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99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99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煨惊诧地问:“陛下也知道卑职了?”
  王闹闹想了想,回道:“应该知道吧,否则又怎么用将军来说教于我?”
  盖勋不客气地说:“唉,忠明休要插言,先听听陛下怎么说。”
  段煨被训斥,非但不生气,还连连点头,有请王闹闹继续发言。
  于是,王闹闹接着忽悠:“当时我就想啊,咱们都是做武将的,见了面儿自然要抻量抻量,马上见高低,手下论输赢。但是陛下说,此乃大谬!”
  王闹闹不慌不忙地咂一口小酒,此时已不需盖勋捧场,段煨急忙催促道:“陛下又如何说?”
  “陛下说,这世上没有不输的武人,更没有常胜的将军,但是,却有忠义千秋!段忠明先被族亲所累,后被董卓欺压,经磨砺而不改其志,历崎岖而不忘本心!这……才是你王闹闹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没能挤出眼泪,段煨只好摆出一副要哭的模样,竟然拱手朝着洛阳方向遥拜,唏嘘说道:“陛下知煨之苦也!”
  盖勋端着酒杯,感触地说:“陛下圣明,去浊还清,使忠臣得见天日,义士得力以效。忠明啊,前途看好,当浮一大白。”
  段煨连忙举杯,欢喜地说道:“盛饮,盛饮!”
  然而干了一杯过后,王闹闹神色凝重,似是犹豫不决,段煨疑惑地问:“王将军可还有何话说?不妨直言。”
  好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王闹闹说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瞒着段将军了。我得着消息,陛下可能要诏段将军还京,与您一同诏回的还有皇甫将军。听说,皇甫将军还京,要出任军府左统一职。”
  盖勋好奇地问道:“何为军府左统?”
  “大概相当于从前的骠骑将军吧。”
  王闹闹浑不在意地又说:“陛下登基之后,改了不少旧制,如今是三府一院,军府、御府、相府和政议院。哎哟,空的位置老多了,反正我出京之时,陛下连御府总理都还没有呢。这一回弘农杨氏算是捞着了,杨彪出任相府首相!你们都知道袁家的袁本初吧?现在人家可是政议院议长了!比老太傅还受宠信……”
  这会儿王闹闹说的啥,段煨基本没听见。先前皇甫嵩奉命平叛,领的是左将军之职,此次还京,如果这个左统相当于骠骑将军,那就是属于升官。然后段煨就等着王闹闹说自己会升啥官,可是这娃白活了一大通,就是不说了。
  段煨实在忍不住,出声询问道:“不知王将军可有听闻,陛下会安排煨就任何职?”
  单说好事不行,容易让人起疑,单说坏事也不行,容易把人吓跑喽。所以,忽悠之道在于高高低低,有起有伏,真真假假,有堵有舒,能让人哭哭笑笑,也能让人笑笑哭哭,最后脑袋一懵圈,跟着就走了。都说马均是刘汉少的大徒弟,或许,其实,可能……王闹闹才是尽得刘汉少真传的那一位。
  夸也夸了,捧也捧了,是时候该让段煨揪心一小下下了,只见王闹闹面露难色地说:“这个我还真没得着信儿,只是私下听到一些风闻。陛下知将军的忠义与才能,原本有意让将军出任右统,但是其他将领多有不服,意见很大,说您只是一个中郎将,又没有什么功绩,甚至还算是董卓旧部。我估摸着,等您还京之后,还要经过一番考量,陛下给您留个机会好好表现表现,以闭众人之口,才好再给您安排官职。否则的话,随随便便给您封个团长、旅长的,那是埋没人才,陛下断然不会做这种事。”
  王闹闹好像解释烦了似的,一摘军帽,挠着头皮,又说道:“哎呀,二位知道现在京师是个什么局面么?陛下刚刚登基,推行新制新政,留的位置多,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少,前段时间不是还下了一个招贤令嘛。说白了,现在就是谁去的早,给谁安排的早。”
  这话在理,陛下就是再爱才心切,也不能为了一个段忠明而与群臣反目。段煨频频点头,自认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便在此时,忽然下人来报,有传诏天使到!
