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对,按辈份,朱国强不能称他小子。
“陛下,臣不是不愿到海外,而是想以大明海军的身份出海闯荡!”
以海军的身份出海闯荡?
朱国强愣了愣,一时间,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他这是什么意思?
“东垣郡王想去何地?”
朱由彬回答道:
“欧洲!”
欧洲!
在朱国强诧异时,只听他说道。
“陛下,自陛下登基后,大明于海外联系日益紧密,虽然我大明船只纵横四海,可却不曾有一船一舰驶往欧洲,臣以为大明要‘扬国威于四海,拓波涛于万里’就非得派舰船出访欧洲不可!”
你看,宗室的眼光就是不一样,一上来就盯住了一个可以名垂青史的差遣。
去欧洲啊!
现在已经是乾圣十三年了,西历的话应该是1657年了……
过去为什么没有去欧洲,一来是因为航海技术,二来嘛,还没有那个必要,可是现在……差不多也是时候出访欧洲了。
让欧洲感受到一下天朝上国的氛围。
让宗室率领舰队过去,这倒也不错,毕竟,欧洲那帮家伙,不仅看重实力,同样也看重血统。
想了想,朱国强又说道:
“那你可知道,出海风险极大?”
朱由彬答道:
“臣心意已决,即便是埋骨他乡,亦不后悔。”
看着表着决心的朱由彬,朱国强笑道:
“既然如此,那朕就准你所奏,你暂且留在南京,朕着令海军都督府筹调舰队,待准备好之后,再出访欧洲。”
“臣谢主隆恩!”
就这么简单?
其实,朱由彬都准备好了很多理由,甚至他都准备好了银子,要是这事儿皇帝不同意的话,他就自己掏腰包买船,然后去欧洲!
“东垣郡王,出访欧洲,此事关系甚大,等东垣郡王将来功成回朝了,朕就在承化封你一府之地。”
什么?
朱由彬惊讶地看着陛下,满眼的不可思议。
这几年陛下确实在承化省封了不少郡王,那些郡王既不同于过去的亲王,也不同于诸侯。他们的地位有点类似大明国初的亲王,掌握着分封之地的军政大权。
不过那些郡王可都是……就在朱由彬惊讶的不知道作何回答时。又听陛下说道。
“等你回来的时候,就是正兑现诺言之时!”
朱国强哈哈大笑道,对于功臣他从来都是不吝于赏赐的。
第821章 从此以后变得能歌善舞……
想要激发人们的热情,最简单的是什么?
也就是金钱的刺激了。
但有时候,人们的热情是源自于内心的渴望。
驱使着朱由彬作出远航欧洲这个决定的,无疑就是他内心的热情,与什么功名利禄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热情与渴望正是驱使人们做出某些决定的最大动力,功名利禄反倒是次要的。
对于李欣白而言,他压根就不在乎银子,也不乎什么功名利禄。
毕竟李家本身就是扬州大户,虽然不经营盐业,但却也是妥妥的土豪。与其它的土豪不同,早年间他曾从军,追随陛下往辽东任军职。
崇祯十四年因伤残的退役后,回到扬州后,他继续过起李家三少爷的日子,只是李家的大门上除了进士及第的牌子外,又多了一块“钦赐荣勋”,表明着李家有人从军立功。
除此之外,人们对李家三公子也就没什么印象了。因为多年来,他一直隐居在城外的别业中。
他不看重功名利禄,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既有功名,也不差银子。剩下的也就只有热情了。
几乎每天,李家的别业里都会传出枪声,对此,周围的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
“三公子又在试枪了。”
被枪声吓到丫环轻声说道,
“哎,咱们这个三公子,打从辽东回来,就迷上那些东西了……”
丫环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时,急促的枪声戛然而已。
在后院的沙袋前方,李三放下手中的摇杆,然后自言自语道。
“用铜筒的话,故障降低了不少,就是太贵了一点。”
“不贵不贵,一点都不贵。”
一旁的郑则林说道。
“这个钢筒虽说看起不便宜,可它是固定在这条布带上的,打了一条布带,直接塞一发子弹,就像佛郎机的子铳一样,它就是小号的子铳而已,看似贵,可是能反复使用。”
“说的倒也是。”
李欣白笑道。
“二弟要不要试试。”
说话的功夫,他就拄着拐杖站起身来,从枪边让开时,他的步姿有些异样,在朝鲜与东虏的交战时,他很不幸被一发炮弹击中了左腿,尽管保住了性命,但是却失去了左腿。
尽管平虏军对伤残士兵的安置很好,但他还是选择了回乡,毕竟,扬州是他的家乡,在回乡后,他就一门心思扑在武器上。在医院的时候,看着身边受伤的弟兄,他的心里就冒出了一个念头——造出一支可以顶一百个人的连发枪。
他听人说过这种枪,有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说过,陛下在济南时曾用过它,但它到底是什么模样?
谁都不知道。反正就像鞭炮似的“叭叭”打个不停。
在扬州,李欣白用了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直到郑家那个“不务正业”的二公子找上门来后,才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
“三哥见过鞭炮吗?”
