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148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48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指继续在地图上画着,朱国强继续说道。
  “这里也是一片平原,也是非常适合的垦殖,再往南的话就是更为广阔的平原,在这里种植稻米可以收获两期,甚至三期……”
  凝视着地图上的台湾,朱国强的目光显得有些狂热,与干旱的大陆不同,台湾的水源充足,适合稻米、甘蔗和水果的种植,尤其是嘉南平原更是肥沃至极,在那里进行垦殖种植稻米和甘蔗,必定可以使台湾成为大明的第一座海外粮仓。
  “这里可是天然的海外粮仓啊!”
  回头看着孙和京,朱国强用颇为夸张的语气说道。
  “有了这个粮仓作为大后方,非但大连的几十万军民不至于忧心粮食,就是运往大明各地,至少能救下数百万人,所以!”
  顿了顿,朱国强说道。
  “我希望你打下这里!”
  把台湾变成粮仓,为大明的总体目标服务,这也是朱国强要夺下那里的原因!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地处亚热带的台湾,非常适当进行良种繁育,可以利用当地独厚的气候条件,加快培育良种进程,进行良种加代就像在那里种植玉米,一年可以收获三次,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收获足够多的良种,用于在大陆推广。其实海南那边同样也适合进行这种加代繁育,不过眼下既然要打台湾,就先以台湾为主吧。
  “打下这里!”
  瞬间孙和京就被地图上的台湾给吸引了。
  “你看,这里鸡笼,这里有西班牙人建的圣萨尔瓦多城,就在鸡笼岛上,这边淡水河口是圣多明哥城,再往南,这里是荷兰人的热兰遮城,相比于荷兰人在热兰遮经营多年,我想先打下鸡笼,怎么样,想不想试试!”
  盯着孙和京,朱国强笑问道,其实相比于他,孔雀旗中的那些人无疑更适合这次远征,但是朱国强并不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海军中扮演的太多的角色,所以在思来想去之后,还是选择了孙和京。
  “这,似乎李军门那边……”
  话刚到嘴边,明白世子爷想法的孙和京就急忙改口说道。
  “没问题!只要世子爷一声令下,末将就是拼了命,也会拿下鸡笼和这个圣多明哥城!”
  “拼命……”
  朱国强笑着说道。
  “不需要拼命,那里的西班牙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对我们来说,真正的威胁并不是西班牙人!”


第325章 海盗的野望
  “郑芝龙!”
  面对李英,自己的这个海商老泰山,朱国强直截了当的问道。
  或许郑芝龙虽然不像其子郑成功那样声名显赫,但在十七世纪的中国东南沿海却也是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海上霸主。而台湾海峡……根本就是他的老巢啊!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自己要夺台湾,他郑芝龙会不会有什么反应,这个问题当然不能当面问郑芝龙,不过李英是他的结拜兄弟,肯定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我想要拿下台湾,到时候,郑芝龙会不会有什么反应?”
  “台湾……”
  仔细思考了一会,李英说道:
  “世子爷,郑芝龙之所以能够容忍荷兰人占据台湾,是因为郑家作为海商,需要与荷兰人进行贸易,荷兰人把西洋货物运到热兰遮城,再由郑家的船队运往福建,郑家再将其销往各地,再把湖丝、瓷器等货物卖给荷兰人,郑家正是以海利交通朝贵,我们要是夺了台湾,只恐怕会惹他不喜!”
  “不喜!”
  挑了下眉,朱国强又问。
  “他爱喜不喜,我只想知道,他会不会打过来。”
  要是在陆地上和郑家军打仗,朱国强还真不担心,但是台湾孤悬海外,要打也是水战,现在郑家的船队可是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
  况且几年前,他还于福建沿海金门海战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之后,号称是“闽海霸主”,眼下自己的海军可还不是他的对手。
  “世子爷,郑芝龙现在是官!”
  迎着世子爷的目光,李英说道。
  “世子爷是平虏大将军,身份清贵不说,我平虏军也是朝廷官军,他要是敢打咱们平虏军的兵,就是谋逆!”
  嗯,当初这也是李英投靠世子爷的原因,有了这身官衣,至少能保全自己不被郑芝龙以剿海盗的名义给剿了。
  既然姑爷想要打台湾,那就得帮帮忙,要不然就再帮世子爷收伏几家海盗,万一要是打起来,也能给世子爷帮个场。
  想到这里,李英又说道:
  “世子爷,在浙江附近的岛上也有一些海盗,我可以帮你招揽。”
  唯恐世子爷不信那些人,李英又特意强调道。
  “世子爷,其实没有什么人天生愿意做海盗,是一人为盗,家里世世代代都是海盗,爷爷当年迫于生计下海为盗,后来儿子也成了海盗,可当儿子又怎么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当海盗?”
  其实海盗也是有追求的,只不过没有机会罢了。
  “要是有机会被招安,那怕就是能重归良民的机会,大家伙也不会错过,毕竟,谁不想堂堂正正的衣锦还乡,谁不想将来子孙后代能考科举,考进士,做大官,要是有这样的机会,谁会错过?”
  “杀人放火受招安,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那些海盗就不用招降了!留下来!”
