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琐记一 “流水不腐”,这是中国人的俗话,“Stagnant Pond”,这是外国人形容固定的颓毁状态的一个名词。在一处羁住久了,精神上习惯上,自然会生出许多霉烂的斑点来。更何况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这一回却因朋友之介,偶尔在杭城东隅租着一所适当的闲房,筹谋计算,也张罗拢了二三百块洋钱,于是这很不容易成就的戋戋私愿,竟也猫猫虎虎地实现了。小人无大志,蜗角亦乾坤,触蛮鼎定,先让我来谢天谢地。 搬来的那一天,是春雨霏微的星期二的早上,为计时日的正确,只好把一段日记抄在下面: 一九三三年四月廿五(阴历四月初一),星期二。晨,五点起床,窗外下着蒙...
第一章 惊闻婚事 毓秀跟二傻定婚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秀水村都轰动了。 最先探得消息的是李二姐。叫二姐只是村里人的习惯,其实二姐已经五十多岁了,干枯的脸上皱纹纵横,但那张利嘴一如年轻时的二姐,针眼大的事也说得像无底洞似的,任你听上三天两夜也不带有重复的话。村里人说,李二姐生不逢时,不然也不会嫁给村里那根“老木头”,半天说不上一句话,三脚拍不出一个屁。也有人反驳,别看“老木头”不说话,心计多着呢,不然,也不会把当年风流俊俏的李二姐弄到手。 还别说,要是上推三十年,李二姐可是十里八乡的美人胚子,闹鬼子那会儿,跟着父母逃荒到了大西南。父亲客死异乡,母亲也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不知所踪。等到李二姐返回秀水村,就只带着一个女娃儿。丈夫呢?没人好意思打听,怕触痛了二姐的伤疤。一年后,便与被称作“老木头”的老光棍李有根重建家园。还别说,自此后,李二姐天天笑迷迷的,前事也渐渐被人...
第1章:内容简介 她,是一个小孤女,本以为穿到古代重生重新有了家庭,有了爱人,能幸福地过完一生。但没料到,终究逃不出命运的伏线,被迫卷入历史的纠葛。 历史的洪流可会为她改变?她可能破茧成蝶,打破前世的诅咒获得今生的幸福? 本文慢热,巨坑,慎入。 写一个女子的成长,写几段深情的遗憾,不知道,最终能否和爱人长相厮守,还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很多多人说,穿越文泛滥了,清穿文过时了。风云知道。但还是固执地选择了这个清穿罪泛滥时期,因为固执地同情那个时候的人。他们都是命运的牺牲品。风云以为,历史背景只是一个舞台,为了展开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命运。这个故事里,风云想写的是人,是他们在命运下的挣扎和屈服,是痛苦和无奈,关于爱情,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很多风云自己的理想。风云会尽力去写,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所想的故事 如果觉得风云的文写的还不错,那就请支持...
那三个人吓得魂不附体,看着实在令人害怕,那恶棍不禁想讨好一下这个刚刚进门的少年,他因此点了点头,做出愿意跟他握握手的样子。 “让我到另外哪一间屋子里去。”少年不住地往后退,说道。 “查理。”赛克斯说着,朝前走去。“你难道——你不认识我了?” “别再挨近我,”少年还在后退,他眼里含着恐惧,盯住凶手的脸,答道。“你这个坏蛋。” 汉子走了两步便停住了,彼此四目对视,结果,赛克斯的眼睛渐渐垂下了。 “你们仨作证,”少年挥动着紧握的拳头,大声说道。说话间变得越来越激奋。“你们仨作证——我不怕他——如果他们上这儿来抓他,我就把他交出去,说到做到,我马上告发你。他可以为这事杀死我,要是他高兴的话,或者是有这份胆子,可只要我在这儿,我就要把他交出去。哪怕会把他活活放进锅里煮,我也要把他交出去。杀人啦!救命啊!你们仨谁要是有种的话,就给我帮帮忙。杀人啦!救命啊!把他...
【目录】第一章 下海之初那些苦涩的日子第二章 黄勇与吴主任的秘密关系第三章 来自山东的一单生意第四章 山东路上南辕北辙第五章 与柳总经理的较量第六章 滑稽的婚礼第七章 快乐门市部第八章 老张要让他们科长“爽”一把第九章 岳小宁成了岳厂长第十章 黄勇与吴主任的阴谋第十一章 价格飙升的286主板第十二章 进主板受挫第十三章 在深圳的赛格电子市场上第十四章 北大校友罗格林第十五章 争取显示器的代理权第十六章 与徐瘸子谈判第十七章 同罗格林重游燕园第十八章 机场上与萍邂逅第十九章 阴谋背后的阴谋第二十章 开自己的门市第二十一章 在酒馆与他推心置腹第二十二章 袁天退出中关村第二十三章 与初恋情人告别第二十四章 黄勇的阴谋终于得逞第一章 下海之初那些苦涩的日子 1 窗外的街景很凄清,如果不是天正落着算不上大,却也绝不太小的雨,多半会让人以为那清寂的景色是一幅嵌在橱窗上的老照...
