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391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91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井君,你六年到过上国的南京。听明商说,南京就是一座天堂般的城市是吗?”
  土井利田,出身于土井家,其家祖是德川家康母亲的亲戚,也是重要的谱代大名,其实,这次出访大明的都是德川家的亲信,为啥,因为这是件大事,交给其它人不放心啊。
  与其它人不同,五年前,土井利田曾经来过南京,不过那时候是过来求援的,但是,他的请求却被皇帝拒绝了。
  “啊,是啊。南京是我见过最繁华的城市,一百个江户也比不上南京。其实大明的城市都很繁华,但真正让人惊讶的还是火轮车啊。”
  土井利田晃了晃杯中的黄酒,用极为惊慕地语气说道。
  “又是火轮车,似乎上次你来大明,什么都没找到,就找到了火轮车!”
  “哎呀,你们不知道,”
  土井利田说道。
  “等过几天,你们见到火轮车之后,就知道火轮车堪称是唐人最伟大的事物。”
  虽然已经过了数百年倭国人依旧习惯称汉人为“唐人”,那怕是现在口中称着“明国”或者“天朝”,但用到人时,仍然用“唐人”。
  “你们不知道吗?天朝之所以强大,靠的不是刀剑,甚至不是枪炮,而是他们的科学,而火轮车,就是科学的象征……”
  别看土井利田只是土井家的次子,但是这份眼光却是极为独道的。
  “天朝能够击败胡虏,很多人都说得益于唐人的火器,他们同南蛮人一样精通科学所以才能造出犀利的火炮火枪。可我觉得,发达的技术与学术才是根本原因吧。相比于火轮车,火炮火枪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哎呀,你这就是太夸张了,怎么可能呢?”
  酒井忠清立即出言反驳道。同倭国的许多年轻贵族一样,他对拥有强势武力的天朝军队充满着敬意与憧憬。想像着有朝一日,幕府也能拥有那样的力量——用先进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幕府大军。
  当然,现在幕府军也有大量的火枪和火炮。
  只是他们的军队规模和武器质量,远远赶不上大明罢了。


第825章 归化民,那也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人
  真的很让人羡慕啊!
  置身于吴淞口,看着远处的炮台,酒井忠清的目中充满了羡慕之色。
  让他羡慕的并不是炮台,而是炮台附近正在跑步的明军,他们一个个看起来是如此的强壮,无不是显得高大威猛,以至于当他们从眼前经过时,身高只有一米四的酒井忠清只觉得自己就像个孩童一般。
  “要是日本的军队,也和他们一样,那该多好啊!”
  酒井忠清忍不住惊叹道。
  “是啊,那样的话,我们肯定能击败胡虏……”
  路边传来的日语,引起了一名军官的注意,他疑惑的打量着这几个倭人,然后疑惑道。
  “倭人?”
  然后那名军官随口崩出一句日语,他的话语当然也传到了酒井等人的耳中。
  “这个天朝军官是日本人!”
  酒井等人惊喜道,他们早就听说在明军中日本人,但从来没有遇见过他们。
  其实在大明,生活着不少日本人。
  比如当年在收复大员时,就有数百日本人倒戈,这些人后来就成了平虏大将军麾下的“外籍雇佣兵”,再后来,随着与日本贸易的开展,又有上万日本浪人来到大明,这些精于日本剑术的浪人也就是大明外籍佣兵中赫赫有名的“拔刀队”。
  在南洋以及天竺“拔刀队”的名气之大,甚至让土人为之闻风丧胆。其实,说白了,所谓的“拔刀队”不过只是大明以及诸侯开疆拓土、镇抚土人的廉价雇佣兵而已,他们之所以悍勇杀敌,也是为了归化成为明人。
  尽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有数万“拔刀队”成员在南洋、天竺归化成为明人。但只有少数幸运儿,归化成明人后得已生活在天朝本土。
  大山岩就是其中之一,他已改汉姓,姓李,叫李大山。
  按照“归化法”的规定,夷民想归化为汉民,必须拥有汉人姓名。不过这种归化往往发生在南洋、天竺的诸侯国,在大明本土,则少之又少。
  不过,大山岩不同,当年在热兰遮城起事,归复大明后,改名为李大山的他,就随着明军南征北战,而他麾下的一千余名部下,无一例外,全部给自己改了名字。他们大都姓李,究其原因是因为对唐朝的推崇。
  和每个生活在大明的“归化人”一样,李大山对大明的崇拜也是发自于骨子里的。
  甚至在见到自己的“同胞”时,他的神情中也充满了骄傲。
  当然,更多的是得意,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得意。
  不过,贵为大明千户的他,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机会再见到他那些“愚昧”的同胞了。毕竟,除了倭婢之外,现在已经很少有倭人来大明。其实,他之所以会说上两句日本话,就是为了引起这些人的注意
  酒井忠清等人已经走到他的身前,毕恭毕敬的鞠躬道。
  “阁下,请问你是日本人吗?”
