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196章

我的帝国无双-第196章

小说: 我的帝国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自己新陈代谢很慢,现今长发,比之七年前,好像根本没变长,但早就觉得顶着这一头长发很是别扭,没那么神清气爽,尤其是到了夏天。
  剪发,是昨天突然起的意,发现今天是个黄道吉日,便很是郑重准备了一番,在祈天殿自己落剪,当然,剪掉的长发,也很是郑重其事亲自送去供奉祖宗三辈的圣庙收藏。
  这种作态,倒是免不了的。
  北伐在即,自己剪发之事,很快就会被北方战事的发展变化冲淡。
  如果北伐大捷,剪发种种,不值一提,毕竟现今很多读书人,更信奉自己所著书经,而不是古圣人的,在这些求知若渴的读书人眼里,自己才是真正的圣人,毕竟自己所著文字,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许多都能在现实里得到印证,而不是虚无缥缈之词。
  由此,令剪发渐渐变成自由之事,长发也好,短发也好,去留自由,也很不错。
  一些行业,必须留长发的话,实在太不方便了。
  实则哪怕农人,也是短发更好,便于清洗,尤其在现今卫生条件下,农人头上虱子跳蚤的几乎是常态,然后长发束成一团,一两个月都不见得洗一次的臭熏熏发堆,简直就是虱子窝。
  当然,前朝时锋利剪刀还是大雅之堂才得见,现今也没有条件给农人真正剪发,毕竟,京城的净发社,修剪一次发须,要几十文几百文,不是农人能负担得起的。
  农人想剪发,多半就要自己靠农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而如果北伐失败,国内各种矛盾必然总爆发,自己剪发不剪发的,在其中,会多大程度成为抨击自己的罪状,那也无关紧要。
  是以,思量之后,陆宁今日来永和宫前,便举行了隆重的祈天落发仪式。
  此刻见母亲步履蹒跚,陆宁心下叹息,也只能搀着母亲,笑着宽慰道:“无妨的母亲,我昨日问了上天,北征必然一帆风顺。”
  本来和老天爷对话这种话,陆宁是后世习惯带点讥讽似的玩笑话,但母亲和诸妃,却都渐渐信以为真的样子。
  陆宁也无奈,不过,如此行事也多了些借口,问问上天即可。
  见陆宁神态轻松,李氏才松了口气,看来,上天果然有预兆,儿子不是为了自己宽心编造。
  “那就好,那就好,娘也要快些回去,多上几株香。”
  “是。”陆宁恭恭敬敬答应着,眼角却瞥到,花蕊夫人和青城,也正不时偷偷看自己发冠,显然,她们早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只是不太敢仔细看而已。
  这两个温顺小妾,陆宁自不好瞪她们斥责,免得开玩笑也吓到她们,只能无奈的,任由她们偷看,好像自己成了什么稀有物种一般。


第三十六章 唱吾帝国歌
  前方几十里外,便是辽州城。
  一队队士兵,在尚算平坦的黄土道上大步而行,歌声嘹亮,声震四野。
  “天威卷地过黑河,万里胡地尽齐歌!”
  立时便有和唱,“扬吾天子威,唱吾帝国歌!”
  “扬吾圣君威,唱吾帝国歌!”
  正是《卫圣天子四海出猎曲》最高亢的部分。
  “嘿!嘿!嘿!”士卒们举起手中兵刃,大声欢呼,好似如此,才能尽展歌喉带来的热血沸腾之意。
  一匹快马,从后方疾驰而来,马上令官大声喊:“圣天子銮驾到!圣天子銮驾到!”