第163章 小别野与主干道
  ……………………………………
  此时入夜已深,城门早闭,杜畿赶到之时,用传诏天使的身份,叫城开门。由此可见,杜畿虽然对王闹闹的胆大妄为颇有微词,却也还是将陈冉的嘱托放在心上的,马不停蹄地赶来长安。盖勋、段煨、王闹闹一起登上城头,验看过杜畿的身份之后,才开门请他入城。随后,杜畿传诏段忠明,盖勋又重新设宴款待杜畿。
  有杜畿和诏书的印证,王闹闹在段煨那里的好感骤然倍增。这娃实在,先前跟我说的都是实话。人家是天子门生,军中新贵,往后说不得还得咱求着人家。
  重开宴席,其乐融融,席间一片欢声笑语,段煨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还京之后,陛下到底能给自己封个多大的官。相当于车骑将军的右统不想也罢,好歹能有个军长、副军长的,哪怕就是个师长也行啊。于是,连连向王闹闹敬酒,亲近之意,一表无疑。
  “不是我王闹闹吹牛,别看咱就是个小师长,在陛下那里说话还是有些斤两的。我给陛下当副大队长的那会儿,半夜里一声口哨,全得给我起来尿尿!忠明兄,你知道董越手下有个叫王方的家伙吗?”
  王闹闹好像喝大了,满嘴胡诌,好在盖勋和段煨不知道他说的“副大队长”管的是一帮小学生,还以为又是个多大的官呢。没法子,连天使都让着王闹闹,明显人家跟陛下更亲近呀。
  段煨十分配合地说:“愚兄对此人略有耳闻,原本好像是董越部下一个都尉。”
  王闹闹一拍胸脯,自豪地说:“我给他送去的洛阳,一转脸,你们猜怎么着?”
  刘汉少当皇帝之后,这些没回过京城的外放官员,对于京城里发生的事,都感到好奇,所以,盖勋也不例外,急忙问道:“如何?”
  “人家现在是弘农城管支队的支队长!就是弘农太守请人家办事,都得客客气气的。”
  盖勋、段煨两个人,连个“副大队长”是干啥的都不知道,就更别提“城管支队长”了。从以往的认知中判断,太守就应该是一郡之首,怎么还要对城管支队长客客气气呢?但是,再从王闹闹那副欠扁的一脸拽样来看,这个支队长想必也是大有说道,大有来头。
  为了安稳地方,防火防盗,城管们晚上也是要巡夜的,此刻王方正呆呆地伫立在弘农街头,一手藤盾,一手宝棍,像是守护神,但更像吉祥物。忽然,毫无来由的,猛打一个喷嚏,只觉脊背阵阵发凉。
  段煨又敬了王闹闹一杯酒,然后才说道:“贤弟,愚兄此次还京,人地生疏,多有不便,还要贤弟为愚兄多多引荐才好啊。”
  王闹闹信誓旦旦地说:“忠明兄此言,岂不外道?咱们兄弟谁跟谁呀?回头我就给陛下写份报告……”
  “报告?”
  段煨有点不明白,王闹闹解释说:“哦,就是奏章。我要将忠明兄的功绩如实地报告给陛下,想必陛下也会对忠明兄另眼相看,委以重任。”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愚兄这里先谢过贤弟。”说着,段煨又端起一杯。
  “兄长说哪里话,为国举贤,原本也是咱们该做的。”
  王闹闹好像忽然想起来似的,又说道:“对了,盖府君,你也与忠明兄一起还京吧。早点还京,也能早点混个大官当当,还可以与忠明兄彼此有个照应。”
  老实说,盖勋倒是真想回洛阳看一看,可是他身为一郡之守,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分,不能擅离所辖之地。
  王闹闹大包大揽地说:“这有什么可顾虑的,刚才的诏书上不是也说了,忠明兄还京述职,由我第二师接管京兆防务。我就命你护送忠明兄还京,不就得了?”
