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456章

封侯-第456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雍王给我说过,他的父母兄弟家人都死在金人的屠刀下,连个族侄都没有,他哪里来亲人可用?然后就是妻党,无非就是三人,吕青山是朝廷相国,主管四川政务不够格吗?吕大同是政和年间进士,为官近三十年,曾经做到礼部侍郎,现在只是一个坊州知事,老爷子,我没记错吧!”
  吕颐浩点点头,“你的记忆力很强,我顺口提了一下,你就记住了。”
  “第三个就是吕纬,他是雍王身边最早的一批文官,比他晚的人都是三品高官了,他还是六品官,这就是任人唯亲吗?”
  “说得好!”
  胡云鼓掌道:“这样说就对了,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再比如说只用川陕籍官员,雍王身边的五大政务高官,除了关师古是熙河路人,其他高官都不是川陕籍,这段时间去京兆投奔雍王的一百三十余名年轻官员基本上都被录用,除了三人以外,黄有功和王绍德因违规逛青楼没有被录取,还有一名进士张苍是因为父亲去世,他临时放弃了,我觉得可以在这里点一下黄有功的名字,王先生以为呢?”
  王牧沉思一下道:“可以点名,刚才我考虑问题还是有点狭隘,黄有功如果要说我们诬陷他,我们就在报纸上正大光明的把事情讲清楚,这样一个好处就是,大家就会认为雍王七宗罪是黄有功的个人泄愤,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事情?肯定是在胡编乱造,况且我们已经驳斥得很充分了,相信民众不是傻瓜,这其实也是秦桧策略的最大漏洞,他让黄有功以个人名义来揭发,本身就缺乏公信力。”
  胡云赞许道:“说得对,我回头去找蒋主薄,他就是吏部司派来协助我招募人才的,他比较清楚黄有功的详情,批驳起来就更有力。”
  ……
  吕颐浩身体坚持不了太久,众人都起身告辞。
  王牧坐一辆牛车先走一步,他今晚考虑一下,明天给郑统全答复。
  胡云坐上郑统全的马车,郑统全笑道:“特使觉得王牧此人如何?”
  胡云竖起大拇指,由衷赞道:“厉害,不愧是张浚的心腹幕僚,思路清晰,足智多谋,能透过问题看到本质,大才啊!”
  “我想让他做报馆审编,特使觉得可行吗?”
  审编是一个掩饰名称,它真正的职能是监督报馆,一直由郑统全兼任,当然需要一个专职的人,要求头脑清晰,有很强的洞察力,王牧无疑最适合。
  胡云沉吟一下道:“这个职位需要雍王任命,王牧才华没有问题,关键是他肯效忠雍王吗?”
  郑统全想了想道:“吕公告诉我,本来王牧是要去京兆求职,他有张浚的推荐信,吕颐浩也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我相信他会效忠雍王,我可以替他担保。”
  胡云点点头,“我本人没有意见,我会向雍王殿下报告,只是东主要给王牧讲清楚,出任这个职务,实际上就是雍王的幕僚了。”
  郑统全笑道:“我会找机会给他说清楚,他可是能当军师的人,我相信他已经意识到了,所以才要考虑一夜,他现在急需养家糊口,一般职务他肯定会一口答应,不需要考虑。”
  ……
  次日一早,王牧来到了郑统全的府邸,答应了郑统全的邀请,愿意加入《京报》。
  王牧目前遇到的困境就是家境不宽裕,他家人口比较多,妻子身体不好,有三个孩子,都只有十几岁,父亲去年去世,为安葬父亲,几乎把他的积蓄耗光了,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他赡养。
  关键是他在临安没有府宅,需要自己租房子,如果张浚在,他的日子会好过一点,偏偏张浚被罢相贬黜,解散了幕僚,他也就不得不另谋生路。
  好在吕晋给他介绍了一个不错的差事,教一个大商人九岁的孙子读书,每月有十贯收入,还有一石米,这个收入很不错了。
  当然,这里面有吕颐浩的私心,王牧要给父亲守孝,暂时不能去京兆,所以吕颐浩介绍他去给一个大商人做事,而不是给权贵做幕僚,就是担心王牧一旦效忠新的主公,就不会再去京兆了。
  马车内,郑统全给王牧介绍道:“《京报》不是川陕的官方报纸,而是雍王殿下私人的产业,主要要用它来影响舆论,尤其是江南舆论,所以《京报》的任务就是要覆盖整个江南地区,现在只覆盖了临安府,还任重道远。
  然后我有三成份子,主要是替雍王殿下照顾好这份报纸,审编的职责是监督,监督报纸内容,监督人,包括馆主,报纸在印刷前,会把稿件交给你审读一遍,你觉得内容不合适,可以要求撤稿,你有最终决定权。”
  王牧苦笑一声道:“其实我现在更关心俸禄,望国舅理解!”