  士卒们纷纷回首,隐隐地,可以见到远方,金色龙旗飘扬,无数红翎招展,好似整个天,都变幻了颜色。
  在都头、班头们号令中,士卒们很快闪到道路两旁肃立,人人脸上激动无比,但却又安静的,仿佛空气都凝固。
  能和圣天子车銮如此接近,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殊荣。
  从汴京过黄河到辽州的黄土路,早就修得平整宽阔,士卒们分列两旁,中间让出了可容驷马并驰的通道。
  虽然军例中,早有明训,行军途中,一应将领军卒,见帝王不拜。
  但当那金色麾盖下,威严巨大的车銮从士卒中穿行时,也不知道谁带的头,军卒们纷纷跪下。
  车厢内,陆宁穿金色龙袍,甚至戴了前后十二旒的帝冕。
  出征,行兵戈事,北伐挑战那庞然大物的逆鳞,陆宁第一次感觉到,现今的战争,同样令人敬畏。
  陆宁穿龙袍戴帝冕,并不是为了掩饰已经剪短的头发,而是,为了心中的那丝敬畏。
  甚至,犹豫一番后,虽然没有食言,最终带上了小周后,但毫无疑问,太原城便是小周后的终点,若能顺利攻下太原城,再驱兵北向的话,小周后及随行宝林、女卫,便即南返,毕竟,就算在太原城,遇不到辽国援军,北出雁门关,面对的,也将是契丹如狼似虎的军团,自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能带嫔妃冒险,虽然,有重要的妃嫔在畔,有时候,对麾下士卒,还能起到鼓舞作用。
  而如果在太原城便是惨胜甚至遇到预想不到的情况,不能攻克太原城,那自也不用多说。
  北汉境内,地势险峻,太行山脉、吕梁山脉等诸多山脉在其中,是一种北高南低之势,从北方,易守难攻。
  很难说,会遇到什么样的意外情况。
  虽说,自己有一些攻城陷地的利器,但对敌人,永远不能轻视。
  “万岁!万岁!万岁!”
  激动无比的呐喊,将陆宁从沉吟中惊醒。
  陆宁笑笑,突然拿了桌上酒樽,起身,走了出去,踏上了车辕。
  “万岁!万岁!万岁!”激动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看着道路两旁,黑压压的士兵,他们每个人的容颜,都落入陆宁眼中,一张张朝气蓬勃充满年轻活力的脸庞,都在激动的大喊,却不知,这场大战之后,又有几人能还?
  陆宁目光缓缓扫视,随之,朗声道:“儿郎们!此番北伐,吾和众儿郎共修戈矛!入黑河,克上京,在那胡虏金帐地,朕与你等,共唱帝国歌!”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吼声,士卒们,几乎要将嗓子都喊哑。
  陆宁顺手将酒樽一抛,叮一声,落在一名营指挥使面前,两旁士卒,正是他率领的一营,乃是京戍大营预备卒之一营,士卒身后背的鼓囊囊的,都是止血白药。
  酒樽落在那营指挥使面前,一滴酒都没有洒出来。
  “朕不喜饮酒,此茶,为你们壮行!”陆宁心下却是叹口气,希望,你们永远没有补充进军阵之时,若不然,也代表,一线军团损失惨重。
  “谢陛下,谢万岁!”指挥使伏地,大声喊。
  陆宁转身进了銮车,士卒一片静寂,目送銮车渐渐驶离。
  随之,那营指挥使颤抖着捧起酒樽,轻轻沾了一口,又小心翼翼传给下一个人,便如,酒樽中,是琼浆玉液一般。
  銮车车厢内,渐渐听得后面,再次响起了嘹亮歌声,“圣天子,驾长车,吾等爪牙,并起戟戈,随天子,卫黎民,踏破贺兰山缺!踏破贺兰山缺!”
