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202章

我的帝国无双-第202章

小说: 我的帝国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宁也早看出来,杨业一直隐忍,折御勋出现了几次破绽都没攻进去,想来是照顾这旧友的面子,二来,折御勋现今是皇贤妃娘娘的长兄,杨业新降,自然有顾忌。
  见折御勋认输,陆宁心下一笑,自己这大舅哥,也不失为光明磊落的一条汉子。
  “多年未见,世隆的枪棒功夫越发精进,斗下去,怕为兄不是对手。”杨业也将木棒,递给旁侧一名发须有些白的老卒。
  这老卒羽林郎,叫王贵,年近五十,和杨业是仅有的从汉军降兵中挑选的两名羽林郎。
  王贵神射,隐隐令陆宁想起了演义中的那老黄忠,历史上,王贵也是七十三岁高龄征辽,作为杨业部将,在陈家谷一役,和杨业陷入辽兵重围,射杀数十名辽兵后,力战身亡。
  “你少假惺惺……”听杨业话语,折御勋骂娘的话差点脱口而出,随之才想起圣天子就在旁侧,剩下的话咽回了肚子,却憋的直翻白眼。
  陆宁微笑,目光,看向了西山上,层峦叠嶂的绿木中,隐隐可见宝严阁那五层楼宇,这西山大佛和佛寺,年代久远,最后一次大修是后汉刘知远,添换瓦木,彩饰佛像,很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自己对此自然不感冒,可偏偏,下了晋阳城后,赵普等上奏疏,请修宝严阁,彰圣天子爱民之意。
  就好像,修缮这佛寺,太原一地百姓,才会觉得齐天子行仁政,天下依旧太平。
  因为西山大佛,对现今晋阳许多百姓来说,都是乱世中的精神寄托。
  赵普等的奏疏,从常规来说,倒是一个好主意。
  “仰之弥高,睹之尤丽,万人瞻仰,祈福于兹!”
  陆宁远远望着那西山佛阁,笑笑道:“若真在此祈福晋阳就得太平,倒也省事。”
  “这些害人佛陀,毁了才好……不拜圣天子拜佛陀,便是大罪……”
  小声嘀咕的殿前羽林郎是一个虎背熊腰的青年,他叫荆嗣,年未满二十,但却少年时就人高马大,力气惊人,他将门之后,乃是灵州团练使、神卫军统领荆罕儒之兄的长孙。
  党项人归还从赵匡胤残地夺取的灵州后,陆宁任命荆罕儒为灵州团练使,管理灵州军民事,北伐之前,又令陕西大营拨五千禁军驻扎灵州,组神卫军,任荆罕儒为神卫军统领。
  也就是,荆罕儒不仅仅管理灵州军政民政,而且,还是驻扎灵州的禁军指挥使。
  陆宁对其的器重,可见一斑。
  因为灵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乃是现今齐地最西北要冲,往西便是河西地,也就是俗称的河套地区,东就是党项人的定难军区域,而且灵州,也聚居着许多党项人,更是牵制党项人向西部河套地区扩张的一个重要节点。
  灵州不失,便是党项人西侵,这颗打入党项势力的楔子,也足以令其畏首畏尾施展不开。
  这等要塞州,陆宁选了荆罕儒总领军民及禁军事,自是信任荆罕儒的才具。
  除了西征秦地荆罕儒表现出色外,重用荆罕儒,当然也源自后世对这位名将的一些了解。
  而对荆罕儒的了解,却离不开荆嗣,后世很多资料介绍荆罕儒时,就用荆嗣之叔祖等字句,这自然是因为荆嗣青出于蓝,名气更为响亮。
  荆嗣可能算不上名将,但绝对是宋初第一悍将,一辈子几乎都是做先锋官的事情,带头破阵,一生经历一百五十余战,未尝败绩,经常出现他一个人斩敌五十乃至上百的记录。
  宋史虽然水分大,但这孩子的未来潜力也可想而知。
  加之荆罕儒被如此重用,其族中子弟被带在圣天子身边,有恩宠之情,又何尝没有警醒之意?


第四十九章 天子井
  荆嗣虽然是小声嘀咕,但陆宁耳朵何其灵光,看着他蹙眉:“莫胡说,佛陀劝恶从善,怎会害人?”