  “我当然理解!”
  郑统全微微笑道:“你的俸禄由雍王负担,你不用担心,雍王在我这里有十几万贯,足以支付你的俸禄,你的俸禄每月六十贯,和报馆无关,雍王有五名幕僚,都是他来支付俸禄,你是第二级,然后年底会有一笔奖励,据我所知,奖励最低的一个幕僚都拿到五百贯。”
  说到这,郑统全看了一眼王牧,见他很平静,便知道他心中已经有数了,又笑道:“雍王的幕僚都是兼职,主要是太学博士和州学教授,他们除了雍王给他们的一份俸禄,自己在学校还有一份收入,过得非常滋润,但想成为雍王的幕僚可不容易啊!你有三份重量级推荐书,应该问题不大。”
  王牧心领神会笑道:“郑国舅的意思是,我在报馆里还有一份收入?”
  郑统全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赞道:“聪明!你既然是报馆审编,自然还有一份总审编的收入,由报馆支付,每月三十贯钱,仅次于馆主岳琛了。”
  “能否先预支一个月的俸禄,我初五要交房租,家里实在有点捉襟见肘了。”
  “你不用再交房租了,在三桥有一座空宅,就是之前的临时报馆,报馆搬走了,原本是想做川陕馆,但朝廷把从前的川陕进奏院给了胡云,进奏院紧靠大内,做事很方便,所以这座宅子就空了,雍王也不会再住,你就带家人搬进去吧!回头我给你钥匙,再预支一笔钱给你解决燃煤之急。”
  王牧沉默片刻道:“《快报》七宗罪的反驳声明应该是我的职责,就由我来写吧!争取明天刊印出来,这个黄有功由我来对付他。”
  郑统全暗暗赞许,这才是聪明人,不用自己交代,他便知道该做什么了。
  ……
  不多时,二人来到一座很大的院子前,周围有围墙,说是院子,其实是建筑群,一共由五座两层楼房组成,占地约十亩。
  正门有翘檐门头,上面覆盖着薄薄一层白雪,门很大,上书‘京报’两个大字,一对石狮子分坐两边,显得颇有气势。
  这里是很好的地段,报馆门口应该人来人往才对,或许是正月初三的缘故,报馆周围显得很冷静,几乎看不见行人。
  昨晚下了一场小雪,但台阶上的积雪已扫得干干净净,大门前,一个小厮正在扫地,他停下竹扫帚,不解地望着二人。
  郑统全笑着一摆手,“这里就是《京报》报馆了,先生请吧!”
