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78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78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其田,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家都不是傻子,谁家还没几亩地几头牛啊,就连戏志才也不例外,否则哪能上得起学?当然,和别人一比,他们家就寒酸的不要不要的了。但是,贱买贵卖,自古有之,如果不许私相买卖土地,等于是不许大户再发财了呀。
  荀爽沉吟着说道:“陛下,不许私相买卖土地,虽是陛下一番好意,但是,假如有农人急需财帛度困,原本卖上一二亩田地,也许就能熬过去,可现在不是反而更加束手无策?”
  众人纷纷点头,显然是赞同荀爽的观点。
  “不是不许卖,是不许私相买卖。如果有人想出售田地,可以卖给国家嘛。朝廷出钱买地!”
  黄琬惊讶地说:“陛下,天下田地何止千万顷,朝廷哪能都买下来啊?”
  杨彪和王允不肯说话,似乎已经嗅到了异样的气息。“人害再生,强取豪夺”这个“人害”究竟是谁?
  刘汉少愁眉苦脸地说道:“黄太尉说的不错,皇帝家里也没余钱了。哥正打算把皇家田产以及闲置的林苑都分于百姓,用以安置无田流民。”
  王允愤愤不平地说道:“陛下宅心仁厚,体恤百姓,此举大善。然,皇家之物岂可流于民间?这关乎皇家威仪,大汉国体,还望陛下三思。”
  “是啊,尚书令说的不错。但是看着百姓无田可种,食不果腹,哥实在于心不忍。”
  眼看着刘汉少都快要挤出泪了,忽然话锋再转,好像刚想起来似的,又说道:“对了,哥想发一个招贤令,招纳天下贤达之士为朝廷出力,为哥出谋划策。各位也都是贤达名士,要是有上佳人选,记得可要为哥多多举贤哟。”
  招贤令?举贤?
  皇帝这是要安排人做官呀!
  如今的确缺失不少官职,不说别的,皇宫里连一个“木有小丁丁”的都没有,可是那些“官”没人稀罕,但是董卓乱政时,胡七八搞,连司隶校尉都搞没了。就算陛下亲立的汉正军,属员都不齐备,缺副军长,缺军需长,军督也是个暂代的……
  杨彪忽然问道:“陛下,听说钟元常已任弘农太守,前去主持屯田之事?”
  “确有此事。”
  “老臣在乡下尚有一些田产,愿拿出二十顷交于钟元常,由他分给无田流民,也算老臣为陛下的屯田大计略尽微薄之力。”
  “哈哈,哈哈……”
  刚才还像快哭出来似的,转个脸就仰头大笑,刘汉少走到杨彪身边,拍着肩膀夸赞道:“杨司徒不愧是朝廷栋梁,肱骨之臣。你这份忠心,哥记下了!对了,杨司徒,你是不是有个儿子,和哥年岁差不多大?”
  “陛下说的可是犬子杨修?”
  “对,就是这娃!回头带过来给哥瞧瞧,看能让他干点啥。”
  杨彪献地,原本没想过换官位或者举荐人才之类的问题,只是因为刘汉少说的“人害”,让他有点心惊胆战。周围这圈人里,王允老家在并州,黄琬老家在荆州,荀爽家在豫州,暂时屯田都屯不到他们那里,唯独杨彪老家在弘农。皇帝说道了半天,都快难为哭了,自己要是不表示表示,回头被记恨了可怎么是好?
  哪曾想,杨彪刚表示了二十顷地,刘汉少立马就问他儿子,这是投桃送李,还要给个赠品的节奏吗?
  “回陛下,小儿年幼,不通事务,带过来也恐怕帮不了陛下。”
  “哎……不小了不小了,不是跟哥差不多大嘛,难道杨司徒会觉得哥还小吗?”
  您可不是小咋地,不然能这么瞎胡闹么?
  可惜这话没人敢说出口,杨彪还连连说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刘汉少一拍脑袋,又说道:“这样吧,哥就封杨修为御前行走!”
