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358章

封侯-第358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本上都是绍兴二年购置的?”
  “是!”
  “你花多少钱购置的?”
  “一百五十贯钱。”王蔷不敢说假话,老老实实交代了。
  “这一百五十贯钱不是购置吧!是你行贿当时的知县,是不是?”陈庆的语气变冷了。
  王蔷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小声道:“在小民看来都是一回事!”
  陈庆冷哼了一声,“当时陕北募农令规定是陕北农民南迁关中,每户授田五十亩到百亩不等,你是陕北农民吗?”
  王蔷知道要大祸临头了,他硬着头皮道:“小民也知道不不符合规定,但当时各地都这样干,当时知县还跑到我家来,暗示我给钱,他可以多分给我土地,我家里只有二十两白银和五十贯钱,都给他了,他就给了我五百五十亩土地,恳求郡王明察!”
  旁边众官都面面相觑,这个老小子果然很精明,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前任知县,就仿佛他是被迫授田一样,反正前任知县早跑了,根本都无从对证。
  陈庆冷冷道:“所有人都说自己是被迫的,事实上呢!拿到了最大的好处,所以我不认为你们是被迫的,是你们主动行贿才违法霸占土地。”
  王蔷下身一热,尿液顺着裤管流下,违法霸占几百亩土地是杀头的啊!吓得他完全瘫软了,两个儿子连忙一左一右硬撑着他,他们也害怕之极,就怕郡王一声令下,士兵把他们父亲拖下去斩首。
  陈庆又看了一眼身后的官员,他今天亲自办案,就是要给关中所有官员都树立一个案例,所有的类似土地都要按照今天的案例来处置,否则就是官员违法。
  三名文书记录得飞快,基本上陈庆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了。
  尤其刚才的最后一句话,‘我不认为你们是被迫的,是你们主动行贿才违法霸占土地。’
  这句话就定性了,是违法霸占土地。
  “郡王饶命!饶命!”王蔷一把鼻涕一把泪哀求道。
  “你也不用害怕,我没有说你强行霸占土地,性质就不一样,你只是钻了空子,罪不当死。”
  王蔷听说不杀他,顿时长长松了口气,怕死之心一去,他又紧张起来,自己土地怎么办?
  陈庆回头问知县道:“这里的土地价格多少?”
  李宽连忙询问身后县丞,躬身道:“启禀郡王,按照上个月成交的价格,上田是每亩六贯钱。”
  陈庆眉头一皱,“这么便宜吗?”
  监察司署令江旷远也低声道:“京兆府上田每亩十贯钱,同州因为靠近陕州和虢州,价格上不去,上田每亩确实只要六贯钱,卑职也刚刚调查过。”
  “好吧!就按照每亩六贯钱算!”
  陈庆语气严厉道:“你违规霸占了五百五十亩上田,其中四百五十亩土地必须由官府收回,地契作废,剩下的一百亩土地因为你不是陕北农户,所以也无权授田,但可以给你一个选择,要么你把土地退回官府,要么你按照六贯钱每亩买下,扣除你之前上缴的一百五十贯钱,你需要补交四百五十贯钱,你自己选择。”
  王蔷一屁股坐在地上,‘四百五十贯钱啊!’他哭丧着脸一句话说不出来,陈庆又对知县李宽道:“他说给了前任知县一百五十贯钱,必须让他拿出证据来,当年的纪录也可以,另外前任知县叫什么?”
  “叫做马长兴!”
  “给我通缉这个马长兴,用甲级通缉,悬赏五百贯!”
  甲级通缉就是整个天下通缉了,虽然他们无法伸手到中原,但江湖上有不少赏金猎人,专门替官府缉捕人犯拿赏钱,五百贯,足以让很多赏金猎人动心。
  更重要是,甲级通缉令会升级,一年之内不主动来投案,那么就会缺席判处死刑,通缉令就会升级为悬赏人头。
  所以一旦被通缉,除非有本事和权力保护好自己,否则都会主动来投案,以避免被赏金猎人斩下人头求赏。


第七百二十四章 陕县
  这时,王蔷长子王非磕头道:“启禀郡王,小人还有一事要禀报!”
