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鼎明 >

第140章

鼎明-第140章

小说: 鼎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叹了口气,虽然不愿意后金内部内讧,但看这情形,却是不内讧都不行。
    “难道老十一心还野了不成?”
    代善一双眼睛瞪的溜圆,不可置信的说道。
    “防人之心不可无。就看答尔礼此行成果如何了。不过依小弟看,无论如何不可有丝毫大意!”
    皇太极静立于战马之上,声音也有些冷幽幽的,目光更是带着煞气。
    “老十一不敢的!咱们手握六旗兵马,他应该明白其中的利害!”代善却是摇摇头,虽然不爽莽古尔泰这般打他脸,但他还是不愿意就这般帮助皇太极剪除莽古尔泰。
    如今莽古尔泰与自己可谓守望互助,这才能与皇太极平起平坐,若是任何一方倒下,代善这超然的地位就会直接崩塌。
    “二哥说的是。”
    皇太极并没有再劝,赞同的点点头。
    虽然他嘴里认可,但代善却不敢放松警惕,这个八弟,打小心思就重,根本猜不到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再过一会儿,大军已经到达沈阳城外十里,莽古尔泰却是依旧没有任何的动静。
    当行至城外数里时,莽古尔泰似乎这才发现远征大军回返,在鼓角齐呜之间,带着数人从城中迎了出来。
    看到莽古尔泰并没有作战的意思,代善悄悄松了口气,至少眼下内讧的危机已经过去了。
    “哈哈,老八回来了,此次打西边收获如何啊!”
    莽古尔泰快速打马而近,远远的便听到他那嚣张跋扈的声音。
    皇太极眉头一皱,眼神更是寒冷了数分。
    但当莽古尔泰行的近时,皇太极却是一脸的春风,笑着回应道,“小弟这次打西边,收获并不大。小弟这年余不在辽东,辽东在八弟的照料下,应该没有丝毫问题吧。”
    “那是自然,你也不看看我莽古尔泰是谁?有我在,明狗哪里敢来犯太岁?”
    莽古尔泰嘿嘿一笑,神情中说不出的得意。
    几人并肩而骑,莽古尔泰也是滔滔不绝的述说着辽东遇到的两次袭击、
    一次是辽东明军猥琐的进攻,过万的明军刚刚越过大凌河,便被早有准备的莽古尔泰打的体无完肤,过万明军在千余正蓝旗的攻击之下,毫无还手之力。
    过万人当场被斩千余,余下大部都不顾天寒地冻跃入大凌河逃命,但是真正过河的甚至还不足两千,剩下的几乎都沉尸河底。
    而另一路便是元气大伤的东江镇,两路东江兵趁着后金主力外出的机会,又一次来赫图阿拉抢劫。
    最初他们进展极为顺利,物资粮草都抢到不少,甚至还杀死杀伤数百后金军民。
    但当莽古尔泰击退辽东关宁军后,大军转进而来之后,东江镇便一败再败,最后在鹿岛副将尚可喜部水军的接应下,这才狼狈退回东江皮岛,就此龟缩不出。
    皇太极极为认真的听着莽古尔泰的自吹自擂,仔细的分析着从中提取出来的真实情况。
    令他沮丧的是,东江镇似乎还行有余力,还有向着辽东报复的能力。
    “留着一个东江镇在背后,总是一个祸患,需要极早铲除!父汗在时,便尝有言,文龙在,吾不得远征,恐家中妇孺不宁。如今毛文龙授首,断不能令东江再出一毛文龙!”
    皇太极仔细思虑了一番,依旧觉得东江这颗钉子极为烦人,恨恨的说道。
    “说的轻巧,父汗在时,尚无法收拾东江,老四你又拿什么去皮岛,难道御马浮水而过?”
    莽古尔泰不屑的看了一眼皇太极,说大话谁不会?
    “想要东江镇不复存在,也并非要咱们亲自操刀,只要筹划的好,他们自己就能要了自己的命!”