  杨彪脑门黑线……
  黄琬、王允、荀爽脑门黑线……
  戏志才、袁绍、曹操、荀彧全都脑门黑线!
  如果大家能再多活个一千多年,就能知道所谓“行走”是清朝盛行的一个待遇,属于额外派充,一般授予皇帝宠信之人。可惜大家还没活那么大岁数,所以全懵圈了,连跟随刘汉少时间最久的戏志才也不例外。
  袁绍壮着胆子问:“陛下,御前行走,是何官职?”
  “嗯……也不算什么官吧,就是来给哥做小伙伴,陪哥一起玩一起乐,帮哥跑跑腿传传话。但是,在皇宫里也可以走来走去!”
  众人依旧懵圈,如果这位哥还是皇子的话,可能就是皇子伴读,可现在这位哥已经是皇帝了,那“御前行走”应该算郎官?小黄门?
  不管怎么说,这个“御前行走”还是让众人不明觉厉。御前,那可是御前哪!
  大家齐齐地盯着杨彪,一不小心就让这老货占便宜了。
  杨彪好像也觉得自己赚的有点狠,寻思了一下,又说道:“陛下,臣刚想起来,老宅后边还有八十顷坡地,虽不算良田,也能耕种,不如一并交给钟太守吧。”
  八十倾地,刚想起来?
  众人狂倒,在心中不约而同地夸赞了杨彪一声:“老贼!”
第128章 大汉月刊第一期
  ……………………………………
  原本刘汉少安排“四小”与“四老”对坐,是想他们帮着自己一起忽悠老头们来着,可是戏志才已经习惯了不插手政事,荀彧因为荀爽的缘故也不便多言,袁绍和曹操压根就不看好刘汉少的伟大计划。结果,“四小”非但没帮上忙,反而就变成了刘汉少一个忽悠八个。
  关于杨修被任命为御前行走之事,大家都觉得杨彪是赚着了,老贼狡猾狡猾滴。杨彪也觉着自己是赚着了,可是有一点没整明白。
  陛下说“御前行走”可以在皇宫里走来走去,猛然一听会觉得荣宠无比,仔细一想,现在的皇宫,东、西、北全住着群臣,就连上街买菜的各家仆役也能随便溜达。除此之外,只剩下一个南宫是处理朝政之处,要是不让杨修走来走去,咋替陛下跑腿传话啊?
  所以,杨彪还是没想不明白,到底是赚还是赔,后来还是杨修的一句话算是点醒了他。
  “只要孩儿能在陛下跟前做事,无论怎样,都算皇恩!”
  袁绍和曹操很郁闷,“卖官鬻爵”这事,刘汉少最先和他们俩商量,当时俩人都觉得不靠谱,差点破口大骂刘汉少。没想到琢磨了一晚上,刘汉少还真就这么搞了,一个“御前行走”卖了一百顷地。
  当然,前后谁都没说过一句买或者卖,但是杨修却实实在在的蹿到了刘汉少面前。
  …………
  禁止私相买卖土地已经成为一道法令,至于能够通传到什么地方,实在说不好。同时,皇帝也正式发布了招贤令,要求各地举荐贤达,为朝廷所用。同样,这个令能够通传到什么地方,也实在说不好。
  看着眼前这个十六七岁的娃,袁绍和曹操不禁有气。自己家的娃儿也差不多这么大……好吧,就算小点,也小不了多少啊,怎么就没能在陛下面前行走行走?
  杨修站在明光殿中,袁绍和曹操都没给他好脸子,而刘汉少则围着他左看右看,直到把他变成“杨羞”。
  “你就是杨修,杨司徒的儿子?”
  这玩意还能有冒充的吗?
  对于刘汉少提出的傻问题,杨修心里实在有点不屑,奈何人家是皇帝,所以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回答:“回陛下,正是小臣。”
  杨修可是三国著名小能豆,猜谜语的水平杠杠的,刘汉少忍不住想测验一下。
  “树上七个猴,打下一个猴,还剩几个猴?”
