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101章

大汉大忽悠帝-第101章

小说: 大汉大忽悠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汉少也心疼地想,什么国家损失,那都是哥的钱好不好?反正遇到灾害总是要受损的,如果把损失摊在百姓身上,他们只能家破人亡,之前的努力也就全白费了,只能哥来出这个血……不行,得捎上那些有钱人!
  “别说了,文若。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不是因为有地,而是因为有人,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难而无动于衷。以前他们没地可种,现在发生灾害是有地也种不了,如果真的发生蝗灾,出现大量流民逃荒,那么他们也会变成蝗虫,走到一处,吃死一处,最后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把百姓留在土地上,使大家能够安心、齐心面对灾害,战胜灾害!”
  荀彧连连点头,却只说得出一个字:“是,是……”
  刘汉少信誓旦旦地说着连自己也没底气的话:“告诉百姓,就说是哥说的,咱们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灾害,共度难关!”
第166章 曹昂这倒霉孩子
  ……………………………………
  有时候刘汉少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假如老天给面儿,能够风调雨顺的治理几年,大汉未必不能满血复活,可是现在偏偏多灾多难,天不遂人愿。虽然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出有信心,有决心战胜灾害的样子,但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在这个时候自己怂了,大汉可能又会重新陷入一片动荡之中,任谁再也无力回天。
  盖勋“护送”段煨到达洛阳之后,刘汉少陪着他们参观了北邙军校,吕布和曹性的军营,还看了看水泥厂和袁绍的小别野。吃饭的时候,刘汉少征询盖勋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加入汉正军,做汉正军的督教长。
  老实说,这趟洛阳之行真有点让盖勋大开眼界,但是也对很多地方表示出了不满,比如皇帝不住北宫,反而把群臣都弄进皇宫里住;比如刘汉少不穿冕服,弄个板寸脑袋,怎么看怎么像头顶一个刺猬。
  刘汉少就着小酒,半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元固啊,哥觉得皇家威仪不在于住什么地方,穿什么衣裳,关键在于皇帝有没有为国为民之心。假如哥只会穿着冕服,带着冕冠,像泥胎木塑一般坐在朝堂之上,接受你们的叩拜,你觉得那才是皇帝该有的样子吗?反之,像现在这样穿着新式军装,行动自如,干活便利,还能与你一起喝小酒、侃大山,你难道还不承认哥是皇帝了?”
  这话说的有点尴尬,是不是皇帝脱了那身衣裳,就不是皇帝了?那洗澡的时候咋办?
  任凭盖勋有多敢直言,此刻也只能惶恐地说道:“不敢,不敢,微臣不敢!”
  刘汉少感叹地说:“要是咱们大汉处处都华丽的像皇宫一样,让咱们百姓都住的像皇宫一样,那么,哥是不是不管住在哪儿,也都像是在皇宫一样呢?”
  段煨真怕盖勋再说出使皇帝不高兴的话,连累自己也被皇帝看不顺眼,连忙说道:“陛下天恩浩荡,为国为民之心可表日月。卑职从未见过有帝王朴素如陛下一般,为民烦忧,不思茶饭,我大汉能得陛下为主,是天下之幸,万民之幸。”
  虽然段煨是奔着拍马屁去的,但是仔细想想他说的话,好像也有点道理。桓灵二帝之时,皇家尽是奢糜,聚财敛钱,卖官鬻爵,搞的天下纷乱不止,民不聊生。现在的小皇帝不讲吃不讲穿,不讲奢华不讲排场,虽然搞不懂他整天都在忙活个啥,却也知道他是想为百姓多办实事。当然了,让大汉处处都华丽的像皇宫,这话说的就有点过了,或者是那种景象根本不敢想象。
  刘汉少谦虚地冲段煨摆摆手,再让他这么夸下去,自己都该觉得脸发烧了,然后又对盖勋说道:“元固啊,你这个人能够秉公办事,刚直不阿,这是你的优点。但是,脑袋可不能像水泥一样固化啊!”