  搞不明白,你这个师长还可以命令我吗?但是盖勋却想到,由自己相陪,可安段煨之心。当前最关键的就是把段煨顺顺当当的送到京城,让王闹闹接管京兆,别生出什么事端。再者,自己也确实想去洛阳看一看。
  盖勋哪能想到,让他一起还京,纯粹是王闹闹临时起意。与蔡邕课上课下,斗智斗勇那么多年,王闹闹深知“好老头”最难对付,打不得,骂不得,只能被拎着耳朵听教训。眼看着京兆这地儿就要归自己折腾了,留着盖勋唠唠叨叨多麻烦,干脆一拨送走得了,还赚一“为国举贤”的名声。
  宴会结束,王闹闹回到盖勋为他准备的房间,警卫营长立刻悄悄跟进,回报说道:“师长,兄弟们都撤回来了。咱们真的不用防备段煨吗?”
  “不用,咱们越无备,段煨越踏实。让兄弟们都好好睡吧,有人替他们站岗。”
  说这话时,王闹闹满脸狡黠的笑意,哪还有一丁点喝大的模样?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准备相送杜畿去陈仓,但是属于第二师的那一个团得留下来。杜畿正说要走,忽然城门回报,说是城外发现大批汉正军,于是众人又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是整整齐齐的两个骑兵团,陈冉竟然连夜赶了一百多里。
  见到王闹闹安然无恙,陈冉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向着城头敬礼,高声喊道:“师长好!汉正军第二师第七旅,旅长陈冉,向您报到!”
  粗话的,王闹闹早就希望陈冉这些闷头驴给自己敬礼了,可是此刻,为了给自己装点门面,陈冉真的当着外人的面儿给自己规规矩矩敬了一个礼的时候,为毛还觉得心里酸酸的呢?
  …………
  邹氏被张绣带走了,无论曹操的内心里有多么失落、感伤,路还要一步步朝前走,日子还要一天天朝前过。关于他这个“交际部部长”的职务,也只有刘汉少自己偷偷笑到肠子打结,无人能够分享这个小小的恶趣味。别人可是丝毫不敢轻视,就凭刘汉少说的那句“交通八方,际地蟠天”便足以看出其权利之大,油水之足。别以为古代人就不知道修路搂钱快,就算是征发徭役也总得发钱发粮吧?整个大汉的路都让曹孟德去修,只要稍微克扣那么一点,小黑胖子还不得变成小黑大胖子啊。
  但是此时曹操还没那么狂拽酷炫,首先要做的是在大河边上选址,新建一座水泥厂。无论是建窑还是架水车,这些事都还算好干,最麻烦的仍旧是大铁磨。新铁磨不仅比原来的还要大上许多,而且为了增加磨槽硬度,刘汉少还提出了淬火工艺。
  蒲昌听说之后,马上就哭了。
  这个玩意这么大,多少人都搬不动,怎么淬火呢?
  后来还是马均想了一个招,架起一个超大跷跷板,一头用铁链拴着铁磨,就吊在河边,烧红之后,另一头再由百十人一起用力,重新吊起铁磨,转到大河里直接放下去淬火。那场面,也是相当壮观了,单是围观群众就不下好几万。
  好在具体细节有懂技术的操持,曹操只是负责调配人手、物资之类的大问题。即便如此也忙了个四脚朝天,曹洪、曹仁全都喊来当帮手。
  首批水泥工程一共有两个,第一个就是铺一条水泥路,由贯穿南宫、北宫的中东门大街一直铺到金市,然后再向南拐个弯,连接雍门大街。铺成之后,这就是洛阳城的东西主干道了。第二个就是盖一栋小别野,就在北宫的西南角,因为那地方从前也一直空着,没有宫殿、房屋,往后就算是政议院的重臣住宅区了。当然,第一栋小别野是属于袁本初的,再当然,得他自己掏钱。