  “还有什么事?”
  “去年我们和三户人家达成了契约,以每亩三贯钱的价格购买了他们三家六十亩的祖田,请问郡王,这份契约是否合法?”
  “他们都签字画押了?”
  “都签字画押了,还有居间,我们还向官府交了税。”
  陈庆点点头,“这份契约既然是你情我愿,虽然价格低了点,但也合法,六十亩土地可以从百亩地中剔除,你们只要补交剩余四十亩地的九十贯钱就可以了,但其他四百五十亩地是违法的,必须全部收回。”
  监察司第一署令江旷远暗暗点头,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又不失宽容,这算是经典判决案例了,必须要向整个关中推广。
  ……
  两天后,陈庆在郃阳审理了另一桩土地大案,创建了另一个案例,当年的县尉韩桑农把自己所有亲戚都变身为陕北农户,每家授田两三百亩,侵占了六千亩土地。
  这个案子的性质又和王员外不一样,它是官员利用手中权势私占土地,所以这些韩桑农亲戚的土地全部没收为官有,没有任何选择余地,韩桑农被就地免职。
  这就是第二个典型案例,涉及官员的土地。
  还有第三案子是知州王行密的大案,涉及土地近万亩,这个案子更恶劣,他不屑于假扮陕北农民,钻政策空子,而是空手套白狼,做假帐购买了八千亩闲置土地,涉及冯翊县、郃阳县和韩城县三个县。
  王行密用他小舅子的名义,以每亩三贯钱的价格先后向官府购买了八千亩土地,然后假收据,假入帐、假入库,假出库、假出帐,这样就把帐实都做平了。
  若不是韩桑农和县吏为免罪而揭发他,这件事还真发现不了。
  王行密被追回了全部土地,免去一切官职,他和小舅子都被判处流放盐田做苦力五年。
  这是第三个典型大案,比韩桑农耕的案子更恶劣十倍,他是官员亲自上阵强占土地,罪加一等。
  三个典型的案例判决被印刷出来,陈庆下令发放关中各地,命令各地参照执行。
  土地案子结束后,陈庆来到了蒲津关,蒲津关这里集结了十万大军,由都统制杨再兴和都统制刘璀统领,看起来就是准备开春后进攻河东。
  但陈庆真正的目标却不是河东,而是陕州和虢州。
  陕州是个狭长型的州,包括黄河两岸狭长型的州,黄河南岸便是崤函故道,而黄河北岸也是一条狭长地带,位于是中条山脉和黄河之间。
  黄河北岸倒是不难攻打,从风陵渡渡过黄河,一路攻打过去,敌军驻军也不多,只有几千人,难的是黄河南岸,包括崤函故道、函谷关和陕县县城,都是极难啃下硬骨头。
  不过,陈庆考虑的是硬攻和智取。
  在抵达蒲津关大营的第二天晚上,陈庆便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杀往潼关。
  陈庆分兵三路,一路以刘璀为主帅,从风陵渡渡过黄河,攻占陕州的黄河北岸部分,另一路以刘琼为主帅,率领一万大军攻占虢州。
  而陈庆亲自率领七万大军,以杨再兴为副将,统制牛皋为先锋,攻打崤函故道。
  既然叫做智取,陈庆的棋子早已悄悄布下……
  陕县是位于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汇地带,地形复杂险要,县城更是座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三面临水,形似半岛,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之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正因为战略地位重要,陕县的军事地位也十分突出,城池周长约三十里,城墙高达三丈,坚固宽厚,易守难攻。
