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全力保护站在他这边的人,更是愚蠢的牺牲选他这边站之人,后来者必然寒心,带来的后果便是他越来越孤家寡人了。
第301章 心中一片凌乱
北风呼啸,刮面如刀。
今日是崇祯七年腊月二十八,除夕的前一天。
原本应该是官衙封笔印,准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家子其乐融融的团圆之日,但京城今日却是气氛有些肃穆。
因为今日,崇祯皇帝正式准备袷祭与告祭。
袷祭是一年中最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在每年的除夕的前一天,历代帝后神主都将恭请到大殿合祭,这叫袷祭。
每遇到国家重大事情,皇帝登基或者皇帝的大婚以及册立皇后的时候都要去太庙的寝殿进行祭祀叫告祭。
而如今这两样事正好凑在一起,索性一起办了,既可以显得孝顺,又可以夸耀功劳。
从辰时起,李征便与虎大威二人,全身披挂骑在马上,于得胜门前等候着。
这个仪式李征并不明白该如何进行,但只听太庙那边不断有着激昂的祭文响着,不过那文笔实在晦涩难懂,李征这种文言文半吊子的选手,根本听不明白任何一句。
不过听不懂不重要,这东西也不是读给李征听的,甚至也不是读给人听的,越是深奥,越是显得祭文的牛x之处。
直立于马上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却依旧没有收到任何传唤的旨意,李征只能满腹怨气的挺直自己早就酸痛不堪的腰杆,心中愎诽着。
朱元璋当年可是最恨这种故弄玄虚的锦秀文章,为此甚至杀过人,眼下这帮人这般在太庙念这玩意,难道故意欺负老朱骨头都碎了,在这埋汰人么?
寒风呼啸之中,保持着身体一动不动,这委实太考验人的耐心。
又是半个时辰过后,这篇又臭又长如同老太太裹脚布一般的祭文终于念完,听着远处那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李征长出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但李征还是太年纪了,祭文念完了,还有祭祀用的祭品还在慢悠悠的向上抬着,那高高的台阶,注定这不会是能快速完成的事情。
听着远处还在一唱一合,如同在对山歌一般的各类礼仪,李征却发现自己开始慢慢习惯了起来。
因为他看到了他忠心的麾下,这次告祭太庙,三总兵各自被恩准,带着五百精兵入城,夸功游街。
此时李征麾下的队伍,正整齐的站立于李征之后,任凭寒风呼啸,就算身体在寒风中有些哆嗦,鼻涕横流,但却没有人去擦拭,个个腰杆挺的笔直,尽显强军本色无异。
虎大威的军队就逊色不少,许多士兵都开始小动作不断,一点都不安分。
曹文诏手下的辽东兵,军纪已经都快要维持不信,许多人都嘻嘻哈哈的下马围在一块,贴在马身上抵御着寒风。
正在李征饶有兴致的看着几支队伍之间的差别之时,远处却是鼓角齐呜,震天的爆竹声不断的炸响开来。
李征收回目光,挺直身体,按照这几日学习的礼仪,这应该就是轮到他们上场的信号。
果然不多时,卢象升拍马而来,没有多余的话语,直接命令大军向前开动。
激昂的战鼓声骤然响起,三队明军以虎大威为首,缓缓策马而行,在街边看热闹的百姓面前昂首而过。
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不绝于耳,不得不说,京城中可是好久没有见过这等雄伟的军队了,而且还是刚刚打败建奴的大军,许多人的欢呼声可是充满着真诚的。
李征吊在三军最后,他受到的欢迎就少了许多。因为虎大威二人,都是一色威武的骑兵,只有他是清一色的步军。
在百姓简单的想法中,建奴骑兵可是虐了明军十数年了,骑兵比步军厉害的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而且李征的麾下,不少人还满身血污,看着更让人觉得十分可怖。
李征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想法,甚至觉得这些百姓没那么热烈,还让他更舒服一些,他出的风头已经足够多了,也该低调一些了。
他现在还不想被调出泽潞二州,更不想被直接调到辽东与一帮猪队友去硬抗建奴。
踏着脚下特意铺着厚厚一层的黄土,李征一行没有任何失误的来到太庙之前。
在太庙之前,无数的文武官员与衣甲鲜明的锦衣卫,将太庙将的广场占据的满满当当。
“献俘厥下!”
一个苍老的声音远远传来,倒是中气十足。
虎大威一挥手,十数个被五花大绑的建奴被扔在了太庙之前,这些都是李征生擒的建奴,只不过眼下却是交予了虎大威。
紧接着,一面镶着红边底白的团龙旗帜被扔在地上,然后便是一面面规格小一些的旗帜不断的被扔在俘虏之前。
一见到这些旗帜,十数个建奴都是满脸不甘和愤怒,嘴里虽然被寨着厚厚的麻核,却是不断的发出吱吱唔唔的声音,身体还在不断蠕动着,似乎在呐喊着什么。
百多个骑兵缓缓策骑而过,又是一大堆的首级扔下。
这些首级个个都有名有姓,每扔下一个,必会报出此人的姓名与职务,官职最大的是一个叫赤未拔的后金宗室,另外还有数个甲喇额真,十数个牛录额真,剩下的大多都是分得拔什库(小队长)之类的。
这些旗帜和首级顿时引得围观百姓一阵阵的惊讶和欢呼,与建奴战斗了这十数年,还是头一次这般见到这么多建奴的高级将领脑袋被扔在这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末将不负圣望,斩建奴六千七百又九口,奉吾皇旨意,已在城外筑成京观!末将虎大威,听凭陛下训示!”
