一行一行地加起来,长度总有七英里了吧,急待锄草松土,因为最后一批还没播种下去,最先一批已经长得很不错了;真是不容再拖延的了。这一桩赫拉克勒斯的小小劳役,干得这样卖力,这样自尊,到底有什么意思呢,我还不知道。我爱上了我的一行行的豆子,虽然它们已经超出我的需要很多了。它们使我爱上了我的土地,因此我得到了力量,像安泰一样。可是我为什么要种豆呢?只有天晓得。整个夏天,我都这样奇妙地劳动着——在大地表皮的这一块上,以前只长洋莓,狗尾草,黑莓之类,以及甜蜜的野果子和好看的花朵,而现在却让它来生长豆子了。我从豆子能学到什么,豆于从我身上又能学到什么呢?我珍爱它们,我为它们松土锄草,从早到晚照管它们;这算是我一天的工作。阔大的叶子真好看。我的助手是滋润这干燥泥土的露水和雨点。而泥土本身又含有何等的肥料,虽说其中有大部分土地是贫瘠和枯竭...
一个卖鱼的女人把雀庄闹瘟疫的消息带到了城里。这种不幸的消息跑起来比骏马还要快,三月里小城的人都听说二十里地以外的雀庄去不得了,那儿流行霍乱病,许多人满面赤红地昏迷在床上,头发像枯草一样往床下掉,人们说是死神每天夜里来抓那些人的头发,抓去一把头发就割去一个年庚,等到他们的头发被抓光了,那些可怜的人也就咽气了。 城里冷清的棺材铺生意突然火爆起来,店主让伙计们用大车把一口口棺材拖到雀庄,又把雀庄的木料运回来,不知是哪家棺材铺把瘟疫的细菌带回了城里,细菌们像蚊群一样在城里飞来飞去,不知怎么就飞到了药店的女佣邹嫂身上。 女佣邹嫂有一天去集市买鸡,她挑了一只老母鸡准备回去给女主人炖汤,拎着鸡检查屁股的时候她就觉得一阵恶心,恰巧那鸡屙了一滩屎在邹嫂手上,邹嫂突然撑不住了,手一松,鸡从眼皮底下逃命而去,邹嫂想去追那只鸡,但她只是朝它挥了挥手就跪在地上了,人们听见她在集市...
12月3日 《孰优孰劣话黛钗》 周思源 主讲人简介: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杭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 内容简介: 林黛玉,薛宝钗,谁优?谁劣?从《红楼梦》诞生这就是一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论诗学,一个是家学深厚,一个是见识广博;论个性,一个是率真执着,一个是缜密豁达;论相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真是难分高下。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除贾宝玉之外的又一个重要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依然保留了《红楼梦》的神秘性。要想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还需从一个神话故事入手。在西方灵河岸边,有一株绛珠小草,日夜得到一位神瑛侍者的浇灌,后来修成了一个女孩子,...
花旦在前往塔县的路上看见了她熟悉的七里池塘,七里池塘岸上透迤着八里长亭。花旦拉开了车窗,四月的风灌进来,花旦听见一种美妙的人声混杂在草长鸳飞的声音中,她的心事被风吹来吹去的,吹出了泪珠,后来她就伏在小生继华的背上嘤嘤哭泣起来。 小生继华握着花旦的手不知所措,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人们都在午后的旅程中昏昏欲睡,小生继华就拈起花旦鬓后的一络长发,凑到她耳边柔声问道,谁欺负你?好好的怎么哭了? 花旦仍然啜泣着,过了一会儿她轻轻吐出几个字,就像在戏台上的念白,稍稍拖长了音拍,所以花旦虽然压低了声音,小生继华还是听清了那四个字的内容。 《十八相送》你是说《十八相送》小生继华惊疑地问,你还在想那出戏? 十、八、相、送。花旦的吐字更加清晰了。...
将与汝枕[1]高林,藉[2]丰草,去沮洳[3],即荦确[4],第[5]四时之荣木,瞩九州之神皋[6],而从我嬉其间[7],则可谓山中之傲民也已矣[8]。仁心[9]为干,古义[10]为根,九流为华实[11],百氏为杝藩[12],枝叶昌洋[13],不可殚论[14],而从我嬉其间,则可谓山中之悴民[15]也已矣。 闻之古史氏[16]矣,君子所大者生也[17],所大乎其生者时也。是故岁有三时:一曰发时[18],二曰怒时[19],三曰威时[20];日有三时,一曰早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夫日胎于溟涬[21],浴于东海,徘徊于华林[22],轩辕于高闳[23],照曜于之新沐濯[24]沧沧凉凉[25],不炎其光,吸引清气,宜君宜王[26],丁[27]此也以有国,而君子适生[28]之,入境而问之,天下法宗礼[29],族归心[30],鬼归祀[31],大川归道,百宝万货[32],人功精英[33],不翼而飞[34],府于京师[35]。山林冥冥[36],但有鄙夫、皂隶所家[37],虎豹食之,曾不足悲。 日之亭午[38],...
卷十七 杂言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是以太公七十而不自达,孙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何则?不强合非其人也.太公一合于周而侯七百岁,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世;大夫种存亡越而霸,句践赐死于前;李斯积功于秦,而卒被五刑.尽忠忧君,危身安国,其功一也;或以封侯而不绝,或以赐死而被刑;所慕所由异也.故箕子去国而佯狂,范蠡去越而易名,智过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夫暴乱之君,孰能离絷以役其身,而与于患乎哉?故贤者非畏死避害而已也,为杀身无益而明主之暴也.比干死纣而不能正其行,子胥死吴而不能存其国;二子者强谏而死,适足明主之暴耳,未始有益如秋毫之端也.是以贤人闭其智,塞其能,待得其人然后合;故言无不听,行无见疑,君臣两与,终身无患.今非得其时,又无其人,直私意不能已,闵世之乱,忧主之危;以无赀之身,涉蔽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