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沁茶馆内,王牧和平常一样来喝茶,当然,他并不是来喝茶,他只是来听听反响。
茶馆里茶客们格外激动,一名茶客扬着报纸道:“我就知道是颠倒黑白,报纸上写得很清楚,京兆的行宫已被金兵摧毁大半,伪齐刘豫之弟刘豫被封秦王,把行宫改为秦王府,规格已经降低,围墙高两丈八尺,而汴梁皇宫围墙高度是三丈,雍王府就是从前的伪秦王府,何谈‘僭越’二字?”
另外一名老者道:“说得对,关键是那个黄有功偷梁换柱,他把雍王府的围墙不去和汴梁皇宫相比较,却和临安宫墙比较,各位,临安可不是都城,大宋的都城在汴梁,临安也只是行宫,行宫的围墙就要比都城皇宫低。
还有改建为城墙式样,那是因为雍王遭遇西夏和金国的三次刺杀,为加强防范才改建,居然还拿这件事来抨击雍王,简直无耻!”
“这算什么无耻,强买土地事件才叫无耻,明明是官府扩城征地,给了两倍的农田市价补偿,临安征地补偿了多少,有两倍吗?根本就没有嘛!很正常的官府征地,却被这个黄有功说成是雍王强占农田土地,下令毒打失地百姓,征地时间是去年六月,但临安百姓都知道,去年六月雍王就在临安,他怎么强占土地,怎么下令毒打?这不就是信口胡言吗?这才真正叫做无耻。”
“还说雍王生活奢侈,荒淫无度,更是无稽之谈,雍王一妻四妾,三个孩子,堂堂的亲王,这连普通的豪户人家都不如吧!”
“是啊!居然说雍王妻妾几百人,我认识的京兆商人都说《快报》上是满口谎言,这个黄有功就是为了恶毒的攻击雍王,他就怕雍王找他算帐,所以才用实名。”
“你们不说,我还真没有想到,原来用实名是这个缘故!”
王牧结了茶钱,悄悄起身走了,效果很好,达到了自己预期。
……
吕晋拿着一份报纸,一路小跑进了后宅,“父亲,报纸来了。”
吕颐浩刚刚睡醒,正坐在内堂上等呢,他连忙道:“快!快把报纸给我。”
吕晋走进内堂,把报纸递给父亲笑道:“果然出来了!”
吕颐浩接过报纸,仔细看了起来,刚看了标题便赞道:“这个标题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写得痛快!”
“不错!不错!写得透彻。”
吕颐浩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道:“我们都没有想到雍王去年六月是在临安,估计对方也没有想到,留下一个大漏洞,这就直接戳穿了他们的污蔑。”
吕颐浩看完,收了报纸问道:“酒楼里怎么说?”
“酒楼里的食客都在骂这个黄有功,骂他颠倒黑白,骂他卑劣无耻,父亲,这个王牧厉害啊!犀利、彻透,把对方的皮剥得干干净净,让人一看就懂了。”
吕颐浩点点头道:“这种七宗罪的文章看起来很凶狠,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有七个命门,只要攻破其中一处,那么其他六处的威力就会大大打折,甚至会垮掉,你在一个地方撒了谎,大家就会怀疑你在所有地方都撒了谎,何况王牧攻破的还不止一个命门。”
“父亲,还有就是说陈庆有几百个妻妾之事,孩儿觉得这才是七宗罪的最大命门,这是上次陈庆来临安,临安最流行的话题之一,陈庆究竟有多少妻妾?很多临安人都知道,他们拿这件事来污蔑,简直太愚蠢了。”
吕颐浩笑道:“我现在很期待明天的第二刀,你把这些天其他十几份报纸也收集一下,你要留心它们态度的微妙变化,他们一定会在关键时候下场。”
“孩儿记住!”