  “啊?”
  杨小能豆懵圈了。
  怎么这个小皇帝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白痴呢,难道其中还有别的深意?
  想了半天,杨修才不大确定地说:“还剩……六个吧?”
  “错!”
  刘汉少抬腿一撩,做出上马的动作,着重说道:“是骑个猴!”
  杨修小脸通红,也不知道是紧张,是惭愧,还是气愤。
  袁绍和曹操脑门黑线,不知道是幸灾乐祸,还是暗呼侥幸,因为刚才他俩在心里偷偷回答的也是六。
  只听刘汉少又猛然大声问道:“树上骑个猴,打下一个猴,还剩几个猴?”
  “啊!”
  还来?
  杨修小脸憋的更红了,支支吾吾地说:“一个都没有。”
  “错!都说了是七个猴了嘛!”
  噗……
  噗……
  扑通!
  哈哈哈哈……
  袁绍和曹操喷出了茶水,杨修直接跪倒在地,而在一旁值班站岗的典韦实在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树上七个……”
  杨修一把抱住刘汉少的腿,悲呼道:“陛下,求您别说了!树上骑着的猴被打跑了,七个猴打掉一个,还剩六个!”
  “嗯……不错。你娃都会抢答了,有资格跟着哥混了。”
  扑通……典韦终于也扑倒在地,捂着肚子,拼命吸气儿,却还是止不住想笑。也难得他能如此奔放,因为这个笑话……他听懂了。
  …………
  《大汉月刊》出了样刊,呈给刘汉少过目,大概有半张报纸那么大,字体也大,起码有二十号。二十多张纸用麻线钉在一起,封面上写着“大汉月刊”几个大字,这的确是一本纸质书,除了个头大点之外。
  有些地方刘汉少不满意,一时半会儿又说不清楚,所以决定亲自走一趟。
  带上新收的御前行走,还有两个主簿,刘汉少一行在燕云近卫团的保护下,浩浩荡荡地来到曾经的十常侍之一,“黄巾顶雷侠”封谞的府邸,因为这里现在是《大汉月刊》编辑部所在。
  陈琳一个人带着傅干、蔡琰肯定是搞不起《大汉月刊》的,所以还找了十多个士人学子来做编辑和记者,另外还有排版工匠、印刷工匠和纯粹出力气的搬运小工。
  摊子是扎下来了,好像随时都可以开工,但是刘汉少当初要求陈琳,《大汉月刊》必须使用汉简字印刷,并且文章要使用横版加注标点符号。因此,《大汉月刊》编辑部首先变成了补习班,傅干和蔡琰则成了教师,教陈琳这帮子人从汉语拼音开始学起。
  好在陈琳这帮子人也不单单是嘴皮子利索,除了最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比较费劲以外,往后越学越轻松,没事还会每人抱着一本《北邙通用字典》自学。
  得知陛下要来,编辑部的这帮人各个兴奋异常,陈琳早早地带领大家候在门口,然而等来的却是黑着脸的刘汉少。
  “孔璋啊,纸张大点无所谓,字大点也可以,还能预防近视眼。但是你封面上就写大汉月刊这么四个字,是不是也忒会省事了?”
  陈琳不解地问道:“陛下,近视眼是什么?封面除了刊名之外,不知还应该写上什么?臣看北邙字典的封面也就只有一个名字啊。”
  “你可以画一副画嘛!另外还要注明是哪一期,发行的年、月、日。里边的第一页应该有个目录,注明文章的名字,编辑或作者的名字,在第几页。”
  陈琳思索着说道:“陛下,目录好做,但是封面画画,是不是太费工费时了?”
  刘汉少只好耐心地解释说:“可以用雕版,在期号与发行日期那里凿个洞,放进字头,一次雕版,长期使用,不就好了。”
  众人连连点头,又不吝美言,狠狠地拍了拍刘汉少的马屁。
  忽然听到蔡琰说道:“大哥,我们才刚刚开始做,已经很努力了,你都不夸奖我们,还这么凶。”
  呃……哥有凶吗?好像挺随和的吧?