  主楼坐西朝东,有三层半那么高,因为第四层只能算阁楼,而且左右两边的楼顶还空着。到时候一边弄成楼顶小花园,一边弄个大大的遮阳伞,摆个桌子,放几把椅子,就成了一个休闲纳凉的露台。三楼留给袁本初和他的老婆们,有单间有套间,除了独立卫生间之外,甚至还有一个快赶上游泳池那么大的浴室;二楼有书房,小会客厅,小酒吧间,麻将室,也有空余的房间,不管住娃还是留客,那是袁本初家的事。一楼则是一个很大的大客厅,也能以厅里的柱子为界限,再划分出饭厅与会客厅。
  主楼前边,南北两侧还有两个二层小楼,北楼空闲,塞娃留客随意,南楼留给仆役、婢女们住,同时,杂物间、仓房、厨房也都在这里,还有一个公用厕所。主楼与侧楼之间有两块夹角空地,北边空地修建一个水塔,南边空地就留给车和马,虽然看上去有点怪异,但是没有水塔就无法实现室内供水,没有车马袁本初就总得腿儿着。三个小楼中间,正对着大门,再修建一个小小的圆形喷泉,里边放几块石头当假山,侧楼至大门之间,左右都是绿地,随意种上三两棵树,架一个秋千。大门和围墙都用栅栏式,对了,主楼前还要有个大大的雨檐,中间是台阶,两侧是斜坡,这样就可以把马车直接停在主楼前,下雨下雪也淋不着了。
  袁绍没在家,已经去河南各县组建民议院了,总设计师刘汉少拿着小别野的草图,对着袁绍的正妻刘夫人与长子袁谭就是一通忽悠。刘夫人唯唯诺诺,尤其是刘汉少介绍卫生间与浴室用途的时候,更是羞不可抑。倒是袁谭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详细询问了水塔的用途,栅栏式围墙的效果,最后还很有气势地对刘汉少说:“好!一切就按陛下的意思办!”
  刘汉少一伸手,只说了一句:“拿钱吧!”
第164章 袁绍的心在滴血
  ……………………………………
  袁本初的小别野是最先开工的,被刘汉少命名为“政议院一号工程”,水泥用的是原本研制水泥的那座小窑出产的。已经被划分到内务署的将作大匠陈昭被喊过来,担任现场指挥。从改制的风声传出来,陈昭心里就开始发颤了,因为自打皇帝登基以来,就只修建过一座大汉英雄纪念碑,连当初被烧坏的南宫部分都不修缮,他真怕皇帝把他们也当成那帮“木有小丁丁”的,给彻底抹平喽。所以,陈昭这次接到修建任务,表现得干劲十足,天天守在工地,片刻不离。
  但是,刘汉少要修建的小别野,第一步就与陈昭以往的认知有所不同。从前盖楼都是先堆土砌台,然后在台上建筑,比如云台、兰台,皆是如此。可现在刘汉少要求先挖坑,说是要打地基。既然皇帝要挖坑,那就挖吧,管它整不整的明白呢。于是,三栋小楼的坑,中间喷泉的坑,还有水塔的坑。水塔需要比主楼还高一点,利用压力把水送到室内,所以地基需要更坚固才可以。
  此外还有下水管道,这个陈昭倒是不陌生,因为洛阳原本就已经有了下水道之类的设施,专门用于排放生活废水,只要连接主道就行。
  这个小别野盖的,连将作大匠都时常觉得懵圈,调过来的各个科研组也未必全明白,只不过他们有些盲目信赖刘汉少,凡是遇到新问题,都会向刘汉少求教。但是,刘汉少哪懂得盖小楼啊,纯粹是当作积木往上垒的,反正楼塌了也是袁绍他们家倒霉。
  “柱子!柱子不要用木头的,中间用钢条铁丝盘起来,像网一样,然后往里浇注水泥料。对,这个横梁也是。你一座砖石水泥楼,中间用木料当楼板呀?要是上边掉下块砖头,把木料砸折了,这楼不得塌么?用预制板,和造横梁差不多,就是扁平一些,宽长一点。中间塞竹竿是为了让它变成空心的,这样可以减轻楼板自重。肯定不能让它折呀,必须在保持它的强度前提下才这么做,质量第一。”
  毕竟是自家的小楼,袁谭也天天泡在工地上当监工,眼看着工地一天一个样,问的问题也越来越稀奇。当然,感触最深的还是钱的问题。起初是整箱的搬,后来成车地拉,现在已经不流行铜钱了,开始用金饼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