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掏银子购买专利的商贾方允许利用对应的工艺建立工坊,违反者会遭遇刑罚。
“可如此一来,王府产业的收益岂不是少了。”赵煦解释了一遍。
这时,杨丰露出困惑的神色。
杨贺闻言,笑道:“翼国公这就想错了,商人要建立工坊,就得掏银子买专利,还得掏银子买地,建工坊,甚至要买蒸汽机,等他们生产了,朝廷还能向他们收税,看似王府吃亏了,其实是王府赚了。”
顿了下,他继续道:“而且他们这一折腾,等于盘活了不少工坊,建工坊需要水泥,水泥需要开采石灰石,甚至还要买蒸汽机,这样的工坊一座两座倒罢了,如果大颂各州各郡各县都有,蒸汽机工坊的订单就忙不过来了,还得需要更多的蒸汽机工坊,更多的水泥坊,大颂工业也会受到刺激,大大发展……”
杨贺唾沫横飞。
他在政务司专攻商贸,自然十分理解赵煦将要推行的政策。
杨丰摇了摇头,还是一知半解,他道:“自从来到燕州,老臣真是觉得自己变成老古董了。”
他身后从金陵过来的大臣们心有同感。
原本他们对燕州这帮官员,对燕王还有些不服气。
但在燕州一日日过下来,他们终于明白,这个燕州没有燕王和他麾下的官员,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
于是他们渐渐成了应声虫,燕王和他麾下的官员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开口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即便是皇帝赵恒这段日子下来,也对自己这位第九子没了脾气。
与他们闲聊时曾说当今天下,也只有燕王能够铲除势族,一统天下。
“翼国公不必妄自菲薄,这些东西,你们去政务学堂便能了解一二。”赵煦笑道。
接着,他转头望向刘福和杨贺,让徐烈将一本册子交给二人,“这上面记载着四大行的具体职责和职位构成,还有就是对大颂接下来工商发展的规划,你们按照上面严格执行即可。”
这是他晚上闲暇时间,编制的经济发展蓝图。
如果执行下去,各类工坊将在江北遍地开花。
打仗依靠百姓,发展经济,同样也需要百姓积极参与。
否则只有王府产业,工业便会如同一潭死水。
一旦民间工商活跃起来,江北的工业产值将极速提升。
而工业产值的提升则会带来物质的丰富。
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同时工坊也会提供大量的就业,让百姓多一分收入。
如此才能实现民富国强。
不过,有一条,这样搞也容易产能过剩。
一旦商品在大颂国内饱和,就得向其他市场输出,
商品的输出,从海外市场换为巨额的利润。
这些利润会让大颂越来越富有。
所以,在启动工商发展规划的同时,他必须为今后大颂商品寻找出路。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市场被西土人控制。
他想杀入这些市场,必然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
一战前的德国,就是因为迅速成为工业强国,而却没有匹配的市场,甚至被处处打压,最终挑起了战争。
毕竟一旦工坊没有利润,工坊就会大量倒闭,工业的发展也会停滞,百姓的生活再次变得困苦。
而他想要拿下海外市场,就必须有强大军力的保证。
于是,他对常威和杨丰道:“趁着这段时间,要给王府亲军所有士兵,换上新式军服。”
顿了下,他道:“还有,长久以来,王府亲军校尉统领五百人,都尉统领一万人,这中间的相差太多,本王以为当重新设置军中官阶。”
“今后,十人为队,设队长一人,三十人为旗,设旗长一人,百人设总旗一人,五百人为一都,设都长一名,一千人为营,设营长一名,三千人设校尉一名,五千人为一卫,设卫指挥一人,都尉下辖一到三个卫,都尉之上设振武将军,管辖两到五个都尉,全军由大将军统领。”赵煦沉吟着说道。
此番设置,他是对照当代军制设定的。
队就班,旗就是排,总旗就是连,都就是营,营就是团,校尉就是旅长,卫指挥就是师长,都尉就是军长,振武将军就是集团军司令。
大将军是兵马大元帅了。
如此精细划分下来,今后王府亲军作战会更加灵活。
同时,这也是为了今后火器的升级而提前筹备。
第七百二十七章 北方一统
“这是你们的。”赵煦给了徐烈一个眼神。
同刘福和杨贺一样,他同样给了常威和杨丰一本册子。
上面就是他说的深度改革内容。
毕竟从现在到蒸汽船下水这短时间,是难得的窗口期,十分适宜改革。
以前他想大动,但因战争的牵扯,不方便。
此番,除了将领职位名称的变动,册子里还要求杨丰和常威组建参谋司。
其主要任务是将领的指示,搜集和提供战场情报,平时掌管军队的装备更换,以及军事训练,管理等。
在当代的拿破仑时期,便出现了参谋部,其职责相当于军师,负责给将领提供作战建议。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近代军队战胜封建军队不仅仅在火器上,也在于优良的军队制度。
朝议从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
又同官员和将领们商议了许多细节上面的注意事项,赵煦让众人散去。
出了王府。
常威神秘兮兮问刘福,“听说殿下要成婚了?是翼国公的孙女?”
