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 >

第16章

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第16章

小说: 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也别光顾着挑布什的毛病,也看看民主党的候选人克里。我们应该先问问克里先生他有什么政策没有?看看他的竞选吧,这位先生除了会和布什总统唱反调之外,似乎没有任何自己独立的政策。不知道他的竞选班子惦记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还是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如果一个人只会对在任总统的各项政策质疑,并且提出相应的反对政策,我是没有看到这个政客的创造力,更不知道如果没了布什他会去反对谁?如果说布什先生在各个方面都很业余的话,我想克里先生也没有专业到哪里去。      
    说到底,布什和克里二位还是有着忠实的支持者的。布什先生的忠实支持者我见过一些,总结了一下,似乎可以归结几类。首先,我发现来自得克萨斯州的人有很大可能性是布什的忠实支持者。得克萨斯州不是新话题了,想想得克萨斯州的特色自然不难得出布什在得克萨斯州大获支持的结论。     
    第一,得克萨斯州是共和党传统的后院,身为共和党候选人的布什又够保守,自然会得到大量支持。第二,很现实,布什就是得克萨斯州前任州长。根据来自得克萨斯州朋友的传说,布什彻底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这个好,那个好,什么都好。除去得克萨斯州背景的人很多时候忠心支持布什以外,还有这样一类人。你问他们对布什的执政结果和决策满意吗?他们摇摇头。那你们还选他吗?他们会点 点头。而你,也就被晾在一边儿犯傻,琢磨什么意思呢。你追问,你不喜欢他的政策,为什么还要再选他?八九不离十的人家会和你这样说:“我承认很多时候我不能认同布什总统的政策。但是,我觉得他知道他在做什么。我们选了总统,就是要个坚定的总统,根据他的良知来对局势进行判断,即使是错的,我们也尊重。选一个敢干,可以果断做决定的总比选一个什么都要犹豫的草包好。”而最后一种人呢,就是富人了。很多富人支持布什是因为布什照顾了他们的利益,而且照顾的最多。布什来自共和党,共和党就是富人的党(我就知道我的共和党朋友绝对不爱听这话,可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让我相信共和党不是富人的党),所以富人自然会受到相当的保护。富人得到了利益,受到了保护,自然会反过来念布什的好,支持布什。     
    我们再看看克里这一边。实事求是地讲,克里的忠实追随者,至今为止我还一个都没见过。既然我还找不到忠心耿耿的,那就拿我所知道的支持他的人来充数吧。前面说到“两个坏人里较好的那个”的问题,这是我从我认识的支持克里的人嘴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他们在我的追问下,在大骂布什之后也承认克里无论是人品还是领袖气质上都不是一流。    
    你问他们既然不喜欢克里为什么要选他?难道留个熟悉情况的不好?而且克里没什么政策可言啊。人家会说:“可是克里终归是比布什强,我们不能看着更好的却偏选那个更差的吧?既然有些对布什不满意的人都可以给布什一个机会,我们为什么不给改变一次机会呢?选择克里,至少多少选择了改变。而不是再把我们过去四年中的不满再次延伸。克里可能是没有什么明确的政策,但是他反对布什的许多政策都是对美国有利的,是有利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由于两边的人都会相互指责,我也的确是很难看清楚两党甚至两人之间最根本的情况。而大选近几十年来似乎是只见颓势,不见好转。眼看着民主就要变成政治的游戏,不知道美国的开国元勋会怎么想。一位大财阀曾经亲自和我说:“不要担心,更不要被选战形势迷惑了眼睛,被选上的总统永远会是最能照顾最有钱阶级利益的人。”美国的政治,看到现在,我很难说我真正看明白了。      
    


