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390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90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了访欧的任务,朱国强接着又道:
  “张卿,这是件能名垂青史的差事啊!好好干,等将来功成回朝了,朕封你一个子爵。”
  相比于过去,现在的大明有了七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再加上亲王和郡王。其中亲王、郡王当然是皇家宗亲的,给外姓功臣的爵位,过去只有公、侯、伯三等,而设立子爵,不仅仅是为了赏赐功臣,也是为了状大勋臣团体。按照“非军功不封爵”的原则,只有武将才能封爵。大明的爵位是不给俸禄的,但是会赐给勋田和宅邸。勋田最多给五千亩,国公往下数,一级就减1000亩,最小的男爵就是1000亩勋田。
  但是,在大明的爵位体系中,子爵是最低级的世袭爵位,至于最低的男爵,其实差不多就是一个头衔而已,虽然有一千亩勋田,但是本人去世后,就得和普通私田一样缴税。当然初代田主在世的时候,也要缴税,但是缴税后,朝廷还会再“赏还”其所缴之税——也就是退税了!
  先缴后退,看着好像多此一举。但实际上的意义重大,朱国强登基后,砍向士绅的第一刀就是“士宦优免,先缴后返”,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是一品高官也罢,县学生员也好,勋臣也好,武将也罢,就是军户。都不再直接优免粮额。有多少地纳多少税捐,等足额缴纳之后,再根据身份不同“退税”。换句话来说,那怕就是一品京官,也就只能按律优免30石粮税,想要优免,得先把该缴的皇粮国税先缴齐了再说。
  这一刀子,看似不起眼,可砍在士宦乡绅的身上那是一个肉痛啊!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勋贵官员士绅免役勋田免税权力扩大化的可能。所有的私人持有土地都要缴税!而且“缴完再退”则是和朝廷说话了,勋贵京官有多少田,地方官不敢问,但是户部朝廷有账可查,一查就知道了。
  另外,甚至就连同朱皇帝本人持有的皇庄土地,也一样是先缴税后退税!
  这套对权贵极为严格的土地税制,是朱国强借鉴后世的“个税退税”提出来的!就是靠着这一刀,大明的田赋一下子从区区几百万两,蹭蹭的窜到了接近两千万两。
  “臣谢主隆恩!”
  张名振闻言,那是一个激动啊!
  子爵!
  这可是世袭的爵位啊!
  两千亩免税的勋田,倒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按皇帝的习惯,这田不是在东北,就是在承化,但是,一个世袭的爵位,意味着世世代代表的头衔地位。毕竟,现在大明可是没有世袭的武职了,他张名振的世袭武职……已经到头了!
  不但他这样世袭的游击没有了,什么千户、百户,也就取消了,甚至现在都变成了“头衔”,而且只能挂一代人。卫所也全都变成了流职。
  可要是封了子爵呢?
  那可就是与国同休的勋臣了!
  看着激动不已的张名振,朱国强笑着说道:
  “你们回去准备一下,这个月就出发吧!朕已经让海军军准备船只和随员了!”
  这次的出访可是相当隆重的,使团的人员不会少于百人,还会有至少十二艘千吨以上的巡航舰护送他们前去欧洲。还会随船携带赠送给欧洲各国君主和教宗的礼物,以及不少准备在欧洲贩卖以支付使团在欧洲各国花费的瓷器和丝绸,可都是“皇家御用”的好东西!那些东西,当然是用来……骗钱的!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金陵的兵工厂已经生产出了一些“乐器”,有了他们,相信所有的欧洲人都会变得能歌善舞起来……


第823章 想要认爸爸的倭人
  乾圣十四年年初,十二艘巡航舰组成的舰队驶出了海州港,大明访欧使团随同舰队一同朝着欧洲驶去的同时。
  在与海州一海相隔的大海彼岸,在面向大海的江户湾,在距离江户城不远的港口之中,这天天上正飘着雪花,海面上也是雾蒙蒙,尽管是寒风凛冽,可是在海湾入口处一座新近搭建起来的炮台上,数名穿着官服的官员,正在那驻足张望着大海,他们不时还将目光投向雾蒙蒙的大海。
  投向西方。
  置身于这座炮台上的人当中,为首的正是幕府大老酒井忠胜,以及老中松平信纲,阿部忠秋,他们三人是幕府真正的核心,自从将军德川家纲在七年前继位后,正是在他们三人的扶持下,幕府才在“胡虏入寇”以及“大名背离”的风波中,勉强维持统治。
  但是,现在局势对幕府已经越来越不利了。
  凝视着大海,松平信纲突然开口说道。
  “明正天皇的儿子,已经十四岁了。朝廷那边已经派人去请求大明皇帝准许他就国日本了,他既是大明的亲王,也是日本的天皇,他势必不会答应作为摆设的,而且,他一旦来到日本,势必会带着上万大明军队过来的……”
  明正天皇……那是大明皇帝的妃子啊!