  荆嗣挠挠头,不敢再吱声。
  陆宁转头看向西山宝严阁那隐隐约约的楼宇轮廓,说道:“不过,佛陀慈悲,晋阳百姓,多年苦难,战乱终于平息,本该垦田渔猎,恢复生产,佛陀必不忍见众生忍饥挨饿,为其铸像。”拔出腰间长剑,道:“佛陀有灵,该有预示,我现今掷剑入井,为天下苍生破井取甘露,待天下太平,再为佛陀修金身,若佛陀怜我世人,便不得阻挠。”说着话,指了指前方数十步外的一处枯井,那枯井有年头了,早已经废弃。
  众羽林郎立时摩拳擦掌,这些骁勇之徒,除了和圣天子大有渊源的天帝,其他神灵,可不怎么敬畏,更有人暗暗心中咒骂佛陀,今日若敢阻圣天子,回头就将天下佛寺烧个精光。
  杨业和王贵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两人都是旧汉降将,只觉得这齐天子一言一行都透着新鲜,实在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此时,陆宁已经用力一抛,长剑立时升空,眼见斜刺向上,怕足足有十几丈高,几乎目力不能及,众羽林郎轰然叫好,他们多被陆宁弹晕过,圣天子便是怎样勇武,都在他们心理承受范围内。
  杨业、王贵、折御勋却是第一次见陆宁神力,心下都有些惊骇。
  却见长剑在空中停顿,随之,便笔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嗖”的,直直落入枯井中。
  杨业和王贵,对望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骇然,这可不仅仅是神力了,更要令长剑正好落入枯井,简直就是神鬼莫测之能。
  “哈哈,佛陀也怕了天子!”
  “陛下是真命天子,佛陀当然要避让!”
  羽林郎们,轰然喝彩,其中,自不免有将圣天子这真命天子和佛陀神格比较的言语。
  其中,说的最大声的是一名唇红齿白的小伙子,叫周仁美,是殿前军神机营中有名的神射,其实他入伍刚刚几个月,有些东西,真要看天份。
  又有数名羽林郎跑到枯井旁,想为圣天子捞回长剑。
  随之,便有羽林郎惊呼,“井里出水了,出水了!”
  更多人围过去看,可不是,本来干涸的枯井中,此时,长剑直没至柄,长剑刺出的缝隙,正慢慢变得潮湿,隐隐,有水渗上来。
  陆宁心下也是一怔,不过,今春到夏,河东山西地,降雨很多,想是地下水位上升,但这枯井,一直被什么石头之类的堵着,自己无意之举,将那层窗户纸捅开了。
  听着众儿郎们带着惊惧小声议论,圣天子为“天下苍生破井取甘露”,佛陀退避之类的。
  陆宁咳嗽一声,自己原本只是寓意一个兆头而已,哪有真的想令这枯井出水了?
  又不由琢磨,难道,我真是天帝之子?两世为人,只是下凡磨砺?
  随之摇摇头,心下苦笑,皇帝宝座坐久了,果然是容易飘飘然狂妄到无法无天,精神都会变得不正常。
  “如此,就昭告晋阳百姓,佛陀慈悲,令百姓们从此安居乐业,待生活富足,再行为佛陀修铸金身!”
  陆宁随意的说着,自不知道,这地方,以后会变成一个名为“天子井”的繁华市镇,圣祖爷爷撒甘露退恶神的传说更是越传越广,越传越走样,渐渐成为后世一出经典戏文。
  ……
  在亲自向姐姐求告后,折御勋终于获准留在陆宁身边成为一名殿直,本朝殿直,便是对羽林郎的代称。
  折德扆和幼子折御卿离开晋阳不几日,皇德妃的銮驾,进了晋阳宫。
  也是在当天,代州急报,代州刺史刘铣和雁门关守将郭万超易帜归降。
  随殿前军行动的代州团练使高劳年,也送来奏报,他和属官随从等,改乘轻骑,快马加鞭,去代州接收代州和雁门关的防务。
  陆宁看高劳年奏报时,正在乾安宫偏殿,盘腿坐在炕榻上,看到高劳年这封奏报,不由微笑,到现在为止,平灭北汉还算顺利,比预想中,顺利的多。
  这也是因为,契丹贵族们,本来都专注于新帝继位后的权力利益分配,对南部边境,尤其是傀儡国北汉的事务,反应便慢了几拍。
  尤五娘跪坐在陆宁身畔,见陆宁展颜,轻笑道:“陛下又打了大胜仗吗?”
