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寻了个坏了的火枪,比照模样造了出来……”
听着赵云富讲着他造枪的经过,朱国强的心里倒颇有些感叹,算算日子的话,大连第一支火枪,应该是他的作坊里先造出来的。
够开挂的吧。
其实,倒也不算开挂,除了击发枪的击发机外,火枪与鸟铳的区别并不大,至少枪管是相同的。手工打制只需要一个铁匠铺就行了。
而赵云富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造出火枪,就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些熟练的工人……他们都曾制造过鸟铳,所以快就制出了新式的火枪。
“嗯,你能看到这其中的商机,倒也难得,”朱国强的语气依旧十分和善,脸上也洋溢着的笑容。
“你不要害怕……”
“草民惶恐……”
赵云富心道:见着这样的大人物,不怕才怪!
朱国强笑着:
“你的那个作坊太小了,这样,我出一万两银子,再给你找个地方,然后再提供一些设备,你呢,继续造火枪!”
顿时赵云富就是一头雾水,世子爷这是什么意思?继续造火枪?
这算怎么回事儿?
“嗯,现在军工厂里头造的火枪,一时间只能供应军中,至于民间嘛,暂时还顾不上,可百姓也需要武器自卫,就另外建个工厂来造它吧,你来负责,算你两成的股份,怎么样?”
瞬间,赵云富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姑且不说这两成份子值多少银子,单就是这个世子门下走狗的身份,那可就是一般人求也求不来的啊!
“草民愿意为世子爷效死!”
激动之余,赵云富立马起身给世子爷磕头。
对于他身上遗留的毛病,朱国强倒没有去纠正,只是笑着:
“好,卫所的备兵需要这些火枪啊,要是人人手里都有火枪,鞑子就不可能再嚣张起!对了,你算是大连第一个做火枪买卖的人,你说说,目前这个火枪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其实这也就是随口一问而已。这种击发枪应该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吧。毕竟是19世纪水平的划时代“黑科技武器”。
“这……”
面对世子爷的提问。想了想,赵云富答道,
“世子爷,咱们的火枪确实方便的很,比鸟铳方便极了,不用火绳,不需要担心雨水,点火更是利索的很,不像鸟铳那么麻烦……不过小人接触过一些军户,他们觉得咱们的火枪那里都好,就是,就是那个火帽不好!”
什么?
在这一瞬间,朱国强整个人都傻了眼。这个火帽可是火枪的核心,对于个时代来说,它根本就是等于外天顶星人的黑科技。
他们居然觉得它不够好!
第323章 蒸汽时代的序幕
火帽不好,并不是真的不好,他它虽说不起眼,但是,他的出现却改变了武器时的发展。增加了火枪的发火率,工资,提高了火枪的射速和命中精度,刚一出现就迅速淘汰了燧发枪。
尽管它是真香。
但是,军户在训练之外很难得到多余的火帽,因为获得火帽的渠道只有卫所,在市场上是买不到火帽。自然的这也就限制了军户的使用。
放开火帽对外出售呢?
似乎不太现实,毕竟火帽还没有自产,其实说起来,这也是因为能买到砸炮纸,一箱砸炮纸足足可以制几十万发火帽。
尽管另一边数量管够,但是总是这么买,也不是长法,还是要自己制造雷汞,实现火帽的生产自主化。
得,在此之前还是燧发枪吧!其实击发枪也是在狗锁式燧发枪的基础上改进的。
与击发枪相比,尽管燧发枪的发火率低一些、射速稍慢一些,但是只要有燧石,有火药就可以正常击发,就眼下来说,比击发枪更适合卫所里的军户。毕竟燧石遍地都是,技术简单来源丰富,当然也足够先进,毕竟一个半世纪后的拿破仑时代用的也是燧发枪。
往后就民间燧发枪,军队击发枪吧,正好还可以保持军队对民间的武器优势。
新的工厂并没有建在大连,而是建在大沙河,选择建在这里是为了利用水力,这是距离大连最近的河流,有了在王陵附近建工厂的经验,很快就在大沙河畔合适的区域建了一个引水渠,并安装的水轮机,只不过这个水轮机并不是用来发电的,而是用来驱动传动轴,说起来和水车效果一样,但那种冲击式水车的功率低不说,而且在冬季也不能使用,这也是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初期水轮机与蒸汽机一同取代水车的原因。
尽管按照厂房的设计,在大沙河枪械厂投产后,锤锻车间和五台水力镗床,每天可以生产数百支火枪,但是大沙河距离大连还是太远。
工业需要动力!
而动力需要蒸汽机!
“实在不行,就是弄台柴油发电机过来吧!”
又一次,面对着兵工厂那几台效率低下的大风车,朱国强默默的想到——大连城区附近没有可利用的水力,风车就是工厂唯一的动力源,但是风车的效率实在是太底。
刚开始时,朱国强想过号称穿越神器的锅驼机,就是种锅炉和蒸汽机连在一起的动力机器,装着轮子,可以移动。用煤炭、木柴、重油等做燃料,适于农村使用。可以驱动水泵进行灌溉,驱动发电机发电,当然也可以直接驱动机械制造中的各种工作机械。
只不过……买不到啊!