“你想啊,你的这个连环枪要是打普通的子弹,肯定连不了,可子弹要是和鞭炮一样呢?”
“把子弹用绳子捆扎在一起……”
在郑则林的建议下,他仿造鞭炮的模样,制出了纸壳弹。
硬纸壳、绳子、布带……直到现在的钢壳。当然,最重要的是什么?还是这架枪的“机关”,其中的机关,他用了整整五年,才完善了设计。
“咚、咚……”
随着郑则林摇动枪身后方的摇柄,它又一次欢腾了起来。
尽管只有一支枪,但是子弹却仍然像是雨点似的飞了出去,在沙袋前方的靶子打出一个个孔洞。
要是有人见到这一幕,必定会吃惊于它的射速,在郑则林射击时,李欣白喊道。
“加快一些……”
郑则林的右手加快的转速,枪声更急促了。终于,在一条弹带打空后,郑则林问道。
“怎么样?有多快?”
“一分钟的射速应该不下300发!”
“差不多成功了吧!我爹下个月要去向陛下展示皇家公园的图样,可以托他把机关枪呈给陛下。”
郑则林他爹是大明最知名的园林大家郑元勋,老山的离宫就出自他的手笔。
“再试试,先打个几千发子弹再说。”
……
半个月后,在江北皇家离宫的如茵的草地上,坐在炮车的后方,李欣白显得有些紧张,他一边把弹带装进弹膛,一边解释道。
“陛下,它是用手动操作,弹带供弹,它的发射机构是由一对星形棘轮组成,棘轮之间就是弹膛,有些类似转轮枪,发射时射手用手转动机匣尾部的手揺曲柄。曲柄每转动一圈可以打出2发子弹弹,其中曲柄在3点钟和9点钟位置时是装填动作,在6点钟和12点钟位置是发射动作。它的结构非常简单,而且容易维修。而且射速可以根据射手摇动的速度来控制,最高射速可达到每分钟350发。但缺点是操作时间长了人会受累,从而影响射速……”
听着他的解释,朱国强笑道。
“空口无凭,先操作一下看看!”
其实当郑元勋说一个子侄制造出“机关枪”时,朱国枪足足愣了好一会。
机关枪!
这东西……好啊!
当初在济南的时候,自己可就是凭着两架马克沁打赢了最关键的一仗,不过从那之后,马克沁就被珍藏了起来。
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因为数量太少,枪支太老。甚至就连同卫队的莫辛纳干也换了下来,原因无他——子弹。
现在这边还无法制造金属弹壳,主要还是因为铜弹壳太贵,而是易燃纸壳弹用着也很爽啊,暂时还没有换装金属弹壳的必要。
但是现在,却有人制造出了机关枪,这简直就是……看着这个装在小炮车的手摇机枪。朱国强不禁有些感慨,不能小瞧这个时代的人啊。
它不是多管的加特林,它是单管的,甚至它还是使用弹带供弹,布弹带装着一个大拇指粗的铁筒,铁筒装有火帽和易燃纸壳弹。
从看到他的瞬间,朱国强就意识到了一件事——从此之后,有不少人必定开始能歌善舞,爱好和平了。
咚、咚……
枪声,连绵不绝的枪声响了起来。
听着这有如一曲欢快的音乐的枪声,尽管他的节奏并不像马克沁机枪那么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可以像马克沁机枪一样改变这个世界,改变这个时代。
当它出现在战场的时候,必定会改变人们对战争的认知。
这简直就是……一曲死神的欢腾。甚至都不需要去想象,都能够清楚的看到在未来的战争中。会有成千上万的敌人倒在他的面前。
然后呢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意味着小谷的步兵可以轻易的摧毁大量的骑兵,至于靠着愚昧和野蛮武装起来的敌人,在他的面前同样也是不堪一击的,毕竟勇气无法抵挡子弹,人的数量永远也无法和子弹的数量相比。
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爱好和平。在他的面前,所有的蛮夷都会变成这样的。他们会露出笑容,放下手中的刀剑。然后展露出自己的另外一面,从此之后,书本中也就有了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爱好和平的淫妇人了。
还是机枪好啊!
机枪就是完美的乐器,可以让那些桀骜不驯的人在这个乐器面前变得能歌善舞,可以让野蛮人放下手中的屠刀,变得爱好和平。
世界上有比机枪更为完美的乐器吗?
没有了!
听着欢快的机枪声,感慨良久的朱国强不禁语重心长地说道。
“哎,这哪里是机枪,分明是乐器呀。”
想了想他又说到。
“先造出一些,朝廷最近准备派船队出访欧洲,像这样的乐器一定要带上几个。让那些欧洲人见识一下,有机会的话,让他们在这样的乐器面前跳跳舞,学习一下舞蹈,毕竟咱们大名可是礼仪之邦啊,到了那里教教他们唱歌跳舞的也是彰显天朝气度嘛。”
这样的感叹之后,周围的人无不是一阵愕然。他们显然无法理解皇帝陛下的这一种感叹。
乐器?
他是乐器吗?
