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形式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陈先奎大预测 >

第16章

形式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陈先奎大预测-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不论就美欧关系的基本结构,还是今后美国对欧洲在反恐战略上的需求而言,美欧之间都存在利益冲突,美欧关系决不是观点和意气之争。今后4年,美欧要调整好自己在新关系中的角色仍任重道远    
      (四)美日关系:政治携手经贸角力    
      日本人一向认为谁当选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因为日美关系不会有大的变化。然而小泉政府却十分关注这次美国大选的结果,因为日本正在与美国就驻日美军整编、新日美安全环境等问题进行协商,如果民主党的克里上台,这些政策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日本政府选前似乎更倾向于布什连任。小泉首相10月14日公开表示:“我不想干预别国的选举,但是我和布什很亲密,因此我希望他一切顺利。”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大选前夕访问日本时,先后与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和首相小泉纯一郎举行了会谈,除重点就驻日美军重组问题与日方进行沟通外,还希望日本尽快恢复美国牛肉进口,为布什争取选票。小泉亦心领神会,于10月23日宣布部分撤销美国牛肉进口禁令,给布什提前送上了大礼。在此之前,为配合布什在伊拉克的行动,小泉不顾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不顾日本宪法的限制,积极派出了自卫队。当恐怖分子在大选投票前几天以人质要挟日本从伊拉克撤兵时,日本政府坚决予以抿绝,致使人质被害。这些都表明小泉政府希望布什连任,因为这可能更有利于日美关系的发展。    
      从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所发表的竞选纲领来看,美国将继续坚持“以盟国为出发点”的亚太政策。纲领称日本是美国的一个关键伙伴,美日联盟是亚洲和平、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一个重要斟础。韩国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两国应该在长期斟础上巩固同盟关系,以促进该地区的进一步稳定。纳领对日韩的不同表述说明美国把日本视为首要盟国和美国同盟关系的核心,而韩国次之。前不久美国调整在日韩的驻军,大幅削减驻韩美军,但驻日美军不减反增就是例证。    
      美国大选后美日两国政治、安全 合作关系将日益密切。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1月3日对处于胶着状态的美国大选发表评论说,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日本同美国的友好关系不会改变。日本在大选前宣称,在布什当政的4年间,日美双边关系“得到最好的发展”。布什政府也有意在他的第二任期继续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因为美日在政治和安全 上相互需要,美国要在亚太地区发挥作用,离不开日本的配合,反之亦然。日本在国际政治上采取对美紧密合作的姿态,保持与美国的安全联盟关系,也有利于日本在国际上发挥作用。日美加强安全合作的最新措施是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的“有事”相关7项法案。主张日美共同联手应付“周边事态”,将防卫范围从1978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规定的“远东地区”扩大至整个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日本军事战略由“本土防御型”向“海外干预型”逐渐转变。为响应美国总统布什2003年5月提出的“防扩散安全倡议”(PSI),日本不仅成为其成员国,而且在美国大选前夕,以东道国身份,在东京湾附近的公海上主办由美英法澳等国参加的“防扩散安全倡议”多国军演。美日间这种相互借助关系将会继续推动美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紧密合作关系。    
      日美之间虽然在政治上紧密合作,但在经济和贸易方面的竞争与摩擦十分激烈。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近年 来的牛肉进口问题、双方在软件、金融业上的争端等。去年底美国华盛顿州爆发疯牛病后,日本即下令禁止美国牛肉进口,大选前鲍威尔访日,日本才同意部分撤销已历时10个月的美国牛肉进口禁令。在软件问题上,美国软件业巨头微软最近表示,该公司已决定与日本的反垄断监管机构就与日本制造商签订的专利使用权转让协议中的某一条款抗争到底。而目前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正代表广大日本中小软件商的利益,坚决向微软抗争,力图利用反垄断法案限制微软在日的竞争优势。在金融业方面,美国的金融大集团,都觊觎日本银行坏账、垃圾债券市场的丰厚利润,但是就在今年9月,日本金融当局对美国花旗集团提出了处罚是,令其关闭在日违规的四分行,并禁止花旗竞投日本债券。日美汽车厂商的攻防战也很激烈,美国将进军日本的普通轿车市场,而日本则将挑战美国占绝对优势的皮卡车市场,日本丰田已战胜美国福特而占据世界第二大汽车集团的位置,并正在紧追通用。    
      (五)美印关系:三大障碍考验“战略伙伴”    
      在“国家利益至上”析外交政策大行其道的今天,印美关系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双边关系的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外交因素的合力。今后的印美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    
      尽管布什总统继续掌权执政,但美国政治仍将掀开新的一页,美国与各大国的关系也会有部分调整。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大国印度,对这次美国大选的高度关注自然也在意料之中。最近几个月来,印度媒体对美国大选的报道明显多于其他国际新闻,显示了印度政府和民众对美国的重视。    
