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每一股流民的周围,都会有数名骑兵沿途护卫。这些骑着高头大马兵士,都是退役的军户,他们是根据五军都督府的军命沿途保护流民,更重要的是避免流民为人鼓动。毕竟,从古至今所谓的流贼都是流民演变的,有骑兵在周围护送,不仅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更能防止有乱民起异心。
“有官军盯着,不好啊!”
一次又一次,赵念宗的目光不时投向那边马背上的骑兵,最后一又落到他们腰间的双眼铳和辽东刀上。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一声叹息。
别看只有六名骑兵,可他们每人都有两支双眼铳,再加上一支辽十三,还有能破甲的辽东刀,这些可都是要命的玩意,那怕就是这些百姓受他的鼓动动了起来,估计这边还没动手,那边就成了枪下鬼了。
这世道……压根就没给自己翻本的机会啊!
难不成真的要和他们一起去那个什么鸟南洋?
就在赵念宗的心乱如麻时,骑在马上的李得利时而会打量着这些流民,他和身边的弟兄们都是今年刚安置到新蔡的军户,被流贼肆虐几轮的新蔡,不过只剩下区区两万多户人家,地广人稀不说,到处都是无主荒地,按五军都督府的规划,汝州设立一个百户所,军田一万七千亩,而他就是首任百户,可百户所里的军户现在只有十六人,他们就散布在各乡,各自耕种着自己的一百多亩地。
其实,即便是直到现在,那一百多亩地都没有垦完,所谓的军田,实际上就是无主荒地而已。可即便是如此,那也是世代免田赋的军田啊!
“李百户,再走二十里,就到颖州卫了,咱们和那边交接一下,这趟差事就算办完了,哎,可惜了……”
王老实的话音一落,旁的赵富家也跟着说道。
“可不就是,这些人可都是上好的劳力,咱们留下来,给咱种田多好,结果都去南洋了……”
“可不是,咱家一百六十五亩地,一个人那能种的完,到现在也就只垦了三十亩,皇爷待咱们是厚道,就是不准收家奴,将来皇爷让咱们出征的时候,难不成就让婆娘带着孩子在家耕那么多地……”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抱怨,是因为五军都督府有严令,要求军户不得收家奴,违令者一率军法从事——不但收回军田,而且还会取消军户身份。这样一来,大家自然不敢收家奴。甚至就连同佃户也是慎之又慎,顶多也就是雇上几个长工。
“得了,你们一个个的就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收家奴,瞧你那得兴,要不是咱们来的时候,个个都带了两千斤粮食过来,这场蝗灾你们一个个就能舒坦了……”
李得利随口训斥道。
“你们一个个的光想着过老爷的日子,也不想想,过去咱们过的啥日子,想要家奴,成啊,往北到黑龙江去,搁那弄几个朝鲜家奴,都督府绝对不管你,要不然就去南洋,弄几个土人家奴也行。你们一个个的,才过几天的好日子啊。”
骑兵们的话声传到流民的耳中,他们无不是满面的羡慕,这世间不是每个人都有当老爷的命,但是现如今谁不知道乾圣朝的军户好啊!
与过去的军户穷困潦倒不同,乾圣朝的军户,个顶个的过得都不比老爷差,和那些举人秀才一样,不当差不纳粮不说,就连他们的田那也是世代免税的,算起来,就是考上秀才也不一定能比得上他们,毕竟,秀才的功名不能传给儿子,可军户的军田和军身却能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哎,老哥,瞧着你的身子这么壮实,当年起流贼的时候,老哥您要是投了官军,指不定现在也就成了军户,你瞧瞧人家,高头大马骑着多威风,家里还有良田上百亩,老爷们过的日子也就是这样吧,这都是命啊,当年流贼起事的时候,咱要是一刀砍倒几个流贼,指不定也就是咱大明的军户了,老哥,您说是不是?”
旁边的话声让赵念宗只觉得头发一麻,甚至脖颈也有些发凉,我的老天爷,还好没开口,要不然自己这脑袋可真就成了这些人垫脚石了。
好嘛!
这些个穷光蛋,一个个的都他么的疯了,居然想割流贼的脑袋换个军户当,这,这可真是……这世道咋这样了呢?
赵念宗是那个心塞啊!
这会他甚至想起当年起事的那一幕了,那时候多舒坦,趁着大伙饿肚皮的时候,鼓动大伙去吃大户,顺手一抢,大家就摇身一变从流民变流贼,替天行道了。
可现如今……娘的,一个个的居然报是这样的心思。
不行,得小心,咱这脑袋可是值五万两哪!
赵念宗心里这么寻思着的时候,骑在马背上的李得利大笑道。
“你们想当军户不是没有机会,到了南天门那边,那边有防卫队的差事,少不得为咱们大明开疆拓土,要是你们立下了军功,还愁当不上军户,好男儿当兵为国出征,替皇帝分忧,这是身为人臣的本分,当兵,皇帝老爷子亏待不了大家伙!”