——今何在现在似乎没有了追忆的力量,不知多年以后我会不会提笔写我的大学,我的中学,我的童年……一切正在远去而模糊着,包括当年曾经欢喜或愤怒过的事情。也许这不能叫做老去……最多,叫“正走向成熟”。所以要回顾的时候是茫然的,过去的我似乎无事可提,没有出生时的异象怪兆,只是有点雨雪交加,没有大起大落江湖恩怨的磨练,最多是在跳级生与留级生之间来回蹦哒。所以我很忧心这短短二十几年的生命,不够让我凑满这三千字的随想。那个少年心不在焉,转头望着窗外树影摇动,耳边是嗡嗡的低语声。时光分分钟溜走,在他的心里刻下印记,不被察觉,日子久了才慢慢清晰起来。教室,家,简简单单,来来回回。人与事物都飞快溜走,抓不住的,又何止这些茫然。单纯的青春,单纯的愤怒,厌恶自己必须面对的一切和必须通过的道路,象一只在罐头里暴跳的老鼠。除了愤怒他还能做什么?年少轻狂,不甘自己的生命就如此被安排着,不想稀...
01、现代笑话A(26则)02、现代笑话B(29则)03、现代笑话C(32则)04、现代笑话D(33则)05、现代笑话E(36则)06、现代笑话F(42则)07、现代笑话G(46则)08、现代笑话H(47则)09、现代笑话J(56则)10、现代笑话K(59则)11、现代笑话L(61则)01、现代笑话A(26则)金门桥有位老兄带着妻子及岳父开车经过旧金山的金门桥. 刚开过桥,就被站在路边的警察及旧金山市长拦住. 警察满脸笑容地对他说: "你是自从金门桥建成后第5,000,000,000,000,000个开车过桥的人,市长先生将发给你五千美金作纪念". 那老兄听后高兴得合不笼嘴. 警察问他,"你拿了这五千块钱将干什么?" 这老兄忙说:"我正穷得连开车执照都办不起,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去办个执照". 他的妻子在一旁听得直急眼,赶快抢白跟警察说:"别听他瞎说,他一喝醉了酒就胡说八道!" 一直在车里迷迷糊糊打瞌睡的老岳父这时醒来,看见那警察,气得直嚷起来:"你看你看...
作者:马三立、张庆森甲 咱们说一段儿。乙 好哇。甲 相声啊。相貌的相,声音的声,这两个字呀,咱们没做到。乙 做得不够。甲 声音难听,相貌很可气。乙 长得不好!甲 你看人这相貌,一人一模样儿。乙 那当然啦。甲 你说应当长什么模样儿为标准?这还没法儿说,一人一样儿。乙 一人一样儿呀,有好看的,就有难看的。甲 什么叫好看哪?我以为我这样儿就算不错。乙 啊?甲 我看我就不寒碜。乙 你还不寒碜?甲 你说谁好看?乙 男人怎么样儿好看,这个我还真说不上来,女人长得怎么样儿好看,这我能说得上来。甲 女人?乙 哎。甲 谁?乙 谁……那我指不出来。女的长得怎么样儿为标准,怎么样儿为好看,这我能说得上来。甲 你说,应当长什么样儿?...
[图文]关于儿童教育问题的易学思考 (黑龙江哈尔滨 彭林,2004年4月1日,1432)你捡到一块手表 (牡丹江市 张树君,2003年10月2日,2058)活学活用断卦才能准确 (吉林榆树 徐万平,2003年10月2日,2890)股票下跌 (浙江宁波 郑钢,2003年10月2日,2068)[图文]运用太极思维解析中国近代现代史… (黑龙江哈尔滨 彭林,2003年10月2日,2473)测彩股 (杨旗,2003年9月5日,2876)金卡只能透支五千 (张娅,2003年9月5日,1185)事办不成 (张娅,2003年8月17日,1367)错修风水厂遭殃 (河北大城 景向阳,2003年8月17日,1220)身残志坚、顽强学习 (广西邕宁 潘昔相,2003年8月17日,689)卯酉相冲赢利数万元 (四川荣县 罗自能,2003年8月17日,1093)[图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学用《易经… (黄鉴,2003年8月17日,1769)《易经》为容易学习之经 (黄鉴,2003年8月17日,1422)当代易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倒… (黄鉴,2003年8月17日,1412)...