    虽然莽古尔泰十分的无礼,但皇太极却好象并不在意,依旧十分平静的说道。
    这次莽古尔泰并没有说什么,虽然他与皇太极有些不对付,但对这位兄弟的智谋,他却是极为佩服的,既然他在人前这般说了,想必已经有了什么成全之策了。
    不过这次莽古尔泰并不知道,皇太极此时根本没有什么成全之策,甚至连一个象样的计策都没有。
    不过对于莽古尔泰的表现,皇太极的耐心却是越来越少。
    如今大金虽然看似纵横无敌,但皇太极深知,一个团体就算再厉害,若是话事的人却有三位的话,也注定发挥不出他应有的力量。
    因此当他低下头思索对策之时,谁也没有看到,他眼中却是闪过一丝森寒的杀机。
    但皇太极似乎是在这个位面充了会员,就在他一筹莫展苦思良策之时,皮岛却是再次发动了内讧。
    沈世魁为了统一东江军内部,竟然策划收拾尚可喜兄弟。只是计划不周,被尚可喜兄弟提前得知,一番激烈的内讧后,兵败的尚可喜兄弟,此时正在投奔他的路上。

第304章 被挖了祖坟
    几乎同一时间,远在湖广的张献忠,在被左良玉一番宠幸之后,狼狈的窜入河南南阳府,一场大变革缓缓掀开了序幕。
    连续奔行了十数日,在河南与当地明军打了数仗,却是意外的轻松,大多数明军别说出力死战了,甚至有的时候刚刚发力就主动退却,丝毫没有决一死战的打算。
    不过张献忠对于河南的兴趣并不大,毕竟河南这数年不断被流寇与官军来回拉据,早就穷的只能吃土了,他这数万人根本无法就食。
    若非河南明军让他觉得毫无威胁,他甚至一天都不想多呆。不过富庶的湖广他更不想回去,那边的左良玉实在让他头皮发麻。
    这种将就的日子过了个把月,河南明军却是一扫之前的猥琐,大军云集而来。
    他并不知道,河南官军之前容忍他在河南境内肆虐,并非是怕了他,而是更加不愿意入京勤王。
    当他来河南之时,河南上下几乎全部弹冠相庆,只差给他颁发一个好人奖了。
    但随着战局的稳定,建奴开始北归,他们却是越来越看不惯在自己家捣乱的张献忠了。
    原本张献忠觉得应该是官军做做样子,但接战数次后,官军的战斗欲望明显上升了不少,开始下狠手了。
    张献忠打了数仗,虽然靠着之前积累的高昂士气,打退了官军的数次进攻,但面对官军源源不断的增援,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对面的河南官军总兵旗都看到数面后,张献忠二话不说便直接跑路。
    回湖广是不可能回的,只要他的克星左良玉还在湖广一天,他就不愿意在那里呆着。
    眼看河南呆不下去了,张献忠情急之下,便直接东进,越入安徽境内。
    张献忠人胆子本来就大,而且窜入汝宁府后,又大多是山区,从山沟沟里钻出来,大军上下都几乎被饿的绿了眼睛。
    要干就要干一把大的,张献忠一路上秋毫无犯,大军急急向东而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大明中都凤阳府凤阳。
    正月十五元宵节。
    凤阳府的军民百姓们,还在热闹的逛着灯会,享受着新春的喜气。
    但数万早就预谋已久的流寇,已经悄悄抵达了凤阳府,正四面八方的包围而来。
    “凤阳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有明一代,风气已经极为开放,在灯街上,有卖艺的小女孩甚至在唱着当地的花鼓戏,内容也是十分的大胆和充满批判。
    这种戏甚至还十分受欢迎,围观的人群还在不断的叫好。
    只看她前面木盘中堆积的铜钱,就明白她的歌词可是分外受人欢迎,甚至让人都有些感同身受。
    大明这两百余年来,似乎是因为朱元璋称帝后吸光这里的风水,凤阳府一直风不调,雨不顺,旱,涝,蟥灾换着花样不断的来袭,这里百姓过的自然不会多痛快。
    好在老朱家还算是念旧的,凤阳府做为龙兴之地,各类赋税基本上都是绕着这边走,每年还有不少的补助送来凤阳府,朱皇帝的老乡们日子过的虽然紧巴巴,但还算不上凄惨。
    一曲终了,人群慢慢散去,许多人信步于灯街之上,开始猜着花灯之上的谜语。