      1布什连任对印美关系有利    
      布什连任成功,对印度来说应该是一条好消息。印度总理辛格在给布什总统发的贺信中说,想念布什的连任能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并希望印度与美国在反恐和核不扩散方面继续合作,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印度政府和媒体对布什连任感到高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布什执政的这4年中,印美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9·11”事件后,美国在国际返恐战争中对南亚更为倚重,使得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所提升。美国对印度的经济制裁解除了,对高科技产品的限制放松了,两国的军事演习增加了,经贸往来也更趋活跃。布什在今年1月与钱度当时的总理瓦杰帕伊签署了“战略伙伴下一步骤”协定,成为将印度视为“战略伙伴”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今年9月,印美两国结束了“战略伙伴下一步骤”第一阶段谈判,即将将入第二阶段的谈判。据悉,在第二阶段谈判中,印美双方将就过去敏感的话题,如在太空、核能源、高新技术和导弹防御系统等方面的合作,进行深入的对话。美国甚至同意在印度发展民用核技术和民用卫星方面提供技术帮助。今年5月上台的印度新政府也多次表示,印度重视同美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并将继续推动与美国的全面合作。    
      其次,布什总统在反恐斗争中的强硬政策符合印度的内政外交政策,因此印度希望美国领导的反恐斗争能够得以延续。印度一些分析家说,反恐是印度与美国战略伙伴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印度政府多次声称,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等地深受伊斯兰恐怖组织的侵扰,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恐怖活动对印度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而美国在中东、阿富汗等地对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的严厉打击,使印度受益菲浅,国内面临的伊斯兰极端恐怖活动的压力明显减少。可以人说,布什政府发动的国际反恐战争以及防止南亚国家的核技术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实际上与印度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第三,相对于克里的贸易保护政策来说,布什的贸易自由政策更受印度政府和企业界的观迎。克里在竞选中就曾表示,为了提高本国就业率,将减少对印度等国的软件外包。相反,布什则支持外包政策,这对鳊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印度去年的软件外包收入达26亿美元,成为印度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而对美国的外包业占印度整个外包的80%左右。因此布什当选后立即受到印度住处技术行业的欢迎。此外,克里曾公开表示,美国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前提是,印度必须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而这显然是印度目前难以做到的。而布什这几年来与印度政府领导人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对印度的核不扩散机制的态度可能会更加宽容些。    
      2三大障碍考验印美关系    
      印美两国关系虽然在过去几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印度作为一个有着10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小跟班和附庸国,面是会努力成为美国的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印美两国之间目前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矛盾和分歧,决定了印美两国尚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    
      首先,印度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立外交传统和左派的制约不允许印度完全向美国“一边倒”。印度对美国政府单边主义的做法一向颇有微词,印度两届政府都不肯派兵到伊拉克,支持美国在那里的维和行动。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执政后不久,就在其表的《最低共同纲领》中明确表示,新的联合政府将会保持以往的外交传统,“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寻求促进国际关系多极化进程,反对任何推行单边主义的个图。”在议会中占重要席位的左派阵线对联合政府能    
      专题五印度洋大海啸:全球化时代的惊天悲剧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左右,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波及周围国家,造成数千人伤亡,这是104年来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地震还引发海啸,袭击了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多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并造成极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据专家介绍,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坍塌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发海啸。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十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但海啸的破坏力十分惊人。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有史以来,世界上已经发生了近5000次程度不同的破坏性海啸。    
