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357章

封侯-第357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疯了!”
  “西夏都灭亡了,有什么关系,再说这是我的事情,我当你是好友才对你说实话,你别给我乱传。”
  “那你未婚妻怎么办?”
  “我会给黄家写封信,他们愿意接受,我就有一妻一妾,如果不愿接受,那就正好取消婚约,反正财礼还没有给,取消婚约也无妨。”
  种桓的婚约是巴州通判黄临江的女儿,才十六岁,足足小种桓九岁,黄家是巴中名门,是蜀中有名的保皇派,反对陈庆占领巴蜀,种桓不肯去临安参加科举,擅自在京兆任职,令黄家很不满,这门婚约有取消的风险。
  种桓眉头一皱道:“这么晚你找我有什么事?”
  晁清这才想起自己的事情,他一拍额头,连忙道:“我今晚遇到一件很蹊跷的事情?”
  他便把今晚和杨奇去秘境喝酒的事情说了一遍,种桓可是内卫判官,他顿时脸色一变,“难道是他?”
  “是谁?”
  种桓把晁清拉到旁边的小屋内道:“我们知道金国情报点在秘书署有内应,但一直查不到是谁,你这样一说,杨奇的可能性就大了,要不然他的钱从哪里来?”
  晁清心中一阵乱跳,又道:“难道秘境是金国情报点?”
  “这个不一定,你等一等,我和你去一趟你家里,如果是金国情报点,他们一定会追来。”
  “为什么?”晁清着实不解。
  种桓摇摇头,“你不是干这一行,不知道也很正常,内卫人都知道,杨奇今晚的言行其实已经暴露了,金国情报头子一定会杀他灭口,也会杀你,如果你家里没事,秘境或许不是金国情报点。”
  种桓回屋披了一件外裳,拿着一把宝剑和晁清出了门,这一带都是中低层官员的官院,和后世的联排别墅很像,只是没有两层楼。
  种桓的小院和晁清的小院很近,相隔只有三百余步,两人一路小跑,距离晁清小院还有八十余步时,种桓一把拉住晁清,将他拽到一旁。
  “怎么了?”
  “嘘——”
  种桓轻轻嘘一声,将晁清拉到一间院墙的侧面,低声道:“你的屋顶有人!”
  晁清一惊,连忙向自己的屋顶望去,看了半晌,却什么都看不见。
  “你确定有人?”
  “你的眼神不行,人趴在屋顶呢,你再看看,墙上也有人了。”
  晁清再细看,在围墙上果然看见了两个黑影,一闪而过,吓得他的心一阵乱跳,对方连他住在哪里都知道,若自己今晚直接回家,岂不是小命都丢了。
  “那我该怎么办?”
  种桓当即立断道:“你跟我去内卫,这件事内卫必须立刻行动。”
  ……
  半个时辰后,王浩以及三名上将指挥使韩正福、杨野、刘和昆都赶到内卫官衙,听完晁清的描述,众人喜出望外,秘书署的卧底原来是杨奇,这下终于让所有人松了口气。
  王浩经验极为丰富,他立刻意识到,这次极可能是金狐狸露面了。
  王浩急对三人道:“我们分兵三路,我和韩正福率三百弟兄去围剿秘境,杨野率一百人去晁清的府上抓人,刘和昆也率一百弟兄去杨奇府上,立刻出发!”
  内卫士兵的紧急军营就在官衙旁边,驻扎了五百人,五百内卫士兵立刻出动,向三个目标奔去……
  种桓带着晁清留在官衙等候,保护晁清的安全。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晁清心中焦虑无比,如果被对方跑掉,会不会自己将来很危险?
  种桓笑道:“你不用担心,你明朗化了反而很安全,不会有人来碰你。”
  晁清犹豫一下道:“我就怕他们报复。”
  “报复?”
