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77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77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汉少摆了摆手,让演示织布机的小娃停下来,然后对苏齐加以指导。
  “齐齐,布幅可以加宽一些,只要保证飞梭能够打过去,同样是织一尺布,六尺的布幅就比三尺的布幅多出一倍产量,起码能织出个囫囵床单嘛。另外,这个摇轮还可以改成脚踏的,或者是水力带动,那样的话,你的织布机还可以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实,就算刘汉少前生后世之时,敢自称手工达人,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做出一台织布机来,毕竟个人有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有平时接触的多寡之分。现在刘汉少能够教给这些徒弟的东西越来越少,却不耽误他点拨他们,帮着他们拓宽思路。
  比如布料的幅宽,以前也就二尺多,想弄个大床单,中间都得拼接,要是出现了宽幅布料,不仅仅是产量能翻倍,做衣服裤子也会方便很多。
  随便说几句话,便让苏齐眼冒金光,兴奋地拍着刘汉少的肩膀说:“对呀校长,你这些法子太好了,我怎么没想起来。我现在就去改,那个谁,赶紧去喊人……”
  刘汉少脑门黑线,以前都是他拍别人肩膀,现在也有人拍他肩膀了。对于苏齐这个长相与性格严重失衡,大大咧咧又不爱捯饬的女娃,刘汉少也只能表示真的很无奈。
  眼看着苏齐挺着大肚子就要跑,刘汉少赶紧叫住她,又说道:“这些改良只能算锦上添花,水到渠成的事,别人就能干,咱们要玩就玩新鲜的。”
  果不其然,一听说有新鲜玩意可以玩,苏齐立刻站回刘汉少身边,笑颜如花,一副痴痴的小迷妹模样……也许每一个学理工的女娃都是一朵奇葩,但是刘汉少对这样的女娃有独特的偏爱,只是因为……
  “咱们现在可以用机器把棉花直接变成布匹,但是布匹也要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才行。所以,师傅要教你的就是做衣服的机器……缝纫机!”
  苏齐有些不可置信地问:“做衣服也能用机器?”
  “当然啦,师傅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刘汉少一边说,一边蹲下身来,地上捡起一根小棍,就想给苏齐画图看。
  可是……苏齐蹲不下呀!
第126章 关键是你得交税
  ……………………………………
  如果理解脚踏式缝纫机的原理,其实弄出这玩意并不太困难,主要就是一轮带三杆,一杆传动针杆上线,一杆传动线梭下线,一杆传动送布牙。只要有刘汉少的指点,相信苏齐他们是完全有能力研发出来的。当然,研发出来是一回事,批量生产缝纫机是另一回事,虽然有些部件可以用木制代替,比如脚踏板,飞轮,但是需要用到更多更精细的还是金属部件。
  慢慢来吧,反正现在连棉花推广种植的面积都还不够大。但是,现在就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将来必能形成纺织、制衣产业链,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庞大力量。最关键的是,这些行业多数都要使用女工,并不占用男性劳动力。
  呃……言之过早。
  看着苏齐蹲不下身,弯不了腰的艰难模样,刘汉少扔掉小木棍,讪笑着说:“这些先别管了,等生过小娃,养好身体再说。”
  苏齐却来了兴趣,不听个清楚明白不罢休。
  “没事,校长。我还能干活,你就说吧。”
  “说什么说呀?回家吧,让杜娘好好照顾你。”
  对于当初的“老娃”们来说,刘汉少所说的家就是史侯府,而杜娘则是他们的妈。一句话说的苏齐眼圈发红,幸福地点头,随即又毫不客气地说:“我想吃李二娃做的饭!”