  朱国强直接摆手说道。
  “留下来,等以后让咱们的舰队拿他们练练手,不见血的兵不是好兵,这些海盗先留着!”
  盯着世子爷看了半晌,李英的心思那是一阵波涛起伏。
  我的爷啊!
  有你这样的嘛!
  我可以帮你招降的!
  那些人真的愿意降啊!只要有您世子爷一封信,甚至只要您一点头,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海盗归降啊!
  毕竟,大家伙都被姓郑的逼得快没活路了,他郑芝龙一直拿大家伙换他的富贵啊!
  心里这么寻思着,但李英终究还是没说出话来,郑芝龙被招安兵,拿海上的海盗换他的荣华富贵,现在既然自己已经投靠了世子爷,拿那些人换富贵,也是理所当然的。
  谁让“孔雀旗”是兵……不对,已经没有“孔雀旗”了,只有平虏军水营了。心里这么寻思着,李英又说道。
  “世子爷,要是取台湾的话,不妨以孙提督为帅。”
  “哦?”
  朱国强不露声色的问道。
  “老泰山,为何要我以孙提督为帅?”
  “世子爷,‘孔雀旗’虽说已经投靠世子爷,可说到底‘孔雀旗’不过只是群海商,虽然习惯航海,可总归不是兵,要真是硬碰硬,恐怕还真不是孙提督麾下几千水兵的对手,其实,我这阵子一直在寻思着,世子爷不妨从‘孔雀旗’中挑出精锐组成水师,至于其它人,则划归海商,像郑家一样,令其通商四海,为世子牟夺海利,如此岂不是更好!”
  “老泰山,高义!”
  朱国强点点头,然后说道,
  “老泰山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办吧,以我看,这件事不妨就由老泰山操作吧!”
  既然李英这么主动,朱国强又怎么可能会拒绝?自然是打蛇顺棍的同意了下来。
  末了,亲自把李英送出府后,看着李英的背景,朱国强暗自想到,这人这么识时务,怎么在历史上偏偏就没有留下什么名声呢?
  难不成被郑芝龙给杀了?
  离开了大将军府后,李英并没有回家,而是去了二当家云三那里,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大当家,你,你这是要把弟兄们都给世子爷了?那是你家姑爷不假,可,要是这么做,咱们自己手里除了剩下几艘船贩海,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得有失!”
  李英摇头说:
  “当初咱们归顺世子爷,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子孙后代,是为了从海盗变成良民!现在你我都已经是大将军府里的官,就算是把那点东西让出去,咱们手里还留着些船,将来就能打着大将军府的旗号出海,就像他郑芝龙一样。哦,对了,你家的老三不是会说红毛话吗?让他也跟着,将来出好谋一个出身。”
  心里琢磨了一会,想到大儿子就在世子爷身边当侍卫,老三要是能再到军中效力,那么将来云家飞黄腾达那也是早晚的事情,云三心里便没了意见。
  “世子爷要打台湾,他郑一官还能眼睁睁的看着世子爷夺了台湾!”
  “他还能怎么样?”
  李英冷笑道:
  “我也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要是他郑芝龙直敢动手了,哼哼,正好和他把老帐算一算……”
  云三想了想说道。
  “我觉得够呛,辽东离台湾那么远,就是打起来,咱们也不一定能占着便宜!”
  “那也不一定。”
  李英笑着说道。
  “眼下或许我们斗不过他,可是别忘了世子爷从到了大连,就一直在千方百计的笼络北方的海商,别看北方的海商不多,可是,用上几年的时间,有世子爷的支持,到时候他们肯定会不逊于福建那边的海商,毕竟咱们这边可以造船,而且还可以铸炮,可以炼铁,算起来,郑家有什么?久而久之,他们肯定比不上咱们,时间在我们这边。”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可是别忘了,咱们现在和他们差远了。”点点头,云三有些担心到。
  “万一要是姓郑的不顾一切的动起手的话……”
  不等云三把话说完,李英就大笑道。
  “现在他郑之龙,还没有这个胆子,别忘了再怎么着世子爷都是大明的皇室宗亲,他郑之龙是什么玩意?往好听了说不过就是一个海商,可实际上不过就是一个海盗,就是在借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对咱们动手,除非他舍得抛弃眼下的荣华富贵,重新去当海盗。”
  当然,这绝对没有一丝可能,李英笑了笑,然后对云三说到。
  “其实吧,眼下都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对于咱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抓住眼下的这个机会,他郑之龙能飞黄腾达,咱们未尝不能光宗耀祖。”


第326章 汉军满万不可敌
  也就是在云三他们憧憬着各自的未来时,南下的船队出去了,船队并不大,不过只有十六艘鸟船,不到四千将士。这就是孙和京用来收复台湾的兵力,兵贵精不贵多,况且兵马太多了,后勤也是问题。
  南下如此,北上同样也是如此,几乎是在孙和京率领着船队驶离大连码头——也就是几座木制的栈桥时,就有海商从朝鲜带来了一些新的消息。
  “……四月十九,虏首领兵五万抵达汉城,向朝鲜王问罪,称其虽然已经称臣,可是却全无事主之心,心怀不义,引明寇入寇沈阳,劫夺质子,令其立即归还质子,并勒令朝鲜王于门前谢罪……”
  引明寇入沈阳?