从神奈川县的公立高中毕业后,堇进入东京都一所小而整洁的私立大学学文艺专业。但无论怎么看那所大学都不适合她。她打心眼里对那所大学感到失望:缺乏冒险精神、做事优柔寡断、学而不能致用(当然是对她而言)。身边的学生大半是平庸无聊得无可救药的二级品(老实说,我也是其中一员)。这样,堇没等上三年级便果断地申请退学,消失在校园门外。她认定再学下去纯属浪费时间。我也颇有同感,但以凡庸的概论言之,我们不健全的人生,甚至浪费也是多少需要的。若将所有的浪费从人生中一笔勾销,连不健全都无从谈起。一言以蔽之,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空想主义者,一个执迷不怕的嘲讽派,一个——说得好听一点——不谙世事的傻瓜。一旦开口便滔滔不绝,而若面对与自己脾性不合之人(即构成人世的大多数人),则三言两语都懒得敷衍。烟吸得过多,乘电车必定弄丢车票。只要开始思考什么,吃饭都忘在一边。瘦得活像以往意大利电影中出现...
作者:[苏联] 阿·阿达莫夫 序第一章 博尔斯克的三张身份证第二章 从房子里到车站上第三章 市场上的货亭内外第四章 自我伏击第五章 原先的尼娜第六章 一个姓普罗霍罗夫的人第七章 又是两天,最后两天序 凌继尧 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深度,不超过测深锤的长度。”祝愿我们的读者像高明的水手那样,把自己长长的测深锤抛入侦探文学的海洋中。第一章 博尔斯克的三张身份证 摩肩接踵的人群渐次登上电梯,宛如一条长长的彩带缓缓向上爬去。迎面乘电梯而下的人流中呈现出形形色色的面孔:有年轻的,冻得发红的,笑吟吟的,也有中年的,若有所思的,睡眠不足的,神色忧虑和焦急不安的。 谢尔盖喜欢仔细观察从身旁徐徐而过的人们的脸,极力从他们脸上捕捉到某种主要的、不同于其他人的东西,有时由于自己意外的小小发现而淡淡一笑。 一分钟之后,他机械地离开脚下移动的梯级,步入铺着大理石地板的大厅,随着人流踏上宽阔的台阶...
《狼性员工》前言 用一种动物的特征形象地表达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通行的做法,我们不妨将其称为“企业文化的仿生学情结”。对于企业个体来说,狼性员工具有开拓性,有明确的目标;具有攻击性,有耐心;具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缜密而且迅速。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具有狼性的高管层带领整个团队积极进取,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企业梦寐以求地希望能够拥有具备“狼性”的员工和团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具备“狼性”的组织生存能力会更强,更有生命力。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中的规律所在,自然环境的无情破坏,人类的残忍捕杀,狼的生存可以说是处处隐含着凶险,可以说狼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磨砺。然而,100多万年过去了,这个地球上消失了许多比狼更为强大、更为先进的物种,而狼,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依然一次次地战胜对手,成为陆地上食物链中的最高单位之一。原因何在呢?很简单,因为狼有自己的生存智慧,有自己...
作者:阮逸[宋]· 简介· 卷上· 卷中· 卷下简介 《唐太宗与李靖问对》简称《唐李问对》或《李靖问对》。也有更简称《问对》的。传说是唐代名将李靖所著。但《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只著录有《李靖六军镜》三卷,而没有《唐李问对》。后经宋人何远、陈师道、邹博、吴鲁等人考证,认为此书是宋人阮逸所撰。何远在《春渚纪闻》中曾提到,据苏轼说《李卫公问对》为阮逸所著,其草稿曾送与苏恂看过。此外,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声的《书录题解》、胡应麟的《四部正伪》、汪宗沂的《卫公兵法辑本序》、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等书,也都对此书作了辨伪的论证。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却疑此书为宋熙宁年间所辑录的《卫公兵法》。但细察《问对》的内容,却很少与《通典》中《卫公兵法》佚文有相似之处。另外也有人认为《问对》就是李靖原著,但也未能提出有力的证据。 阮逸,宋代建阳人,字天隐,宋仁宗...
