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谈笑看吴钩 >

第7章

谈笑看吴钩-第7章

小说: 谈笑看吴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天涯记得分明,那是在四年前的秋末冬初,有一天他放牧归来,途经这间书院外,只听得书声朗朗,却是尹老学究正领着一干小儿诵读“三字经”。

    其时叶天涯已身负“烈焰功”,又修炼“混元气”,内力既强,目明耳聪,自是远胜常人。因此虽然远远隔着围墙,却也听得清晰异常。

    当下勒住黄牛,侧耳倾听,待听得“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时,翻身跃下牛背,自伤身世,不由得抱头哭了起来。

    恰好那位尹老夫子听到墙外几声咩咩的羊叫,从书院中推门而出,见是一个小儿双手掩面,正自哭泣。一问之下,方知是苑府的牧童。

    那尹老学究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干瘪老头儿,穿着儒生衣巾,身形枯瘦,头发已白了八成,留着一撇鼠尾须。老夫子对一个小牧童自是不以为意,正想回转,忽听得这小儿叫道:“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先生,我……俺也很想读书识字!”

    尹老学究一哂,点头道:“你一个小小的蒙童,居然也知道‘犬守夜,鸡司晨’。有趣,有趣。”

    叶天涯道:“俺是刚刚在墙外听先生读过,这才记得。”

    尹老学究懒懒的捋须一笑,随口问道:“哦,那你还记得多少啊?”

    叶天涯朗声读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四、少年才子 二



四、少年才子(二)

    尹老学究初时眯着双眼,不住点头,似乎听得津津有味,待到后来,忽地瞪大了双眼,叫道:“慢着,慢着!”直视着叶天涯,问道:“小娃娃,你当真是第一次听过这‘三字经’么?”

    叶天涯点头道:“是啊,只要听一遍,俺就能记住了!”

    尹老学究自然摇头不信,侧头想了想,便把叶天涯引到书院之中,当着一众小儿之面,先取出一本《论语》,又读了一遍《离骚》,最后背诵了杜甫的三首《秋兴》,一番考较之下,赫然发现,这小牧童非但过目成诵,抑且入耳不忘。

    只是一旦尹老学究问起诗文中的意思,小牧童顿时瞠目不知所对。

    饶是如此,这位教书多年的老秀才、老蒙师亦自惊得呆了,此刻也不由得他不信,啧啧连赞:“奇哉怪也!想不到在这穷乡僻壤,竟有如斯之神童,想来古之甘罗、曹冲、司马光之辈,亦不过尔尔!只不过你记性虽好,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解微言大义,不明圣人之道,未免可惜之极矣。”

    他书空咄咄,摇头晃脑,一转念间,对小牧童道:“这样罢,既然你这娃娃很想读书识字,今后你一有空闲,便来我这间书院罢。嗯,此事老朽会亲自跟东家苑老爷商议的。”

    当时坐在书屋中的苑家少爷苑良玉在旁听着,很为叶天涯高兴,从座位上站起,向尹老学究道:“先生,今日散学之后,学生也会回去跟家严说,便让叶重陪学生一起读书罢!”

    当日那位翰林出身的苑府老爷听说此事之后,也是将信将疑,晚饭之时,专门派人把这小牧童叫到花园之中,也要当众考较。

    那苑老爷是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儒生,科头布服,一脸慈和之色。他吩咐管家王福从书房中随意取了几本书来,先令女儿良姝从中选了《诗经》中若干文章,又令儿子良玉读了《史记》中几段故事,寻章摘句,一试之下,在场众人,除了苑少爷之外,尽皆惊奇。

    其时苑老爷笑吟吟的端坐凉亭,伸手摸着颏下短须,对叶天涯着实一番温言嘉勉,又吩咐在场的儿女、管家、家丁婢仆等人,自今而后,府中上下不得为难这孩子。

    从此叶天涯在苑府和书院两处借阅书籍,出入自如,果然无人为难。而尹老学究也对这个“神童”颇为眷顾。

    本来苑老爷和尹老学究二人都劝过叶天涯,不必再去放羊,尽管跟着苑良玉一同去书院读书便是。但这小孩却一口拒却,说要自食其力,一面牧羊,一面读书,坚执仍作牧童。

    如此忽忽四年,叶天涯虽只一十四岁,居然也小有成就,四书五经固然不在话下,连八股、帖诗、经论、律赋,甚至兵法佛经,工艺杂学,亦均有所涉猎,俨然便是一位满腹诗书的“少年才子”。