  咳咳……李二娃现在可是本皇帝的御用大厨啊,除了云十八骑那一百来个小女娃之外,所谓内宫,就只有李二娃这么一个外来男。
  “好,就让他去给你做饭,想吃什么尽管说。”
  如此,苏齐终于心满意足地笑了起来,一副假装小女人模样。
  …………
  刘汉少想抽调黄邵做一郡太守,对于这位曾经的黄巾渠帅、冒牌嵩山令来说,可算是一步登天了。但是这事得先跟荀彧打好招呼,否则贸然抽走黄邵,只怕荀彧分地屯田的活儿更不好干了。
  正想召荀彧来见,没想到荀彧不请自来,而且还带来了两个人举荐给刘汉少。一个是钟繇钟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十七八岁,看上去样貌不凡,仪表堂堂。另一个是任峻任伯达,河南中牟人,看上去比钟繇年轻一些,粗犷而有威仪。
  起因就是因为荀彧忙不过来,找来二人给自己帮忙的,又觉得二人皆是有才之士,所以向汉少举荐一下。
  哪曾想,根本没轮到荀彧开口夸赞二人,刘汉少只听了个名字,便哈哈大笑起来,这还真是想打瞌睡,就送来个枕头啊。不过原本的历史上,好像荀彧就为曹操举荐了不少人才,看样子这娃也是交友广阔,人脉通达,妥妥的挖人小能手。
  钟繇就不必说了,原本历史上的曹魏名臣,稳定关右,大败郭援,名声很不错,写字还漂亮。而这个任峻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为原本的历史上,虽然是枣校紫忍岢鐾吞镏撸蔷咛逯葱姓呔褪钦飧鋈尉M吞锛改晗吕矗唤隽甘扯崖瞬挚猓刮懿偾跋叽蛘瘫Vち司韫┯Α?梢运担辛巳尉螅懿俚木泳驮僖膊挥贸匀巳饬恕
  立刻命李二娃整治一桌酒菜,刘汉少拉着袁绍和曹操作陪,席间一通海聊,怎么听着好像钟繇还是被汉少发明的汉简字给吸引来的,而任峻则对刘汉少提出的屯田之法深表赞同,他曾经做过中牟令的掾属,深知百姓生活艰难。
  得此二人,刘汉少对于稳固司隶四郡,推行屯田之策更有了信心,但是荀彧却提出一个老问题,大部分的沃土好地都在世家大族以及豪强大户手里,只怕屯田之策越往后越艰难,直到无田可分。
  开荒种地?
  当然也行,但是所谓好地,就是既要土地肥沃,又要靠近水源,否则的话,不管如何努力耕种,也和靠天吃饭差不多。
  粗话的,就不能让哥好好吃顿饭么?
  暂且记下荀彧说的这个问题,然后诏命朱儁调任河南尹,任闵贡为河内太守,任钟繇为弘农太守,任黄邵为河东太守,任峻暂且作为荀彧的副手,帮助荀彧一起全面统管四郡屯田事务。
  河内调河南,朱儁虽是平调,但是河南属于京畿重地,其利害不言自明;让闵贡去河内,也不枉他当初大半夜背着刘协,拉着刘汉少满山溜达之苦;弘农比较好处置,董越已经被牛辅宰了,他留在弘农的部将正六神无主呢,只等王闹闹过去接收就好,所以钟繇过去也可以立刻推行政令。
  至于河东嘛……
  虽然河东现在还乱的像一锅糨糊,只有小城两三座在手,但是刘汉少对高节他们有信心。要是这么多牛人都摆不平一个河东,那高节的副军长也别干了,甚至是自己这个皇帝也别玩了,干脆让给刘协,随便他们折腾去。
  至于黄邵嘛……
  在刘汉少眼里,四郡之中,河东才是重中之重,且先不论黄邵有多少才华,关键是他肯定会坚决执行自己的政令。
  听话有时候比才华更重要,粗话的,还是察举制比较好啊,只要上边一句话,守完墓坑直接就能当大官了。
  …………
  为了辅助四郡太守稳定地方,刘汉少又将王匡找来,升任司隶城管分队分队长。按照总、分、支,大、中、小的级别考量,王匡可是跳了一级,能管辖整个司隶的城管。当然,目前还只是说说而已,刘汉少给他升级,就是为了让他安排四郡城管之事。所以,王匡手下原本几个中队长、小队长也都跟着升级,有的直接成为管理一郡的支队长,有的升任管理一城的大队长。
  除此之外,城管们又添置了一件新装备……藤盾!
