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104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104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阻力为1.5cmH。()/(L?s)。嘱受检者取立位,与
肺量计连接后作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秒钟
后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气至残气量位,持续、均匀、快速呼尽,重复2次。然后选择
最佳曲线进行计算。
    2.正常成人参考值  男性约3179±117ml、女性约2314土48m1;FEVl.o/FVC%均大
于80%。
    3.临床意义  是测定呼吸道有无阻力的重要指标。阻塞性通气障碍病人,如慢性阻
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由于气道阻塞、呼气延长,其FEV一和FEV…o/
FvC%均降低,但在可逆性气道阻塞中,如支气管哮喘,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其值亦
可较前改善。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如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胸廓畸形等病人可正常,甚至可
达100%,因为此时虽呼出气流不受限制,但肺弹性及胸廓顺应性降低,呼气运动迅速减
弱停止,使肺活量的绝大部分在极短时间迅速呼出。
    (三)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MMF)是根据用力肺活
量曲线而计算得出用力呼出25%~75%的平均流量。
    1.测定方法  将用力肺活量起、止两点间平均分为四等份,取中间50%的肺容量与
其所用呼气时间(最大呼气中段时间、mid—expiratory time,MET)相比所得值。正常成
人男性约为3452±1160ml/s、女性为2836±946ml/s。
    2.临床意义  可作为评价早期小气道阻塞的指标。因为MMF主要取决于FVC非用
力依赖部分,包括MMF在内的低肺容量位流量改变仅受小气道直径影响。有研究发现小
气道疾患当FEv。.。和FEV。/FVC%及气道阻力均正常时,MMF却可降低,表明MMF
比FEV。/FVc%能更好地反映小气道阻塞情况。
    (四)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yentilation,VA)是指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
及肺泡与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正常成人潮气容积为500ml,其中150ml为无效腔气。
焦然ij豢硪蜷漓睁
无效腔气不参与气体交换,仅在呼吸细支气管以上气道中起传导作用,亦称为解剖无效
腔。若按呼吸频率为15次/mim计算,其静息通气量为7.5L/min,减除无效腔气,即肺
泡通气量为5.25L/min。但进入肺泡中气体,若无相应肺泡毛细血管血流与之进行气体交
流,也同样会产生无效腔效应,称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肺泡无效腔称生理无效腔
(dead space yentilation,VD)。正常情况下因通气/血流比值正常,肺泡无效腔量小至可
忽略不计,故生理无效腔基本等于解剖无效腔。VA=:=(vT—vD)×RR或VA—vT×
(1一VD/VT)×RR,由此可见肺泡通气量受无效腔与潮气容积比率(VD/VT)影响,
正常VD/VT—O.3~O.4,比值小则有效肺泡通气量增加;反之则减少,如vD/vT—O.7
时,VT仍为500m1,RRl5/min,则VA=500ml×(1—7/10)×15/min一2.25I。/min。
故浅速呼吸的通气效率逊于深缓呼吸。
    (五)临床应用
    1.通气功能的判断  临床上通气功能测定是肺功能测定的基本内容,是一系列肺功
能检查中的初筛项目。根据上述各项指标,并结合气速指数(正常为1),可对通气功能作
出初步判断、判断肺功能状况和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一笔羡与翥裂爹鬻
    通气量储备能力用通气储量%来表示,95%为正常,低于86%提示通气储备不佳,低
于70%提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
  (1)肺功能不全分级:见表5—3—1。
表5.3…1肺功能不全分级
    (2)通气功能障碍分型:以上通气功能主要反映大气道(内径》2.Omm)通气的状
况。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是以流速(如FEV一/FVC%)降低为主,限制性通气障
碍则以肺容量(如VC)减少为主。其分型见表5—3—2。
    表5…3—2通气功能障碍分型
FEV。。/FVC%    MVV    VC    气速指数    Rv    TI。C
    2.阻塞性肺气肿的判断  可根据RV/TI。C%结合肺泡氮浓度的测定,对阻塞性肺气
肿的程度作出判断(表5—3—3)。
表5.3.3阻塞性肺气肿程度判断
    3.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判断及药物疗效的判断  可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来判断有无可
逆性及药物疗效。
    (1)测定方法:测定前病人24小时停用支气管舒张药,再行常规肺功能测定。当结
果提示FEv。或FEv。/FVC%降低时,给病人吸人沙丁胺醇O.2mg后15~20min,重复
测定FEv。与FEv。/F’VC:%,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通气改善率来进行判断。
    通气改善率一旦童玉驾案等斋荔絮箍学×100%
    (2)结果判断:改善率》15%,判定为阳性。15%~24%轻度可逆,25%~40%为中
度可逆,》40%为高度可逆。支气管哮喘患者改善率至少应达15%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患者改善率不明显。
    (3)注意事项:在评价通气改善率时须特别注意FEV一的绝对值,因为FEV一只要稍
为增加就能达到改善15%的指标,但是其绝对值的微量增加对肺通气功能的改善并无意
义,只有当其绝对值增加200ml,FEV。改善超过15%才能认为气道可逆。
    4.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  是指用力肺活量测定过程中,呼气
流速最快时的瞬间流速,亦称峰值呼气流速,主要反映呼吸肌的力量及气道有无阻塞。正
常人一日内不同时间点的PEY、值可有差异,称为日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这种变异率的
测定,可用微型峰流速仪于每日清晨及下午(或傍晚)测PEF,连续测一周后计算:
  PEI:r日变异率一巧善{需智丧瑶蓦云靠善掌翟器×,00%
正常值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