    甚至连苑老爷、尹老学究二人也考较之后,每每对这小牧童大加称赞,因此苑府上下随口调侃之时,便戏称之为“叶大秀才”。

    只不过这位苑府小牧童的“少年才子”之名虽则光武镇无人不知,但他同时身负绝艺的秘密却又无一察觉。

    这当儿叶天涯已然来到书房门口,见尹老学究正坐在书桌后饮茶看书,便即上前躬身请安,恭恭敬敬的道:“弟子叶天涯拜见先生!”

    尹老学究将茶杯放在桌上,含笑点首,打量着他,道:“天涯,近来你可是稀客,很少来我这间学堂啦。”

    叶天涯垂手侍立,说道:“是。只因弟子放羊去得远了,回来得晚了,来不及……”

    他话未说完,尹老学究已大摇其头,笑道:“非也,非也!据老朽猜测,其实是这两年来,你这小娃娃听够了我这个老学究的陈腔滥调,不耐烦再来啦。是也不是?哈哈。”

    叶天涯不禁脸上一红,手足无措。

    原来这位尹老夫子虽然勉强算是饱学之士,终究不过是一个私塾中的寻常教书先生,试问一个整日价‘诗云子曰’的老秀才,老学究,见识平庸,言语无味,哪有甚么真才实学?

    须知叶天涯虽只一个懵懂顽童,无知小儿,但他曾经跟随“丑罗汉”慧空和尚修炼玄功一月有余,每日里听这位当世高僧谈古论今,讲经说法,不知不觉间已耳濡目染,见识大进。

    这小牧童自从跟着尹老学究诵读识字以来,不过才四年时光,非但才学出众,见识非凡,抑且更已将这位老夫子生平所读的文章全然学了来。

    到得后来,反而骎骎然有青出于蓝之势,尹老学究惊诧之下,即令这孩子借书自学,若有疑义,再来请教。

    因此这一年来,叶天涯到书院的次数确是一月少于一月,就中确有对老夫子的陈腔滥调听得腻烦之意,此刻给尹老学究说中了心事,不敢分辩,讪讪的道:“先生,弟子知错了。”

    尹老学究微微一笑,摇头道:“是老朽让你自学的,何错之有?人贵有自知之明,老朽本是一介腐儒酸丁,落魄秀才,自知鲜浅,自个儿有几斤几两,自个儿还是明白的。这叫做‘哑子吃馄饨,肚里有数’,哈哈。”

    他笑了一阵,又道:“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平心而论,老朽确已没什么可教你的啦。至于平素翻来覆去教授别个儿的玩意儿,对你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娃娃来说,自然是老生常谈,不腻烦才怪。哈哈。”

    叶天涯不知说甚么话好,直是毕恭毕敬的垂手而立。

    尹老学究伸手摸着山羊胡子,笑了笑又道:“记得四年前你初来求学之时说过,即使在我这儿读书识字,也决计不会耽误替苑老爷府里牧羊,这叫做‘自食其力’。看来你果真并未说谎,哈哈!”

    这四年来,叶天涯读书牧羊固是实情,只不过老夫子不知情的却是,眼前这个小学生读书牧羊的同时,也在暗暗习武练功。

    叶天涯恭恭敬敬的道:“天涯不过是个贫弱牧童,浑浑噩噩,多蒙先生不弃,教导读书识字,做人道理。师恩深重,学生决不敢忘!”

    尹老学究见他说得又是庄严,又是诚恳,不由得满心欢喜,微笑点头,道:“不错,不错!天涯,你可知老朽今日找你来,所为何事?”