第三部分:代表美国 还是代表中国总统大选 谁是两个人中较好的一个 4

    说实话,我看美国大选,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谁作为白宫主人将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而在其次,和美国的朋友讨论的时候才会讨论哪个候选人的政治取向更被自己认同等等。我个人对克里了解并不够,但是记得四年前是希望戈尔当选的,现在在美国却普遍被认为是“挺布”的,即使我实际上并不喜欢他。如果沿用美国人“两个坏人中较好一个”的理论,我似乎觉得布什先生更稳妥。首先我要再次申明我并不了解克里先生的背景,所以对他有什么政策更是看的不甚明朗。而布什先生,作为白宫四年的主人,终于把克林顿留下的隐患扛了过来,经济略有起色。而从最根本的对华政策以及我国利益上来看,克里那里首先没有很明确的对华有利的政策,即使在台湾问题上更没有十分清晰的立场。有人会说布什迫于国内大财团的影响会控制工作机会外流的势头,势必对中美贸易不利。可是如果克里当选,绝对是要下大力气于国内的政策和扶持问题上的,对外也许会更温和,但是我觉得他到时候在贸易上“对华强硬”的态度不会比布什差。如果布什留任白宫另外四年,一方面可以期盼看到一个稳步恢复的美国,也不会在前四年的基础上有更过分的动作。为什么一个健康的美国符合中国的利益?作为现今世界经济重要的一员,美国市场的健康和稳定是我们希望和乐意看到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发展是必要的。      
    提问鲍彻:如果大陆进攻台湾,美国将……国务院,一个听上去很让人迷惑的名字。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务院在我们中国就是中央人民政府了。而在美国呢,虽然人家叫State Department(国务院),那应该是处理国家事务的吧,可它偏偏不是。而国务卿呢,听着和总理似的,可这职位也不像我们臆测的那样。美国国务院就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而国务卿也就是外交部长。可是美国国务院偏偏是美国最老的三个内阁部门之一。而国务卿的地位感觉也是各内阁部长中最高的一位,当然我这说法是绝对的不科学。但是根据美国法律,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刺,重病等情况)的总统继承人顺序中,国务卿在各内阁成员中是第一位。      
    事实上我在得知我们可以去国务院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已经十分兴奋了,而头脑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在电视里看了无数遍的国务院的个性化的大门,只因为大门玻璃上的印记。我当时那叫一个心潮澎湃,国务院的大名已经见了无数次了,而作为外国人的我,进入美国的前前后后都有国务院的控制,怎能不熟悉?加上有兴趣于外交的我,更要看看美国国务院的内部。综上所述,知道我们可以去国务院的消息后我是很高兴,心中的美好景象挥之不去。      
    国务院是我们进去的第一个正式的内阁部门,想来似乎也是惟一一个。其安全保卫程度自然可想而知,在美国还没驾照的我一切要靠护照打理。在去国务院之前很多天我们就开始上报个人身份信息等等,虽然都很基本,在中国看来也许正常,但是在美国却很少有机会如此细致地填报个人信息。我是把我的家底全部曝光了。美国人自然不适应,竟然被问到了出生地是哪里,困惑,太困惑。     
    像第一次一样,在去国务院之前那天的下午“青年美国”依然给我们开了一场简报会。我还在和我室友神聊的时候,发现开始发简报了,也就支使室友上去带份给我,拿来翻看,却又翻到了兴奋点。十分确定,我们第二天是肯定要去国务院里面的。在国务院内会有四个官方人员和我们见面,第一位是国务院国际妇女事务高级协调人(Senior Coordinator;International Women's Issues)夏洛特·彭蒂塞利(Charlotte Ponticelli);第二位是国务院发 言人兼助理国务卿,来自公共关系局(Department Spokesman and Assistant Secretary;Bureau of P ublic Affairs)的理查德·鲍彻(Richard A Boucher);第三位是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斯蒂娜·罗卡(Christina Rocca);而最后一位是负责国际禁毒及执法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特·查尔斯(Robert Charles)。当然除此之外最后还会有位来自国务院负责招募新人及进行职业训练的官员和我们见面。我的眼神锁定在了鲍彻先生这个名字上面,我只觉得我脑海深处的铃声在激荡。原因何在,只因为鲍彻先生的名字虽不足以称得上如雷贯耳,却也实有印象。我对鲍彻先生并无太多崇拜,但是这样和国务院里听说过的人物面对面的机会依然让我期待,我更期待从这位美国政策发言人的嘴里听到官方的答复,并且是对我问题的官方回答,即便全是外交辞令。      
    就在这时候,负责演讲项目的一个工作人员就在喊我的名字,问我在哪里。当时我还在刻苦地学习着简报里面关于鲍彻先生的介绍,了解着他的背景。听到有人在呼唤我的名字,也就兴奋地应声站起。工作人员满脸微笑地说:“你可以问你想问的关于美国协防台湾问题,而且这应该 是个很好的机会,而且鲍彻的工作正是专门回答这样的问题,他来自国务院,也就是处理国际事务的。”      
    