    时不时有人猜到灯谜,得到灯主的打赏,人群便是一片轰动,日子悠闲而又自在。
    凤阳城是没有城墙的,据说是害怕建城墙会破坏老朱家的龙脉。太平年间自然无事,但今日却是倒了大霉。
    当冲天的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时,人群甚至还没有几人脸露惊惧,二百余年了,从来没有毛贼敢于在这个地方撒野,这种惯性是可怕的,人们从心底坚信,根本没有人能够在凤阳闹事。
    但连绵的惨叫声,与各个方向冲天的火光亮起时,人们这才发现情况完全不对。
    张献忠来的好快,凤阳府的官兵承平已久,除了配合捉拿一些衙役们觉得棘手的江洋大盗之外,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战斗经历。
    当数万如狼似虎的流寇涌来时,万余中都留守司的官兵,几乎一个瞬间便即一哄而散。
    张献忠的进展极为顺利,甚至顺利到他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抵抗,大军所过之处,不跪地投降便是死路一条,甚至十数个悍卒就可以追着数百名官军胡乱砍杀,至于还手的,实在是寥寥无几,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只是一个时辰不到,张献忠便踩着被砍翻在地的知府老爷的尸体,端坐于知府衙门之中。
    而在堂下,则是跪满了中都留守司的各路将领们。
    对于这些人,张献忠向来没有留活口的例子,反正若是他哪天失手被擒,等待他的估计比死都可怕。
    在问清楚了钱粮储存的地方之后,张献忠也十分仁慈的给了这些人一个痛快。
    当夜,流寇们的盛宴开启。
    在这老朱家的家乡,张献忠对于百姓士绅可谓是一视同仁,丝毫没有任何的歧视。
    无论有钱没钱,根本不放过任何一个掳掠的机会,全城大搜刮!
    这一夜晚,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无数士绅官吏满门男丁灭绝,女眷全部被充了营妓。
    一番奸淫掳掠,一直至天明方休,张献忠并没有多呆,他知道自己捅了大篓子,往后势必会成为明廷的头号追杀对象。
    在肆无忌惮的破坏之后,为了破坏明廷的气运,张献忠更是直接命人挖了老朱家的祖坟,将朱元璋当年出家的皇觉寺直接给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这种疯狂的举动,也随着无数逃离凤阳的百姓士绅还有溃兵,如风一般的向着四面八方传递而去。
    中都失守,皇陵被掘,每一件都可谓是捅破天的大事!
    数日后,还沉浸在‘大败’建奴大胜之中的崇祯,也是收到了这则噩耗,惊的他直接将茶杯都失手落在地上,当场呆若木鸡。
    没人敢在这个当口劝崇祯的,崇祯皇帝的表情也从错谔,惊惧,慢慢转化为愤怒和竭斯底里,额头上的青筋不断的跳动着,眼睛直欲喷出火来。
    “立即传旨,召集百官议事!”
    好半天,崇祯皇帝这才清醒过来,一字一句的咆哮道。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尤其对于太监们来说,更是如同天快要塌下来一般,谁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崇祯抓到把柄,一个个都如同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一般,飞速的连滚带爬窜出冬暖阁,以平生最快的速度执行着崇祯的命令。

第305章 罪己诏
    很快,中都凤阳的剧变便传遍了整个京城。
    宫内的情况也很快传遍全城,崇祯皇帝大哭的消息更是震惊了整个京城。
    这次崇祯皇帝是真的被急眼了,再三读了奏章之后,更是差点一口鲜血喷出,眼睛红的吓人,整个人杀机毕露!
    他还没死,大明也还没有亡,竟然有人敢挖了他的祖坟,这是可忍,敦不可忍?!