这话说的倒是不假啊,这天底下谁不知道皇帝对这些当兵的那是一个厚道啊。
哪里是厚道,根本就是恩宠有加,甚至可以说从古至今就没有像这位皇帝老爷子那样,对当兵的那么好的了。
想着皇帝给这些人的待遇,赵念宗心里忍不住寻思着,
“要是咱大顺当初对当兵的这么好,这天下那还有大明的事啊……”
可惜了……
第622章 唐王陛下给你送礼了
二月里的天气,虽然按节气上来说已经打了春,可谁曾想天气还是那么冷。甚至于天上还飘起了雪。
在这寒风刺骨的夜晚,赵念宗伫立在冷冷清清的街头,走投无路的感觉顿时袭上了心头。
将来可怎么办?
摸摸口袋里的那几块金锭子、银块子。
他的心里默念着:
难不成要和他们一样,去南天门去种地不成?
“别觉得南天门就是什么恶疾横行的地方,说起来一千多年前的江南,那也是瘴气横行的地方,古话不是说了吗?‘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可现在呢?江南那可是鱼米之乡,天下再富莫不过江南,南天门那边比江南也不差,一年三熟不说,而且土地也比江南肥沃千百倍。只要大家伙肯下力气,用不了几年那里便会遍地良田,到那时候,那还有什么瘴气,况且,朝廷在当地派有医官。”
在码头,殖民地部的官员曾如此对他们说道。
对于其它人来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或许是当官的口中“古人夸张”的说辞,但是对于赵念宗来说,他可不想把自己的性命赔在那里,古人夸张也好,不夸张也罢,丈夫早夭总是事实。
“老子不能没死在太行,反倒死在了南天门的瘴气里吧!”
赵念宗的心里这么念叨着,心里对去南天门那是各种抵触,可他同样知道,国内绝对没有他落脚的地方,毕竟,这脑袋上可以挂着赏银哪。
街道上结着厚厚的冰,冰面上映着一个又一个店面里射出来的灯光,置身于街头,赵念宗却显得有些茫然。
去那?
总不能出关到关外吧。
即便是到了关外,李过那里又怎么可能会有自己落脚的地方?
赵念宗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一边走进了路边的一间酒馆里。
反正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先进去温碗酒驱驱寒吧!
虽然夜已经深了,可是酒馆里头的还有十几个年轻的水手正聚在暗淡的灯光四周,在那喝着酒,吹着牛,当然不时的还会在怀中的妓女身上的上下其手,男人放肆的笑声,与女人的娇笑在酒馆里回响着。
这地方,可真够味啊!
赵念宗心里这么寻思着,走到曲柜。
“掌柜的,来一碗酒。”
从钱袋里数出几个铜钱,赵念宗又问道。
“掌柜的,这码头上的船都是去那的?”
“那要看你想去那了,海州这边,虽然比不上其它大码头,可无论是往北还是往南的船都有,听说过倭国吗?往那去的船一样也有,怎么样?”
掌柜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个汉子,笑道。
“瞧你这身架,肯定不愿意和其它人一样,种地讨生活,想到船上讨生活?你来的可真巧,反正,只要你愿意到船上去讨生活,来这就对了,俺牛老四在这码头上也能递得上话……”
牛掌柜的话还没说完,就水手就大声嚷嚷道。
“牛掌柜,你就别哄人家新来的,想上船上,到码头上还愁没船上,那里用着得他牛掌柜卖面子,牛掌柜该不是冲着船东的几两介绍费吧!……”
虽然那点小心思被人戳穿了,可是牛掌柜还是笑道。
“瞧你说的,不也就是挣点儿跑腿钱。”
在说笑声中,赵念宗看到了屋子里有人不时的盯着他,难道,那人认出了自己?心底一紧,赵念宗一口喝下酒,然后一抹嘴说道。
“也就是随口问问,这日子还没到要出海的那地步,掌柜的给打壶烈酒。”
片刻后,他就提着一壶烈酒出了酒馆,他前脚刚出酒馆,后脚就有两个水手跟着出来了,他们朝左右看看,见街上没人便疑惑道。
“咦,人哪?……啊!”
接连两声惨叫,两个后脑勺挨了闷棍的水手便倒了下去,从酒馆旁的暗影里走出来,赵念宗的脸寒着。
“这地方不能再呆了,得赶紧出去……”
说话的功夫,他瞧着地上睡着的两个人。要是有选择的话,他倒想一刀把这两个人给结果了,可是他不敢呀,毕竟要是出了人命官司,官府肯定是会过来查。
“想我英雄一世,哪里想到现在连做这种事情都是瞻前顾后的。”
嘴上这么说着,他又将那壶烈酒都灌进两个水手的肚子里,将他们灌醉后,就径直去了码头……
……
终于到南京了!
二月二十三,唐王朱聿键一行,经过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了南京。按照皇帝的意思,朱聿键要先去孝陵参拜高皇帝,然后,再到到城外的礼宾馆等等候皇帝宣召。
顶着风雪来到孝陵参拜时,朱聿键的心情却是久久不能平静。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一直在山西军中监军。随着天下的平定,身在军中的他,心思早就飞到了南京,飞到了……
飞到了他的藩王府里,再怎么说还是在那地方安稳啊。毕竟在那里不用小心翼翼的担心的自己在军中会不会引起皇上的忌惮。
那怕是皇上表现的再大度,有些事情总归还是要能怎么小心就怎么小心,毕竟当年咱可是吃过苦的。
只是皇帝到底何时才下旨他就国?