  神情傲慢的李大山,只是微微点头还礼,并没有其它的反应,似乎他听不懂日本话,不知道对方在跟自己说什么。
  酒井忠清又用日语试探道:
  “阁下,会日语吗?”
  李大山还是没回应。
  酒井忠清有些急了,用有些生硬的官话喊道:
  “阁下,刚才说的是日语吗?”
  直到这时,李大山东终于回应道:
  “你在跟我说话?”
  酒井忠清连忙行礼道:
  “是的,我叫酒井忠清,是日本来天朝朝贡的使团成员。”
  “哦!”
  李大山说道:
  “既然在天朝,你应该说官话,而不是粗鄙的日语?”
  “你……”
  李大山的话,让酒井身后的一个武士颇为不爽的激动道。
  “你这个家伙说什么!”
  “八嘎!你是什么身份,居然敢对我这么说话!日语是粗鄙的,你们既然到了天朝,应该说优美的汉语,官话,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
  李大山用日本训斥着那个武士的同时,又对酒井训斥道:
  “他是你的下属,真是一个无礼的家伙,不要忘记大明是礼仪之邦!很多天朝人觉得日本人野蛮,都是这样无礼的家伙造成的!”
  “阁下是日本人?”
  那怕是对方提到日本时,语气充满了的轻蔑,这也没什么,日本确实野蛮且落后啊!
  能够见到老乡见老乡,这可是好事!
  “我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归化为明人!我现在姓李,大唐皇帝的姓氏!”
  酒井忠清笑道:
  “阁下居然归化成了天朝人,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感谢皇帝陛下的慷慨。”
  李大山得意道。
  “而且我还是大明的千户!”
  得意啊!
  那怕现在千户更多的是一个“头衔”,也足以在这些土老帽的面前显摆一下了。
  “哎呀,居然是千户大人,在下酒井忠清。”
  酒井忠清向对方介绍着自己,如果是在过去,李大山或许会被这个名字吓到,酒井家的人啊!
  这可是普代大名家的人。
  可是现在,谱代大名家的人又如何,他可是天朝人,而且还是天朝的军官,可比你们什么大名不大名的尊贵多了。
  瞬间,李大山在酒井忠清的面前就挺直的腰身,天朝人就是高人一等啊。而且酒井似乎也认同这一点,对李大山也是极尽恭维,尤其是在得知李大山居然是大明皇帝的“从龙功臣”时,更是用颇为夸张的语气称赞着他。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那怕是李大山以自己“明人”的身份得意,且骄傲,但是“归化民”在大明看似与明人一样,可实际上却是低人一等的,那怕没有人会当面点破,但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华夏血统。
  甚至,也正因如此,他才在为子女挑选人家时,精心策划,花费了数百两白银给儿子娶了个贫苦人家的女儿为妻,又让女儿嫁给普通的明人,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就是希望能够让他的子孙真正融入大明。其实,这一招是他和明军卫所中那些色目军官学的,在洪武、成祖时,许多色目降官就是通过与贫苦的汉人人家联姻,让自己的子孙融入汉人,到后来,许多色目降官已经与明人无异,不仅仅是相貌,而且同样的吃猪肉,甚至以吃猪肉为荣,为啥?这是为了表示自己和汉人无异啊!
  其实,这正是明朝最成功的地方,有明一代其一直孜孜不倦地对云贵改土归流,打压土司,汉化云贵。就连同顽固的天方教徒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同化。尤其那些色目降兵,他们大都信奉天方教,投降大明后,被编入卫所,其中不乏军官,但是到明末时,这些降兵也好,军官也罢,大都已经和汉人无异了,许多世袭军官家庭更成了标准的汉家儒门。
  而明朝建立的时候,他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华夏族群,极度锐减的人口基数,混乱不堪的文化认同,半生半死的中华文明,甚至有沦为下一个印度的风险。
  而明朝灭亡的时候,他留下的是一个重建的、稳固的文明。这与螨清恰好相反——当螨清建立的时候,这个文明是稳固的,当螨清灭亡的时候,这个文明正在面临毁灭的风险。
  当然,这都是后话。
  但是在大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主动的汉化,是所有人共同的选择。其实,以李大山一口流利的官话,根本就没有人分辨出他“归化民”的身份,只有在“户籍”会暴露这个身份,当然这个身份会在他的孙子身上消失,因为他的孙子出生在大明。
  现在他为什么会在酒井等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身份,说白了,也就是想在日本人面前秀一下自己的优越感而已。
  就是为了在同胞的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身份——大明子民!
  高高在上的天朝子民,而且还是千户,这个身份是何等的尊贵。你们肯定都羡慕坏了吧。


第826章 咱们一起尊王攘夷吧
  兴许是为了在那些“野蛮”的老乡们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身份,也是为了炫耀一下自身。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李大山就成了导游,带着酒井等人到处游玩。
  期间,甚至带他们参观了一次炮台的炮击,当海防巨炮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时,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不过让酒井他们遗撼的是,只能远远的观看,和普通的百姓观望没什么区别啊。
  不过,即便是如此,在上海的几天,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了大明的强大。尤其是军事上的强大。
  三天后,终于,南京那边同意了他们前往南京觐见。
  从上海到南京,最快的方式就是火车,现在京沪之间的火车客运正在取代长江上的客船,毕竟,它的速度更快。
  于是,他们一行人来到火车站。
  在火车站等待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一辆客运火车轰鸣着驶进了站台。
  在火车进站时,蒸汽机车喷吐的浓烟,把松平信纲、酒井忠清吓了一跳,有那么一瞬间,他们甚至想到了这是恶鬼的坐骑,随即他们无不是用惊愕的眼神打量着这列火车。
  “真是一群乡巴佬!”
