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 >

第15章

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第15章

小说: 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民的,更没人会质疑这一点。美国社会开放包容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结果,而退一步讲,在美国生活的大量外国人也使他们早习惯了和外国人朝夕相处。和来自不同文化、家庭、政治、地域环境的人和谐共处就是美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虽然我可能不被人认出,而以一个普通美国学生的身份参加“青年美国”活动在很多时候确实会让我的生活容易很多,可是我没有。我每次被问及来自何地,或者有任何机会的时候都会自信地说我是中国人。而那是一种什么力量,是无法言表的。我只知道,我是中国人,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做一个中国人,比做一个美国人对我来说更有诱惑力。可是,在专题辩论等等特殊环境下,我没有选择。我如果不换位做个美国人,不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上来说话,我是无法把活动进行下去的,甚至无法参与。当然,在美国利益和中国利益相抵触的时候,我会争取,就像开学之初和杰尔维斯博士关于我期末论文的争论。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成为”了一个美国人,而做“美国人”的感受是一条,即:我们中国人任重道远。做美国人的感觉是什么,在你对美国这个国家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是无法体会到的。这就是许多来到美国几十年的移民,就算拿了美国护照,成了美国公民,依然缺少一些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的原因。而我,经过在美国期间对美国历史和政府体制的学习,加上后来“假扮”美国人的经历,粗浅地了解了美国人的自豪感是种什么感受。    
    


第三部分:代表美国 还是代表中国总统大选 谁是两个人中较好的一个 1

    性和毒品永远可以被利用?      
    美国的高中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大学的制度的,或者说,高中的一切学习、安排,以及学校管理都和大学的制度十分相似。而每个高中也都会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俱乐部或者团体,其意义和大学校园里面的各种社团是十分相像的,只不过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团的涉及面不如大学里面的宽广。在学年里,或者说在平时,“青年美国”就是在全美范围内的无数高中校园的社团中的一个。      
    “青年美国”属于那种有全国及州几级领导的组织,在美国的高中中间设立分部,从而开展日常活动。中国人也许会不解于为什么美国高中生要不遗余力的在课余生活中开展这样那样的社团活动。事实上,这和美国大学的申请程序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的大学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学一样,都会考虑学生的学术水平(成绩),可是这不是决定性因素,更不是在申请大学过程中惟一起作用的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都会考察申请人在课余生活中都做了些什么。是否有很强的责任心?是否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或者这个申请人很有创意?或者很勇敢?乃至任何能使申请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事情。如何确定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特点,就是要通过他(她)做的事,或者这个人参与的活动。这样的话,上进的学生在高中里面参加一些俱乐部和社团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一般想努力上常青藤(Ivy League)这样的实力超群的一流名校的学生更会是一些社团的主席或者主要负责人。有了大学申请做诱惑,社团活动的开展就永远存在。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初那个喊领队是“纳粹”的女生当时说了什么,对了,应该道出人家的名字了:妮娜(Nina),老这么叫人家“喊领队是‘纳粹’的女孩儿”似乎不是个好称呼。      
    妮娜(Nina)最开始和我们说她开设“青年美国”在她学校分部的事,是为了告诉我们为“青年美国”工作的乐趣,以及作为一个社团领导的兴奋感觉。在和我们交谈的过程中,她说着说着很是亢奋。当然,她十分直率,而且说话“口无遮拦”,惹得我们是笑了又笑。这个恐怕不应该叫搞笑,应该叫幽默吧。她告诉我们,开新社团确实很难,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怎么吸引人家是最重要的。而且像我们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受众群体是很小的,从来没听说过绝大多数会对政治感兴趣的,这在全世界各地都是可以得到普遍验证的。     
    “呵呵,比如像我的俱乐部,最多的时候是大约几十人,现在就几个人了,所以在年度结束的时候,我们的‘青年美国’实际上就算死了。”要知道,一个能召集几十人的社团在高中里就算是很大的了,而最后剩下几个人的不利情况也不是罕见现象。吸引人是社团永远的目标,而社团之间更有争抢的情况。今天你想以这样的方法来吸引人来参加你们的活动,明天别人就可能想出更有诱惑力的点子来刺激人气。说到刺激人气,妮娜的故事我们是不能不讲的。里面可是有大智慧,在我看来,妮娜是把精辟的话用最通俗幽默的方式传达给了我们。这恐怕不是有意的,而是受她的人格所影响。      
    “青年美国”是全国性的组织,那就意味着你,学校中一个新社团的发起人,背后是有靠山的,只因为你是在为“青年美国”开设新的分部。来自“青年美国”的诸多支持中有一条,可以变得很现实,就是捐给“青年美国”的钱和物可以“tax…deductible(可免税)”。之前也已经谈到过了“可免税”的程序及如何操作,那么在妮娜的现实生活中,就多次享受到了免费Pizza(比萨饼)的待遇。在她告知达美乐(Domino’s)和必胜客(P izza Hut)以及其他店关于给“青年美国”捐钱是“可免税”的事后,他们都表示乐意“帮助”。而在她把“青年美国”在联邦政府注册的相应联邦税号提供给商家,仅仅第一次,他们就一下送来了10张免费的比萨饼。有了这样的资本,妮娜他们组织了一次聚会,可以想象,那次他们学校“青年美国”社团的活动肯定十分热闹。      
    一个恐怕让中国人更难以相信的事实是,在美国的高中里,哪里有免费的吃的,哪里就绝对有一群人。我一直没有想到“美国人最不爱面子”这个说法,直到另一个美国友人也这么说,我才如梦方醒。      
    妮娜在讲解用食物换人气的方法后还坏笑道:“学校里好多人就是傻。你给他们点小好处他们就会来加入的。比如免费吃的啊,T恤衫啊,周围餐厅的打折券啊等等。所以啊,骗他们容易着呢。”我们坐在下面的听得又气又笑,笑这个人说话直而幽默,气得是按照她的逻辑我们这批人也是笨的被骗来的。我清楚的记得,在加利福尼亚上高中的时候一次午饭时间,我的朋友硬拉我去一个他根本不知道是做什么的社团,只因为听说那里有免费午餐;也记得我参加的一个社团是如何在贴出“提供免费点心”的招贴之后人气大增的。如此说来,10张免费比萨饼的魅力恐怕不用我再多说了。有了“青年美国”这个全国性非赢利组织的支持,免费食物自不难找,各种优惠更是很多。所以,从这个技术层面来讲,人气在某种程度是可以得到保证的。而能找到的免费食物的多少完全看社团领导的办事能力。除此之外,自然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先天不足”,你们学校周围没有餐厅或者其他你需要的设施及店家,那你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第三部分:代表美国 还是代表中国总统大选 谁是两个人中较好的一个 2