  种桓不屑地摇摇头道:“又不是无赖打架,被抓住也无无所谓,这种情报机构都肩负重大任务,绝不会轻易刺杀,刺杀永远只是最末一环,他们若要刺杀,那目标只有一个,说得不客气一点,刺杀你这种小人物,还不如刺杀蒋彦先更有价值,你说是不是?”
  “道理是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想到他们杀杨奇就像杀一条狗一样,他们根本就没有把人命放在心上,因为我才导致他们损失惨重。”
  种桓知道晁清比较胆小,安慰他道:“不用担心,内卫肯定会保护你的安全,有内卫在旁边,他们就会谨慎了,况且今晚他们一定损失惨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变得老老实实。”
  晁清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想了。”


第七百二十二章 惨重
  一大早,王浩便匆匆赶到宣抚使司,向陈庆汇报昨晚的战果。
  “启禀郡王,内卫端了南林酒庄和秘境,三处同时行动,抓捕了黑衣武士二十三人,杀死对方二十七人,武士头领李铁青服毒自尽,抓捕管事以及其他情报人员十八人,只可惜情报头子金狐狸下落不明,唯一知道他藏身之地的李铁青也自尽了。”
  “还有其他窝点吗?”
  “卑职审问过,他们在京兆就只有南林酒庄一个窝点,每年挣的钱维持他们的开支,成都也有一个南林酒庄,卑职已经飞鹰传信,要求成都内卫铲除它。”
  “杨奇情况如何?”陈庆又问道。
  “回禀郡王,杨奇被金狐狸毒杀了,金狐狸放剧毒在酒中,本来是想连同晁清一并毒杀,不知为什么,晁清没有喝那杯酒,把酒倒在地上了,逃过一劫。”
  “杨奇家人呢?”
  王浩叹口气,“他妻子老母都被杀了,小儿子也死了,大儿子在太学读书,住在太学,因而逃过一劫,另外我们在他书橱背后发现了这个。”
  王浩将一个折叠纸册放在桌上,推给了陈庆。
  “这是什么?”
  “这是杨奇提供给对方的情报目录,他都详细记录下来了。”
  陈庆看了看册子,叹口气道:“杨奇的堕落我们也有责任,从缴获的财物中支给他长子一千贯钱,让他好好把家人安葬了。”
  “卑职遵令!”
  陈庆又问张轩,“晁清来了吗?”
  “回禀郡王,他来了。”
  “让他进来见我!”
  张轩出去了,片刻,带着晁清快步走进来。
  晁清几乎一夜未睡,眼睛熬得通红,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郡王!”
  “你昨晚在哪里过的夜?”陈庆问道。
  “回禀郡王,卑职在内卫度过了一夜。”
  “家里丢了什么吗?”
  晁清摇摇头,“虽然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但没有任何损失。”
  陈庆看了他片刻问道:“为什么要跟杨奇去秘境?”
  “卑职根本不想去,他一再邀请,实在碍不过情面,卑职下次绝不会再去了。”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杨奇喝了一杯酒,你却没有喝,是你发现什么了吗?”
  晁清一愣,“卑职只是很反感杨奇,不想喝他的酒,不想吃他的菜,难道那酒有问题?”
  陈庆哑然失笑道:“算你命大!”
  晁清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昨晚那宫廷玉液酒要是他喝了……
  “去吧!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出发。”
  “卑职遵命!”
  晁清双腿发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
  陈庆随即对王浩道:“再重新梳理,细细的梳理,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应该还会有收获!”
  ……
  狡兔三窟,金狐狸连夜又换了一个住处。
  天亮时,金狐狸也得到了消息,他的五十名武士全军覆灭,李铁青也死了,十八名情报探子被抓,也就是说,除了他和李文竹以及五名心腹手下外,其他手下都完蛋了。
  这个消息让金狐狸痛彻心扉,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后果,几乎整个情报网都被摧毁了。
  李文竹劝他道:“总管还活着,就是很幸运了,手下没有了,可以再增加,我们只要吸取这次教训,下次就会更加谨慎,更不会犯错!”
