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247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247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12章 大汉战略忽悠局
  ……………………………………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即便进入“三界时代”,圣天尊也没有抛弃人类,只要人们肯听从他的教诲,弃恶从善,远离邪魔,一样可以修仙封神,进入到永恒仙境,与圣天尊一起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而人世间便由圣天尊指定一位神子代为掌管,以为人间帝王。但是,人间帝王若是掌管不当,也一样会受到圣天尊的惩罚。比如商纣,昏庸残暴,荒淫无道,圣天尊便派下来天界调查员,姜尚,收集了他的犯罪证据,并且惩治了邪魔外道,封赏了“有道儿之士”。再比如本教的老子李仙师,以及道陵张仙师,皆是通过修道、悟道,而最终得印大道的。
  …………
  有刘汉少在座,张鲁信心爆棚,表演欲望强烈,就好像开坛布道似的,一通大道讲下来,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大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众人心中同曰:我们差点就信你了!
  然而,真的不信吗?
  在座各位都是汉朝精英,儒学名士,即便有的人还称不上经学大家,也肯定读了一肚子的五经。
  再然而,儒门经学既有董仲舒宣扬的天人感应,又有谶纬之说横行,研究的越深越容易走向玄学,与鬼神打交道。
  大儒郑玄自然也例外,平时也会宣扬君权神授,认为君主的行为如果符合天神的意志,上天就会降下种种祥瑞,以示隆兴;反之,若君主过失,上天则会降下种种灾异,以示警告。由此进一步推论,人的生死、贵贱、贫富、祸福也都是由天命来决定的,所以应该恭顺天命,服从君主统治。
  当然了,这些东西其实很少有郑玄的“个人发明”,但是他读书读的太多了,遍注群经,又将这些思想融于对经文的解释之中,进行了很多系统化的整理工作,等于是将经学、玄学,甚至是哲学黏合的更加紧密了。
  你们一帮子玩经学的,跟人家专业玩玄学的聊天上的神仙?那除了自愧不如,还能咋?关键是这玩意儿没办法验证啊,人家又讲的头头是道,条理分明。
  你敢说开天辟地的不是盘古?
  你问过盘古始尊了吗?
  众人有来有往,倒也算不得辩论,只不过是喝酒聊天而已,然后又从玄学讲到了经学,从神仙讲到了先贤,从治略之道讲到了仪礼律法,甚至从衣食住行讲到了新鲜趣闻。
  旁的不说,单单是洛阳城,使用玻璃窗的人家越来越多,一到夜晚,各家的灯光透过窗户照射出来,尤其是玻璃窗所用的玻璃还都是小块彩色的,真叫一个五彩斑斓,如梦如幻,使得夜晚的洛阳城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神鬼虚幻,众说纷纭,但是眼前切切实实的改变,却都是咱们身边这位皇帝哥带来的呀!再想想谐和道一直宣扬的,当今陛下乃是圣天尊亲临下界,若非如此,世间焉能有洛阳这般梦幻之城?
  甭管真不真吧,反正抱皇帝大腿总是没错,再说了,人家请你喝酒,你能在酒桌上说人家的不是?继而,从刘汉少那里折过来再看,好像谐和道和张鲁也没那么妖了。
  …………
  其间刘汉少一直笑呵呵的听大家海聊,或而提问,或而赞许,更是引得他们聊性大发。直到他们都聊痛快了,再回过头来称颂自己,刘汉少才敛起笑容,又提一问。
  “诸君可知,黄帝因何能成为初祖吗?”
