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刘汉少只是想维护自己谐和道的生意,顺便帮史老道他们出一口气,但是“老神僧”飘起来那一刻,那些游客们好像忽然全变成了虔诚的信徒,看到他们朝着那个老神棍磕头不止的样子,刘汉少忽然很生气。
哥费劲巴拉的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难得大家刚有口吃的,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又被别人骗走了?
哥骗你们一点点钱……应该可以吧?
但是,别人也骗你们的钱,哥看着很心痛啊!
由此,再想到自己写的那本《新州治略》,原本也只是为了忽悠马腾的,现在再想想,觉得它更像一场战争。
所谓“文化”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语言文字到礼仪习俗,再到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器具,住的房子,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然也应该包括信什么神这种事。那么,所谓的“大汉文化”,也就是大汉的语言文字、礼仪习俗、衣食住行……
先前刘汉少忽悠史老道创立谐和道,目的很单纯,就是想圈点钱、骗点钱,但是通过这一次的事情,也让刘汉少意识到,这其实就是大汉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碰撞,或者可以更直接地说成是:交锋!
…………
查封寺院,逮捕僧人之事在大汉各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应。以洛阳为中心,尤其是当时在场的游客们,亲眼目睹了刘汉少戳穿老神棍的把戏,对此事自然是拍手称快,大为支持。但是,距离洛阳比较远的,比如凉州敦煌、并州五台那些地方,因为没人能亲眼所见,所以将信将疑,还在互喷口水。
然而,有一帮子儒家弟子、名望贤达居然也跳了出来,对此事大为反对,甚至上书直谏,说刘汉少无罪而罚,恣意不公,长此以往,恐失天下人望,应当尽快释放僧人,解禁寺院。
其中以扶风士孙瑞、蜀郡赵温、汝南张喜为代表的一干人甚至还为释教求情,说那个老僧人欺骗百姓,只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与释教无关,毕竟多数释教僧人都是宣扬佛法,导人向善的良善之辈,若有他们对各地百姓进行劝诫、引导,也能消弭小民之间的诸多矛盾,炼化戾气。
刘汉少气的想骂人,云三妞劝慰着说:“老公别生气,我看他们也未必是真敢与你做对。只是老公登基以来,实施了诸多新政,他们却始终未被重用,觉得你有些忽略了他们吧。”
“他们想刷存在感,就算真骂哥几句,哥也不生气,可是他们不应该脑袋上顶着一个大大的蠢字,还跑出来到处秀智商啊!”
云三妞显然听得不太明白,刘汉少决定对她深入浅出,复又说道:“哥问你,要是胡虏敌寇跑来咱们大汉劫掠烧杀,哥是派汉正军的兄弟们拿起刀枪与敌拼命呢,还是派他们这些人前去念经颂佛,教化敌寇?”
云三妞哭笑不得地说:“自然还是要汉正军的兄弟们与敌人拼命了。”
“可就是这帮蠢蛋,肚子里装满了经书,家家以藏有真本、孤本为荣,别人想看一眼都难,搞的咱们大汉连识字的人都没几个,更别说向那些胡虏蛮夷宣扬大汉文化了。反而是那些高明的工匠被当成轻贱奴仆,那些先进技术被当成奇技淫巧,逮谁送谁,大方无比。你想想看,工匠和技术都送出去了,敌人用咱们的工匠技术造出坚甲利刃,再反过头来侵略咱们,那时候让兄弟们拿啥拼命呢?”
那你还把车弩、床弩送给马腾?
此时刘汉少心情不好,所以云三妞可不会这么乱问,只是甜腻地说:“我老公最棒了,不管遇到什么麻烦,臣妾相信您都能处置的好!”
然后,刘汉少也哭笑不得,又信心满满。
…………
拍了几天脑瓜之后,为了显示自己听言纳谏的姿态,刘汉少召见了士孙瑞一干人等,由着他们引经据典,慷慨陈词。
而后,刘汉少“虚心”地问道:“既然君荣公如此推崇释教,而佛法又能导人向善,炼化戾气,不如咱们大汉便尊奉释教为国教,从哥开始,咱们君臣上下,全国百姓,全都归入释教,侍奉佛祖,如何啊?”