  莺咻咻娇声细语,酥软的令人从耳朵眼一路向下,全身都是一激灵,陆宁瞥了她一眼,心下轻轻一叹。
  不知道是因为极尽养尊处优还是怎么的,这小优物被滋养的娇艳了十倍,天下媚物,莫过于此,更加之衣饰极尽华美,云髻上,华贵钿钗流苏,衬得她高贵无比,雪白额头梅花花钿,朱若燕脂,绚丽鲜艳,更显得这个绝代优物雍容华丽,那种雍容高贵到极致的媚态,简直能令人疯狂。
  但是,出汴京前自己可是强自和她温存过,那次她已经是强颜欢笑,实则痛苦不堪,但为了取悦自己,更重要的可能是为了怀上自己的龙种,这才受惩罚受罪一般强自忍耐,现今,自己可怎么也不能再碰她了。
  可实在忍不住,陆宁轻轻握住尤五娘纤纤玉手,随之心下叹息,怎么能这般细腻呢?这触感,简直不是人间能有,真是凝脂一般,稍用力都怕捏坏了她小手,可是,又令人忍不住,就想用力揉捏。
  “陛下……”尤五娘轻轻惊呼一声,似痛非痛的仙音,令陆宁更是一激灵。
  对面,传来小动静,陆宁才猛地省起,松开尤五娘的手。
  桌案对面炕榻上,跪坐着尤懿懿,小丫头见姐姐姐夫打情骂俏,小脸通红,低头不敢看。
  尤其是平素在她面前威严无比的姐姐,此刻却……
  更令她小小心思,觉得异样。
  陆宁正想说什么,尤五娘红唇已经凑到他耳边,低语道:“陛下龙兴正浓,今晚就由懿懿侍寝吧?妾在旁稍为提点她,免得败了陛下的兴致。”
  陆宁一呆,说起来,皇后和东西两宫皇妃,自己可从来没行过多人大被同眠的荒唐事,毕竟都如自己正妻一般,矜持一些在所难免。
  不过,突然明白五儿为什么来晋阳了,只怕,是看自己许久没宠幸了懿懿,她心中有些着急,至于什么今晚懿懿侍寝,她在旁提点,这,只怕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所谓的“兴致”,多半,尤五儿便是想,自己最后的精华,能进她肚皮。
  要说,这也是个法子,但却不能疼爱懿懿时这么做,以后寻别的嫔妃,最后却播种给五儿,多这样操作几次,总得令五儿,也为自己怀上血脉。
  想着微微一怔,细细想的话,实则自己最疼爱的,还是皇后及几个皇妃了。
  便是普通家庭,时间久了,没了激情,也有亲情,更莫说自己和皇后皇妃们,还激情满满呢。
  摆摆手,看了眼尤五娘,“过几日,我便去代州,这两天陪你游玩散心,其他的,等我北伐归来再说。”
  尤五娘俏脸立时一肃,“是!”