  金狐狸长叹一声道:“说到底是我轻敌了,小看对方内卫,发现晁清逃掉,就应该把所有人撤离,就晚了那么一步啊!”
  金狐狸得到晁清没有归家的消息时,便意识到不对了,立刻下令全部撤离,但还是晚了一步,人还没有来得及逃走,内卫士兵就把南林酒庄包围了。
  他自己及时换了住处,可手下却一个都没有逃掉。
  当然,双方都有运气成分,晁清若没有一个在内卫出任判官的好友,他昨晚就死了,南林酒庄也不会被发现。
  若不是李建青服毒自尽身亡,金狐狸就算换了住处也会被抓,他的几个住处,李建青都知道。
  李文竹又安慰道;“南林酒庄我们经营多年,总管当然不会轻易放弃,昨晚情况特殊,并非总管考虑不周。”
  金狐狸摇摇头道:“你不用安慰我了,是我的责任我会承担,京兆的南林酒庄被扫荡,我现在担心成都的南林酒庄,通知他们转移了吗?”
  “已经发鸽信去了!”
  金狐狸点点头,“从现在开始,所有的行动都要停止,先熬过生死关,然后才能考虑东山再起!”
  当天下午,金狐狸等人悄然离开了京兆城,前往周围的小县居住,彻底蛰伏起来,京兆城内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
  ……
  次日天不亮,陈庆在京兆码头登上了东去的三千石大船,在两岸六千骑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前往同州。
  同州位于关中最东面,去年年底一群老人的上访,把同州推上了风头浪尖,一直被掩盖的关中土地问题,也因为同州事件而被揭开了盖子。
  尽管已经查清楚,金国情报头子金狐狸才是同州事件的幕后推手,是他花钱资助了五十多名老者来京兆告状。
  他这样做的意图也很简单,让陈庆离开戒备森严的京兆府,在外地创造刺杀的机会。
  可惜就在陈庆出发前夕,金狐狸一个小小的冒险失败,给金国情报网带来了灭顶之灾。
  尽管刺杀已经不可能了,但金狐狸揭开的同州土地事件,却成为整个关中官场关注的焦点,同州土地事件绝不是孤立的一个案子,关中所有县份都有类似事件。
  同州土地事件的根源,是金兵入侵,导致大量关中百姓南逃巴蜀,使关中各地出现了大量无主农田,这笔难以计量的土地财富让无数人眼红。
  而恰逢此时,为了供应金兵粮食,伪齐国颁布了募农令,强行从陕北各州迁徙近百万农民入关中,要求把关中无主之地分给他们。
  这道募农令成为地主大户们捞取土地的良机,也成为伪齐官员们发财的良机,是不是陕北农民不重要,只要给钱给好处,就认定你是陕北农民,大片大片的无主耕地重新换了主人。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真正的陕北农民因为拿不出钱财行贿,只是象征性的得到几亩薄田,然后沦为佃农。
  土地盛宴在几年前就结束了,当西军重新占领陕西路后,为了稳定秩序,也没有触及这件事。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当关中开始重新走向繁荣,大量逃去巴蜀的关中百姓纷纷返回家乡,却发现自己祖祖辈辈的土地居然成为别人的财产,他们当然不干,矛盾就开始逐渐激化。
  陈庆去年颁布的垦荒令其实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让这些重返巴蜀的关中百姓垦荒种地,官府承认他们的土地地权。
  垦荒令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增加了上百万亩新农田,但对于解决遗留的土地问题,效果却不大。
  原因有二,一是这批回归的关中农民要求拿回自己的祖地,不接受荒地。
  第二、荒地主要集中在陕西路中部的邠州、泾州、宁州和坊州,而关中地区的荒地却不多,这些百姓也不愿离开关中。
  矛盾越来越尖锐,五十多个老人来京兆集体告状只是一个警钟,如果土地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就会有数万百姓涌入京兆,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宣抚使司的头号大事,不得不解决了。