第三部分:代表美国 还是代表中国总统大选 谁是两个人中较好的一个 5

    不用说我就有这意向了,要不我兴奋什么?我也没客气,说道:“是的,我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要是用中文问他呢?”工作人员好像被吓到了一样,很是不惑,带有轻松地回答我:“他能听懂吗?中文?”我那叫一个胸有成竹:“是的,你们刚发下来的简报,这里写着他是会讲中文的。”旁边另一个负责“青年美国”的工作人员赶忙补场:“那你也要考虑到大家啊,大家可听不懂中文。” “那我就用中文和他问好吧!?”我继续试图得到一些妥协的许可。我似乎忽略了我身边的人,这时才发现我用中文的建议被提及之后在场的很多人就开始欢呼雀跃了,更有人玩命地和我说:“伊恩,一定要用中文!那样就酷死了……其实,我们也会中文,都听的懂。”美国的年轻人就是这样能折腾,还爱开玩笑,一些和我们相似的玩笑。我看着大家就笑,但是工作人员那里似乎还是很不情愿让我完全用中文和鲍彻先生交流。我坐下之后依然热烈,我似乎成了焦点,众人的目光汇集一处,好似我是一个很酷的家伙。也许,当时的我还算是够酷吧?     
    简报会上的情景让“青年美国”中的很多人记住了我,有的说咱幽默,有的说酷,有的说够邪乎……不管怎么说,我被记住了。而大家似乎很期待我第二天的表现,更关心我会问出什么问题了。我们项目的副负责人凯蒂还特意在结束之后叫我,说用汉语问好真是个好主意,她觉得我到时候问了好之后鲍彻先生会吃惊的。可是事实上,我并没有想好我要问什么问题。我其实十分清楚,台海局势这样的问题其实也算是足够敏感的了,而鲍彻作为国务院的新闻发言人想必会重复自己最近的言论,而最有可能的是被模棱两可的答案所答复。从鲍彻那里听到对布什总统在温家宝总理到访之时的意见交换的肯定或者强调似乎并不很现实。所以我的触角在搜寻着其他可能的和我的祖国有着关联的问题。      
    恰恰在那一天的下午,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准确地说是那一天朝核会谈要再次在北 京举行。而开始之前,美国方面放出话来,关于对朝鲜的新要求,要求其遵守CVID。所谓“CVID”,即英文“plete,Verifiable,Irreversible Dismantlement”的缩写,意为“完全、可核查、不可逆转地解除核武”。有意思的是,在回到国内之后,我才发现这一CVID的要求好像就是从鲍彻先生的嘴里说出来的。而在当时,CVID是个新词汇,我就想出了关于朝核危机的一个新问题:“您如何评价中国在解决朝核危机中的努力?您对现在正在北京举行的新一轮六方会谈有什么预期,或者说,您是否认为朝鲜方面会接受CVID这个新条件?”和许多朋友商量了很久都不知道究竟是台海问题更有意义还是朝核问题更好。当时真是找到谁都要问一问这两个问题之间如何抉择,而到最后,似乎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结果。      
    第二天我们似乎起的很早,而“青年美国”的工作再一次强调了来自国务院的苛刻要求。这次我似乎听到了一个之前并不熟悉的规定:在国务院外不可以照相,即,不可以在国务院外照国务院的照片,否则国务院的安全人员会处理你的相机。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著名的战地记者,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唐老鸭,新华社的唐师曾先生。想到这位先生的原因是,我当时似乎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在外面照一张国务院的照片,不管如何,我就不信我的偷拍技术做不到这一点。      
    我们的大巴在本不大的华盛顿市区中穿来驶去,绕的我似乎已经有点累了,还没见到国务院的踪影。其实国务院离我们住的乔治城不远,似乎只是隐藏的很深,到底还是找到了国务院。而且国务院的出现是属于那种措手不及型的,害得我这个不合格的摄影爱好者都没来得及拿起手上的相机偷拍下国务院的外观。恐怕不用我多说了,十分明显,国务院像华盛顿市内的所有政府部门一样,被隔离了。一排又一排的水泥墩把国务院围的看上去安全的不能再安全了,而国务院的周围也因此变得很是安静。之前的美国很少有像北京的使馆区一样僻静、高度戒备的地方,而现在,在华盛顿的市区,似乎是比比皆是。下了车的我,彻底失去了偷拍美国国务院外景的机会。      
    进国务院的安检在华盛顿市内的所有活动中应该是值得一提的,但是尽管如此,我并不认为国务院的安检严格到了什么程度,甚至都不如我们日后去的以色列驻美大使馆。当然,或许是由于“青年美国”之前预备工作出色的缘故才让我有了如此感觉。我们在国务院的门口至少排队就排了半个小时,每个人的手上都拿好了有照片的证件,在美国,一般就是 驾照。没有驾照的我,拿的是护照,就这护照,还被我的美国同学们传阅了很多次。其实安检的严格仅仅在于这里的安全人员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认真的核对身份,并用了更长的时间。安检门的灵敏度并不及国内许多机场高,登记的人也就看了一下我的签证,连我的护照身份页都没有看,就把国务院的胸卡发给了我。    
    胸卡实际上就是许多公司进门用的那一种。后来我和尼考拉斯(Nicholas)坐下来闲聊,我俩似乎都对这胸卡有着极大的兴趣。我们的胸卡上面写有“PUBLIC AFFAIRS”(意为“公共事务”)字样,中间很不清楚并且明显走型的美国国徽下面有行很大,并且很让我们失望的字:“ESCORTREQUIRED”(需要护送)。这意思很明显,在国务院内的任何活动,只要出了我们所应该在的迪安·艾奇逊会议厅(Dean Acheson)就需要和相关国务院工作人员协商,即使是上卫生间也需要国务院人员的贴身陪同。我们很不满意,但是依然没有办法,继续研究这胸卡。我俩竟想把这胸卡作为纪念物留下来带出去,后来在背面的说明上清楚地看到说这张胸卡是要在离开国务院的时候交还给门卫的。这样看来,如若不还,恐怕连出都出不去,所以,留卡做纪念是不可能了。打从进入迪安·艾奇逊会议厅(Dean Ache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