士孙瑞脑门黑线,心里话说,陛下,您是不是也忒听人劝了?
赵温连忙说道:“陛下,我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忠恕德治,礼乐仁义,士族子弟习之,正可为陛下牧守四方。而释教佛法主张因果循环,劝人行善积德,使百姓习之,正可炼化戾气,逆来顺受。如此,民间再无纷争,天下自然安泰。”
养活你们就是为了牧守四方,养活别人都是为了逆来顺受,这么不要脸的话,难得你能说的这么义正辞严。
哥忍……
“好,好!子柔公此言大善。那咱们就留着儒家士子,让百姓们都加入释教,诵经念佛,如何?”
不等别人回答,刘汉少好像刚想起来似的,追问道:“对了,释教僧人躬身耕种吗?”
这个问题,张喜能答,于是也连忙说道:“僧人们不耕种,认为那些都是世间俗务,有碍修行。”
“哦……”
刘汉少作恍然大悟状,随即又问:“那他们日常饮食都怎么解决?”
张喜又回答道:“僧人们的日常饮食,皆由虔诚礼佛的教徒们供奉,若是僧人外出,则四处化缘即可。”
“好,很好!百姓们如果加入释教,皆能不理俗务,免去一番耕种劳作之苦。至于吃饭嘛……”
刘汉少狡黠地嘿嘿一笑,复又说道:“届时便让百姓们前往诸君府上化缘,你们可要多多备粮,不能慢待了佛祖的弟子哦!”
一干名望贤达神色大变,终于没那么慷慨激昂了,士孙瑞还想再挣扎一下,思忖着说:“陛下,凡事要忖量有度,不可过激,百姓们也未必要人人受戒出家,只需信奉其教,在家念佛也是一样。”
“能一样吗?能一样,僧人为啥还要剃度受戒,跑去出家啊?敢情他们剃一秃瓢,就能白吃白喝,专心礼佛,百姓们就得耕种劳作,吃斋茹素,还得供奉他们?凭什么呀?”
第411章 谐和道忽悠体系
……………………………………
“这……”
一帮名望贤达被刘汉少的连番追问逼的哑口无言,开始有些后悔这一次的“肛烈直谏”了。其实他们也都不信释教,想让他们剃发受戒更是不可能,只不过,肚子里的经书塞多了,还不愁吃喝过日子,把他们都养出一个臭毛病,喜欢扮演“道德君子”。贼偷了东西,只要看着够惨,他们就会“劝说”被偷之人去原谅贼,要是敢不听他们的劝,那就是被偷之人不够大度宽宏,必将受到他们正义的口水啐之!
眼巴前,这些光头欧巴也都是“可怜吧唧的老好人”,甭管蒙骗了多少百姓,也都情有可原,而陛下却因为一个“老神僧”的失败表演,下令抓捕了所有的光头欧巴,这明显是牵连无辜,迫害良善嘛。咱们作为名望贤达,有德之士,趁着这个机会,必须要让陛下知道知道咱们的忠心与德操。
哪曾想,结果却是这样的。
士孙瑞等人谏言不成,便想纷纷开溜,然而刘汉少却觉得这话才刚刚说了个开头,收起“无邪的”笑容,脸色逐渐变得阴沉,指着赵温又说道:“你说百姓信奉释教,可以炼化戾气,逆来顺受。那哥问问你,要是哪天敌寇入侵,百姓们又当如何?是违抗佛法,与敌拼命?还是继续尊奉,逆来顺受?想抢你家的财货?抢去,俗物而已!想掠你家的妻女?掠去,俗人而已!想砍你这颗脑袋?砍去,信球而已!”
终于骂了出来,刘汉少觉得大为畅快,喘了口气,指着众人继续说道:“甚至都不用等到敌寇入侵,释教禁天欲、灭人伦。你有没有儿子?你有没有孙子?可是你们的儿孙要是信了这个玩意,那你们就等着断子绝孙吧!要是咱们大汉的百姓都信了这个玩意,也不用谁来打咱们,咱们自个儿就亡族灭种了……诸君,这就是你们说的,导人向善?我看是你们的脑袋瓤儿被骟了才对!”