  陈庆的这次同州之行,自然会被整个关中百姓和官场所瞩目。


第七百二十三章 案例
  这天上午,船队进入洛水,不久便抵达了同州州治冯翊县,码头上,同州通判秦少安、兵马使刘全、监察司第一署署令江旷远以及一班官员都到码头上迎接陈庆到来。
  陈庆和众人一一见礼,随即坐上马车,在数百骑兵严密护卫下,向城内驶去。
  州衙内,陈庆听取了监察司第一署署令江旷远汇报,他负责查实同州土地案。
  “同州土地案有两桩,一桩发生在郃阳县,现在的知州王行密当年是郃阳知县,县尉是韩桑农,两人勾结起来侵吞土地达万亩,各种手段都有。
  王行密后来出任同州知事,就在冯翊县用做假帐的办法,以他妻弟的名义从官府手中购买官田三千亩,当时的卖价是每亩五贯钱,一共一万五千贯钱,这笔钱入账不久就拨付给了金兵,实际上都假记录,他一文钱都没有出,经办这件事的县吏已经招供了。”
  这些陈庆已经看过了报告,陈庆又问道:“冒充陕北百姓申请土地的人家有多少,涉及多少土地?”
  “卑职之前是调查韩桑农和王行密,已经调查完结,刚刚才开始调查冒领土地的事情,做假账的县吏为了立功赎罪,拿出一份记录,是他当年偷偷抄录下来,当时光冯翊县就有三十三户人家冒领土地,涉及八千六百亩。”
  “核实过吗?”陈庆追问道。
  “还没有来得及核实。”
  陈庆微微一笑,“拿着名单,我们去实地看一看。”
  ……
  给他们带路是冯翊县知县李宽,名单上的大户他都认识,第一户便是城东小秋庄的王员外家,他家冒充陕北农民领走了同村的五百五十亩上田。
  王员外叫做王蔷,五十岁上下,为人十分精明,很善于钻营,金兵杀来时,他踊跃献粮,伪齐控制同州时,他又给伪齐官员送钱送礼,在财富分配中他也捞到了好处,同村闲置的七百亩上田中,他就捞走了五百五十亩,二十一户迁徙过来的陕北农民分了其他一百五十亩,最后全部沦为他家的佃农。
  随着同村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这两年王蔷也过得焦头烂额,一出门就被村民堵住谩骂,王蔷也不断花钱打点县里,希望县里能够替自己撑腰,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他现在还霸占着五百五十亩土地。
  不过今天他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十几名高官,上千士兵出现在他家地头上,吓得他连忙带着两个儿子跑来拜见。
  今天是正月二十一,空气中已经没有那种刺骨的寒意,田野里的积雪已经开始有融化的迹象,再过半个月,去年深秋时撒下了冬小麦种子就会茁壮成长。
  陈庆向四周望去,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田边缘能看见村落的影子,一条条沟渠旁长满了粗壮的大树,四周百姓都问询赶来了,黑压压站满了田埂。
  这时,知县李宽领上来三人,正是王蔷父子。
  王蔷终于见到了平时从来巴结不上的知县,不料知县竟然是这里面最小的官员,中间那个身材高大的将领竟然就是赫赫威名的陈庆,川陕之主,连知州也在他旁边点头哈腰。
  王蔷带着两个儿子上前扑通跪下磕头,王蔷颤抖着声音道:“小民王蔷叩见郡王!”
  陈庆指着周围的大片土地问道:“这片土地都是你的?”
  “正是!”
  “可有地契?”
  “有!有!有!”王蔷连忙从取出厚厚一叠地契,交给知县李宽,李宽又呈给了陈庆。
  陈庆翻看了一下,问道:“这里面有多少是你的祖地?”
  “回禀郡王,这里面一共是九百五十亩上田,小人祖地有四百亩,另外五百五十亩是几年前购置的。”
  “基本上都是绍兴二年购置的?”
  “是!”
  “你花多少钱购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