……
相国府,秦桧拍桌子大骂黄有功,“蠢货,你为什么要把时间写出来,去年六月陈庆在临安,你不知道吗?还有,妻妾几百人,这句话我明明删掉了,你为什么还要保留?难道只有找女人才叫穷奢极欲?你说他喜欢吃鸭子,吃一顿饭要杀一千只鸭子,这是不是效果更好?非要说他找女人,偏偏他就没这个毛病,连青楼都没有去过,你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离开女人就活不了!”
秦桧越说越气,把报纸狠狠扔在黄有功脸上,“看看别人怎么批驳你的,你怎么应对?”
黄有功心中暗骂,明明这七宗罪是秦桧让幕僚写的,自己只是提供一点内容,然后顶个名,现在却把责任完全推到自己身上了,他怎么不去骂自己的幕僚?妻妾几百人明明是他幕僚写的,与自己何干?
但黄有功心中再恨,也不敢和秦桧顶嘴,更不敢把责任推给秦桧,他拾起报纸半晌道:“启禀相公,对方写的批驳卑职也看了,其实里面也有漏洞。”
“什么漏洞?”
“就是土地一案,陈庆虽然当时在临安,但这种事情不用他出面,自然有人替他办妥,也说不定是他家人干的,打着他名义,所以对方一味强调陈庆不在京兆,卑职觉得这是一个陷阱,明显避实就轻,可以从这个问题上反驳对方,另外,陈庆僭越的各方面很多,像他出行要几千人护卫……”
秦桧摆摆手打断他的话,“僭越之事就不要再提了,官家不想看见这个,就用你刚才说的土地之事反驳,多少有点道理,他要霸占财富,确实不需要他亲自出面,去吧!明天见报。”
黄有功匆匆走了,秦桧又对旁边的内侄王薄道:“立刻派人去调查,这个‘矛语者’究竟是什么人?把他的老底给我查清楚。”
“侄儿知道,这就去查!”
“等一等!”
秦桧又叫住他,缓缓道:“还有黄有功的情况有一并查清楚,他住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明白了吗?”
王薄心中一惊,这恐怕是要对黄有功下手的意思了。
“侄儿明白了。”
王薄行一礼,匆匆走了。
秦桧又看了看报纸,不由一阵心烦意乱,当初觉得很有底气的七宗罪,怎么都经不起对方一驳呢?这篇文章天子一定也看到了,他会找怎么想?关键还有另外四宗罪,对方明天又会怎么反驳?
……
王薄回到县衙,立刻把幕僚贾应芳和弓手都头马颂找来,他取过一份报纸,指着上面的矛语者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做矛语者,你们分头去查,这篇文章到底是谁写的,把这个矛语者的老底给我查清楚,秦相公急着要知道,任务压给我了,你们明天晚上之前给我查清楚。”
弓手都头马颂答应一声,立刻带着手下出去了,贾应芳则回到自己官房,他沉思片刻,写了一张纸条,不慌不忙去六味居茶馆喝茶去了。
一刻钟后,贾应芳在六味居茶馆见到了西军在临安的情报头子董群,这座茶馆已经被情报站买下来,成为临安各种情报的汇聚地。
第九百三十四章 交手(下)
次日中午,《京报》第二篇反驳文刊登了,针对另外四宗罪进行了强烈驳斥。
另外四宗罪是侵吞荆湖两路的盐税、任人唯亲、屠杀西夏无辜百姓、架空朝廷命官。
这里面的重点是盐税案和任人唯亲,而屠杀西夏无辜百姓和架空朝廷命官,百姓一般不感兴趣,但矛语者还是在第一条和第二条分别进行了驳斥。
根本就没有所谓屠杀西夏的无辜百姓,将他们打散安置在四川路各县、熙河路各县、陕西路各县以及河东路各县,牧民则安置在河西路,一共七十余万人,涉及两百四十余个县,每个县安置三千余人,川陕宣抚使司和各县官府都有详细记录,让他们渐渐融为汉民,党项人从此消失。
第二点是架空朝廷命官,指的是四川路,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川陕宣抚使控制四川路各县,朝廷则控制各州,但没有县为基础,州当然是浮在空中,州府感觉被架空很正常,但双方协议就是这样签署的,白纸黑字,雍王何罪之有?最后驳文中反问,是不是朝廷想撕毁协议,才故意拿这件事来做文章?