说到“断子绝孙、亡族灭种”之时,一干名望贤达似乎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后又听到陛下那么粗鲁的怒骂,更是不敢辩驳,诚惶诚恐,纷纷跪地。然而看着他们磕头连连,请罪不止的那副怂样儿,刘汉少却突然失去了继续忽悠下去欲望,甚至连踹他们一脚的心思都没有,因为这帮蠢蛋根本不值得他忽悠,更不值得他一踹。
…………
感谢诸位名望贤达的谏言与求情,这帮外来的光头欧巴们终于不用再接受讯问了,而是直接参加劳动改造。并且,为了防止他们向俘虏营的俘虏们胡乱讲故事,还要先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反正他们在大汉骗吃骗喝也不少年了,干点活,就算补交个饭钱,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孔子曰,你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地狱嘛,咱大汉是没有,上党挖煤的了解一下?
而后,刘汉少又很难得的,在史侯府请人喝酒。被邀之人有文教部部长蔡邕、太学院院长郑玄、总督教长盖勋、《大汉月刊》的主编陈琳、谐和道掌教张鲁、以及立法司司长陈群和他的老爹,外交部部长陈纪。
如今的外交部是清闲而又比较尴尬的,大汉的“圣主明君”刘汉少的诏令依然不能通行全国,更别说会有“番邦蛮夷歪果仁”前来朝贺了,让陈纪交谁去?好在外交部下设还有一个联络处,接待不了外宾,就接待接待各州郡来京办事的人员,比如前一阵子赶来洛阳的马休。
原本刘汉少还打算让北邙军校的校长卢植前来,但是从前年开始,卢植的身体就一直不大好,所以只得作罢,而与会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自然是史侯府的主人,史老道。
刘汉少以主人的姿态,端着酒杯热情地招呼大家:“各位兄弟,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也难得坐在一起喝酒。咱们先走一个。”
郑玄都快七十了,属于在座之中最为年长的,心里话说,陛下跟谁都称兄道弟么?陈纪陈群也暗想,我们父子终于能和杨家父子一样,被陛下拉平辈了,这应该高兴还是应该说粗话?
能被皇帝宴请,大家自然觉得有面子,但是……咱们这位抠门出了名的“皇帝哥”,居然都请大家喝酒了,这事到底得多严重呀?再看看周围的人,好像大家谁跟谁也不挨着呀,不单三府各有来人,连谐和道的张鲁这个神棍都来了……这话好像说的不合适,这座史侯府本身就是人家史道人的宅子。
史老道似乎更能体会到大家心里的尴尬和疑惑,原本想帮腔,一不小心却说了实话:“陛下今日宴请诸君,真没有什么事,只不过是想随便的聊一聊天地之初,人文伊始。诸君都是饱学之士,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嘛。”
饱学之士?
你跟张鲁,你们这俩神棍也算?
在座的这些人也都不信谐和道,但是谐和道一直宣扬如今大汉的皇帝陛下就是圣天尊下界临世,只为拯济万民而来,这就让大家不好反驳了。只不过对张鲁其人却保持着警惕和鄙夷,唯恐他像之前的太平道那样妖言惑众,万一再蛊惑陛下,只怕危害更大。然而,史老道是陛下的无冕干爹呀,就连卢植、蔡邕这样元从重臣也与其交情匪浅。所以,敢于上书要陛下查封谐和道,惩治张鲁、史老道的,就只有一个陈公台,还被陛下踢去了兖州。别人心里多少有点数的,都不会再说这种话,但是,高傲的内心依旧,使他们对史老道敬而远之,对张鲁鄙夷不屑。
“此事,我们谐和大宝典之中,早有定论。混沌宇宙,无极盘古,开天辟地,始造万物……”
然而,现在就是这个被大家不屑鄙夷的张大掌教,捧过史老道的话头,侃侃而言,说的依旧是谐和道宣扬的那一套,所以,他也依旧被大家鄙夷不屑。
但是,不得不说,《谐和大宝典》是很容易吸引普通百姓的,因为它将很多上古神化,甚至是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巧妙地串联了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
比如创世之初,始尊盘古,开天辟地,从无到有,混沌宇宙进入到了“众神时代”,而所谓众神便是日月星辰、山川河岳、风雨雷电之类的部门老大,属于天尊太昊手下的打工仔,而它们这一类的打工仔其实只是“神使”或“天使”,因为真神只有“圣天尊”一个,是唯一的!