      截止北京时间12月1中午,据路透社30日发布的消息,在这次海啸中不幸遇难的人已经达到12。5万人,伤亡人群中,儿童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还有部分是全世界到该地区度假的人群。    
      在这次海啸中,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是印尼,斯里兰卡。据印尼社会服务部31日凌晨发布的最新依据,印尼在大地震和海啸中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76万人。但斯国家灾害中心的一位官员表示,最终的死亡人数有可能上升到2万至2。5万人。印度和泰国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另外两个国家,印度有超过8000人在海啸中死亡,泰国内政部30日晚6时的数字显示,海啸在泰国造成2394人死亡,9810多人受伤,孩有6130人失踪。    
      在地震和海啸发生后,受灾国家政府和人民立即开展了救援善后工作。一些国际救援机构和外国政府纷纷伸出援手。    
      一场发生在印尼的大地震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印度洋大海啸,2004年岁末的惊天悲剧让我们又一次体验了什么是全球化。苏门答腊岛西北的大地震即刻传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整个世界为之哀号、吃惊、颤抖,世界第三大洋成为世界灾难的中心。斯里兰卡的居民做梦也没有想到,顷刻间上万生灵罹难,上百万人无家可归的“天灾”竟是几千海里外的大地震所引起。远在东非的肯尼亚和索马里都成为受害者。中国和美国等地震监测先进的国家则几乎在同时发布了这一大地震灾害。从中国到欧盟,从以色列到美国,各国都纷纷伸出灾难援助之手。南亚和东南亚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各种媒体,看着那许多惨不忍睹的灾后场面,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也许许多人都会一致地想到,这并不仅仅是一场天灾,而更是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的环境灾变。    
      海啸的死难者包括许多国际旅游者。传统上,只有基督教国家的人们才从圣诞节开始到国外度假,但今天,圣诞节外出度假则是许多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次灾祸,许多国际旅游者与灾难发生地的当地普通人,甚至是那些为生计奔波的不幸穷人永久地葬身印度洋。这真是一个深刻的隐喻,全球化时代的“泰坦尼克号”悲剧。他们有的来自东亚,有的则来自欧洲和北美,北方国家的寒冷(尽管暖冬)驱动着这些全球化的人士到温暖、舒适的南方国家海滨度假。    
      地震、海啸,本来是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人类对此从不陌生。但如此极惨烈的破坏,说明天灾与人祸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环境专家指出,人类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破坏。设在瑞士的世界环境保护联盟(IUCN)首席科学家杰夫·麦克尼利这样评论这次世界性灾害。    
      他指出,人类活动,诸如在沿海地带建造度假胜地,破坏自然保护设施,是这次印度洋海啸灾难空前的一个原因。人类不该占据我们不该占据的地方。50多年前,世界多数海岸线上并没有多少大的城市、大的旅游设施,但如今海岸线上宾馆林立,人群浮动,近海浅水处则到处都是满足食客用的海鲜养殖场,本来可以防御海啸的许多海洋树木和植物、珊瑚礁石,随着人类活动加剧而逐步退化或消失。    
      这位科学家的评论并不为过,不过是对基本事实的强调。近些年,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活动加剧,对东亚和北美的重创越来越强。在中国,近海环境恶化,赤潮频发,若在太平洋发生这样的大地震和海啸,中国等东亚国家恐怕在劫难逃。所以,印度洋大海啸对中国和东亚也具有多方面的警示。    
      开发和消费海洋资源的人们并没有支付海洋环境成本,甚至根本不知道将来那一天他们要为海洋环境破坏而承受高昂代价。    
      其实,活跃在世界各地,包括东南亚和南亚的自然保护者早就警告过不要掠夺性地开发海洋资源,因为海洋植物具有保护海岸线的巨大价值。这次大海啸的威力据说抵得几千颗原子武器的合力。看来自然的威力比人类的威力要大得多。人类不能再盲目征服和开发自然了,而必须善待自然,重建天人关系。    
      目前,对付跨国问题仍然主要靠各国自身的力量。这次印度洋大灾难的受害国多数缺少有关海啸等常见自然灾害的预警设施。有关国家必须痛定思痛,在灾后重建的时候注意加强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长远地看,尤其要调整社会发展战略,实现沿海和内地的平衡发展,人口不能过分集中在沿海地区。    
      然而,地区合作对付这些挑战也非常必要和重要,亚洲地区必须建立一个集体性的灾害预防、救助合作体系。    
      过去我们搞地区合作,往往只限于贸易和投资等市场领域,广泛的社会领域则受到严重忽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这些年来又加上了反恐这个安全问题,诸如跨国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环境保护、消除贫困等社会问题,则触及的比较少。东亚“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也基本上集中在贸易、金融合作领域,没有实质性的社会合作。    
      这次灾难再次暴露了亚洲地区社会发展的落后,诸如大面积的贫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