这两点解释通了,所谓七宗罪就给人一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感觉。
至于盐税案和任人唯亲,这两个罪名更是不值一驳,临安朝廷本来就从未收过荆湖两路的盐税,从李成之乱、杨幺造反以及刘光世割据,再到金兵南侵,荆湖两路一直处于战乱之中,两地都被私盐贩子霸占。
直到去年下半年,西军以雷霆手段杀了三百八十余名私盐贩子,没收其一切家财,川陕的官盐才得以出现荆湖两路的市场上,川陕官盐七十文一斤,朝廷盐价两百文一斤,也完全可以来荆湖两路销售。
简直就是狠狠打脸,让临安百姓突然发现川陕盐价竟然只有朝廷盐价的三成,这顿时又成了另一个热点话题。
但真正打脸的是最后一宗罪,雍王任人唯亲,雍王的亲人都被金兵杀绝,连个远亲都没有,何谈任人唯亲?
但在说到京兆接收临安投奔去的官员时,只有三名官员没有被录用,其中就有黄有功,因违规逛青楼而被革除资格,随即怀恨在心,企图放火烧雍王府宅失败而连夜潜逃。
这个消息一出来,临安朝野顿时一片哗然,此时,所谓七宗罪已经全部被《京报》雄文批驳的体无完肤,大家自然也就相信了黄有功游历京兆其实是为了求职,求职失败后又衔恨报复,炮制出了所谓的雍王七宗罪。
短短一个下午,黄有功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下午时分,贾应芳再次来到六位居茶馆,茶馆里数十名茶客吵成一团。
一个干瘦的老者叫喊道:“我觉得《快报》说得也有点道理,雍王要强占土地完全让手下出面,他在临安又如何?完全解释得通嘛!”
有人反驳道:“若真是雍王命令手下强占土地,黄有功会知道?”
“黄有功不知道,但朝廷肯定知道,有人会告诉他啊!”
“呵呵!原来七宗罪的真正幕后者是朝廷,黄有功只是他们推出来的替罪小喽啰!”
“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别胡说八道!”老者胀得面红耳赤。
“这人是谁啊?”贾应芳低声问掌柜董群道。
董群冷笑一声,“此人是国舅韦桐的四大管事之一,姓邱,第一天报道七宗罪时,他可起劲了,现在非要抓住土地之事不放,我估计他想造谣。”
“让我来驳斥他一顿,看他怎么造谣!”
贾应芳走上前抱拳笑道:“邱管事,想听听我给你的解释吗?”
邱姓老者凶狠地盯着贾应芳,“你想说什么?”
“我就想告诉你,京兆扩增的新城,东西宽十里,南北长五里,算下来新增近四万亩土地,这里面只有三千亩是私人田地,其余三万七千亩都是官田,如果雍王想从扩城中发财,他直接买官田不好吗?还便宜,非要高价去霸占私人农田,坏自己名声,他如果真有这么蠢,会有今天的成就?”
茶馆内顿时一片大笑,邱姓老者无言以对,只得悻悻走了,贾应芳的这番话一剑封喉,很快便传遍了临安,黄有功的最后挣扎,也淹没在一片讥笑之中。
……
茶馆后院,董群请贾应芳坐下,给他倒了一杯热茶,笑道:“先生昨天说的事情,秦桧要查矛语者,可能对其不利,我已经向郑东主反应了,郑东主说,你可以这样向王薄回复,就说并没有矛语者这个人,这个人是虚构出来的,这两篇对应文章是集中了很多人的意见,然后由胡云主笔。”
“董虞侯的意思是,可以把胡云视为矛语者?”
“也可以这样说吧!他是雍王特使,他由责任替雍王辩护,而且他最了解情况。”
贾应芳点点头,“我明白,我回去禀报,谅秦桧不敢动胡云。”
……
贾应芳刚回到县衙,迎面遇见王薄从县衙内奔出,幸亏贾应芳躲得快,两人差点迎面撞上。
“县君,何事这么急?”