而后,人祖伏羲画了个八卦,丢与世间,对自己的妹妹女娲说“看见没,咱家有房,以后这地儿都分给咱们的娃当宅基地。”于是女娲便与伏羲结合,生下了人类。当然了,为了防止《谐和大宝典》出现有可能被屏蔽的内容,所以不能说女娲生人,只能说女娲是捏泥造人,大意就和告诉熊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差不多。
而这个时候,又从“众神时代”进入到了“人神时代”。因为当时的人,是具有神性的,大家都是神的后裔,活个几千几万年也没问题,打一个神使、天使也没问题,就像总裁家的娃打一个打工仔一样。
既然总裁家的娃没事就能把打工仔打一顿,慢慢的,“人神时代”便发生了混乱。比如伏羲与女娲的娃娃之中,最有出息的炎帝与黄帝,因为宅基地问题先是联手击败了野心勃勃的蚩尤,而后兄弟之间也闹了矛盾,发生大战。太阳神使羲和整日和炎帝眉来眼去,便喊出了十个太阳兄弟前来助战,声称要烤死黄帝和他的手下们。黄帝心里话说,怎么着,打群架呀?谁还没几个道上的兄弟?后羿出战,弯弓射日,啪啪啪就给射下来九个,最后一个太阳被吓怂了,撩腿就蹿。炎帝黄帝都说,这不行呀,没太阳照亮,咱们兄弟打架也不方便,于是夸父大喝一声:“放着我来!”也是撩腿就蹿,要把吓跑那个太阳给追出来。
好么,这边炎帝黄帝,兄弟俩闹得欢,那边共工祝融兄妹俩也不消停。话说共工有御水之能,眼看着就要转正封神了,偏偏喜欢上了自己的妹妹祝融,而祝融有御火之能,偏偏又喜欢上了尝百草的神农,相约与神农一起造福人间。你先尝尝啥东西能吃,啥东西不能吃,完事你摘菜,我炒菜,咱们一起养活世人。
可是共工不干哪!
总是对祝融说:“妹妹,哥这么爱你,你咋不爱哥呀?好,既然你不爱我,我便死给你看!”
于是,一怒之下,共工便撞了不周山……
再可是,不周山原本是撑天的柱子,居然让共工给撞塌了,虽然天没有跟着塌下来,却也被撞出了好几个窟窿眼儿。
女娲看了,拍着大腿一边儿哭一边儿嚎:“这帮熊娃让老娘不省心哪,给我们家房顶都干漏了!”然后又炼化五色石,将破了洞的天空给修补修补。
然而此时却惹的天尊太昊震怒,不仅狠狠地批评了众位天使与神子,还用无上道法,在天界另造永恒仙境,在冥界另造火湖地狱。无论天使还是神子,凡事好好干活的工作劳模,都可以进入永恒仙境与圣天尊一起得享永恒喜乐。反之,凡事胡七八搞,不好好干活的,全都丢进火湖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从此而始,又由“人神时代”进入了“三界时代”。人身上的神性被剥夺了,只能活几十岁,长寿者也不过百余数,并且,天空曾经漏过,可能修补的也不是太好,邪风灌入,使人百病缠身,而天地之间,也是充满了各种灾难。
但是,犯下诸多错误的人类并没有被抛弃,因为还有至善至慈的圣尊对我们说:“神爱世人,我的娃们,别再走错道儿了,快回到我的怀抱里来吧!”
第412章 大汉战略忽悠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