那玩意五十年代就在中国停产,六七十年代就基本上全被淘汰了,淘汰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玩意到那去整?燃料再方便,能有柴油机方便?
“也不知道,陈之唤的蒸汽机造的怎么样了?”
心里这么寻思着,朱国强特意去了海边的兵工厂,人未到车间就听到熟悉的机器轰鸣声。
没错,就是这种声音!
机器的声音!
快步走到车间,朱国强先看到一台足有半间屋子大小的机器正轰鸣作响的运转着。灰头灰脸陈之唤的指挥着工人铲着煤,浑身都是煤灰。
盯着面前这台烟筒里喷吐着浓烟,炉膛里煤炭燃烧,伴随着飞轮的飞速旋转,不时喷出些许蒸汽的大家伙,朱国强惊讶道。
“造出来了?”
“臣见过世子爷!”
陈之唤的神情显得有些得意,去年与葛世振一同投到世子爷门下后,他就一门心思扑在蒸汽机上,从那时起,他所思所想就是蒸汽机,他始终相信,只要造出了蒸汽机,就能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仅只是想肯定不行,除了想之外,他还从世子爷那得到了一个模型,还有一些图样,就是瓦特蒸汽机的图样,其实还是开了挂的。
不过尽管开了挂,但是靠着一个模型、图样,想要造出蒸汽机也不容易,甚至在王陵那边时,前都炸了好几台——锅炉压力太大。
幸好有世子爷的支持,要不然工厂主事早就把他和他的弟子们赶出去了,他们都是养济院的孤儿,当然是上过私熟的孤儿。
“造是造出来了,可是性能还很一般。”
陈之唤说道:
“它好漏气,虽然用膛床膛出来的活塞紧密性很好,但仍旧会有漏气,不过已经可以让蒸汽机工作。”
看着飞速运转的飞轮,朱国强又问:
“然后呢?”
“就是容易爆炸……”
陈之唤的脸色变了变,颇为尴尬地说道:
“我们已经改进了很多地方,但是锅炉还是会因为压力过大爆炸。”
“也就是说,除了这个毛病之外,蒸汽机基本上算是做出来了?”
朱国强问道。
“做出来了,功率也还凑和,能达到十马力。”
陈之唤说道,
“我仔细算了一下,用它确实可以驱动车间里的锻锤、磨床等各种设备,而且成本也不算高。就是,就是太容易炸了。”
仔细打量着这台机器,尽管朱国强并不是蒸汽发烧友,但还是知道这玩意儿大概也就是瓦特早期水平蒸汽机。
也就是那种离心调速器和节气阀蒸汽机,虽然有一些毛病,但已经初步具备了商用价值。
虽然还些原始,但它出现的正是时候!
“爆炸……嗯,有改进思路了吗?”
其实,也就是一个压力表而已,朱国强默默的在心里寻思着,实在不行就拿来主义吧。
很多时候,拿来主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在这间工厂里,就有不少“拿来主义”的东西,比如工厂里铸造的“钢芯铁体复合炮”的钢质内管,就是从另一边带来的无缝钢管,为了提高铸炮效率,甚至还用了铁模,毕竟有钢质内管,倒也不在乎炮体是不是白口生铁。
铸造这种复合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内管装满湿沙,然后固定于铁模内,再浇铸铁水既可,尽管因为铁模导热快,铸件冷凝快,导致炮身都是白口铁。但因为内管是钢管,自然就没有白口铁性脆,在发射中容易产生裂纹,反复使用甚至会炸裂的不足。
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数量,十几个卫所棱堡需要上千门火炮,再加上陆海军的建设,往少了算都需要几千门火炮,这么多炮靠着从另一边带来的钢管充当内管肯定不行,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就近解决,也就是本地铸造。
“目前咱们铸炮是以砂型铸炮和实心钻膛为主,不过,实心钻膛太慢了些,现在军械司天天催我们,可实心钻炮膛怎么可能有之前铸复全炮那么快,不但不用钻膛,甚至都不需要冷却,要想提高速度,就非得改进铸炮方法不可!”
在热浪逼人的铸炮车间,一见到世子爷,孙和武就忍不住抱怨了起来,这些天面对军械司的督促,他可以说头痛到了极点,
作为是孙元化的侄子,孙和武是在孙和京邀请下投奔过来的,当年孙元化练兵时,孙和武就专门负责铸炮,兵变时侥幸从乱军中逃脱。到了这边就自然也参与到铸炮中,相比于工厂里半路出家的工匠,他确实更专业一些。他甚至还能看得懂晚清翻译的外国铸炮资料。
朱国强问道:“怎么,有什么想法吗?”
“世子爷,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您给的那本《内模水冷铸炮法》里的水冷铸炮法,我觉得兴许可以试试。”
“内模水冷铸炮法?”