    有了免费比萨饼,人是来了,可是不能白来吧?那不成了提供免费午餐的地方了?从来吃的人里争取加入者,或者引起来吃的人的兴趣,就更是要紧的事了。“青年美国”日常活动中有很多辩论,这就和一般学校里都有的辩论性质社团相抵触,会严重影响人气。加上JSA的辩论通常是政治话题,更少有人问津,如此一来,何以处之?妮娜说出了一句既幽默又有点让我们吃惊的话。“记住,性和毒品在高中校园里绝对永远是有魅力的话题和理由!”这句话自然来自妮娜同学的切身体验,什么切身体验呢?除去比萨饼的诱惑之外,话题对受众人群的诱惑力依然重要。如果你一时想不出好的话题,可以急盼着自己社团的人气飚升,不要紧,只要你打出性和毒品这两张牌,人气多少会有上升的。“我定这两个话题的那两次活动,我们的屋子里都站满了人,确切地说是都站不下了。”    
    妮娜觉得十分搞笑。 “关于性和毒品的话题很简单,我就搞了两个,而这两个还被群众要求搞了很多次,因为热情太过高涨,一次都讨论不完。关于性,你可以贴海报说‘青年美国’要活动,主题是‘娼妓是否应该合法化?’,欢迎大家来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而关于毒品,那就更简单了,‘大麻是否应该合法化?’,来的人肯定也不会少的。“你只要一提性,绝对来的人是一打一打的。来了之后是什么样儿的人都有,什么样儿的看法都有,你坐的一边儿就乐也能乐个痛快。有人强调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和合法的妓女交易来解决性压抑的问题多么多么的重要,更可能避免多少让政府头疼的社会问题,仿佛娼妓不合法化不行了,就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少了来自保守派捍卫现在制度的声音。而双方你来我往的阵阵争斗,却又让他们自己乐此不疲。对于他们,会觉得把话说出来是件多么多么爽的事情。而在组织者,也真是大开了眼界,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妮娜眉飞色舞地叙述道,十分激动,我们紧接着当然是一阵暴笑。      
    “毒品?一提毒品那就更乐了,比起性来那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你就放心吧,毒品的讨论来的人绝对不会比性少,而过程很可能要比以性为话题来得更为有意思。我们那次讨论 ‘大麻是否应该被合法化’的时候,就真的来了几个吸过大麻,甚至还在吸的人。他们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大麻是多么的好,对人的身体怎么有益处,吸大麻的时候有多爽,甚至吸完之后幻觉的具体细节等等。说真的,我可感觉我从他们那儿学到的关于大麻的东西比我之前在任何地方学的都多,都真实。”不用我说,也知道妮娜说完之后下面是个什么样子,不是惊奇就是大笑。      
    我当时笑的时候就想用“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的一句广告词来形容妮娜:“好样儿的,世界需要你这样诚实直率的人!”妮娜说完话之后鼓动大家积极开展“青年美国”活动的目的肯定是达到了,除此之 外,她更让我们都知道了她有多幽默。毒品和性,虽然说不上是美国高中的校园文化,但我想中国人在国内也对这方面的事情听说很多了。的确,美国高中生吸食大麻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平时和你一样走在校园里,背着书包上学,下学之后或回家或打工,是一般看不出来的。可是大麻确实会逐渐侵蚀人的大脑,对身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美国高中生群体中长期吸食大麻的人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是绝对没有我许多在国内的朋友想象的一般严重:大部分美国高中生都吸食大麻,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我没有具体调查过,但是感觉上比国内高中吸烟人群的数量略少,或许不相上下。大麻的毒性似乎不及海洛因、冰毒等其他毒品那样有力,后者对“瘾君子”有着可能几倍于大麻的影响。而正是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给美国青少年制造了吸食大麻没有吸食其他毒品那么严重的假象。事实上,在美国高中里,曾经尝试过大麻的人恐怕也不会少。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年,各种关于吸毒的调查问卷我就做了好几份,而我也的确认识吸食大麻的人。他们十分坦白地告诉我,在美国获得毒品很容易,他们更吃惊于中国对毒品的严厉打击力度。说起美国的“坏孩子”,的确和中国的不一样。中国人都担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坏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自然学坏。而在美国,无论是我刚到,还是到后来已经熟识的情况下,都没少接触“坏孩子”。我发现,美国的“坏孩子”很少拉别人下水。是否和他们“同流合污”,完全是由个人掌握的,人家很看的开:你愿意和我们玩,我们就接收你,你觉得我们坏,不愿意搭理我们,我们以后各自行同陌路就是了。至少,我还的确没有见过被拉下水的例子,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而在性观念本来就开放的美国,这个话题自然在年轻人中间很有号召力。高中和大学里面拿这个话题“就事论事”,就像之前妮娜形容的“青年美国”活动的点子不会少。但是美国的情况也不会像我许多国内朋友想象的那么混乱,要是真到那个程度,美国也就很不美国了。有一点让很多人觉得有趣,现在我的美国同龄人的父辈都是在六七十年代年轻的那一代。他们当时极左的思潮更是导致了当时的性开放,及在越战时期“要做爱,不要作战”的经典口号的一代。而他们的子女,也就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面前,他们依然是讲究道德操守的。很多时候,美国的年轻人同样缺乏和他们父母的沟通,是互相之间难以理解。比如我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不理解为什么当初在六七十年代很开放的父母,现在却是这个样子?参加“青年美国”的我们,到底是青年人。而不包括我的他们,到底是美国的青年,所以他们嘴里的话,所做的事,脑袋里的想法,统统都是美国青年人的缩影。是我观察美国的窗口,虽然我只能看到他们一个层面,可是从他们那里学到的,确是多个层面。      
    