“是这么回事儿,殿下为燕州殚精竭虑,二十了还未成婚,其他皇子十五六岁可都婚配了,如今殿下终于得遇良人,真是解了我等一桩心事了。”刘福抱着胳膊,嘴角满是笑意。
常威点点头,“的确,不过实在有些可惜,我回来晚了一步……”
刘福闻言,打量一脸认真的常威,突然猛拍他的肩膀,“你不会想让你家女儿嫁给殿下吧?我记得,你家女儿今年还不到十岁。”
“那又如何,可以当童养媳。”常威斜睨了一眼刘福。
“哈哈哈……”刘福禁不住大笑起来,“拉倒吧,就你家女儿和你长得八成相似的样子,真嫁给了殿下,半夜殿下起来,还以为和你睡一起了。”
“你这个该烂舌头的,我今天非揍你一顿不可。”常威闻言,跳脚骂了一句,撸起袖子就要打。
刘福三步并两步,却是到了杨丰身侧,给了常威一个挑衅的眼神。
意思是他敢动手,他就把他的话捅给翼国公。
常威见状,只得悻悻收手。
他可不想招惹这位老将。
再者,他也只是可惜自己没有杨震那般知书达理,才貌俱佳的女儿。
否则,他可真要争一争了。
回了北大营将军府。
他和杨丰一面翻阅燕王给他们的册子,准备接下来对王府亲军进行改制。
一面给扬城的秦山和关通下令,让他们统领麾下兵马向襄城而去,荡平江北的势族势力。
荆州乃是九州通衢,与亳州相邻。
秦山和关通从扬城出发,只需横穿亳州便可抵达荆州境内,距离只有三百多里。
经过五日的跋涉,秦山和关通统领八余人万大军抵达。
原本,他们十五大军渡河,吕昌带走三万,留在扬城三万。
从齐州打到扬城又伤亡了一些士兵。
他们能带走的,也只有这个数目。
……
荆州。
襄城。
又一只王府军队自东而来,这个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襄城。
皇宫。
窦唯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对窦幕道:“皇上,三家势族渡河而去,如今与燕王隔九江对峙,这让燕王得以抽出大部分兵马专心对付我南梁。”
窦幕脸色苍白,这段时间,急转直下的形势令他夜夜无法安眠。
萧成自齐州返回襄城,马翰的兵马便向北撤退,回到武关。
可是萧成大军和北狄骑兵若是有走的迹象,他们就又会杀回来。
始终让南梁大军和北狄骑兵无法动弹。
这致使他们始终不能向其他三家势族提供支援。
现在,他们南梁只怕再次背上了背信弃义的骂名。
谢家等势族,将再也不会信任他们。
所以,南梁当下的危机,他们也定然不会出手相助。
“三家势族尚且不是燕王的对手,只怕我南梁将孤木难支,若马家兵马与这只东来的燕王军队,一东一北两面夹击,只怕襄城失陷就在眼前。”窦幕神色颓然。
这段时间,足够他们见识马家兵马的厉害了。
这些马家士兵使用的火器射程又远,威力又大。
他们的士兵与之交战,纯粹就是送死。
北狄骑兵返回襄城后,曾尝试围剿马家军队。
但遭遇对方的空心方阵,丢下数千尸体后,再也不敢贸然进攻。
根据北狄骑兵反应,他们在二百米外,马家兵马便能射杀他们的骑兵。
而且对方子弹如同弓箭一样精准。
两百米,这是一个让他们根本不敢相信的距离,何况还如此精准。
这,最终摧毁他们的信心。
不过,在三家势族南渡之前,他们还存心侥幸。
希望梁开出手,与三家一起打败燕王。
但实际的情况是,三家势族南渡,吴国趁机进攻了湘州,令他南梁腹背受敌。
江南再无他窦家立身之地。
“所以,在我窦家兵马尚未折损于燕王兵马手上之前,应当机立断,向益州撤退,凭着益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抵御燕王。”窦唯劝道,“否则,没了兵马,我们去益州,还如何弹压萧家。”
窦幕点点头,从一开始,他们的策略便是保住窦家兵马。
这是他们窦家的本钱,也是南梁能不能继续存在的根基。
“既然如此,趁燕州兵马还未抵达襄城,现在就撤往益州,只是如此一来,整个江北便都落入燕王的手中了。”窦幕面容痛苦。
他一心想要胜过燕王,但却又一次次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十分焦灼。
窦唯拍了拍窦幕的肩膀,“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益州自古号称天府之国,易守难攻,只要用心经营,十倍胜于荆州,不必惋惜。”
顿了下,他继续道:“再者,北狄正在攻打吐蕃,去了益州,将来我们便可以背靠北狄,待他日恢复元气,再夺回荆州不迟。”
窦幕轻轻点了点头。
定下此事,窦幕正式下令迁都益州。
随即,他们留下部分兵马驻守襄城断后,数十万军队浩浩荡荡从襄城南门而出,向益州而去。
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战略
“殿下,南梁兵马已从襄城撤出,逃往益州,当下江北之地,尽数归属朝廷。”