  然而,不等别人来答,刘汉少却又自说自话:“不是因为他武力强横,战胜了蚩尤与炎帝,也不是因为他分设九州以定天下,甚至不是因为他制衣冠、造舟车,定音律、创医学,带领万民走向文明。而是因为他有天地一般的胸怀,集合各部图腾于一身,按照自己在天界时的样子,塑造龙形,才使得各部和睦,友善相处。所以才能成为五帝之首,人文初祖。”
  众人纷纷点头,深以为然,就算“不然”,大概也不敢表现出来。
  见此情形,刘汉少忽然满怀沉痛地又说道:“炎黄本为兄弟,即便蚩尤也是女娲所出,世间人类,血肉之躯,命出于神,并无分别。然而兄弟相争,男女爱恨,诸多孽恶,终于导致天界受损,人间浩劫,虽有女娲补天,却也使邪魔入侵,使得人类的心胸越来越狭隘,欲念却越来越繁多。”
  见大家好像没有要反对的意思,刘汉少继续忽悠着说:“仓颉造字,以证大道,然仓颉造字之本意,便是为天下万民能够习之,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借此来减少误解与纷争,但是诸位都可以想一想,时至今日,我大汉识字之人又有多少?更不要说精研学问,知书达礼!为何?不就是大家都起了私心贪欲,一遇经典便想窃为己有,不与他人共享么?所以,再看看天下,之前已经破碎到了什么样子……诸君,可有愧乎?”
  这是发自灵魂的拷问,使大家不得不低下骄傲的头颅,然而刘汉少却又拉起来了一个。括弧,是真的拉住了郑玄的胳膊。
  “在这里,哥要狠狠地表扬一下康成公,真正的做到了有教无类,连家中婢女也能以诗经对答,这才是具有大贤大德之人哪!”
  继而,刘汉少又拍着郑玄的手背,慈祥而不失语重心长地说道:“康成啊,你放心,待本尊返回天界之日,必为你在永恒仙境置一神位。”
  …………
  噗……我这是被皇帝说死了么?
  郑玄满脸纠结地瞅着刘汉少,心中暗想:怎么您一会儿是“哥”,一会儿又是“本尊”,敢情皇帝是您,神仙也是您呗!还别说,我这眼看也是奔七十的人了,指不定哪天脱了鞋上炕睡觉,早晨可就穿不上了。如果陛下所言,皆为属实,那岂不是说,我死了之后还能当神仙?这可不是人间帝王所能赐予的呀!
  郑玄越想越对味儿,纠结的老脸渐渐也抖落开了,最后竟然激动不已地站起身,非要给刘汉少磕一个。
  这是让哥给忽悠过劲了?
  刘汉少连忙搀扶着郑玄,纳闷地问:“康成公,这是作甚?”
  “圣天子明鉴,老朽非是叩拜人间帝王,乃是叩拜仙境圣尊啊!”
  四十之后,可称老夫,陈纪也是六十出头的人了,能不多想想往后么?也连忙起身,要叩拜圣天尊,以求圣天尊赐福。
  盖勋大病过一场,原本这条命就是刘汉少督促华佗给救回来的,而且华佗也对他说过,救命用的酒精就是汉少发明的,此时此刻,跟着拜一拜,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蔡邕原本因为蔡琰的事,一直和刘汉少拧巴着劲儿,但是眼前这种架势……人是群居的,是有盲从性的,何况从的还是郑玄、陈纪、盖勋这样的人物。拜就拜吧,我拜的不是那个欺负我闺女的“汉少”,而是“圣天尊”。再说了,说郑玄有教无类,大贤大德,我在北邙山里那么多年,教小娃们读书识字,应该也不比他差多少吧?这要是给他在永恒仙境留一个神位,怎么着也得给我留一个吧?
  张鲁就更不用说了,还得做出示范,教着大家怎么叩拜呢。至于说陈琳、陈群,就问问你们,合不合群?随不随爹?敢不敢不拜?
  好么,这儿正喝酒呢,忽然之间就噼里啪啦跪了一地,知不道的还以为全是被喝翻的呢!
  趁着大家磕头的间隙,刘汉少偷偷瞅了一眼像护法一样站在旁边的史老道,心里话说:成了!