  十年前,宋将李彦仙和完颜娄室十万金兵血战,坚守陕州两年,最后粮食尽绝,陕县被金兵用巨型投石机攻破,李彦仙投河自尽,数千宋军皆血战而死。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七年,但城墙上依旧还能看见当年硝烟烈火留下的痕迹,城墙上的撞击坑依然触目惊心。
  不过城内的秩序倒渐渐恢复了,有人口十余万,由于伪齐没有禁止和陕西路的商业往来,陕县便成为东西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商业时分繁华。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客商入城出城,这天上午,一支三十余人的商队从西面而来,带着数百头骆驼,满载货物,这是一支比较大规模的商队,商队领头叫做乔林,洛阳人,在崤函古道上名气很大,守城将领和士兵都认识他。
  乔林按照规矩给守城将领交了几贯茶水钱后,便带着骆驼队进城了,进城第一步是交税,伪齐的商税颇重,达到商品总额的一成了,使得客商怨声载道,相反,川陕却是免除商税,这样的后果就是大量铜钱流入中原,大量物资流入关中。
  对于伪齐而言,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单向物资流动的危害,相反,大量铜钱进入中原,使得官府铜钱充裕,军队也有钱发俸禄了。
  所以像乔林这样带着货物进城的商队不多,以前,乔林都要和税吏大吵一顿,嫌他们估价太高,但今天他却很沉默,很痛快的交了税,连税吏都觉得奇怪,纷纷打趣他。
  “老乔,是不是昨晚被女人榨干了,今天没力气吵架了?”
  众税吏嬉笑一番,乔林也没有和他们啰嗦,交了税就去客栈了。
  客栈就在城门边,叫做三桥客栈,这个桥就是乔林的意思,这座客栈他有五成的份子,三是杜三郎,他的连襟,也是一个大商人,两人合伙开了这家客栈。
  见周围无人,乔林对身后一名黑瘦高大的汉子道:“唐头,客栈没有问题,是我的侄子打理,你可以让城内其他弟兄都搬过来。”
  这位唐头就是宋军斥候首领唐骞,他在西夏之战后期立功,已经恢复了原职,年初升为上军统领,距离统制就只有一步,使唐骞憋足了劲,主动请缨来陕县潜伏。
  唐骞点点头,“我知道了,先住下来吧!”
  关师古给陈庆介绍的关键人物并不是乔林,乔林只是一个商人而已,最多熟悉路途,但对夺城作用不会大。
  在唐骞的旁边是一个三十余岁的文士,他叫杨晋,是关师古的幕僚,关师古把他推荐给了陈庆。
  陕州最大的豪强叫杨公然,杨家是弘农杨氏的一个分支,唐末迁到陕州,曾在真宗和仁宗年间,杨家两度出任陕州通判,杨公然在宣和年间也出任过陕县知县、河南府司马等官职。
  而杨晋就是杨公然的次子,所以关师古才敢向陈庆拍胸脯保证拿下陕县。
  众人在客栈住下后,唐骞去城内去找先期潜入的二十几名弟兄,而杨晋则回杨府见自己的父亲。


第七百二十五章 杨家
  杨公然年约六十岁,保养得极好,看起来就像四十余岁一样,脸上没有一丝皱纹。
  虽然他很少出门,但他却十分关注天下大势的变化,这关系到他杨家的切身利益。
  书房内,杨公然有些不满道:“二郎,你是怎么回事,你不是在京兆给关师古当幕僚吗?”
  之前关师古赋闲的时候,杨公然几次写信让儿子回来,但杨晋就不回来,压根就不听父亲的劝告。
  现在关师古被重用,成为五阁佬之一,儿子却回来了,怎么能让杨公然高兴得起来?
  杨晋笑了笑道:“我回来探望一下父亲和母亲不行吗?”
  “你真的只是回来探亲?”杨公然着实不太相信。
  “其实是郡王让孩儿回来的。”
  “陈庆?”
  杨晋点点头,“孩儿肩负郡王委托的重任。”
  杨公然心念一转,立刻反应过来了,“莫非晋王要打陕州?”
  “不光是陕州,还有虢州。”
  “当然,陕州和虢州是一体的,他让你回来,难道是想让我们杨家出力?”