  陆宁肚中暗笑,这小优物,可怕被自己觉得她不识大体,耽误军国大事了。


第五十章 两桩案子
  陆宁动身去代州前,接到了李景逷、江南东道巡抚徐文第、江南大营招讨使朱匡业的联署紧急奏报。
  却是说钦使、顺阳县侯李景逷在查办昔年东海百行大掌柜王进被谋害案中,层层抽丝剥茧,发现确系葛家因为和王进在泉州海贸上的利益冲突,有葛家子弟暗中策划了此事。
  却不想,李景逷查案过程中,葛家开始策划谋叛事,尤其是闻听圣天子亲自伐北离开京师,葛家开始策动故旧,收买旧朝官吏,甚至江南大营有三名营指挥使和十几名低级武官参与其中。
  幸好早早发现端倪,叛乱未起便被镇压,葛家被查抄,但几名重要人物在逃,徐文第和朱匡业更令在江南东道各州实行军禁制度,清查葛家余党。
  陆宁看得蹙眉,江南毕竟李氏经营多年,现今新降,包括江南大营军卒,大部分也是原来的南唐降兵,葛家因为王进一案,觉得不反抗也是死路一条,这才孤注一掷。
  现今江南东道,应该是暗流涌动。
  不过,姐夫徐文第,和老帅朱匡业在,应该不至于使得江南再燃战火,毕竟江南百姓,刚刚安稳生活,大部分不会被煽动起来。
  姐夫徐文第,本就老成求稳,朱匡业年轻时是东征西讨的名将,现今老了老了,令其开疆扩土勉为其难,但稳定地方一隅,自然绰绰有余。
  朱匡业本就是南唐重臣,李景遂登基后,被贬谪为清淮军教练使,自己南征,朱匡业随清淮军投诚,但其在南唐军中,威望很高。
  说起来,朱匡业善于训练重甲巨剑手,只是南唐往往甲不重,剑不巨,现今,倒是被自己发扬光大,如赤虎军,便有突击营,五百重甲剑士,锐不可当。
  朱匡业长子朱崇俊,大部分时间都跟在自己身边,从自己率少量兵马取武昌城,朱崇俊就率百名巨剑手跟随。
  后来,朱崇俊又任赤虎军突击营也就是巨剑营的营指挥使。
  自己去湖南、贵州,讨伐鬼蛮,朱崇俊一路追随。
  在贵州时,跟随自己的三个赤虎军营指挥使,也就是先锋营陆牙长、突击营朱崇俊、泉漳营姜斌。
  自己告诉了他们三人,文总院就是齐天子的身份。
  现今,姜斌留在贵州,为遵义军统领,陆牙长赤虎军副统领,朱崇俊则为神武军统领。
  神武军,作为步兵也有乘马,机动力极高的战术部队,又跟随自己北伐。
  是以对朱匡业,自己极为放心。
  想来,葛家在江南,掀不起什么巨浪,反而,可以令新朝,洗涤一下江南旧的豪族。
  说起来,睡王好死不死,偏偏现在死,自己国内,却正好有两个大案,一个就是江南葛氏案;一个就是汴京的宋延渥案。
  宋延渥案,也查的七七八八了,但京城局势,同样因为他的案子,很是紧张。
  尤其是,前几日,门下令司超因为儿子和宋延渥暗中经营的生口买卖牵连很深,是以上书,请罪请辞。
  这令京城官场震动,毕竟,司超是内阁通政中,最重要的七人之一了。
  说起来,自己现今亲自领军北伐,到底该还是不该?
  是不是坐镇京师更好一些?
  这个念头,陆宁一路都在琢磨,不过,到了代州后,心也就定了,自己常年在外,有一个好处就是令京师内阁,自己形成了一套平衡机制,莫说司超这个内阁七巨头并没有显露谋叛之心,便是他也通辽,区区一名内阁通政,就令京城发生巨变,那自己以后也不用出京了。
  更莫说,留守京师的一万禁军,除了自己,谁也驱使不动,也是维持汴京稳定的中坚力量。
  而伐北,自己亲征和不亲征,对士气影响太大了。
  五代雄主,都喜欢亲征,这也延续到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甚至哪怕到了宋真宗,从没有戎马生涯,从出生受的教育就是四书五经之类,但还是被寇准逼得,不得不亲征。当然,宋真宗作为议和派,亲征虽然极为提振士气,战果不错,但也是使得他趁机能和契丹和议而已。不过从宋真宗的战略角度来看,他亲征澶州,击退契丹人进攻,促成和议,亲征的目的也达到了。
  至于契丹人,那就不用说了,萧太后习惯性御驾亲征,她的姐姐和罕,更是亲征漠北,为契丹开土数千里。
  当然,这些亲征之主,很少和自己一样,真的冲锋陷阵罢了。
  ……
  云州城。
  主街上,很有些店铺,食肆挂着酒幡,酒保的吆喝声混杂着长街上的喧闹,交织成独特的音律。
  耶律善补皱着眉头慢慢策马而行,还是有些不习惯,中原的生活风俗。
  他是孟父楚国王之后,被族人评议“纯谨有才智”,先帝被近侍谋害,天赞皇帝继位,对南人很不信任,派出右皮室详稳、典宿卫耶律沙总领南方边事。
  耶律善补则任牛千卫大将军、大同军节度使,接管云州诸地防务。
  此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