片刻后,朱国强才想起来这是什么,就是罗德曼铸炮法,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国陆军少校罗德曼发明的一种空心铸件工艺,围绕型芯进行铸炮,型芯内部以流水进行冷却,这是一个使炮膛内部先行硬化的方法。它可以大幅加快铸炮速度,并降低废品率,特别铸造重炮的时候。
尽管历史上晚清并没引入这种铸炮法,但是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却对其技术资料加以翻译,编入了铸炮法一书中,其实,在朱国强“引进”的西学书籍绝大多数都是江南制造局翻译的,像陈之唤那里就有《汽机发轫》一书的部分内容,而他拿过来的那些书籍包括化学、物理、数学、医学、军事学、工艺学等方面,但主要内容还是集中在制造、军事、测量、机械方面。这也是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其实,晚清引进西方技术之初,翻译过来的书籍,大多数都是起着科普扫盲的作用,那些书籍的技术简单,甚至有些原始。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那些原始的技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无疑是划时代的存在。
这也是朱国强特意“拷贝”了那些书的原因,况且就社会技术水平来说,阿片战争后的满清不见得比现在的大明先进,这样书籍用在这个时代刚刚好……
离开兵工厂后,马车在路上行驶时,朱国强整个人都显得颇为得意,毕竟,今天他已经在这里看到了工业时代的黎明。
看着车外,他甚至颇为得意地感叹道。
“哎呀,这蒸汽机,还有这工业区,简直就是工业革命起步啊……”
第324章 入关,不,南下,南下
纵横交错数条碎石路,构成了大连“工业区”的交通网。
浇着柏油的碎石路非常平整,这些柏油并不是从另一边带来的,而是炼焦的副产品——煤沥青,这些沥青倒是方便了大连城区的建设,让柏油路面提前一两个世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感叹着还是柏油路面舒服的同时,马车来到了滨海的造船厂,即便是从马车上看去,也能看到海滩上正在建造的战船。
“世子爷,那边就是船厂一条新船已经造好了。”
盯着那艘鸟船式样的新船,下车后朱国强的步伐加快许多。原本在办船厂时候,他还寻思着要不要到什么地方挖墙角,弄些工匠过来,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在辽东解救的工匠中,就有不少造船工匠,这也难怪,毕竟天津卫一带本身就是许多官办船厂,而且“孔雀旗”那边也有船匠。
因为船厂初办,所以造的船也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海船——鸟船,在“孔雀旗”船匠的指导下,这艘拥有双层甲板的鸟船造的很快。尽管它并没有欧洲风帆战舰那么坚固,但就目前来说,朱国强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是自己造的。回头等工匠们都配合好了,再从现代社会弄到18世纪的风帆巡航舰的图纸,到那时,才算是真正拥有一支海军。
这个时代属于大海的!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另一个世界的华夏就错过这个分割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如果自己再错过的话,那可真是对不起华夏的。别都不说,只要想想这个小冰河期,东南亚居然四季如夏,朱国强就恨不得把那些地方都占下来。只要一想到,国内亿万百姓在小冰河期的干旱和寒冷带来的饥饿中苦苦挣扎,而能一年三熟的东南亚就近在咫尺,那心里就充满着不甘。
更让人不甘的是,自己家门口的东西,居然让远隔重洋过来的欧洲人给抢走了,自己却眼巴巴的饿死!
这简直就是不能容忍!
从现在开始,东南亚就是大明的!
任何人都能不能染指!
不仅仅只是东南亚。还有印度,那地方同样也适合移民,种姓制度下的印度人,根本就是天然的奴隶……不对,是最好的被统治者啊。
作为天然的统治者的汉人,放着那么好的地方不抢,能对得起上天把他们放在华夏旁边吗?
不,不是抢,是在西洋强盗的入侵下,去保护亚洲人民免遭西洋蛮夷的奴役啊!
想到这,瞬间,朱国强的心里充斥着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甚至和保护华夏文明免遭受建奴奴役一样,这也是一种责任啊!
甚至只是稍微一想,被这种空前使命笼罩着的朱国强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入关,入关……
不对,是南下,南下!
他们才是蛮夷!
南下!
从船厂回到大将军府后,朱国强立即让人喊来了孙和京,在南下驰援南京时,他一直在黄河岸边操练水师。
来到旅顺后,水师的训练场从黄河变成了大连湾,变成了黄海。
“末将参见世子爷!”
孙和京刚进屋见礼,就听着世子爷说道。
“九服,来,你看这张地图,知道这里吗?”
手指着地图上的台湾,朱国强问道。
“这里是?”
“台湾!”
朱国强头也不回的指着淡水河河口说道。
“这是淡水河,水流充沛,两岸都是肥沃的荒地,顺流而上就是一个盆地,盆地里虽是遍地沼泽湖泊,可如果架以垦殖的话,单就是这片地方,一年至少可以产出几百万石大米,这里至少可以一年两熟!往南……”
手指继续在地图上画着,朱国强继续说道。
“这里也是一片平原,也是非常适合的垦殖,再往南的话就是更为广阔的平原,在这里种植稻米可以收获两期,甚至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