  王牧点点头,拾起半旧的袍阑,跟随郑统全快步上了台阶,走进了大门。


第九百三十二章 交手(上)
  ‘雍王七宗罪’在《快报》刊登后,在临安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对陈庆不满的人趁机落进下石,极力利用这篇文章的内容抹黑批判陈庆,而支持陈庆的人则感到愤怒、茫然,一时间无所适从。
  正月初三,《快报》又刊登出一篇读者来信,一个署名为西湖钓叟的读者对七宗罪中的每一宗罪一一进行点评,笔法老辣,语言犀利,毫不留情的进行深度讲解,比如他将雍王陈庆侵占百姓三千亩土地视为饿虎吞羊的血腥之举,用强势权力踩踏弱小百姓而大发横财,几代人积累的一点点民脂民膏也被其毫不留情吞噬。
  再比如,这位西湖钓叟在第一宗罪中抨击陈庆把府墙改建为皇城城墙,是毫无廉耻的僭越背叛,嘴里自称大宋臣子,心里却装着陈氏王朝。
  这篇读者来信再次在临安城内引起了广泛的议论,一时间陈庆的形象完全被撕裂了,大部分支持陈庆的民众也都沉默了。
  下午时分,《京报》报馆前出现了数千人聚集,默默的声援陈庆,馆主岳琛出门和众人沟通。
  一名老者毫不客气道:“请问岳馆主,他们这样毫无底线、毫无廉耻攻击雍王殿下,《京报》为什么要沉默?难道他们说的都是实情,《京报》无法声辩吗?”
  众人愤怒大喊道:“《京报》应该挺身而出,决不能任由他们无耻造谣!”
  “各位听我说!”
  馆主岳琛高声道:“大家请安静,听我说!”
  密集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岳琛这才高声道:“各位,这是对方蓄谋已久的攻击,请大家相信我们,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理,请大家看明天的报纸,一定会有说法。”
  “岳馆主说,明天的报纸就会有说法!”
  “那我们就等明天的报纸!”
  人群渐渐散去了,馆主岳琛忧心忡忡回到报馆,他来到了东面的主楼,这座占地两亩的主楼内,三十多名文人主笔在这里撰写每天的文章。
  当然,还有数十人在外面收集素材,像那些美食服饰,健康育儿的内容,这些文人是绝对写不出来,必须去请教行家,搜集素材,然后再由主笔们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
  馆主岳琛来到一间房前,这里便是上午新上任的主审编王牧的房间,不过王牧用的不是真名,他改名为张金晃,汴梁人,这却是郑统全的意思,也是为了保护王牧。
  岳琛当然知道王牧来报馆做什么?自己相当于军中主帅,而这位王牧就是监军,岳琛心中叹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
  岳琛推门进去,只见王牧在桌案上写着什么,头也没有抬。
  岳琛也没有打扰他,而是耐心地坐在一旁,他这时才发现王牧的字还真漂亮,一笔行楷已经初具名家风范了,不仅自己比不上,恐怕整个报馆谁也比不上。
  就凭这一笔漂亮的书法,岳琛就不敢再小瞧王牧。
  这时,王牧放下笔笑道:“民众都回去了?”
  “是啊!居然来了几千人,既是来支持我们,也给我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我已经答应他们明天见报。”
  岳琛的言外之意就是说,看你的了。
  王牧点点头,“明天见报问题不大,我很快就写好了。”
  “还有今天那篇评论文章,少府老弟看到了吗?”
  王牧淡淡道:“一看就知道了,这个西湖钓叟就是秦桧,可惜他画蛇添足,露了马脚。”
  “贤弟怎么看出来?”
  “那个黄有功说雍王在南城外强占百姓土地,但并没有说强占多少土地,这位西湖钓叟却直接说强占三千亩,跑去京兆调查也要两三个月吧!可一夜之间他就知道了,这不就说明他和黄有功是一伙的吗?也就说明了黄有功并非不平而鸣,而是精心策划的攻击,黄有功是主攻,而这位西湖钓叟是助攻。”
  “明天一起刊登出来吗?”
  王牧摆摆手,“我们也要讲究策略,明天先驳斥三宗罪,后天再驳斥四宗罪,大后天揭穿黄有功的丑恶面目,最后再把西湖钓叟的漏洞公布出来,就像连载小说一样,让大家期待,最后推出万众期盼的真相,这是朝廷部分势力精心策划对雍王的构陷。”
  岳琛兴奋道:“说得好,连我都很期待了!”
  ……
  皇宫,秦桧在一名宦官的引领下,来到向阳阁,这里是暖阁,天子赵构一般冬天都呆在这。
  桌上摆放着两天的《快报》,还摆放着几块美玉,赵构手中盘着一块美玉,一边慢慢地喝茶。
  “陛下,秦相公来了。”
  赵构放下玉石,点点头,“宣他进来!”