    叶天涯摇头道:“弟子不知。”

    尹老学究微笑道:“浅水难养蛟龙。相信终有一日,你这个神童总会一飞冲天的。区区两年时光,很快就到啦。”

    叶天涯听了这话,如堕五里雾中,怔怔的瞧着尹老学究,默不作声。

    尹老学究站起身来,在书房中缓缓踱步,沉吟道:“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其实两年之前,老朽的生平所学便已尽数教得差不多啦。因此本夫子才让你自行学习,博览群籍。这也是苑老爷的意思。苑翁言道,你这孩子聪明颖悟、勤勉好学,乃是可造之材,假以时日,若去应考,中进士、点翰林亦是易如反掌,不在话下。”

    他说到这里,见叶天涯满脸讶异,微微一笑,接着道:“实话告诉你,苑老爷与我商量过,决计先行帮你在县礼房报名,与良玉少爷等五个生员一起结队,准拟参与后年的童生试选拔,然后入府进学,送你一场功名富贵,如何?”

    叶天涯吃了一惊,道:“啊,这个,学生虽然喜欢读书,可是却从未想过要去做官。”顿了一顿,又道:“学生本是农家子弟,父母双亡之后,便一无所有,如何奢望去求取功名?”

    尹老学究笑嘻嘻的道:“镇上又有哪个不知道你叶重出身寒微,穷得精打光?单凭你家中条件,自然是不成啦。不过,苑家老爷已然先行打点了赵县尊,并向州府及提督学院的欧阳学政疏通。苑翁之意,如若你肯答允,后年春秋两季,‘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决计也难不倒你。到时候,自然便是你和良玉二人金榜题名、少年鼎甲之时。”

    叶天涯听到这里,望着墙上那幅中堂孔子像,不禁怔住了。

    他本是一个农家子弟,家破人亡之后几乎沦为小乞丐,此后虽做了苑府牧童,究竟是寄人篱下,不免自卑,何曾想过忽然有一天,自己也能和小少爷一般前去应考?

    尹老学究又道:“苑老爷之意,只要你答允前去应考,自然少不得中进士、点翰林。至于其余之事,包括所需的一应银两,老大人自会代为打点。天涯,你意下如何?”

    叶天涯迟疑道:“我,我……”一脸茫然之色。

    尹老学究拍拍他肩膀,轻声道:“苑老爷乃是翰林出身,做过朝廷高官,神通广大,难得他老人家对你这等垂青,此乃天降之喜。天涯,你可别不识抬举!”

    叶天涯方始明白,老夫子是替苑老爷探口风,征询自己的意见,略一踌躇,便道:“苑家老爷、少爷、小姐,都对学生有恩,只是学生从未想过这些,我,我……”

    江湖秋水多,谈笑看吴钩。“听风观云”继“天道剑影”、“江浪传奇”之后,再度推出长篇传统武侠小说“谈笑看吴钩”,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栏杆何须拍遍,故人自会重来。快哉,快哉!



四、少年才子 三



四、少年才子(三)

    尹老学究温言道:“天涯,你年纪尚幼,没见过外边的花花世界。一时间还不明白这‘功名富贵’的种种好处。唔,这样罢,本夫子便替你做主,先行应允了此事。本来依苑老爷的意思,是让你自个儿拿个主意,时机一到,他老人家也会亲自问你的。只不过,日后你若然飞黄腾达,嘿嘿……”

    叶天涯听来听去,猛地省悟,这位尹老学究言语间颇有邀功之意,显是怕自己出人头地之后,忘了受过他老人家的好处,便道:“苑老爷和尹先生对学生的大恩,天涯决计不敢忘却。”

    在这少年小小心灵之中,确然对苑老爷一家和尹老学究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尹老学究听了这话,越发欢喜,点头道:“好,好!真是个好孩子!说将起来,你这娃娃确是遇到贵人啦,居然连一应花费,苑翁也都提前替你准备得十分周到了。到时候荣华富贵,娇妻美妾,唾手可得也。哈哈!”

