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反对 >

第7章

我反对-第7章

小说: 我反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观察家认为,苟且和懦弱使得某些人大代表不仅丧失了政治勇气,而且也丢掉了最起码的责任心。所以,对每一项决议,他们都随波逐流地投赞成票。
  以我个人不太成熟的观点来看,我更愿意这样理解“永远赞成”和“代而不表”的行为。我以为,这既是人大代表无法超越这个特定时代的一种特定行为,也是他们在复杂微妙的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无奈和无力之举。
  能够超越这个时代,超然于社会转型期种种潜规则之上的人大代表,少之又少。所以,一旦“反对票”、“弃权票”这样惊世骇俗的凤毛麟角出现,立即会成为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民众关注的对象。
  2001年,审议《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大代表一反常态,没有投赞成票,而是投反对票。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能通过。这件事情,被媒体和宪法学家们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和宪政建设中的标志性事件”。
  当年,姚立法的反对票就是这凤毛麟角中一枚闪光的鳞片。这枚鳞片改写了潜江市人大会议代表们光“点头”不“摇头”的历史,也第一次彰显了潜江市人大代表的独立气质。
  随后,在潜江市老百姓不厌其烦、津津有味儿、口耳相传的故事里,姚立法竟然被描绘成了一个力战群儒、天不怕地不怕的“孤胆英雄”。
  “其他人大代表都投赞成票,你即便投反对票,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于事无补。这么做还有意义吗?”我问姚立法。
  “我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一票表达的是真实的意愿。”
  “大家都赞成,只有你一个人反对,是否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可能是错误的。”
  “我投反对票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每一次都有事实依据、法律依据的。”
  或许是由于姚立法在第一次人大会议上的独特表现,或许纯属巧合,从潜江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开始,他的座位每次都被安排在最后一排比较靠边的一个位置。
  每当大会执行主席说,反对的代表请举手,姚立法所处的那个偏僻角落,总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后来,潜江民间有传闻说,每次召开人大会议前,相关领导总要嘱咐工作人员“这个问题,你们要琢磨琢磨,想想人大代表姚立法可能会问什么问题。针对他可能提出的问题,想些应对措施。”
  我没有刻意向有关领导求证这个传闻的真实性,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至少表明,潜江市的某些领导开始重视和在意一个人大代表的意见了。
  这,终归是一件好事。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我建议
  像潜江这样的市级人大会议,会期不长,至多一个星期,有时候四、五天就结束了。所以,会议的议程,安排得非常紧张。
  第一次参加人大会议,姚立法用“头脑发懵、手忙脚乱”来形容。
  每天,大会发给他很多会议材料,诸如一府(人民政府)两院(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诸如市财政预算报告等等。一般是上午作报告,下午开始审议,几乎天天如此。每个报告都洋洋万言,还没等他有足够的时间仔细看完这些报告,就要开始审议;在他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报告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审议工作就已经结束了。然后,又要开始下一个议程。
  会议的间隙,大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关切地问姚立法,对于这次会议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一定要提出来,立刻改进。
  每当此时,姚立法说自己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我们是来开会,来工作的,不是来度假的。他们这么对我说话,我觉得不是关心,是侮辱,把我当成了什么人?贪图享乐的人吗?”姚立法神情愤懑地对我说。
  “你要理解,这是出于好意。”
  “好意?他们不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总是在这样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花心思、动脑筋,我确实觉得没有意义。”姚立法说。当年,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问问他,会议的日程安排是否合理?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时间是否充裕?对政府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
  姚立法认为,衣食住行安排得不是不好,是太好了,显得铺张浪费。
  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们住在潜江市仅有的几家最好的酒店里;吃的都是大餐,每餐都有十几个菜,少说也得一二百块钱一桌;乘坐的是市里最好的小车,每次出行还有警车开道;开会的地方、讨论的地方,都安装了空调,代表坐在暖融融的屋子里,丝毫都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