    召集群臣的钟声已经响起,这个时候可不是崇祯十七年,而是崇祯八年,听到召唤的钟声,文武百官几乎踩着钟声步入紫禁城中。
    他们都是老油条了,更明白这次事情的严重性。
    在收到中都消息的第一时间,有资格入朝会的文武都拼了老命向着宫城而来,只为不会出现迟到的情况,以至于给崇祯收拾自己的把柄。
    钟声还未平息,黑压压的文武百官已经出现在乾清殿之外,只等崇祯皇帝的召见。
    他们也没有多等,几分钟后便有太监高声宣诏,令他们鱼贯入殿。
    当他们入殿之后,更是赫然的发现,原本应该等待他们都入内后,才会上殿的崇祯,竟然已经早早便坐于龙椅之上,似乎早就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了。
    只看崇祯那杀气腾腾的眼睛,文武百官几乎个个打了一个机灵,比平日间更加恭敬的行了叩拜礼,然后分列站好。
    这次侍候太监并没有如往常那般吼上一嗓子‘有事早泰,无事退朝’的话语,反而畏缩的立于一旁,根本不愿意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自从凤阳出事的消息传来这短短的小半个时辰,爆怒的崇祯皇帝已经仗毙了数名太监、宫女,如今的宫中,已经是生人勿近,喘气都不敢带大气的。
    “张逆破坏龙寝,肆虐百姓,诸位爱卿,有何策以教朕?”
    崇祯皇帝一脸铁青,话语虽然平静,但语气都是冷的冻死人。
    大殿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目观鼻,鼻观心,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谁也不敢开这个口,生怕直接惹来无妄之灾。
    “无人能拿个章程出来么?温卿,你身为内阁首辅,也没有要说的么?”
    崇祯皇帝的话语一如之前的冰冷,但却出乎意料的没有怪罪任何一个官员,只是慢慢从一个个臣子脸上掠过,最后盯在了温体仁脸上。
    “陛下,微臣觉得,张逆罪恶滔天,应立即出兵剿之!”
    在一众大臣同情的目光下,无法躲避的温体仁只能站了出来,铿锵有力的说道。
    “唔,说说你的策略!”
    崇祯皇帝语气冷漠,语气平静的吓人。
    “立即起山西,陕西,京畿,河南,湖广之兵,以倾国之力彻底铲除张逆!”
    温体仁深吸了一口气,直接摞下了狠话。
    “首辅此言甚是,只是不知道首辅如何筹措钱粮?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方为上策!”
    温体仁些话一出,虽然满心不愿意,但户部尚书却不能不站出来,因为这种规模的大军出动,需要的粮饷可谓海量,空空如也的户部委实拿不出来如此多的钱粮。
    “户部先行筹措一些,余下还请陛下取些内帑出来……”
    温体仁当然明白户部的难处,轻叹口气,将目光投向皇帝。
    一听到要拿内帑,崇祯皇帝顿时心口都有些发紧了。
    崇祯初年,靠着祖父,兄长留下的充足内帑,他还算从容。只是这些年停了矿税,茶税,商锐之后,内帑已经是只出不进,眼下内帑已经所剩不多,他难免犯了嘀咕。
    “此乃国战,岂可因钱粮短缺而忍耐!?又岂可向君父讨要内帑壮军心?!微臣觉得,朝廷可向天下加征剿逆助饷,每亩加赋一分,天下田亩足有两万万亩,既可无忧于民,又唾手可得两百万两以资军用!”
    正在温体仁脑子急速转动思索对策之时,一个有些陌生的声音却是响了起来。
    顺着声音看过去,温体仁却是惊讶的发现,竟然是老友杨鹤之子杨嗣昌,想不到他竟然也来参加了这次朝会,更想不到他竟然敢当众发言参合这么重要的廷议。
    “大胆,一个小小的七品下官,竟敢参议国事!你可知何为国法?!”
    御吏台御吏郭高信顿时跳了出来,怒目圆瞪的喝斥道。
    “大人见谅,下官只是一片赤诚……”
    杨嗣昌明白自己这是有些逾越了,顿时一拱手,有些讷讷的不敢言。
    见到杨嗣昌被攻击,看在老友面上,温体仁叹口气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