  车厢内,也有人哼哼,陆宁觅声看去,轻哼的是尤懿懿。
  其实看得出,三个小丫头,都有些激动,只是,尤懿懿激动的有些难以抑制。
  小周后,坐在陆宁旁侧稍矮的位置,一袭碧裙,秀美脱俗。
  尤懿懿和黄宝仪两个小宝林,却都穿着雪白女卫戎装,腰悬长剑,当然,对她俩来说,长剑不过是装饰品,不过看起来,两个可爱小丫头,都隐隐多了几分军中的英姿飒爽。
  她俩随行,其实便和宫娥差不多,照顾陆宁起居,但也很有随军的架势了。
  瞟了她们几眼,陆宁又看向了桌案上的舆图,看着太原城南,那标为隆州之地,喃喃道:“掐算时日,今日,朱崇俊该下了隆州,不知顺不顺利。”
  隆州,是太原城南百里的卫城,前两年,北汉才开始筑城经营。
  按照历史来说,隆州本该数年后才开筑,但现今显然是因为北汉见齐国强盛,早早就采取对策,修筑隆州作为太原的卫城,以免齐军一旦北上,便可直逼太原城下。
  毕竟历史上,辽州在柴荣的高平之战后几年,又被北汉收复,而现今,陆宁从河北三镇归附,更亲征邢州后,便将辽州牢牢掌控。
  如果不在太原南部筑城,齐军可长驱直入,直抵太原城下。
  神武军,一直屯驻武汉府牵制南唐西北,仅仅参与过攻蜀之战。
  在屯驻武汉府期间,神武军被打造成了一支高速机动性部队。
  实则,陆宁最早构思的殿前军才是这样一支部队,但时间推移,殿前军渐渐变成一支庞大的军团,在编入完颜营后,殿前军士卒,已经高达七千人,而且,还有各种轻重火药兵种,全军若一起行动,迟缓无比。
  当然,这支七千人的军团,战斗力之强,陆宁现今都有些号不住脉搏,不知道大军团作战中,到底能抵多少精锐之师。
  不过,陆宁希望有一支高速机动的武装的想法没有变过,神武军,现在就是这样一支武装。
  五千人的神武军,人人配马,但其又不是真正的纯骑兵部队,抵达战场,步兵下马作战。
  如果不是现今战马不能挥霍,陆宁恨不得,每个士卒,都给其备两匹快马,而且,不像现在步卒只配下等马,而是配备真正骑兵优良战马,那才真正是快速机动了。
  隆州城,筑城比较仓促,其实还在完善中,比如城墙,北汉君臣就认为还不够高,现今应该还在修筑中。
  令神武军奇袭隆州,同时在神武军之后,殿前军和京戍两军已经开拔,如果太原守军来援,刚好打一场野战,如果太原守军不敢轻动,就直抵太原城下扎营。没有自己在场,以殿前军和京戍两军的骄兵悍将,如果打野战还不能击溃不太有准备的太原援军,自己退兵也就是了。


第三十七章 袭隆州(上)
  月黑风高。
  隆州城的壕沟,尚是干涸的。
  夜色中,隆州城南,数百名矫健的黑影正快速在壕沟中攀爬。
  东面,和西面,都是如此。
  马成和同夥们一样,轻便的皮甲外罩了黑色劲装,夜幕下,远远的很难分辨。
  他背上背着朴刀,手里持弓,轻灵的像猫,渐渐的,到了隆州城墙下。
  这座新筑的土城仅仅丈许高,甚至,已经渐渐可以听到,城头上敌军的咳嗽声。
  马成很小心的摘下背上的弓,从箭囊中,选中了一根特定的战术箭支,这种箭矢,神武军的弓手中,只有班头才配备,是金子一样珍贵的物具。
  当然,神武军来说,兵种划分没那般严格,比如马成的这一班,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箭矢训练,但近战厮杀同样是重中之重。
  其实马成更羡慕的是军中那一营弩手,那寒森森的精钢弩听说只有圣天子亲军和镇戍京师的禁军才配备,神武军的数百台神弩,是勉强才挤出来的。听老兵们说,这种神弩比以前的老式弩可不知道强了十倍百倍,准星特别准,射得又远,虽然射速稍慢,但威力却大了许多。
  现今,这一排排弩手,已经在城墙下几十步外,排排弩箭,对准了城头。
  虽然今天无月,但弩手手中劲弩,还是有黑帛遮住,免得月儿突然出现,反射出寒光。
  马成的手心,也渐渐出汗。