  感觉安排得太铺张的不只是姚立法代表一个人。有一年,全国人大开会期间,一个来自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看到招待代表的价值好几千元的山珍海味,难以下咽,“这一桌饭,吃掉了我们学校学生一年的学费。我的学生一年几十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说完,这个代表趴在桌上失声痛哭。
  人大代表姚立法,满怀理想主义色彩和参政议政的热情,第一次参加人大会议,感觉处处不适应,甚至有些伤感和失望。
  最让他忍无可忍的是,一些人大代表在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时候,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聊着张家长李家短。
  “有些人大代表,把严肃的审议会场当成茶室了,一点儿都不庄重。”姚立法生气地说。
  “你认为应该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我本来以为,来自全市各地的人大代表们聚在一起,大家会热火朝天的讨论国家大事,说说自己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看法,这应该是一个很神圣的场面。可是,很多人没有把人大会议当成参政议政的机会,却把这里当成了乌七八糟的社交场合了。”
  据了解,审议工作报告,潜江市往往是分20几个代表团各自在不同的会议室审议。姚立法所在的代表团一共有20多个人大代表,分别来自教育口、农业口、财贸口、计划口等等。按照会议议程的安排,审议定在每天下午的2点到5点之间进行。
  代表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时鲜的水果,香蕉、苹果、大鸭梨、脐橙等等,还有香喷喷的瓜子,二十多元一包的香烟。
  衣着整齐、容貌姣好的服务员站在一旁,随时准备给代表们斟上热气腾腾的茶水。会议室的空调早已经打开,暖风徐徐吹来,让人昏昏欲睡。
  会议由代表团的王团长主持。依照惯例,团长率先发言。
  王团长说,政府工作报告做得很好,很鼓舞人心,很成功……等等,然后,他对照报告的内容将一府两院的工作成绩,一一列举了一遍……
  王团长发言的过程中,会议室里逐渐有了“嗡嗡”声。这“嗡嗡”声中既有代表们悄悄的议论声,也有响亮的嗑瓜子的声音。
  嗑瓜子的人里既有女代表也有男代表。
  借用一位作家的一段文章来描绘当时的嗑瓜子的情形:
  女人嗑瓜子是享受是陶醉,表现出来的是轻松自如随意。伸出左手,掌心托着一撮瓜子,指根处堆放空壳,小小的一只手竟是那般从容;右手作兰花状,两只纤纤细指。拈起一粒瓜子,樱口微启,皓齿微露,轻巧地一嗑,有似花瓣的舌尖轻轻一伸,瓜仁儿就落入口中了……
  也有男人嗑瓜子。男人嗑瓜子多半为了消磨时间,故而嗑起来看上去心不在焉似的。他们抓起一把瓜子,嗑几粒,又扔回去,过后又抓一把……
  在混沌一团的嗡嗡声中,王团长继续他的发言。
  不一会儿,一些代表的面前已经出现了一小堆的瓜子壳儿,水果皮。
  发言完毕,王团长环顾四周,问大家有什么意见要说的。
  一段略显尴尬的冷场后,一个来自医疗系统的人大代表开始站起来发言。他说,人大应该组织大家学习一下,或者组织大家去考察、了解一下乡镇的工作情况、了解农村的情况。他整天呆在医院里治病救人,工作忙的不得了,社会上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怎么审议这些报告。
  没有人接话茬儿。
  这个人大代表继续说,他们医院经费不足,希望政府能多投点钱,把医院条件改善改善。
  之后,别的人大代表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说道,某某,你又在这里做医院的广告了。
  这个人大代表回敬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呀,还不如给医院做做广告呢。
  “哄”的一声,会场里有人笑了。大家的话就此打住,见好即收。
  在这个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会议上,不知是有意或无意,代表们的发言,总是环顾左右而言他。
  哔哔剥剥的嗑瓜子声、搜罗搜罗的喝茶声、咳嗽声、窃窃的笑声……这过分轻松的气氛,使这个本该是严肃、正规的场合显得很不严肃,更不正规,倒有些像是一群朋友在聚会。
  在这样一团和气的“讨论审议”的氛围中,一脸不耐烦的姚立法自顾自的站了起来,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了。他说了很多,也说得很不客气。
  比如,他说应该警惕警匪一家的现象;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还是让人看不懂;失学的孩子很多,政府应该想想办法,他建议政府官员将自己的豪华小车卖掉,用于救助那些失学的儿童;他说教师们的工资,为什么政府总是不兑现……
  但姚的声音终究敌不过环绕四周的“嗡嗡”声。没有人注意到他说了些什么。
  经过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下午,经过一轮又一轮这样的“审议”,一个又一个工作报告被人大代表们“审议”通过。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报道,选民们得知“审议”的结果是:某某工作报告获得人大代表们的高票通过。
  很少有哪个部门去关心和了解一下,代表在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时候,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尽到了一个代表最起码的本分和职责?多年以来,人们似乎养成了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好脾气。