  水泥已经见识过了,那玩意硬的像石头一样,难道脑袋硬一点不好吗?盖勋还没有想明白,只听刘汉少又说:“加入汉正军,必须剃短发,这是军规!”
  哦……在这儿等着我呢?盖勋沉吟着说:“臣,不敢奉诏。”
  刘汉少心里的确有些恼火,但是脸上笑的像菊花一样。
  “看看,刚说了要你脑袋别像水泥一样,转眼你就犯倔了不是。咱们大汉讲究孝道,自然是百善孝为先。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呢?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也?还是子不言父过?或者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那不是养儿子,那是养奴隶!如果哥不能认为先帝的一些做法不对,那就应该继续卖官鬻爵。”
  “孝”的话题太大,千古以来,众说不一,以刘汉少的水准也不可能三两句话辩驳的清晰透彻,只得假装自己很有道理的样子,气势汹汹,连声追问:“父母生病,儿子不换衣裳不梳头,就是孝顺了?父母故去,儿子守在墓地旁边好几年,啥事都不干,就是孝顺了?举孝廉,父别居,这里边说的人,有几个是因为剃了发,才把老父亲从家里赶出去的?”
  面对刘汉少这种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式的诘问,盖勋也有点恼了,沉声问道:“臣,请问陛下,以陛下看来,何为孝?”
  “这个嘛……”
  想词,想词,赶紧想词。不知怎么着,刘汉少脑袋里忽然又蹦哒出“侠之大者”几个字,慢慢说道:“孝……应该有大小之分,公私之别。小孝就是私孝,在家尊敬、赡养父母长辈,尽量顺遂他们的心意,而大孝就是公孝,是要承继先祖前辈们坚毅不屈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好比武帝,积文景二帝之财,可劲造腾,终将匈奴一举击溃。我汉正军削发明志,也是去芜存菁,头发虽然剃掉了,但是精神留着,势必恢复汉家荣光!”
  言尽于此,刘汉少也想好了,现在麻烦事这么多,如果盖勋真是个老顽固,那也没必要再在他身上下这么多功夫。
  盖勋原本很想生气,却一不留神笑出声来,因为刘汉少说汉武帝可劲造腾这话,让人听了实在哭笑不得。再琢磨琢磨,好像陛下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
  “陛下可否……容臣……先去北邙军校学习学习?”
  “正该如此,正该如此!”
  …………
  盖勋被正式任命为汉正军督教长,同时撤销文聘暂代督教长之职;罢免张咨南阳太守之职,任命段煨为南阳郡郡长。
  南阳可是天下第一大郡,日子好过的时候,这一郡上缴的税赋甚至比边地一州都多,由一个中郎将前去接任执掌,足以显示出刘汉少对段煨的重视之意了。然而,郡长没兵权啊,这要是遇上什么事,心里也怪没底气的。但是,转念再想,如今汉正军兵强马壮,眼看着陛下就要大治天下了,还能遇着什么事啊?当郡长总好过像先前那样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吧?