  劫夺质子……
  瞬间,朱国强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这也太会往棒子脸上贴金了吧!
  想着后世棒子的某些举动,朱国强甚至都不怀疑,几百年后,那些棒子必定会颇为得瑟的在在历史书里写到——在我们朝鲜人的指挥下德世子才成功攻下沈阳……
  我了个去,这也太恶心了!
  不过,好像往后就没有朝鲜了……
  可也不妨碍那些历史发明家们,在网络上发明一下啊!
  忍着心里的恶心,朱国强问。
  “那现在朝鲜王在何处?”
  闻言,胡唯良连忙答道。
  “回世子爷,因为无法归还质子,所以朝鲜王已经被虏首囚于汉城,现在朝鲜政令皆由虏首黄台吉发布,在我等归国前,虏首曾招见我等,让我等继续行商朝鲜,请世子爷放心,我等虽是商贾但也是大明百姓,绝不会贩卖货物与东虏。”
  见胡唯良和其它海商纷纷表着忠心,朱国强笑道。
  “尔等忠义,我焉能不知,若是不贩货朝鲜,又岂能获得情报,这通商,还是可以继续通商的……”
  海商这个词,放在明代绝对算不上褒义词,海商者,亦商亦盗。名为海商,实则为盗,反正通倭寇的是他,走私的也是他。到了万厉年间因为财政危机,任由百姓出海,海商大兴,但凡贩海者无不是身家钜万,不过,名声……仍然不好听。
  可是名声再不好听,白花花的银子总是现实的。越是严禁,走私就会越兴盛,而且越无底线,与其这样,不如把通商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好他们。作为商人的他们消息极为灵通,就像胡唯良一样,早在几个月前,在黄台吉还在攻着金州防线时,他就带驾船来到这里,从此之后,专门从事与朝鲜贸易的他,又多了条航线。
  尽管山东、北直隶的海商规模有限,不能与福建等地海商相比,可是利用好了,他们就是开拓海外贸易的先锋,先贸易后殖民,这不就是大航海时代海上事业的基本玩法吗?
  随后朱国强又强调着对朝鲜通商需要注意的事项,什么不能卖军需啦,什么要注意收集军情啦等等,最后当然是对他们能急时到大连禀报军情的义举,加以赞赏。仅仅只是赞还是不够的,当然还要赏,赏得并不是银子,而是商品。而所谓的商品,其实就是他从另一边带来的一些商品,当然都是些“暴利产品”,不妨就用这些商品,感谢一下他们的义举。
  义举理应得到回报。
  在他们感恩戴德的离开后,朱国强便站在地图前,盯着朝鲜的地图,沉思了良久,甚至就连同葛世振进来时,他都没有注意到。
  “……殷栗铁矿位于黄海南道西朝鲜湾,为朝鲜大型铁矿。矿体产在页岩、灰岩和花岗岩类岩石中。矿石品位高者达70%,储量4…5亿吨,可不经选矿直接利用。铁矿濒临黄海,距离海岸不到十公里……”
  回忆着殷栗铁矿的相关资料,朱国强稍微歇了一会儿,目光又开始落到了平壤一带,在平壤一带有大量的露天煤矿,而且大都是优质无烟煤。
  “……煤炭是朝鲜最重要的的矿产,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平安南道南部以平壤为中心向东西延伸80公里的区域内,无烟煤储量十分丰富,大都为露天煤矿,埋层浅易开采,但生产易受暴雨等自然气候影响。”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殷栗铁矿位于大同江出海口,而沿着大同江直至平壤上游,两岸的山岭上,埋有大量的可露天开采的煤矿以及其它矿藏。
  铁和煤!
  他们正好是工业革命的基础!
  看到世子爷于地图前,在朝鲜的位置上比划着,葛世振并没有打扰他,等了好一会,才听世子爷颇有激动地说道。
  “就是这了!”
  回身时,朱国强看到了葛世振,便笑道。
  “进来多长时间了?”
  “回世子爷话,臣也是刚进来,见世子爷在想事,就没有打扰。”
  身为大将军幕府长史,葛世振深知世子对朝鲜一直另有打算,于是便问道。
  “世子爷打算对朝鲜动手了?”
  在对台湾用兵的问题上,葛世振就持反对意见,看出他想说什么的朱国强,笑道:
  “莫非你觉得的现在不适合对朝鲜动手?”
  在葛世振的心里,世子爷不仅是幕府东翁,还于他有知遇之恩,进言时态度也是极为诚恳。
  “世子爷,现在平虏军不过刚刚开始整顿,以臣看来,现在不是大规模动兵的时候,况且,台湾那边的情况尚且未知,这边又往朝鲜派兵,万一那边要是起了变故,到时兵力分散两地又怎么救援?”
  “嗯,道理看似是这个道理,不过……”
  朱国强摇摇头。
  “却全无道理!”
  朱国强正色道。
  “《汉书·陈汤传》中记载“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