  什么叫审议?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既要“审看、审查”,也要“议论”。如果人大代表们只“审”不“议”,或者既不“审”也不“议”,审议就成为可有可无的过场戏。每年的人大会就算白开了,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鉴于自己参加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时的所见所闻,姚立法向大会组委会提出了“联团审议”的建议。也就是几个代表团,一起审议工作报告,每个代表团推荐几个代表发言。
  姚立法认为,如果采取“联团审议”的办法,将可以杜绝“嗑瓜子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不严肃现象。因为,近百个代表和近百名列席人员在大厅里进行审议,场面严肃,每个代表都不能掉以轻心,都必须把心思放在当前的议题上来。
  两年后的2001年,潜江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采纳了姚立法“联团审议”的建议。这个做法在潜江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是开先河之举。
  向选民述职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在《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中,潜江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紧接着,一个盛大的酒会等待着人大代表们。酒会上,有些代表喝醉了,脚步踉跄,满脸通红;有的代表忙于给特殊身份的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长、局长们敬酒,交流沟通,培养感情……事实上,酒会结束,才标志着人大会议真正意义上的“闭幕”。
  62
  会议闭幕后,相当一部分的人大代表,将回到他们作为经理、厂长、局长、校长、镇长、市长等等更加“重要”、更加经济实惠也更有发展前途的社会角色中去。
  会上,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除去开人大会的7天时间,一年的358天对于他们而言,人大代表好像只是名片上多增加的一个头衔。
  会议结束后,街道上曾经成批量悬挂的“人民代表为人民”、“向尊敬的人民代表致敬、学习”等等标语横幅,很快被新的标语所取代。
  大会闭幕的这一天,好像是个阴天。有风。街道上尘土飞扬,随意乱扔的塑料袋和纸屑,被风卷上了天。离开市政府宴会厅,姚立法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眯缝双眼,一路逆风前行。回到家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灰人”。浑身上下沾满了尘土,就连嘴巴、鼻子和耳朵里也是灰尘。
  姚用他那条旧毛巾,沾了些冷水,用力的在脸上和脖子上搓了几下,所搓之处,立即出现了几道红色的印痕。
  这时候,电话响了,是选民打来的。
  电话询问姚立法是否在人大会议上反映了教师工资的拖欠问题?这个问题何时能得到解决?七月份以前有补发工资的希望吗?这个选民说,七月,孙子就要参加高考了,全家人都在为孙子念大学的学费发愁。
  之后,姚又接听了好几个电话,都是选民打来的。有的咨询教师工资的落实问题,有的打听会上有什么新精神、新政策等等。
  这几个电话提醒了姚立法。他开始琢磨,或许应该把自己在人大会议上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如实地向选民汇报和述职?因为选民有权利知道人大代表究竟代表他们去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是否尽到了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
  但是此前,潜江市并没有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的先例,经验无从借鉴。市人大代表没当几天,姚立法“稀里糊涂”地屡破纪录。他投了潜江市人大会议历史上的第一张反对票;首次提出联团审议的合理化建议;第一个质疑市政府工作报告。
  姚立法这个屡创新高,屡闯“红灯”的新兵,这回碰到了一个棘手的新问题——述职。
  通过什么方式向选民述职?几千个选民,难道给每一个选民打电话吗?或者干脆把选民们召集到一起开个会?但是,这两种做法似乎都不够现实。最后,姚立法决定用书面述职报告的方式向选民述职。
  再有,述职的内容,说些什么好呢?报喜还是报忧?如果只是报喜,有欺骗选民之嫌;如果光报忧,也不合适,好像故意给潜江人大会议“抹黑”……
  一篇大约3000字的述职报告,姚立法写了一个多星期。他眉头紧锁、苦思冥想,斟酌述职报告中的每一句话,甚至包括说话的语气、口吻。
  经过仔细“打磨”,姚立法的第一篇述职报告以这样的方式呈现:
  今年元月17日至22日,我出席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不知朋友们信不信,会议期间,各代表团代表在驻地和审议报告、讨论各项候选人名单时,收到了看望、慰问代表的水果、高级香烟、人民币数万元之多。
  我种过田、教过书,我在想:这数万元要是用于救助贫困的农民、失业的工人和读不起书的孩子们,该有多好啊。
  会议期间,我有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争取更多的代表在我写的“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刻不容缓”的议案上签名,争取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大会主席团通过,并交大会全体代表表决。但结果不太理想,做建议案处理。签名的代表共12人,有教师、校长、乡镇教委主任,他们签名的时候,大多担心团长和其他人对他们有异议。
  第一次会议照说是圆满闭幕了,但是我总觉得不解以下问题:1.为什么有人建议、要求代表撤回提名和建议?要求被提名人不接受提名?
  2.为什么安排代表酝酿各项候选人名单的时间只有一天?(组织法要求时间不能少于两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