他当然是乐器了,他是能让人能歌善舞的乐器,只不过是你们还没见识过吧。
当然这个时代的人理解不了这个梗,不过没有关系。很快他们就能够理解。毕竟,它的出现将会改变一切。很快,所有人都能够见识到它的威力。所有人都会知道野蛮人是怎么样在他面前变得能歌善舞起来的。
不过朱国强并不准备先让那些游牧民族在他的面前变得能歌善舞,爱好和平。相比于那些不堪一击的北方游牧民族,现在,朱国强更希望欧洲人,那些自以为是自诩为文明,可实际上野蛮非常的欧洲人来体会一下什么叫做能歌善舞,什么叫做文明,对野蛮的全方面碾压。
他们不是自诩为文明人吗?
那就让他们表演一下舞蹈吧,到时候大明的机枪手可以在一旁给他们伴奏,让他们在欢快的曲乐声中跳着他们所擅长的舞蹈,然后向世界,不,向大明表现出他们爱好和平的一面。
第822章 到欧洲去,教他们见识文明
清晨时分,一乘双轮轻便马车匆匆驶进了南京,坐在马车上的张名振,时而将目光投向车外。
生于南京的他,对于这座城市并不觉得的陌生。不过,于他看来,现在的南京和过去是截然不同的。
街道更宽了不说,就连街道两侧也尽是三层以上重檐重栱的楼宇,搁过去这些都是逾制的,可现如今……乾圣朝早就废除了建筑上严格的等级制度,其实,搁大明但凡有点权势和钱财的官民,特别是在南方富庶地区,谁家修房子不逾制的?
只不过谁能想象陛下居然会一废了事。
“咱们这个陛下,大不同历代君上啊……”
又一次张名振想到友人对陛下的评价,不过,身为将领的他,并没有考虑那么,反倒是寻思着,陛下此次诏见的原因了。
其实,张名振并不知道,陛下诏见他,完全是想送给他一场富贵而已,并不是为了褒奖他这些年的功劳,而是为了褒奖他在另一个世界对大明的忠诚。
按朱国强的想法就是——忠臣理应褒奖!
所以,总会寻一些机会给这些忠臣加官晋爵。
这样的皇帝那找去……甚至有时候,就连当事人也不知道,毕竟,许多当事人在这个世界都没有机会展现他们对大明,对这个民族的忠诚。
但朱皇帝不会忘记的!所以才会点了他的名。
“宣张名振觐见!”
进了宫,张名振没有等太久,就有侍卫领他们去见皇帝了。
觐见皇帝的地方是御书房,这里也是除了奉天殿之外,文武官员能碰面的地方,在场陪着朱皇帝一起召见他们二位的还有礼部尚书钱谦益,这货还没有机会水太凉,而且当年在南京主持宣传,也为朱皇帝出力甚多,作为从龙功臣的他,也就止步于礼部了。
身着一身锦衣卫官袍的张名振行了大礼,朱皇帝马上就给赐了座。
“张卿,”
朱国强看到他落了座,打量着他身上锦衣卫官袍,张名振是锦衣卫世职,虽然转为海军将领,可在觐见皇帝的时候,还是穿上了锦衣卫的官袍,就笑着开口,
“今天宣你入宫,是有一件差遣要交给你去办。”
张名振听着有点奇怪,甚至他都没想到,有一天会得到陛下钦点,他不过只是区区一个海防游击而已,陛下怎么会知道他的名字?
看着他的疑惑,朱皇帝接着就一指东垣郡王朱由彬:
“这位是郑藩东垣郡王朱由彬。这些年我大明与海外拓殖,与欧罗巴诸国接触日益增多,所以这向欧罗巴派遣使团,已经是势在必然。所以朕打算以东垣郡王为首,前往欧罗巴,与各国签订通商条约,以你为舰队提醒,不知卿家可愿领舰队前往?”
其实,朱由彬只是在恰当的时间提出了一个合适的要求,向欧洲派遣使团,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加强沟通,更重要的是,看看不能不签署几个通商条约,比如划定势力范围之类的事情,能用和平手段达成的目的,朱皇帝当然不愿意开战了,毕竟打仗可是要烧钱的。
所以向欧洲派出使团,所求的一是设馆建交;二是划分势力范围,大明现在要求不高,就是东亚大陆、中南半岛、印度以及墨西哥总督区以及北地区,至于其他的地方以后再说,这个要求不高吧,也就是半个世界而已。第三嘛就是菲律宾的转让——由西班牙把菲律宾转让给大明!
西班牙当然不一定愿意转让,但这也没有问题,反正现在就是告诉西班牙——大明已经不可能再接受他们在菲律宾的势力存在了,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让出菲律宾。然后再通过外交努力孤立西班牙,反正这个土豪在欧洲也挺招仇恨的。
别说这个年月了,就是搁在二十一世纪,土豪国也是拉仇恨,只不过这个时代,更直白而已,大家都想在西班牙身上吃口肉。
说完了访欧的任务,朱国强接着又道:
“张卿,这是件能名垂青史的差事啊!好好干,等将来功成回朝了,朕封你一个子爵。”
相比于过去,现在的大明有了七等爵位,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