  外面有宦官高呼,“陛下有旨,宣秦相公觐见!”
  赵构向身边妃子使个眼色,几名躺卧在他身边的妃子也悄悄退了下去。
  不多时,宦官将秦桧领了进来,秦桧躬身施礼,“微臣参见陛下!”
  “大过年还要麻烦秦相公跑一趟,很抱歉啊!”
  “微臣其实也想给陛下来拜个年!”
  赵构微微一笑,把报纸放在桌上,“昨天和今天的《快报》朕都看了,很不错,朕才知道,原来陈庆也是这般虚伪,这般凶狠恶毒!”
  秦桧吓一跳,这是用春秋笔法糊弄临安百姓的,可别把天子也糊弄了。
  “陛下,陈庆此人确实虚伪狡诈,凶悍毒辣,这个不用说,百官们都知道,但临安百姓却不知道,还往往被他虚伪的一面迷惑,所以我们就要用一种策略把陈庆的本性暴露给百姓,让临安百姓看清他的真面目,这是我们的初衷。”
  “所以这七宗罪并不真实?”赵构淡淡问道。
  “陛下,事情都是真的,就像同样一座山,北面看去是悬崖峭壁,南面看去却郁郁葱葱,这就有很大的欺骗性,这七宗罪也是一样,陈庆掩饰罪恶,只把好的一面表现出来,我们就是把同一件事罪恶的一面表现出来,当然,或许稍微夸张一点,也只是为了让百姓看得更清楚,但事情肯定是真的。”
  “这个西湖钓叟是秦相公吧!”
  “正是微臣!”
  赵构沉默片刻道:“这件事是朕要你去做的,但你在登报之前,应该给朕说一声,结果朕一无所知,看到这份报纸,朕还以为是真有官员实名举报,让朕白高兴了一天,直到看得今天的评论,朕才是意识到这才秦相公策划的一次文攻。”
  赵构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秦桧却感到了天子语气中的不满,他擦一把额头上的汗,连忙道:“是微臣考虑不周,正好是新年,微臣想等新年后再向陛下禀报,绝没有隐瞒陛下之意。”
  “罢了,这次朕还算满意,朕就不追究了,但是,朕知道对方一定会反击,你要有应对之策。”
  “微臣明白,已有应对之策?”
  赵构淡淡道:“是不是又不打算告诉朕?”
  “啊!”秦桧一激灵,低头道:“微臣不敢!”
  “那你说说吧!你有什么应对之策?”
  秦桧其实并没有完全考虑好,只是大概有一个想法,还远远没有考虑成熟。
  但现在天子明确想知道,不太好糊弄,他只得硬着头皮道:“微臣的应对之策分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见招拆招,和对方在报纸上辩论,充分利用京兆距离遥远,信息不便的特点,批驳对方的狡辩,微臣也安排了好几个幕僚专门应对此事。”
  “那中策和下策呢?”赵构继续问道。
  “中策是拖对方的后腿,比如报社仓库忽然失火,没有纸张印刷,或许他们拼字工匠忽然病倒……”
  赵构眉头一皱,不悦地打断秦桧的话,“堂堂的宰相,不应该考虑这种地痞流氓的无赖手段,说下策!”
  秦桧又擦一把额头上的汗道:“下策就是黄有功被人害死。”
  赵构轻轻点头,“手段虽然毒辣了一点,但比中策要好!”


第九百三十三章 交手(中)
  正月初四,在雍王七宗罪发布的第三天,临安百姓期待已久的反击终于来了,中午时分,三万份《京报》发行,立刻被临安民众抢购一空。
  《京报》用头版的整个版面刊登了笔名为‘矛语者’文章:“颠倒黑白,指鹿为马,驳斥‘雍王七宗罪’一文中的无耻!”
  今天刊登的是第一部分,整个临安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此事。
  天沁茶馆内,王牧和平常一样来喝茶,当然,他并不是来喝茶,他只是来听听反响。
  茶馆里茶客们格外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