  …………
  话说,刘汉少下这么大本钱,费这么大劲忽悠这帮人,可不是为了他们给自己磕几个头。想要让别人对大汉文化有认同感,就得有文化输出吧?而在这之前,还得先改一改他们喜欢藏着掖着的坏毛病。谐和道还好说,有专门的传道士,还有教义鼓励,但是儒学世家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公羊、谷梁,古文、今文,派系众多,争论不休,谁家要是能藏上只鳞片爪,再胡七八扯一番,俨然便以名门大家自居。
  有争论是好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嘛,可是咱要想把这些东西打包送出去,塞进别人的脑袋瓤儿里,总得咱自己先有个准谱吧?否则,还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呢,咱们自个儿先喷的口水满天飞,谁逮谁都想啐一脸,这也不合适。
  所以,刘汉少要把郑玄弄过来喝酒,就是因为这老头读书太多,隐然已有“社会中人的少林派”的架势,否则怎能被尊称“经神”?再者,不仅仅是经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其实是谐和道,这玩意忽悠的本事比经学还大得多。但是,咱不说让大家都相信,可首先总得让士人消除对谐和道排斥吧?只要郑玄肯认下刘汉少这位“圣天子”,是不是也能进一步认为他承认了谐和道所说的那些东西呢?
  往后?
  往后慢慢研究吧,兴许哪天就能发现经学里边不单有“天人感应”,还能有“圣尊临世”呢!
  “哥愿弘扬无上道法,弘扬经学文章,弘扬我大汉的语言文字,衣冠礼仪,使世间人类沐浴神恩,接受教化,知书达礼,礼让恭谦,爱好和平,平息战乱,相互沟通,通商往来……总而言之,就是凡事大家都有商有量,能瞎哔哔几句的时候尽量别动手。如此,方能使世间减少纷争战乱,使万民减少痛楚艰难;如此,方能使世间人类探寻大爱之道,使天上人间皆如仙境;如此,方能不负始尊、天尊以及本圣尊创世之初心,大道得正。”
  呃……没词了,真的忽悠不下去了。
  于是,刘汉少又摆出一副比高人还高一点的架势,威严而不失亲和地问:“诸位道友贤达,可愿与本尊一起,探寻大爱之道乎?”
第413章 强大的文化战备
  ……………………………………
  “弟子愿誓死追随圣天尊,早日印证大爱之道!”
  张鲁喊的掷地有声,可惜怎么听都不像是修道,倒像是要跟着大哥去干仗似的。见此情形,郑玄、陈纪等人也纷纷表示了愿意追随圣天子寻求大道的意愿,反正就算您了“不圣”,也照样是天子,我们也得跟着您混不是?再者说,陛下此心以天下万民为念,为了减少世间纷争战乱而传播弘扬道学、儒学,也的确称得上大爱圣贤。
  “好!”
  见众人表态,刘汉少大赞一声,又热情洋溢地说道:“大家快起来,咱们坐下慢慢说!”
  还说?
  我们不是都已经趴在地上给您磕一个了么?看来陛下请客,这酒喝的可真不容易呀!
  “哥觉得,既然要弘扬我大汉文化,传播道学礼法,咱们就应该成立一个组织,不如就叫大汉战略忽悠局,各位都是本局的秘密成员,哥当仁不让,亲任局长,如何?”
  弘扬文化还需要组织?怎么跟党人拉帮结派似的?还是秘密的!话说,能跟皇帝一起有秘密,感觉还挺刺激的。
  刘汉少挨着个儿瞅过去,众人也挨着个儿犹如宣誓一般庄严地点头,谁敢反对皇帝当局长啊?而后,刘汉少又一眼瞅着了杨修,这小娃今天特别老实,一句废话没敢说,因为今天这个场合,他老爹没来,他得帮忙获取情报啊。
  “徳祖,过来!”
  这里边还有我什么事吗?
  杨修闻言一惊,立刻蹿到刘汉少身边:“小臣在!”