  “父亲,这是我们杨家的机会,郡王明确告诉我,如果杨家能协助拿下陕州,可以让父亲出任知虢州事,陕县知县由大哥出任。”
  杨公然摇摇头,“第一,他太高看我杨家了,杨家没有这个能力;第二,当初刘豫还许我当知陕州事呢,他还是齐国天子,结果说话像放屁一样。”
  杨晋心中暗暗叹口气,父亲哪方面都好,就是太市侩了,没有切实的好处,休想让他出力。
  杨晋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给父亲,“这是郡王给你的亲笔信,父亲看看吧!”
  居然有陈庆的亲笔信,杨公然顿时大喜,连忙接过信,埋怨儿子道:“有郡王的亲笔信,你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郡王明确承诺……”
  “别说这种没用的话,赶紧去把你大哥找来,再把院门关了,不准任何人进院子偷听。”
  杨公然不相信什么口头承诺,但他却相信书面承诺,尤其到了陈庆这种地位,能用书面承诺,基本上就是一言九鼎了。
  杨晋连忙起身去找兄长,杨公然这才打开信,细细读了起来。
  ……
  不多时,杨晋和兄长杨楚一起返回书房,杨楚比杨晋只大一岁,两人曾一起在东京太学读书,感情十分深厚。
  杨楚是长子,家族找关系给他在虢州谋一个官职,做过两年卢氏县主簿,战争爆发后便辞官了,一直呆在家中。
  老二杨晋也是找了个关系,推荐给关师古当幕僚,杨晋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关师古很喜欢。
  “大郎,你兄弟给你说了吧!”
  杨楚点点头,“父亲,我也觉得这是杨家的机会。”
  “你先看完信再说。”
  杨公然把信递给长子,杨楚看了一遍信,有些踌躇道:“里应外合夺取陕县,就怕我们人手太少,成不了事啊!”
  “不!不!不!”
  杨晋连忙道:“不需要我们出人,城中已经潜伏了五十名精锐,由西军斥候主将唐骞统领,而是在关键时刻绊住守军!”
  杨公然缓缓道:“其实我倒有个想法!”
  ……
  潼关外,十万大军驻扎的营盘一眼望不见边际,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众将站在一座沙盘前沉思不语,他们刚刚得到最新的情报,敌军主将孔彦舟忽然向函谷关增兵五千人,使函谷关的兵力达到八千人,另外向阌乡县增兵两千人,防御关中的意图非常强烈。
  杨再兴沉思片刻道:“孔彦舟应该不知道我们攻打陕州的意图,只是因为郡王出现在同州,才让他感到紧张,毕竟孔彦舟是郡王的手下败将,所有心腹军队都死在郡王手中,他对郡王反应强烈很正常。”
  “也就是说,同州有孔彦舟的探子?”陈庆缓缓问道。
  “应该是这样!”
  “那我们现在聚兵在潼关外,他岂不是也知道了?”
  杨再兴想了想道:“可能知道,但也可能不知。”
  众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如果孔彦舟发现宋军的企图,一旦向伪齐朝廷报告,河南府大元帅折可求一定会率大军赶来救援,那他们攻打陕州的计划就会失败。
  情报统领呼延雷道:“据卑职所知,折可求和刘豫的关系不和,和孔彦舟之间也有矛盾,刘豫未必叫得动他前去支援陕州。”
  陈庆摇摇头,“刘豫已经废了,真正做主的是完颜兀术,孔彦舟也是向他汇报,他一定会命令折可适支援陕州,折可适不敢不来,我最担心就算我们攻下函谷关,援军也会抵达陕县,那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众人都沉默了,大家明白郡王的意思,虽然夺取函谷关就已经有双重防御,但如果再夺取陕县,那就转为攻守兼备,西守关中,东探洛阳,战略意图大大改变。
  但现在谁不知道敌军的底细,孔彦舟到底有没有发现他们的意图,孔彦舟的探子肯定发现了,关键就是有没有把他们驻军潼关的消息用飞鸽传给孔彦舟?
  这时,一直沉默的刘琼举手道:“郡王,卑职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