第三部分:代表美国 还是代表中国总统大选 谁是两个人中较好的一个 3

    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布什,还是克里?虽然没我什么事,但是布什(George W。Bush)和克里(John Kerry)两个人 ,哪个我都不喜欢,哪个我都看不上。这,就是我当时,乃至到现在对于即将在11月份举行的总统竞选的看法。你去问问美国人,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会承认,他们并不真正喜欢布什或者克里。在别人的一再追问下,结果也往往是:“he’s the better of two evils(他是两个坏人里较好的那个)”, 或者说“选这个总比选那个强”。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支持心中的竞选人的,民众也要选自己不喜欢的人当总统,似乎也是民主的悲哀了。一年到头,见了这么多人,在“青年美国”碰到了这么多政治上积极的年轻人,真心实意支持布什或者克里的绝对是少数,可是他们依然会说他们支持两个中的哪一个。在我看来,与其选个自己不喜欢的,还不如索性不选。    
    布什对政治的处理可谓十分欠佳,更是个十分糟糕的演讲人,几乎不知道如何在公众面前讲好话。要知道,这对于一个政客来说是个致命的弱点,可是一个有着如此弱点的人偏偏当上了总统。布什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我觉得远不如他的父亲。布什的做法,在民主党人的嘴里,就是为美国在国际上四处树敌,毁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影响了和传统盟友的友谊。而布什的减税计划更是被批评为只减轻富人负担的改革……内政外交可是让布什焦头烂额,有时候简直是被骂的一无是处。      
    咱也别光顾着挑布什的毛病,也看看民主党的候选人克里。我们应该先问问克里先生他有什么政策没有?看看他的竞选吧,这位先生除了会和布什总统唱反调之外,似乎没有任何自己独立的政策。不知道他的竞选班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