  神武军,一直屯驻在武汉,看似除了攻蜀没有参加过太多的战事,但是这几年,全军一直在苦训,而且,禁军中通行的“实战操演”,同样残酷无比,马成便是在实战操演中表现出色被提为班头,而原本的班头,听闻更是在操演中误中戴了箭头的箭矢死亡,传闻每一年的操演,都会有士卒牺牲,只是,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许拿到病故抚恤金的家属都不清楚。
  虽然和想象中的军营生活不一样,但马成并不后悔参军。
  说起来,马成一直对同伴隐瞒着自己很自傲的身份,他来自圣天子龙兴之地——东海,他的父亲马竼化,更曾经是东海的经学博士,后来圣天子治下东海国的学倌令,只是去年时,父亲已经告老。
  虽然家境富裕,且几个兄长都考中了进士、举人,最不济的二兄,也考中了秀才。
  但马成,却自幼好喜和乡间顽童们玩打仗游戏,从开始扮作大王、贼兵,到后来扮作齐兵、南兵,孩童们战争游戏中的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
  到今年神武军离开武汉奔赴京师前,马成得了探亲之假,去掉来回路程,有十天时间,再见乡间孩童,战争游戏中的反面角色已经变成了“胡兵”。
  胡兵野蛮,其中很多坏人,会侵入自己的家园杀人放火,绑走自己的亲人,这就是孩童们自小对四方蛮夷的认识,而正面角色,就是圣天子爷爷手下的小兵,保护着他们的家乡。这种认识,通常来自学馆中学童对游戏规则的完善,学馆中学童闲暇时,也往往是野孩子中的孩子王。
  马成参军也有着种种阴差阳错,本是和家里赌气,加之酷爱枪棒,是以当因为家中男丁众多而按例被征募一丁成为海州军户,他便主动去报了名,到后来,表现出色,被抽调入神武军,反而又消了军户,禁军之卒,并不世袭,而是从州兵军户或每年征募法征募的团练中选身体强健者优中选优。
  数年军营生活,马成知道自己变化很大,以往只是想建功立业,若能有朝一日上金殿朝见圣天子一面,那么,家里那八九个兄长,就都被自己压下去了。
  现今,军营生活,令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子孙后代,都能如同现今马氏家族一样,平安稳定热热闹闹的生活,可不仅仅是打败四方蛮夷就可以的,还要令这个国家一直稳定下去,维系圣天子万世一统的江山。
  而这,就是禁军的另一个职责。
  便是父亲那般老古董,对新学并不愿意研习,但也无日不告诫家中诸子,他经历五代变幻,又阅遍前朝史书,却从未见有如本朝圣天子这般的帝王,或许,现今传诵的书经才是真的圣人之言,传说中的小康之世,就在眼前,且终能走向大同之世,但前提是,圣皇血脉,需千秋万代延续下去,使得圣天子的圣言,一代代传播。
  伐北,收复河东地,便是将圣天子的恩眷,重新播撒在河东,使得河东民,再不用成为胡人牛羊。
  同时,中原的外部屏障,又扩展一些,家乡,便更安全一些。
  胡思乱想着,马成的手渐渐不再那么抖,他不是怕,而是第一次和外敌作战,和胡虏的爪牙作战,有种莫名其妙的情绪,但回思着家乡的一幕幕,心,就渐渐定了。
  看着身后的勇壮们都渐渐摆好姿势,先锋卒,已经将腰间的“飞龙爪”的长长绳索解下来。
  这是一种攀爬城寨的利器,神武军的先锋卒大量配备,听说是专门为北域和西域一些不太高的城寨准备的,这隆州城的城墙,便不怎么高。
  ……
  隆州城头,陈奉行打着哈欠,虽然,这两天上官一再告诫,辽主身亡,刚刚换了新主,与此同时,齐国境内,大批军马调动,听说,已经有合围瀛洲之势,便是在东南百五十里的辽州,都集结了大批齐军,而且,轻骑出动,乡间自发组织起民团,己方斥候已经难以进入齐国境内。
  但陈奉行,还是觉得一切都离自己很遥远,自从南方改朝换代,根本便不似前周一样,动不动就派军卒入境骚扰,俘掠太原周边人口。
  陈奉行就是本地人,以往对周兵恨得牙根痒痒,少年时便参加了乡间自发组织的乡兵土团抵抗周军的侵扰,年满十七后,和北汉所有满十七的男丁一样,入了兵籍,到汉主筑隆州城,他和许多新入伍的士卒,被派来守尚未完全竣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