让我慢下来 越慢越好——访思想者张炜本报记者 陈洁 在当代文坛,张炜无疑是既具复杂性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从未有意识地归属到一些流行的创作中去,他始终带着明显的个人特点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从《古船》到《九月寓言》,他的创作道路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采访张炜是件愉快的事,他那幽默风趣却又清晰、简洁的谈吐使我感觉好像不是在做一次严肃认真的采访,而是朋友间聊天,轻松、随意却又不失思考的深度。 △去年就听说您打算躲到山里去读一年书,都读了些什么书?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到山里读书,这是一个诱人的好主意。不过还真有这样的山、这样的地方,就在济南郊区。古代和尚他们住到山里,主要就是为了读书。其实如果真是一把读书好手,呆在哪里都读得进。的确,今天...
作者:马三立 王凤山马:骆玉笙骆大姐唱了三段,你们啊听得没够!王:嗯。马:不单你们爱听啊,王:啊。马:我们也是这样。王:是啊马:我们在这也不说话都听着,真好!观众们喜爱艺术,王:对!马:特别这个老艺人,总愿意啊多让他们唱几年吧,老艺人啊别生病,结结实实的吧王:哎。马:就这样,观众的心理啊,演员嘛,愿意让他多唱,愿意多活些年,多唱些年。书法家画家就不是了,盼他早死,早死那画就值钱了。王:咳!马:您身体挺好?观众都很喜欢您。王:对对对马:老艺人,老资格,老师傅了。王:不成不成,马:艺术水平高。王:不成。马:您就带徒弟吧。王:是带徒弟,您别看我年纪大,艺术水平很低。马:客气,客气了!王: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马:哎呀,哪的话呀。王:向老艺人们学习。...
·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卷二、兵进必有奇道·卷三、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卷四、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卷六、攻取必于要害·卷七、据守必审形胜·卷八、立国在有规模·卷九、兵聚必资屯田·卷十、克敌在勿欲速·补遗·跋卷一、兵起先知所向(自序) 兵之未起,其说甚长,不必详也。已起矣,贵进取,贵疾速。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呼吸间耳,成败判焉K不可不知所向也。而所向又以敌之强弱为准:敌弱,或可直冲其腹;敌强,断宜旁翦其支,此定理也。 翦其支者云何?曰:避实而击虚也,乘势而趋利也。避实击虚,则敌骇不及图,如自天而下。乘势趋利,则我义声先大振,而远近向风。不观唐太宗之趋咸阳乎?进乃胜矣。不观黥布之归长沙乎?退乃败矣。微乎!其不可以一瞬失也。 霸王大略,此其首矣!故不惜备录之。知其说者,夫固无余蕴焉耳。若夫一时之利钝,一事之坚瑕,又何足云!...
叙 史无论正与稗,皆所以作鉴于来兹。坊友文光楼主人购有《小五义》野史。欲刻无资。余阅其底稿,忠烈侠义之气充溢行间,最足感动人心。人果借此为鉴,则内善之心,随地皆是。因分俸余卅金,属其急付剞劂。书既成,故乐为之叙。时光绪庚寅孟冬。伯寅氏志 三续忠烈侠义传序 第一回 冲霄楼智化逢凶化吉 王爷府艾虎死而夏生 上部《小五义》未破铜网阵,看书之人纷纷议论,辱承到本铺购买下部者,不下数百人。上部自白玉堂、颜按院起首,为是先安放破铜网根基。前部篇首业已叙过,必须将摆阵源流,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相生相克,细细叙出,先埋伏下破铜网阵之根,不然铜网焉能破哉!有买上部者,全要贪看破铜网之故,乃是书中一大节目,又是英雄聚会之处,四杰出世之期,何等的热闹,何等的忠烈!当另有一种笔墨。若草草叙过,有何意味?因上部《小五义》,原原本本,已将铜网阵详细叙明。今三续开篇,即由破铜...
因为你没办法听到这些歌,所以我决定把这些歌讲给你听。 记得在电视里听几个乐评人说到《央金玛》,然后看到朱哲琴,显然是个汉族姑娘的模样,但穿着打扮成西藏姑娘。 这种景象司空见惯,我们听到的总是汉化了的民歌,总是汉化了的,汉人的对异族的一些好奇,一些解释,一些吟咏。然后他们到我们汉人中间来唱,我们说:哦,这是来自西藏的歌。 西藏,多么远,梦一样的高原,氧气稀薄,活得不易的地方。有一个夏天,我曾经想到那里,因为看到一个电影,电影里的上海姑娘,骑了一匹白马,在绿草上飞驰。 那些年轻时代的英雄梦呵,全都无影无踪了。如今,我的勇气和体力全都在一点点隐遁,一寸寸逃逸。只有这些隔了二十多年之后重新听到的来自西藏的歌,带来远方的诱惑和远方的云影。 先是在一个男孩的桌边看到《阿姐鼓》,然后去买了《央金玛》、《黄孩子》,听了好多遍。最后去买了《阿姐鼓》。 印象中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