    叶天涯唯唯喏喏,要待说话,却不知说什么好。

    尹老学究情知这孩子心思单纯,少不更事,略一寻思,又嘱咐道:“对了,关于应考之事你暂且不必声张,只管一切听从安排即可。还有,等你见到苑老大人,莫忘向他老人家磕几个头,叩谢栽培之恩,并且立誓从此效忠苑家,好好辅助良玉少爷。至于今后该怎么做,不用本夫子教你了罢?”

    叶天涯躬身道:“是,多谢苑老爷和尹先生一番美意。学生感激不尽。”

    尹老学究听了这话,心中说不出的受用,打了个呵欠,一摆手,微笑道:“好了,不早了,你且回去罢。”

    叶天涯犹如遇到皇恩大赦,轻轻舒了口气,道:“是,学生告退!”

    又即向尹老学究躬身行礼。

    尹老学究点一点头,道:“我听良玉说过,老大人书房又添了不少新书,你不妨去借来读罢。若有疑问,再来见我。”

    叶天涯答应了,辞出书房,来到院外,心头一阵迷糊,也不知是喜是忧?

    他迷迷偶惆的走到镇上,回到自己家中,呆坐在床沿之上,兀自心情激动,难以自已,只想:“夫子说的都是真的么?我真的以后不用耕田种地做农夫了么?若然夫子没有哄我,爸爸,妈妈,后年秋天,你们的儿子便要中进士、点翰林啦!对了,等我做了官,一定要为民造福,爱护百姓。还有,得让整个光武镇上的乡亲都知道,我们叶家出了一个好官。还有,我一定要好好报答苑老爷一家,好好报答尹老夫子!还有……”

    不知不觉之间,这少年心下思潮起伏,脑海中竟尔不自禁的生出许多幻觉来,想像两年之后自己点翰林、中状元,春风得意,鲜衣怒马,甚至还迎娶了一位千娇百媚、如花似玉的美人为妻……

    这般满脑子胡思乱想,当真是颠倒不已,也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的醒来,从床上翻身坐起,惊觉自己原来是做了一场春梦。

    当下急忙起身离家,赶到苑府。兴奋之下,却连与一班小友约好放风筝之事也忘得干干净净。

    当日晚饭之后,苑良玉派小厮运喜将叶天涯叫到自己小楼之上,关了门窗,不住口的道:“今儿大伙儿放风筝,等了老半天,你怎地没去啊?是不是老夫子又训斥你啦?唉,我一听到‘子曰诗云’那些玩意儿就头痛,却也难为你啦。其实老夫子平日里一直都夸你聪敏好学,这次不知怎地,竟然留你这么久。对了,那老家伙该不会是用那把‘大号戒尺’打你手背了吧?”

    这位良玉少爷常常被乃父和尹老学究训责,推己及人,故有此说。至于尹老学究教训一干学生的大、中、小号戒尺,他自然也不陌生。

    叶天涯想起尹老学究之言,又想起适才的绮梦,不由得脸上一热,支支吾吾的道:“没有。也差不多吧。”

    苑良玉只道他面嫩,十九是受了责罚而不欲人知,于是便笑了笑,伸手将他拉到书桌旁坐下,又即取了宣纸,自己在旁研墨,充当书僮,摇头叹道:“这个老夫子打骂起人来,凶得很。算了,不说了,赶快帮我抄罢。这次老家伙竟然让大伙儿抄十遍《孟子》‘公孙丑’,还不准有错字,不准有涂改,真是烦得要命。唉,若不是怕我爹揍我,鬼才想学这些玩意儿呢。好了,快写,快写!”

    叶天涯本欲再劝劝苑良玉努力学习,但又想起这几年来已不知劝过多少次,每次这位小少爷非但不听,而且还和自己反脸,我行我素,这当儿见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话到口边,又缩了回去。

    眼见苑良玉又不住的催促,叶天涯雅不愿拂逆其意,只索罢了,当下从笔架上取过一枝羊毫笔,饱饱的蘸上了墨,微一凝思,便即写了起来。

    他早已将《孟子》全文背得滚瓜烂熟,自也不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