  于是,段煨喜中带忧,忧中有喜地前去南阳赴任。
  由盖勋、段煨二人任命下达的同一时间,司隶实际控制之下的六郡皆改太守为郡长,改县令为县长,动员所有郡县,积极抗旱救灾。为了确保荆州粮道畅通,刘汉少派赵云护送段煨前往南阳上任,同去的还有徐晃的第五十四团。
  令刘汉少感到诧异的是,袁家没有人再出面为袁术说情,而且袁术接到诏令之后,也已率军前往青州,看样子是打算接任那个青州刺史之位了,这与他当初想象的可是大为不同。
  原本刘汉少还想着,青州那么乱,袁术那么怂,一听说要当青州刺史,肯定吓得不敢去,然后袁家为他求情,自己再在南边随便找个郡,把他丢过去。
  现在嘛……去就去吧,事多且乱,实在顾不上一个袁公路。
  …………
  水泥厂建成出产,水泥产量大增,不仅袁绍的小别野加快了工程进度,主干道铺设水泥路工程也正式开工,曹操这个交际部长总算实至名归,揽到了上任后的第一个正式任务。
  主干道东起中东门,西至雍门,因为在金市那里向南拐了一下弯,全长共有八里。曹仁已经被曹操派回老家,负责从扬州购粮之事,所以八里路一共被曹操分为三段铺设,曹洪负责皇宫至中东门一段,曹昂负责皇宫至雍门一段,而曹操自己负责皇宫中间这一段。
  现在铺设水泥路没办法用石子,关键是想把石头破碎成大小均匀的石子,实在太麻烦,所以就用鹅卵石代替。大河边可没鹅卵石,沙子倒是不少,所用的鹅卵石是从周边其他河流边采来的。
  物资齐备,人手充足,加之原本就是城里的大街,也无需再夯实地基,所以八里主干道仅仅用了两天便铺设完成,但是,在随后的几天里还是发现了问题。曹昂修筑的西段,尤其是金市向南拐弯那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而曹洪修的东段与曹操修的中段倒是还好,光洁平整。
  任凭曹昂如何喊冤叫屈,曹操还是狠狠地胖揍了他一顿,然后带着他向刘汉少请罪。主干道工程是皇帝的面子,两天时间几乎也都呆在路上,现在出现这样的问题,万一皇帝恼怒,谁知道会怎么处置曹昂。所以,曹操先动手,就是为了给刘汉少消消火。
  刘汉少领着刘资一群人沿着主干道来回走了两趟,好像发现了问题所在,中段与东段因为有南宫宫墙与原来的三公府邸挡着,属于慢慢阴干,而金市向南那一段,没有东西遮挡,直接暴晒在烈日下,所以才造成了裂缝出现。
  前生后世之时,刘汉少也没玩过这个玩意,现在仔细回忆回忆,好像水泥的确不能干的太快,自己曾经还看到人家往快干的水泥楼梯上洒水来着。看着曹昂鼻青脸肿,可怜吧唧的模样,刘汉少觉得这顿揍真应该自己挨,一心只想着鼓捣出好东西,然后就能多牛叉,却忽略了关键的细节,后果说的轻点,会影响成败,说的重点,可能就会影响生死。
  当然了,自责这种事情偷偷地干就行了,真要是替曹昂挨打,还是算了。刘汉少拍拍曹昂的肩膀,就算是感谢并安慰这个倒霉孩子了,然后带着他与刘资一起又回到当初研制水泥的那个小窑作坊,打算静下心来再好好想一想。
  看着曹昂被刘汉少带走,曹操不免担忧地暗想:我都打过我儿子了,你不会还想再打一顿吧?
第167章 俺上京师找皇帝
  ……………………………………
  刘资做试验用的水泥砖都是在屋里制成的,而且他又觉得这个东西是刘汉少传授的,金贵无比,好像怕落上灰似的,还用东西遮盖起来,无意之中延长了水泥硬化时间,所以品质也就有了保证。但是修路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一套,曹昂还为自己修的路干的快,能尽早踩在上边而骄傲得意过。不得不说,如果非要找个人承担责任,这些也只能归咎到刘汉少头上。
  再次寻思修路之策,曹昂根据自己的心得,也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在这个八里主干道是在洛阳城里,可以说是整个大汉的中心,物资充足,人员更足。要是真的像刘汉少描述的那样,整个大汉慢慢都修筑起这样的路,实在是难上加难。不说别的,调动物资一项就受不了,石子、沙子、水泥,人员的吃喝用度,无一不是巨大问题。比如在哪个缺水地段修路,该怎么解决用水问题,难道一车一车地往工地上运水?
  刘汉少自己也寻思,尤其是水泥的包装、运输、储存,好像哪一样都不好解决。后世的水泥可以装在牛皮纸袋或者塑料编织袋里,可是现在应该装在哪呢?瓦罐……曹昂怕没水,可是运输的时候,要是真的遇上下雨天,又该怎么办?
  刘汉少灵光一现,忽然笑着说:“兄弟们,要是咱们把水泥路改成水泥砖路,怎么样?”