  当年把明正天皇远嫁大明时,乾圣皇帝还是大明的“平虏大将军”,那时候谁想过大将军会变成皇帝,更没有想到,那个皇帝会把宗室分封到海外为诸侯。他既然能分封宗室到海外为诸侯。那明正天皇为他生育的儿子呢?那可是能够继承日本天皇皇位的人啊!
  在过去的几年中,那些被幕府打压多年的朝廷公家大臣们,可是没少在这件事上做文章,早在十年前,就有大臣递交国书请天皇皇子回日本,到京都监国,那里是监国啊,分明是想要借“天皇皇子”的势,夺权啊!
  天皇皇子的另一个身份是大明皇子啊。
  大明的皇帝会让他儿子孤零零的一个人来日本?
  势必会派出大军的。
  更要命的是什么?
  除了朝廷之外,很多外样大名也是口口声声喊着“尊王攘夷”,他们尊的是天皇,攘的自然是占据着关西等地“胡虏”。
  胡虏、大名、朝廷……
  幕府这边的日子不好过啊!
  那怕是这些年,勉强与胡虏打了个平手,可是面对一群离心离德的口口声声喊着“尊王攘夷”的外样大名,还有居心叵测,想要迎回“天皇”的公家朝臣。
  面对这样的局面幕府怎么办?
  头痛啊!
  “要是大明的皇帝把皇子派来,那幕府……”
  不等阿部忠秋说完,酒井忠胜就开口说道。
  “所以,我们要早做打算!”
  沉吟片刻,酒井忠胜说道。
  “如果大明许皇子来日本的话,我们能阻止他们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甚至都不需要言语,他们都知道结果是什么,当年丰臣秀吉率领几十万大军,都没能在朝鲜挡住明军,现在,内忧外患的幕府更不可能了。
  “一旦皇子回国的话,几乎所有的外样大名,都会倒向他,毕竟,他不仅仅是天皇的继承人,还是大明的皇子,大明会倾尽全力支持他的,到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外样大名,还有大明的精锐。”
  老中松平信纲长叹了口气。
  “如此一来,幕府根本无力与他们抗衡。”
  “所以,我们才要早做打算!”
  凝视着大海,酒井忠胜说道。
  “其实,尊王攘夷不见得是件坏事,毕竟,现在胡虏入寇,为祸日本,要是能以‘尊王攘夷’为大旗,号令天下,怎么可能打不败胡虏?”
  其实,满清之所以能占领关西,不仅仅是凭借着火器以及远超过日本人的战斗力,外样大名与幕府的离心离德也占相当一部分原因,相比于抵抗元寇时的镰仓幕府的上下一心,在满清入寇时,被德川家打压多年的外样大名甚至大都希望借满清之手削弱德川幕府,毕竟过了关西就是德川家的核心所在,就是关东了。
  军阀眼里从来没祖国,这是放之四海的公理,日本人同样也是如此,那些外样大名同样也不介意引狼入室,况且,那狼还是不他们引过来的,是实在挡不住,与其硬挡,不如借刀杀人,借那头狼吃下德川幕府。
  至于将来……将来可以“尊王攘夷”啊!
  毕竟,天皇是大明皇帝的妃子,可以向大明皇帝求援啊。至于胡虏,那可是被大明天军打败的逃到日本来避难的落水狗。
  要早天朝大军来了日本,那里还有胡虏的事儿?
  你瞧这算盘打的多精明。
  反正一句话,那些个外样大名,各有各的算盘,“尊王攘夷”不过只是他们保存实力的一个说辞而已。
  “以‘尊王攘夷’为大旗,号令天下?大老的意思是?”
  松平信纲疑惑道。
  “如是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他们,那就参与其中,他们可以邀请皇子来日本,我们同样也可以邀请!”
  酒井忠胜的话,让松平他们吓了一跳。
  “邀请皇子来日本,那将军……”
  “将军,如果让他们成功的了,那就再也没有德川家了!”
  酒井忠胜沉声道。
  “外样大名、公家,他们都不会容忍德川家的,可是如果德川家主动邀请皇子来日本继位,那么至少可以保证德川家的存在,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德川家仍然存在于江户,至于朝廷……”
  凝视着大海,酒井忠胜说道。
  “‘尊王攘夷’之后,关西可以让给朝廷,德川家依然掌握着大局的,至于天皇和外样大名,他们之间会互相利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三方互相利用的话,其实也就是势均力敌的那些外样大名,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交出他们手中的权力给天皇,天皇不过只是他们的一张牌而已,和尊王攘夷一样,我们所需要的也就是等待,等待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爆发就可以了,这将是一个很漫长的事情。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上百年。只要大明不亲自介入,德川家总是还有机会的。”
  机会!
  有时候为了一个机会,人们是甘愿去冒险的,况且,在酒井忠胜看来在一切都无法阻止的时候。幕府这边主动介入的话,总好过这个机会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抓住,然后用来打击幕府。
  其实对于德川幕府来说,他们并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毕竟,他们压根儿就无法阻止这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认爸爸总比将来被爸爸找个借口狂揍一顿要好吧。
  “所以我打算派人去一趟大明,去办一下这件事情,你们觉得怎么样?”