  刘汉少指着杨修向众人说道:“徳祖跟着哥也有些时候了,至今没有外放,一是因为哥用着顺手,舍不得放他出去,二是因为他年纪尚轻,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这一次就让他来担任咱们战忽局副局长,各位不要误会,不是要他上命指挥大家,只是帮哥传传话,往来一些情报,顺便也好让他历练历练。”
  “小臣谢过陛下信重,定当尽力,为陛下与诸君做好联络。”
  “嗯,你娃能保护好我局的秘密,就是首功一件。”
  …………
  总觉得今天这事有点见不得光,盖勋紧张兮兮地问:“统……陛……圣……局长!咱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统帅、陛下、圣天子,刘汉少的称呼太多,盖勋还真是连“说都不会话”了。但是没有人笑话他,刘汉少也一本正经外加神秘兮兮地说:“你们总督教部做好本职的同时,要侧重加强对兵士们的文化教育,尤其是曾经的羌胡、匈奴、鲜卑、乌桓兵士,不管他之前属于什么部落,什么族群,退伍之后,都必须是一个满口倍精话的大汉国人!”
  “是!让每一个汉正军兵士学会倍精话,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提起汉正军与本职,盖勋终于恢复了军人姿态,起身向刘汉少敬了一个军礼,而刘汉少也起身还礼,使今天这顿酒除了神秘之外,还喝出了一丝严谨的味道。
  转而,刘汉少又将目光盯住张鲁,喊了一声:“公祺。”
  张鲁也立刻拜道:“弟子在!”
  “你们谐和道是咱们这次弘扬大汉文化的先锋官,要多多培养传道士,要敢于走出去,敢于走得远。不仅仅是往凉州、并州,幽州关外要派人传道,还有新州、鲜州、吉州,南方诸蛮、百越,甚至是鲜卑、乌孙、大月氏!总之,脚下的路有多远,心中的道就要传多远。”
  张鲁倒抽一口冷气,果然是人间帝王,仙境圣尊,您这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我们这些做弟子的还不得走出去十万八千里啊?
  “圣尊,路途遥远,传道艰险,只怕弟子们有力不从心之时。”
  刘汉少也感慨地说:“是啊,人生苦长,想顺顺当当的娶个老婆养个娃都难,何况还要苦行万里,传道布道呢?也正因如此,传道才能比修道更为有福。大道在前,须有恒毅之心,方有所得。所以你们平常教导弟子之时,要多多鼓励,另外,再把供奉拿出两成,专门用来支持弟子们传道。”
  两成!
  张鲁又倒抽了一口冷气。原本谐和道一共才自留三成,吃穿用度,修道建观还全都包括其中,可是陛下为了鼓励传道,竟然一下就拿出两成,这要是生意好的时候,可是很大一笔钱哪!皇家与道观五五分账?至少传道士们出门传道,一笔丰厚的差旅费是少不了了。
  “弟子叩谢圣尊!定然督促门下,努力传道!”
  …………
  也许是被那个“神位”给闹的,郑玄今天特别不“蛋定”,竟然主动询问道:“陛下,哦……圣天尊,不知老朽能有何作为?”
  刘汉少再次拉起郑玄的手,一边儿拍一边儿说:“康成啊,你的作用太大了。你本是士人翘楚,天下名儒,注遍群经,学问渊博。要是你肯将这些经书拿出来,大量刊印,散布四方,使天下向学之人都能够阅而习之,那便是大功一件啊!另外,门下弟子不知凡几,如果能够劝导他们,不要把眼光只盯在仕途上,转而为师任教,劝人向学,那可又是大功一件。”
  转而,刘汉少又向着在座众人说道:“咱们很多士族子弟,总是想着自己学好了学问,就是要出仕,要当官,才算是为国尽忠,才算是人尽其才。可是,咱们没有那么多官位给他们坐,而他们如此想法,也只能说是眼界太窄了。诸位试想一下,如果康成公的一个弟子,哪怕不出远门,便是在乡里之间,能够教会一百个小娃读书识字,那么咱们大汉该有多少小娃会变成知书达礼之人?若干年后,咱们大汉又有多少人能够识文断字?”
  将自己注解的经书拿出去刊印散播,郑玄倒是没意见,而且还非常支持,但是,要是让弟子们都不当官……
  不当官谁还读书啊?
  只不过,看在赏赐“神位”的面子上,此时此刻郑玄可不敢反对刘汉少的意见,只能找替罪羊。
  “陛下,您不是已经将女校改为师范学院了吗?”
  “人太少了,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也并不高,仅仅能教授小娃们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