  刘汉少哪能知道,虽然他不觉得自己凶,但是这个皇帝当久了,自然而然就有了说一不二的性子。平时他嘻嘻哈哈的时候,别人都还小心翼翼,现在指出问题,好像批评一样,自然让人听的心惊胆颤,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皇家天威吧。
  “好好好,大哥夸你们。哥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为了这份大汉月刊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哥之所以严格要求你们,是因为对你们寄予厚望!”
  众人心中大汗不止,这还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啊。
  起先和蔡琰这么个小女娃共事,很多人心里都觉得别扭,后来因为要跟她学汉简字的缘故,大家都认为不愧是蔡大家的女公子,可是现在……皇帝的义妹,这身份真不是说说而已。皇帝进门教训了半天,人家一句话,直接改夸奖了……虽然夸的有点敷衍。
  只听刘汉少又说:“孔璋啊,你是主编,但是眼光不能只放在一份月刊上,应该想的更长远一些。比如我们的汉简字,还没有全面推广,大家要是连汉简字都不认识,谁来买你的月刊?还有我们的印刷术,咱们前人有那么多经典书籍,只是因为抄录不便,普通学子想得一本也难,咱们该不该大量翻录呢?不说别人,就是你陈孔璋自己,有那么多名篇佳作,难道就不想出一本书?”
  想!粗话的太想了!哪个文人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流传于世呢?
  此时陈琳才相信,皇帝真不是专门跑来批评自己的,激动的恨不得亲刘汉少一口。当然,这个“激动”还是能够控制的。
  “孔璋。”
  “臣在!”
  陈琳回答的动静有点大,把刘汉少吓一跳,定了定神才又说道:“咱们这些文章还需要润色,你们不单要学会汉简字,更要学好倍精话。不要简练,不要怕浪费纸墨,要说的绘声绘色,就算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听了也能够明白。你看看样刊,从董卓乱政到招贤纳士,几乎无所不包,但是每篇写的都枯燥无味,让人看的想睡。不要指望一期月刊能把所有的事都写完,慢慢来嘛,一期一期有的是时间给你们写的。比如这一期写咱们的汉正军将士在前方是如何的不怕艰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奋勇杀敌。还要写出敌人是多么的凶残、丑恶,祸祸百姓。下一期再写屯田之策,朝廷是如何安置流民,为百姓谋生路的,还可以重点写一写杨司徒献地,为国家尽忠,为哥分忧之事嘛。”
  傅干问道:“陛下,是不是要像沙妹儿讲课那样,或澎湃激昂,或潸然泪下?”
  刘汉少想笑,但是忍住了,还一脸严肃地说:“是,但不完全是。因为你们要以时事为主,要把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小情第一时间写出来,告诉大家。所以,实事求是才是最基本原则。要派出记者,冲到阵前与将士们一起奋战,走到地头与农人们一起耕种,这样你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知道事件的真相。”
  还要去地头,还要上阵前……一帮握笔杆子的忽然觉得腿有点发软。
第129章 拼音字母大讲堂
  ……………………………………
  说文人听到上阵前就腿发软,自然属于戏虐之言,因为当时的文人可不等于“文弱”,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御可比体育课玩的刺激多了,射就是射箭技术,又分五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
  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而御也又分五技,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逐水曲”,意思就是驾车沿着曲折的水沟前进,专门训练御者在道路很垃圾的情况下,驾车控车的能力,是不是很像考驾照的科目二?
  所以说,究竟是双腿发软,还是心里发颤,主要还是得分人,比如杨修,杨御前行走,看到《大汉月刊》的第一眼便惊叹连连,随着刘汉少来到《大汉月刊》编辑部,更是大开眼界,新奇异常。
  “陛下,我能来编辑部吗?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