在万众瞩目之下,虎大威长笑一声,纵马在后金旗帜上反复践踏,最后翻身下马,朗声奏对道。
这是事前已经交待好的,虎大威已经背了许多天了,并没有什么差错。
“爱卿劳苦功高,且上前听封!”
高台之上,传来一个太监尖利的嗓音。
“吾皇万岁,臣永服辞训!”
虎大威躬着身子,上前了十数步,便即停住,跪在地上。
虎大威一跪下,李征、曹文诏等人也整齐翻身下马,全部跪倒于地。
不仅他们,麾下的官兵也一个个厥着屁股向天,千多人全部如此,看起来分外滑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祖提三尺剑,波风沐雨十……斩首六千余,大涨我大明威风,实为殊功。特擢山西总兵官虎大威大都督府左都督衔,封清武伯,萌一子锦衣卫千户职!赐银五百两!赐大同总兵官曹文诏为镇远男,潞州总兵官李征为高平男,各萌一子锦衣卫百户职,另赐银三百两!钦此!”
太监尖利的嗓子最后都有些沙哑,这份圣旨委实太过于长了。
“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人同时三跪九叩,口中声音语调都完全一致。
“高平男,神他么的高平男!”
最后一个头叩完,李征心中一片凌乱。
第302章 踏上归程
这三个爵位封完,文武都是山呼万岁。
文臣们的意见并不大,不单单是事前通过气,更重要的是,崇祯这次封的爵位并非与国同休的。
换句话说,这个爵位,随时都是可以被取消的,甚至只需要一场失败的战斗就足以扳倒这个伯爵。
至于其他两个不入流的男爵,他们更是完全不看在眼中。
封爵完毕,这次大祭基本上也算是进入尾声。
这次祭祀大典在文臣们看来是成功的,在崇祯看来也是成功的,六千余首级在永定门外堆的如山一般高,郝郝武功谁人不服?!
这次大典在李征看来也是成功的,起码这一百余建奴军官的脑袋扔在太庙前时,一众文臣都是脸色发白,许多人都强忍着呕吐的欲望,将头转向他方,落一个眼不见为净。
在李征看来,最大的不臣贼子,应该就是朝堂上的这帮道貌岸然的斯文败类,能够震慑到他们当然最好,但李征觉得若是主持人不是崇祯皇帝,换成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说不定效果更加好一些。
对于城外那数千首级,李征心中是淡定的,根本就毫无压力,更谈不上什么震慑。
李征甚至不无恶意的猜想,皇太极听到这个情报之后,估计也不是被震慑到,而是被激起无边的怒火!
这些蠢货们,没有一次决定性的大胜,就迫不及待的摆出这个阵势来,除了心虚和自欺欺人之外,毫无其他任何的收获。
大典结束之后,便是皇帝宣布赐宴,连续三天的酒席,不仅李征这些高级将领可以参与其中,城外的大军也可以分得一份,虽然份量肯定不会太多。
在满目疮痍的京畿之地,无数的酒席开始不断的延伸向远方,一片歌舞升平,岁月静好的模样。
一战斩首六千余,这对于积弱已久的大明来说,可谓是无边的空前大胜,崇祯皇帝一扫之前的小气,拿出大笔的内帑来犒赏三军,也算是给大家过一个好年。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小看了他的臣子们,就算在他的眼皮底下,送出城的酒肉银子,也是直接被砍了一半,运输队更是当着三军的面湮没了一成。
本来东西就不多,如果平均分下来每人大概能有一两酒,外加上几大块肉片,但在各路大人吃拿卡要之后,剩下的已经只能让大家舔一下酒水,外加小半片肉片下酒。
这种待遇当然让三军极为不满,军队中仇恨的情绪在这大过年的时候,分外高涨。
只是在大明二百余年的积威下,虽然满腹怨言,但在这京城之下,却也没有几人敢如何造次,只能闷闷的忍了下来。
三天的酒席吃的城外三军满肚子的怨气,但城内的高级将领们,却是个个吃的满面红光。
李征也算是开了眼了,在这种兵慌马乱的年景,城内顶级权贵们的生活,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酒桌之上,无论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再加上地上跑的,应有尽有,每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而且每顿都丝毫不带重样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李征是真切的见证了这句诗描述的场景,每日间京城中都有数百冻饿而死的百姓尸体被运出城外,但朱门大户,却依旧可以做到丝竹绕梁,觥筹交错。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一眨眼便是正月初八了,朝廷方面却是丝毫没有让自己滚回老家,不要浪费这里粮食的意思。
李征不无恶意的猜想,这些人是不是被建奴吓怕了,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就死也不放手。