书房。
从荆州送来的战报刚刚抵达,常威便到王府,向赵煦回禀此事。
“窦唯这个老狐狸从来不是吃亏的住,意料之中。”赵煦端着茶杯,轻轻啜了口。
马翰麾下的兵马加上王府亲军,汇集到荆州的兵马近乎二十万。
他窦唯即便长着三头六臂也无法抵挡。
与其将窦家兵马折损在襄城,不如全身而退。
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他窦家没了兵马,便是没毛的鸡。
无论是萧家还是北狄今后都会轻视他。
与其如此,不如撤往益州,还能维持南梁这个架子。
“哈哈哈……殿下说的及时,现在,势族们被我们全部赶到了江南,今后江北便安稳了。”常威说道。,
赵煦点点头,这也是东土联盟建立之后,他想达到的第一阶段目标。
第二阶段,自然是在蒸汽船下水之后,在海上与不列颠一战,确立他在东土海域的海上霸权。
终止东瀛和西土国家对大颂的干预。
第三阶段便是渡江南下,一统大颂。
第四阶段自然是向外拓展大众的势力范围,争夺世界市场。
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他对自己实现这些阶段目标信心满满。
他期望大颂国富民强,立于世界之巅的一日。
也希望每个大颂人将来都能过上人均别墅,家家汽车,一人工作便能养活全家的高薪生活。
不过,想要实现这些,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付出无数鲜血。
毕竟,过了二百年富裕生活的西土人,不会将他们的利益拱手相让。
可以说,对大颂而言,当下是最危险的时刻。
冲破危险,大颂的未来便是光明的。
一旦失败,百年耻辱将降临在这片土地上,让西土人和东瀛吃尽大颂人的血肉。
一念及此,赵煦的眼中多了些坚毅。
既然他来到了这个世界,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哪怕如秦始皇一般数千年来被人骂作暴君。
他也要重振这个国家,建立如同汉唐盛世般的光景,甚至更加昌盛。
“对了,还有一事,该收回马翰手中的兵权了,今后不再有马家兵马,只有王府军队。”赵煦想起一事,提醒常威。
马翰本就是司州州牧,再统领十万兵马,长久以往定然会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势力。
而且,当初他和马翰本就有约定,今后不再有势族马家,只有效忠王府的马翰。
既然如此,他马家自然要服从王府的命令。
“马翰应该不会有别的心思吧?”常威皱了皱眉头。
他和刘福一样,本能不相信豪族和势族。
何况马家曾经是八大势族之一。
赵煦笑了笑,“你尽管以将军府的名义,给他下这道命令便是,马翰是个聪明人,不会犯蠢,即便犯蠢,第二天,他就不可能见到升起来的太阳。”
“也是,咱们在马家军中安排了这么多令书,通过这段时间的思想改造,马家士兵最终向着他,还是向着咱们还不一定。”常威缓缓道。
随即,他向赵煦行了个军礼,“末将回去,便处理此事。”
待常威离去,赵煦来到墙上悬挂的大颂地图面前。
手指沿着九江画了一条线,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江北。
如今,江北终于彻底稳固,上次朝议他交付的规划能够全面实施了。
“殿下……”赵煦正思索的时候,凤儿和鸾儿笑眯眯走了进来。
凤儿手上捧着一件红色的礼服,鸾儿手上则捧着玉佩吊坠。
见到这些,赵煦拍了拍脑袋。
前段时间,礼部给他定下了成婚的日期,就是下个月初六。
从现在开始,还有不到八天的时间。
所以,整个礼部都忙了起来,有官员负责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成婚前的礼节。
简单来说就是将成婚日子通知女方,送彩礼之类的。
当然,还有成婚时候的礼服。
凤儿拖着的礼服,便是礼部官员刚刚送来的。
“殿下,马上就要大婚了,也该把政务放一放,有刘宰相和常将军在,不会出什么乱子。”凤儿说道。
鸾儿点点头,“马上娘娘就要到了,说要看殿下穿上这身礼服,是什么样子?”
赵煦莞尔,只得随二人回了寝殿,在她们的服侍下换上红色绣金的婚服。
望着镜子中被红色衬托的自己,以及凤儿和鸾儿的笑脸,赵煦道,“本王成婚了,你们就这么高兴?”
“当然高兴,奴婢们早就盼望着殿下取个王妃了。”凤儿笑嘻嘻说道。
她知道赵煦想说什么,柔声道:“只要殿下不嫌弃,凤儿和鸾儿会一直侍奉殿下,不过我们终究是替代不了王妃的,不通诗书,也不识大体,而殿下需要的是贤内助。”
赵煦转身,望向二人,“你们在本王危难之中,一直不离不弃,尽心尽力,将来,本王会给你们二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