  李大山用轻蔑的眼光看着自己的老乡们。他正好也要到南京去,所以就全程陪同了。
  曾经在南京坐过火车的土井利田不禁得意道。
  “这就是火车!”
  “我们坐着它去南京?”
  松平信纲问道。
  “没错,阁下,它的速度很快,可以日行千里,要不到一天,我们就可以抵达南京!”
  李大山得意道。
  “我经常坐它。”
  以松平信纲的眼力和经验,怎么可能看不出李大山是在想方设法的秀优越感。可他没办法反驳啊,毕竟,这火车他确实是第一次见到啊。
  终于,上车坐下后,松平信纲的心中是五味杂陈的。
  就在这时,又有几个士子模样的明人进入了车厢,他们到了车厢后,刚一落坐就议论纷纷起来。
  “这蒸汽火车,果然非同凡响,居然可拉着十数万斤货物日行千里。”
  “我问过了,日行千里的非得是专线火车,沿途几乎不停靠车站的。”
  “这又有何差别呢?抠字眼大可不必啦,这等事物,实在是神奇的很……”
  “是啊,我等在浙江老家,只是于书上见过此物,今日能搭乘此车,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
  那些士子的话传到,让松平信纲说道。
  “咦,原来天朝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火车啊!”
  “这铁路才筑通十几年而已,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了!”
  回答时,李大山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本来是打算借着在火车上的机会,好好在穷地方来的老乡们面前显摆一番,结果那些士子的话,却让效果明显不及刚才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李大山仍然很得意,毕竟这种火车,是大明所独有的,足够让他们为之惊讶,震撼得了。
  尽管效果不佳,但李大山仍然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
  “况且,火车是在铁路上跑着,一里铁路要用上万斤铁!”
  什么!
  瞬间,松平信纲、酒井忠清都傻了眼!
  一里铁路要用上万斤铁!
  这样的铁路,日本可修不起啊……
  不是修不起,而是没有铁!
  要知道,这年月,日本的铁根本就不够用的,那怕就是在德川锁国的时候,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铁货,什么“唐铁”、什么“南蛮铁”,日本一直进口到19世纪,直到19世纪末建立八幡炼铁所后,国内的生产铁才逐步满足自身的需要。
  所以,这样的铁路,他们也就只是看看罢了。
  顶多也就是眼馋一下而已。
  一没有钱,二没有铁,三没有技术,修个屁啊!
  还是乖乖的作为大明的商品倾销地吧!
  十三个小时后,火车终于驶进了南京火车站。尽管旅途的颠簸让所有人都感觉有些疲惫,但酒井忠清等人无不是显得极为兴奋,甚至就连同老成持重的松平信纲等人,也显得颇为激动。
  毕竟,他们来到了天朝的心脏。
  终于可以去见大明的皇帝了。
  可日本只是大明的一个藩属国而已,那怕德川家是大明册封的“日本国王”又怎么样?外藩想要朝见天子,那不能想见就见。必须先去理藩院递交国书,再由理藩院通报,要是皇帝愿意见,那就再安排一个时间诏见,要是不愿意见,那就不见,毕竟大明皇帝是日理万机。
  在迎宾馆里,松平信纲竟然遇到另一群日本人。
  原来对方是公家派来的使团,是近卫家的近卫尚嗣亲自率队而来。他的妻子是后水尾天皇皇女,而明正天皇也是后水尾天皇的女儿,换句话来说,他和大明皇帝是连襟。
  公家虽说贵为日本的贵族,可实际上屁权力没有,天皇都是摆设,况且是公家,近卫家不过只是三千石的贵族而已。那怕公家可以轻蔑视武家为没文化的粗鄙的不知礼数的乡下人。
  可是在“武家”的绝对实力面前,无权无势的公家,只能选择臣服。在武家当道的日子里,为了生存,所谓的公家只能凭着自己的家名、技艺等来生存。例如赐名、卖字、卖画、卖艺等等,更有甚者只能下嫁女儿给粗鄙的乡下武家,那些武家大名也得到了虚荣心,很吃这一套。
  在日本,公家只有一个虚名,在松平信纲这样的幕府老中面前,那怕就是近卫尚嗣这样的公卿,也是不敢喘大气的主。
  可是大明,考虑到近卫尚嗣是大明天子的连襟,松平信纲还是主动见礼,态度显得极其诚恳。而近卫尚嗣当然也是客气的还礼,其实在见到松平信纲的瞬间,他差点没吓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