  刘资制的水泥砖,有一尺厚,二尺宽,三尺长,这么大一块跟石头疙瘩一样的玩意,至少得两个人才抬的动。如果用它来铺路,只要将路面夯实,修理平整,然后再把水泥砖放在上面就行。也许路面上会有一道道砖缝,不如整块的水泥路面那么平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现在也没汽车那种高速交通工具,马车跑在上面,比起坑洼不平的土路好的不是一点点。
  曹昂也是记吃不记打,顾不得浑身乱疼,立刻请命说道:“小臣这就去把金市南路刨了,准备铺设水泥砖。”
  刘汉少连忙拦着说:“算了,那段路也不是不能用,回头你让人把裂缝的地方灌些水泥浆,补一补,啥时候真坏的不能用了,再重修也不迟。咱们先在水泥厂旁边,再弄一个沙石厂,水泥一出来,立刻就做成水泥砖。你带人先把雍门至上林苑这段路平整好,然后咱们再铺设水泥砖,看看这一回能不能成功。”
  “是!小臣这就去。”
  “着什么急呀,看你这一身泥一身汗的,先回家歇一歇,让你们家老头子请你喝一顿大酒。就说是哥说的,必须请!”
  …………
  话说文聘等到张绣和宋果前来河内与自己汇合,然后便率军沿修武、获嘉一线向冀州进发,想不到刚刚过了荡阴,还没等进入冀州,就先遇上了劫道的。
  当前军来报,说是有人劫道,拦住去路的时候,文聘都听愣了。世道的确是不安宁,可是我大军上万人,也有人敢劫道?
  此时张绣那个旅被分成前、左、右三军,每团警卫一侧,宋果团是后军。张绣亲自在前军开道,还能派人来中军向文聘回报,说明什么?
  说明不是张绣有多乖,而是遇上了硬茬子!
  对于张绣的手段,文聘还是有些了解的,能让二哥看得上眼的人,肯定不是怂包蛋。所以,刘汉少将张绣划归到第四师,文聘满心欢喜,就像小时候与赵云争抢王闹闹一样,觉得这是大哥偏向自己,占了二哥的便宜。
  立刻命令中军戒备,传令左右军从两翼向前包抄,然后文聘一拍马,带着警卫营便向前军赶去。可是等到了前军,发现这里并没有开战,或者说是还没发生混战,而是张绣在与人斗将。
  对面只有几百号人,有的还有身衣裳可穿,有的甚至直接光着膀子。要说是因为天热,他们光膀子图利索吧,可是那裤子也破洞漏风带开裆是几个意思?
  见此情形,文聘稍稍放下心来,转而注视阵中局势。与张绣斗在一起的那人大约二十六七岁,手持一柄三叉铁矛,骑在马上不好确定身量高低,但是仅从上半身来看,便已显得足够魁梧威猛。枪来叉往,马打盘旋,那人口中暴喝连连,张绣却是默不作声。
  别看对面只有几百号人,因为主将勇猛,他们也情绪高涨,纷纷呼喝不止,给主将加油。反观前军的兄弟们,一个个神情严峻,看到文聘到来,立刻眼神火热地瞅着他,就等他一声令下,好让自己这些人冲上去痛宰对面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文聘瞧了一会儿,已然明了原委,不赖张绣本事低,只赖兵器太吃亏。对面那位使叉子的,托宽齿长,无论张绣如何刺、挑、撩、扫,都能轻易地拦挡下来,而他进攻的时候,却是大开大阖,手中三叉铁矛,扎起来能当枪使,劈过来能当长刀,砸下去还能当斧头。
  倒不是三叉铁矛有多么神奇,如果两人武力悬殊,使叉子也根本克制不住使枪的,但是眼前这人武力明显不次于张绣,甚至隐隐还高出一些来,所以才使得张绣处处受制。
  前军的兄弟们没等来冲锋的命令,却见文聘一磕马腹,也催马赶向阵中。待到近前,文聘高声喝道:“住手!”随即出枪,挑开二人。
  那人拨马圈回,站的远远的,伸出三叉铁矛指着文聘和张绣叫骂:“好贼子,想以多欺少么?”
  他身后那帮人也立刻跟着纷纷叫骂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