  之前郡有郡尉,县有县尉,典兵禁,备盗贼,意思就是说既要守卫地方,又要捉拿小偷。而从司隶四郡开始,已不再任用郡尉、县尉,城里维护治安、防火防盗之类的事情都交给城管去做,而地方部队则组成营团,只奉军令,不受地方节制。
  既不能让地方军觉得低人一等,又要与主力军有所区别,刘汉少拍了拍脑袋瓜子,晃了晃脑袋瓤儿,于是汉正军开始在四郡扩编,主力军的部队编号之前,加上一个“A”字,意为A级军团,而地方军的部队编号之前则加上一个“B”字,意为B级军团。
  如此,B级军团平时只负责守城、练兵以及随之而来的军屯计划,而地方官员平时所能调动的力量,就只有城管了,并且,城管的任免还不由他们说了算。
  几百上千人闹事,那不叫盗贼,而是造反,自然得交给地方军征讨,而平时城里有个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城管肯定能收拾。但是,打架斗殴的时候经常有人拎家伙,城管只有一根尚方宝棍,稍嫌弱鸡,于是城管们的“上方宝盾”孕育而生。
  藤盾顾名思义,就是用藤条编织的盾牌,有点像斗笠,可以套在胳膊上。藤条这玩意都可以制成铠甲,做成盾牌自然绰绰有余,轻便、实用,关键是还便宜。城管们巡街的时候,一手藤盾,一手宝棍,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
  南宫,明光殿。
  如今所有的办公区域都集中在了南宫,明光殿就是刘汉少的办公室。
  一副挂着的地图前,刘汉少已经呆呆地站了好久,袁主簿和曹主簿坐在旁边,有些无趣地喝着茶,气氛有些沉闷,火盆又把人熏的有些燥热。
  粗话的,当皇帝真不是人干的活!
  哥除了会把臭儿子哄瞌睡,会把她哄舒服,别的好像什么都不在行。
  荀彧提出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阻碍了屯田,可能就会耽误一年的收成,谁知道一年里会发生多少变故呢。
  再看看地图,弘农杨氏、河内司马氏、河东卫氏,河南就更别提了,皇亲贵胄,王公大臣,谁在城外还没块地呀。想一想,真有些怀念张让那帮“木有小丁丁”的,毕竟他们死干净了,原本他们名下那些沃土好地也都成了无主之田……呃……不能谁的地多就杀谁吧?
  “本初、孟德,屯田之事遭遇阻碍,你们二位有没有啥好招教教哥?”
  袁绍立刻慷慨激昂地说道:“回陛下,屯田之策,固国根本,利好百姓,乃是陛下亲政以来施行的一大善举,如若有人为求私利而加以阻挠,以臣看来,陛下当施以雷霆……”
  忽然,袁绍住口不说了,好像是才刚刚想起来,他们家的地似乎也不少。虽然汝南现在不在实施屯田计划之列,可是难保哪一天就会屯到那边,万一陛下真听了自己的建议,把地都抢过来分给百姓,将来自己回家一定会被活活打死。
  袁绍说的法子,等于是把地收归国有,想法当然很好,就怕原本有地的那些人,从大门阀到小地主,全得起来造反。
  曹操沉吟着说:“依臣之见,陛下未必需要将土地都收归回来,屯田除了积蓄粮食之外,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安置流民。只要能够妥善安置流民,土地不管交给谁来耕种,都是一样的,都会产出粮食。其中关窍在于,穷苦百姓地少而税重,但是权贵豪门却又地多而不交税。所以,关键是你得交税!”
第127章 卖官鬻爵也能搞
  ……………………………………
  相对于袁绍提议的明抢,似乎曹操的法子要温和许多,但是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就算是只抢税钱不抢地,大概也能算杀人小妈了吧?
  刘汉少摸了摸下巴,然而并没有摸到什么,又砸吧砸吧嘴儿,忽然问道:“咱们卖官鬻爵怎么样?”