第824章 天朝上国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
  自从乾圣二年,乾圣皇爷将上海开为商埠,设上海县,已经整整十二年了。
  曾几何时,上海县不过只是黄浦江的一个小县城,虽然临近松江号称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
  但是繁华却远无法与现在相比,毕竟作为港口的上海,有着自身的天然优势——位于长江口!
  长江绵延数千里,流经数省,而沿岸的河流、湖泊又连接着诸湖广、江西等地,这些地区无不是物产之丰富之地,是大明其他任何一条河流所不具备的。
  这些地方的货物,比如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等地丝货,可以顺着江河很快就能运到上海,再经过黄浦江转运,由长江而入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上海开埠后,凭借着得天独特的地理位置,其重要性很快远超过了宁波和广州、厦门等港,很快就成为了天下最繁忙的港口。
  作为商埠的上海,现在的繁华甚至不逊于南都,宽敞的街道上,人流熙攘,马车骆绎不绝,商铺酒肆旗幡招展,南北商品淋漓满目。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上海云集着各地的商馆。而且上海随处可见肤色各异的外国人,不过,在这里却没有外国的商馆。
  毕竟,大明既是开放的,同样也是保守的。
  现在的大明商船通行四海,但是却禁止外国商船直航大明,其实这既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大明的航海贸易,同样也是为了保密——为了让大明先进的科技,不至于迅速外传。比如铁路——去年,京沪铁路的修通,意味着江南也进入了铁路时代。
  至于那些外国人……往往都只是富商的婢女而已!
  尽管外国的船只不能驶往大明,可是外国人却可以搭乘大明的船只来到大明,学者如此,使者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那怕是使者,在抵达大明后,也需要经过朝廷许可,才能前往南京,而在等待的过程中,作为幕府代表的松平信纲以及酒井忠清等人,却始终显得兴致盎然。似乎上海城里的每一样事物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令人激动,甚至就连同与他们接触的上国人也都能让他们惊为天人。
  而且动辄就惊叹“这是该跪着欣赏的宝物”、“当真不愧是天朝上国”……倭人喜好夸张的性格正迎合了国人的脾胃。这群来自倭国的“萝卜头”俨然成了不少人眼中知书达理的模范藩夷。
  然而众人却不知道的是,在这一张张谦卑的笑容背后,松平信纲等人内心怀揣着怎样复杂的心理。当他们在赞叹朝的繁华时,心情却是复杂的。
  毕竟,相比于的天朝的繁华,日本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曾经的太平盛世,随着胡虏的入寇而结束,胡虏占据着关西,臣服于幕府的外样大名,也是心怀异志,试图推翻幕府的统治。
  与倭国内忧外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蒸蒸日上的大明天朝,却处于前所未有盛世之中。目睹着眼前这座繁华似锦、灯红酒绿的上海城,酒井等人难免会联想到本国的悲惨情景。
  当然,他们谈不上愤恨,然而他们却是充满羡慕的,同样他们的心里又浮现出一种意念,也正是这种意念让他们愿意追随强者。成为强者的奴仆,当然是否忠实取决于这个强者是否会一直强大下去。
  “酒井,你们今天拜访了城外县学感觉怎样啊?”
  松平信纲看着酒井忠清问道。
  “天朝的繁荣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谁能想到,区区一个县学里,居然会有如此广大的藏书楼。楼内包揽了古今各国的典籍,天朝的富足,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啊。”
  其实酒井忠清并不知道,上海县学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藏书楼,一来是朝廷拨款,二来则是地方的捐赠,这地方什么最多,商人最多啊!
  随便那家捐出个几百两银子,一年可就是几万两银子了。这么多钱,别说是买书了,就是书院都能建出好几个了。见几个图书馆有什么大不了的?
  有钱就是任性!
  这样的任性在教育上同样也是如此。
  现在不过只有二十几岁的酒井忠清,还不是几十后独揽大权甚至架空将军的幕府大老,作为年轻人的他,对天朝更是充满了着好奇,毕竟,天朝的强大早就刻在在他的心里,只是到底有多么强大,直到现在才有了一点认知。
  “是啊酒井,你要知道,这里才只是一个小小的上海县,就已经令人如此叹服。南京又该有多么繁华啊!”
  说到这里松平信纲等人的眼中不由流露出了惊慕之色。
  这一切都是是他们既仰慕又嫉妒的。
  不过眼前这几人更是从一开始就报着极其明确的目标——邀请“皇子回国”。
  回国?
  对,就是邀请明正天皇生育的皇子回国!
  明正天皇是大明皇帝的妃子不假,可是她的儿子也是天皇皇位的继承人啊!
  天皇不能永远都呆在外国吧!
  尽管在他们之前公家也来邀请过,但他们是幕府啊!代表着大明皇帝册封的“日本国王”。
  呃,德川家确实是大明皇帝册封的日本王。而且还是乾圣皇帝封的。
  至于天皇……大家都装作不知道了。
  也正因如此,作为“日本王”代表的他们,才会堂而皇之的住进上海的礼宾馆,等待着前往南京的许可。
  “土井君,你六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