打从皇帝在京城登基后,朱聿键就一直在盘算着这件事。也在一直等待着宫里的旨意。
等啊,等啊!
总算是等到了皇帝的圣旨。
进京!
于是在接到圣旨的第一时间,他就领着十几名亲随,一路南下赶到了南京。
就要面圣了!
很快就要回南阳封国了!
那怕只是想想,朱聿键的心情就有些小激动,从凤阳高墙再到军中监军,这些年的经历,让他的性格变得日益沉稳。
其实,他并不介意在军中为国效力。但是身为藩王的朱聿键很清楚,现在天下承平了,这军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呆下去了,再呆……指不定又得高墙一游了,上次有人把他放出来?这次再故地重游,可就没人放他了。
尽管心里这么想着,可是他却不敢上书就国,为什么?
害怕有人说三道四啊——天下刚一承平,就喊着就国享福去,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那就等吧!
这一等,就是小半年啊!
终于让他等到了圣旨,好了,这下能过安稳日子了,至于国事……圣天子在位,那里还轮得着他去操心祖宗的江山,有乾圣皇帝在,大明中兴指日可待。
“高祖皇帝,不孝子孙非是不愿操心国事,实在是圣天子在位,轮不着不孝子孙去操心……”
这样的觉悟,还别说,虽说是正常,但是像朱聿键这样能立马找准自己位置的,搁历代还真不多。
也就是在朱聿键这边拜过了高皇帝,那边正要离开时,却看到一个年青的中官正笑眯眯的等着他。
“公公是?”
“小的王喜见过王爷!”
王喜刚一行礼,朱聿键就惊声道
“呀,王公公客气!”
王喜是谁?
这可是皇帝的心腹太监,虽然众所周知乾圣皇帝不喜欢中官,甚至有人传言要废除中官太监,但宫里倒还有不少中官,而王喜在皇帝潜龙时就是其身边的太监。
“王爷客气,小的替皇爷的吩咐,给王爷送件东西。”
皇帝送的东西?
什么东西?
“皇爷听说王爷到了南京,特意吩附小的于孝陵旁取了些土,送给王爷。还请王爷收好!”
孝陵的土!
这是什么礼?
朱聿键顿时傻了眼,甚至直到离开孝陵的时候,他的心里还在那反复思索着,皇帝差人送这个“礼”是什么意思?
他把这事和身边的幕僚一说,幕僚中有人惊叫一声。
“完了!”
第623章 为了印度人民的福祉
只有身处南京的皇宫之中,才知道为什么朱由榔在南京继位后要修皇宫,不修没法子,根本就没办法住人,历经几百年风雨、火灾,此时的南京皇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就连同太庙也早已被焚毁不复存在。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国强还是迁都南京了,不迁也没法子,朱老四迁都燕京说是“天子守国门”,那是因为他的政治根本在北平,在南京,他不怎么得人心。
他是把政治中心迁到了北方,可随后的几年间,每年几百万石漕粮转运徒耗天下的财力不说,更重要的是南方的税收也越收越少,毕竟,天高皇帝远啊!
没有了皇帝的弹压,南六部差不多成了南方官员的自留地。政治账要算,经济账同样也要算。
于是乎在京城登基后,朱国强就直接宣布年内迁都南京了。
谁赞同?谁反对?
没有敢反对!
毕竟,几百个脑袋血淋淋的挂在的城头上。有那些脑袋在那里提醒的,大家伙儿自然也就没有人反对了。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的国都又一次回到了南京,这也算是恢复了高皇帝的旧制。
不过对于南方士林来说,国都迁回南京,着实让他们担惊受怕了好一阵,这位乾圣皇爷那里是性能似二祖啊,就是高皇帝、成祖皇帝再世也比不上乾圣皇爷,高皇帝也就是在南京杀杀,成祖皇帝也是在南京杀杀。
这位乾圣皇爷倒好,没继位的时候,先在南京杀了一通,然后又在京城杀了一通,这次到南京,还得杀多少人啊?
不过,到最后他们还是长松了口气——乾圣皇爷这次来南京没杀人!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得,千万别惹恼了这位爷,于是乎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大明的朝政那是一个顺畅啊,就连同“从贼案”里的“从贼逆臣”家人也是该流就流,绝不手软。
大伙干活干的这得利索为啥?
为得就是要不给乾圣皇爷杀人的借口啊!
朝堂上一团和气,弄得朱国强都有些无趣,无趣的结果也就是又有几位宫女成了妃子,有了身孕。
君王从此不早朝,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还没有到做甩手掌柜的时候。
和往常一样,在“文华殿”处置事物时,听到内官禀报王喜回来后,朱国强头也不抬的问道。
“东西给唐王了?”
“给了,不过,小的瞧唐王似乎没体会出皇爷的意思。”
“那就让他慢慢体会,明天差人告诉唐王,朕身体欠安,这几天就不接见他了!”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