在正月初十这天,李征收到了陕西援军已经接近京畿的消息。
令李征哭笑不得的是,朝堂上对于姗姗来迟的陕西军,显然十分的不满意,朝堂上对于如何安置千里而来的陕西军,也是吵翻了天。
有大佬都认为,如今京畿情势已定,陕西军再来京畿,也无非是糜费军粮而已,应该立即下令令他们转回陕西。
这个意见也是让大部分文臣都赞不绝口,许多人甚至称赞这位大佬委实仁心照耀古今。
毕竟在正月里,还让外军跋涉山水向前,委实有些不近人情,让他们回归故乡,与家人老小团聚这才是人伦至情。
而内阁却是极力反对直接命令陕西军队回返的意见,温体仁觉得,如果这般毫无表示便打发陕西军回师,势必会寒了忠勇将士之心,必会令军中怨言遍地。
温体仁没有说出的意思,大家当然听的明白,那便是如果这次这般做了,下次陕西军还会不会应援而来,就会是一个未知数了。
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可能都嗤之以鼻,原因也很简单,陕西如今带兵的是洪承畴,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文官,粗鄙武夫可能难以体谅朝廷的艰辛,但文官们是最公忠体国的,一定能够明白朝廷的难处的。
一句话说到底,就是因为没钱。
不是文官们没钱,而是国库里没钱。
崇祯皇帝也是一直在和稀泥,明显已经在心疼如流水般花出动的内帑,若是让他再为了一支人数超过两万的勤王大军再花费内帑,他心都在滴血。
在皇帝都不愿意掏腰包的情况下,一向最注重清廉名声的温体仁,既不愿意也没有多少钱为陕西勤王军买单,最后争论了一番后便主动退让而过。
连续三天的朝堂争辩,终于在崇祯皇帝的默许下,达成了一致。那便是号令陕西援军无须再向京畿前进,早日返回驻地与家人团聚。
这道命令的细则,对于李征来说,根本花不了多少精力便可以收集完成。
他冷笑着看着朝堂上衮衮诸公在哪里玩猴戏,根本不打算参和进去,这种短视而且聪明过了头的把戏,连个三岁小儿都骗不过。
最令李征鄙夷的便是崇祯皇帝的态度,虽然现在崇祯看起来是占了便宜,但李征知道崇祯皇帝马上就要被刨了祖坟,到时候有的他哭的时候。
李征所有的精力全部花在了自己麾下身上,自掏腰包,在京城大笔的采购酒肉粮草,虽然花费巨大,但却是保持着麾下们在京城外,过了一个安心舒适的新年。
潞州军的待遇自然也是令得其他几部明军无边的艳羡,但是他们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或者三五成群,向相熟的潞州军士兵讨一些酒肉下肚。
在李征百无聊赖之中,一晃眼便快要到中宵节了。
不出李征所料,似乎已经确认建奴不可能再次回返,大明朝廷直接开始催促李征等返回驻地,与家人团聚。
在一片的咒骂声中,四路大军却也不得不踏上归程。
第303章 掀开了序幕
在李征等踏上归程之时,皇太极的八旗大军也终于远远看到沈阳城的轮廓。
这一路上,皇太极掳掠来的粮草已经被吃的七七八八,并没有剩下多少东西了。
除了无数的金银财宝之外,收获最多的还是无数的青壮丁口。
这些丁壮是后金族人们的包衣奴才,可以充实后金占领的地广人稀的辽东,可以将更多后金族人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可以专心入军练武训练,进一步加强后金的军事实力。
不过令皇太极一行人极不满意的是,莽古尔泰却始终没有出城相迎,不仅本人没有出城,更是丝毫看不到迎接的人群。
这种诡异的情景,让皇太极心中蒙上一层阴影。
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之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在被三大贝勒联手收拾了一顿之后,更是一怒之下想要在朝鲜自立。
若非当时三大贝勒完全支持皇太极收拾阿敏,强势联手压进朝鲜下达最后通牒,事情还不知道会如何收场。
眼下莽古尔泰居然也是与阿敏之前如出一辙,令得皇太极心中警惕大作,目光中也充满了忧虑。
好在此次皇太极并非孤家寡人,身边还有一个同样一脸愤慨的大贝勒代善。
在代善看来,莽古尔泰虽然向来不服皇太极,但眼下做的却也是太过了。
这不仅仅是在打皇太极的脸,更是稍事着连他的脸也一并打了。
“来人,去通报四贝勒,告知本汗与大贝勒已经回转辽东,距离沈阳不远了。”
虽然恨的咬牙切齿,但皇太极还是一副平静的模样,话语更是没有带着丝毫的情绪。
“喳!”
身边一个正黄旗佐领一拱手,立即策马脱离大队,向着远处的沈阳城急奔而去。
“这老十一,也太不象话了!”
眼见信使飞马而去,代善恨恨的吐了口唾沫,恼怒的道。
“恐怕不单单是跋扈,老十一心中可能还另有打算,二哥,咱们还是要多多提防,以防不测。”
皇太极叹了口气,虽然不愿意后金内部内讧,但看这情形,却是不内讧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