王薄见左右有衙役,连忙将贾应芳拉到一边,低声道:“刚刚得到马都头的消息,黄有功死了!”
“啊!”
贾应芳着实大吃一惊,“什么时候的事情?在哪里发现的?”
“就是刚刚的事情,在城外树林内,他吊死在树上。”
“是自缢吗?”
王薄摇摇头,“报案者看见有几个黑衣从一辆马车里把黄有功拖进树林。”
王薄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道:“我正要去秦相公府上,你查得如何,那个矛语者是谁?”
“查到了,这个矛语者并没有真人,是一个虚构的人,《京报》的文章是很多人集中起来商议,然后由胡云执笔。”
王薄一呆,“雍王特使胡云?”
贾应芳点了点头。
“果然是他!”
王薄连忙道:“我现在就去相国府禀报。”
他翻身上马,带着几名随从向秦府方向奔去。
贾应芳想了想,又转身返回六味居茶馆,他要把黄有功被杀之事告诉董群。
……
向阳阁内,秦桧向天子紧急汇报了黄有功被杀一事。
赵构立刻明白了,这是秦桧上策行不通,用了下策,七宗罪的谎言彻底被揭穿,就只能杀黄有功来栽赃陈庆,同时也是灭口。
秦桧把选择权交给了赵构,如果宣布黄有功是畏罪自杀,那么此事就算是认栽,文攻战结束,可如果宣布黄有功是被人杀害,那显然是要栽赃雍王,提升战场高度了。
很可能京兆那边也要参战,赵构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他担心陈庆一怒之下,直接把朝廷任命的四川路州官给赶出来,虽然已经被架空,可一旦被赶出来,朝廷的脸往哪里搁?他更担心陈庆会做出一些实质性的动作,比如吞并整个荆湖南路。
“那个矛语者是谁?”赵构看了一眼报纸又问道。
“微臣得到的消息是雍王特使胡云。”
“是他?难怪!”
赵构点点头,他走了几步道:“让县衙传出消息吧!黄有功自缢身亡,什么原因都不要说,明白吗?”
赵构骨子里充满了妥协,不仅对金兵妥协,对实力强大的陈庆,他也不得不妥协了。
但赵构还是留了一个小尾巴,黄有功究竟是畏罪自尽,还是惧怕被报复而自尽,他不说,让人去猜。
第九百三十五章 异动
正月初十,陈庆接到了胡云发来的几封鸽信,将这几封鸽信连起来,陈庆便知道临安发生了一件针对他的巨大风波,一场文攻倒算。
“夫君,这个黄有功是谁?”吕绣翻看一下鸽信问道。
“就是那个青楼喝花酒,没有被录用的官员。”陈庆淡淡道。
“他在报复夫君,编造出一个雍王七宗罪?”
陈庆冷笑一声,“他还没这个胆子,不过是个工具罢了,背后应该是秦桧,甚至天子赵构,其实这也是他们办《快报》的初衷,抹黑诋毁我,以前一直在做,只是这一次做得比较明显,也比较恶毒。”
“那怎么应对,难道就任由他们诋毁夫君?”
陈庆笑道:“这件事发生在正月初二,现在正月初十,过去了八天,说明这件事已经解决了,胡云在鸽信中说,郑伯父找了一名非常厉害军师级人物,叫做王牧,在《京报》上将所谓雍王七宗罪批驳得体无完肤,让临安百姓彻底明白了真相。”
“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见过?”
吕绣想了想笑道:“祖父给我的信中提到过他,说是大才,要推荐给夫君。”
陈庆点点头,“不光你祖父推荐,张浚和郑统全也向我推荐他,能得到三名重量级人物推荐,现在连胡云也对他赞不绝口,推荐他为我的幕僚,替我监督《京报》,这个人值得重用。”
“夫君认识他吧!”
陈庆微微笑道:“他曾经是张浚的心腹幕僚,当年就是他替我补了军籍,又安排我进武学,我对他印象非常好,他若能成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