  袁绍一口茶水喷出来,呛的直咳嗽,曹操也是白眼仁多,黑眼仁少,瞪着刘汉少不吭声。二位心里话说,你老爹刘宏就是靠卖官鬻爵出的名,被天下人骂成屁了,你不愧是他儿子,也想来这一手。早知道你小子是这样的人,我们还坐这儿干吗呀?不如蹿出去当个草头王呢!
  刘汉少可不知二人腹诽,还兴致勃勃地说:“不要钱,只要地。谁拿出来的地多,就让谁当大官,怎么样?”
  袁绍和曹操一起摇晃着脑袋,异口同声道:“不怎么样。”
  曹操还气愤地说:“如此一来,岂不是让那些贪图官爵之人更加拼命的兼并土地?”
  “对哟。得先下个诏令,禁止私相买卖土地,遏制住土地兼并的势头。谁要是地多,想卖的话,只能卖给国家……”
  刘汉少作恍然大悟状,一边嘀咕,一边痴想着卖官计划,旁边的袁绍和曹操作晕厥状,差点从椅子上秃噜下去,真不知道这位“哥”脑袋里想的都是啥。
  嗯……哥得好好泡个澡,热水不利于清醒脑子,用凉水的话,这大冬天的,会不会感冒呀……
  尽管袁绍和曹操都认为刘汉少是在瞎胡闹,但是刘汉少却感觉自己摸到了什么门道,一定有办法能够调和矛盾,只不过现在脑子还有些乱,没理清楚罢了。招贤纳士,科举制、察举制,门阀豪强,百姓流民,土地、土地、土地……
  “孟德,把家小带到洛阳来吧,一家人总是两地分居也不是个事,看看你见着女人就走不动路的样子……”
  刘汉少很不屑地摇着头走了。
  袁绍虽然没整明白,怎么陛下忽然说了这么一句不打紧的话,却想起了曹孟德被苏齐一巴掌推开的样子,忍不住想笑。
  而曹操心中一凛,暗暗想到,皇帝是要启用自己了?也许这一次是真的要用自己了吧。
  …………
  皇帝招三公及尚书令议事,这可算是一件稀罕事。虽然自从上次大朝会之后,皇帝已经不再躲着爱卿们了,但是照样不爱打理朝政,有什么事找他奏报,也总是推脱着说“你们看着办,哥信得过众位爱卿。”
  能有什么事啊?
  皇甫嵩在西凉抵住了叛军的势头,如今叛军已经开始窝里斗,整天玩剪刀石头布,想锤出一个新老大来。白波军首领郭太北逃,其余人马被压制在汾阴、解县、蒲坂一带,动弹不得。传说中的“十八路诸侯大联欢”已经不可能再出现了,就算小打小闹的“集体散步”事件在各地偶有发生,地方官员也都尽力控制,到不见得是要为国尽忠,至少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也得让散步的站住不是?
  全国形势一片……不大好……
  除了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以及尚书令王允之外,在座的还有戏志才,袁绍、曹操以及荀彧。戏志才是汉正军参谋长,袁绍、曹操是陛下的主簿,荀彧除了是主簿之外还有个典农令的头衔。正好“四小”对“四老”,看上去谁也不吃亏。
  “各位爱卿,哥年少德薄,自亲政以来,未曾做过对国家,对百姓有益之事,深感惭愧。幸赖各位爱卿鼎力相助,尤其是黄太尉等几位老爱卿,年高德勋,力挽狂澜,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一丝不挂……呃,是一丝不苟……”
  在座的几位当时就黑了脸,真不知道这位皇帝哥还要胡扯点啥。但是,杨彪、王允可丝毫没敢大意,要是没记错的话,上次大朝会,陛下也是先认错道歉的来一通,完事就挖坑把群臣给埋进皇宫了。
  果不其然,刘汉少胡说八道了一通开场白之后,话锋一转,又说道:“如今国家不宁,百姓艰难,究其原因,既有天灾,亦有人害。天灾一起,谷粮绝收,人害再生,强取豪夺,使得原本殷实的百姓也只能有土地的卖土地,没土地的卖儿女。如此还活不下去的话,唯有变身流民,四下逃难,或者聚众为匪,祸害地方。所以,哥想颁布一条法令,禁止私相买卖土地,使耕者不失其田,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