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的右手边,却有他治下的主簿阎象见气氛颇不对劲,忙道:“公子代刘使君前来借道,当是有示好之意,可吾主与刘使君借粮,公子却一斛不与,这恐非相善之道吧?”
阎象的智慧和城府非一般人可比,他话里话外,是在给刘琦和袁术台阶下,缓和气氛,同时也是在提点刘琦,你们既然是来借路的,但却一毛不拔,是不是有些不太合规矩?
既是有求于人,那就要出些血才是。
但很可惜,阎象错估了刘琦。
刘公子就是不肯下这个台阶。
“南阳郡与南郡皆隶属荆州,本为一体,袁公代南阳郡借粮,严君本当应允,只是今年南郡之地也多遭动乱,仓敖已是入不敷出,恐难再借粮与袁公了。”
袁术冷笑一声,出言逼迫:“景升不予吾粮,可也!至不济,袁某择日亲自率兵去襄阳取粮就是了。”
刘琦身后的魏延闻言大怒,他眉目紧皱,双眸紧紧地盯着袁术,似都要喷出火来。
纪灵似乎观察到了魏延的变化,亦是对其怒目而视。
刘琦不急不缓地道:“袁公尊驾莅临之日,严君自当设五万旌旗相迎。”
袁术闻言怒气上涌,刚要发作,却听刘琦又一字一顿的补充了一句:“可叹名门世家,不予人相善,空让庶子称雄。”
阎象一听这话,顿时吓得一激灵。
这刘公子怎么这般胆大,当着袁术的面,居然敢称呼他为竖子?
这不是找死么?
阎象生怕袁术一时火大,砍了刘琦,那这麻烦可就真的惹大了。
毕竟刘琦是代表宗亲之盟来的,袁术若真是动了他,那就等于将刘姓宗族全都逼到了己方的对立面,而对天下人而言,袁术也是将自己放置在了众矢之的上。
若后将军当真发怒,自己便是死谏也要保下刘琦。
阎象汗如雨下,转眼看向袁术,却发现他适才阴霾的表情全都没有了,望向刘琦的表情竟是满满的诧异之色。
阎象见状,心中不由惊奇。
一向性格倨傲的后将军,今日被一小辈当众羞辱,如何竟是不怒反惊呢?
这有些不合乎常理。
刘琦笑看袁术。
他相信在座诸人中,无论谁听不出他那句话中的一语双关,袁术也一定能听的出来。
他说的是庶子,而非竖子。
从后世来的刘琦,知道人类是有潜意识的。
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接收这两种方式,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有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
这就是所谓的潜意识。
而刘琦知道,历史上的袁术和袁绍兄弟不睦的程度已经接近仇人的范畴。
按时间算,在不久之后,爆发了以袁氏两兄弟为中心的一场牧守鏖战,范围波及南北。
刘琦相信,袁术的潜意识里,会经常有意无意的会想到袁绍是他的竞争对手,并在心中对关于袁绍的事都极为敏感。
以袁术骄横的性格,庶子袁绍的不断坐大对他而言,就如同一个魔咒,日日困扰于他。
可袁门之中,除了袁绍和袁术之外,知名之士尚有袁基、袁遗、袁胤、袁叙等人,为何独独这两人不睦?
追其根本,还是因袁绍身为庶子,却已凌驾于袁术之上。
这对身为嫡子的袁术而言,在其内心中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可眼下的时局,是以袁氏兄弟为基石,连纵各路刺史郡守对抗董卓,在这种关键时刻,袁氏兄弟之间的不睦就在心中一直压着,即使偶有表露,在外人看来不过是普通的不和而已,不足为虑。
这也是阎象等人一直没有探究明白的,袁术内心深处最为焦虑之所在。
目下,只有刘琦这个后世人才知道,袁家兄弟对于彼此的态度,早就不是简单的不睦。
根据他们明年的表现来分析,袁家兄弟……至少袁术对袁绍,已经达到了妒火中烧引发仇恨的地步。
……
袁术深吸口气,对刘琦的话不置可否,接下来的酒宴他很少说话,只是心不在焉的应付刘琦,而且他也没再继续提出向刘琦索要粮秣的事。
刘琦心里明白,袁术心中的仇恨一直隐藏着,如今这股潜意识骤然被自己挖掘出来,他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
他也相信,相比于那些粮秣,自己手里有更令他感兴趣的事情。
“刘郎远来鲁阳,一路劳顿,且回驿馆休息,借道之事,容吾细细思之。”
刘琦站起身,对袁术额首道:“多谢袁公,琦便先行告退了……刘琦有一件事,事关适才之所言,可助袁公解心中之惑。”
袁术眯起了眼睛,寻思半晌道:“刘郎且先去,待袁某思虑清楚之后,再与公子详谈。”
……
待刘琦走后,陈兰随问袁术道:“后将军,刘家小儿对将军这般无礼,竟敢当面知乎将军为、为那、那……”
竖子两个字,他终究是没有说出来。
袁术却不以为意,道:“区区小事而已。”
在场众人不由都愣住了。
这也算是小事?
当然,诸人中也并非有完全听不出来个中蹊跷的,诸如杨弘、韩胤等一些平日里善于揣摩袁术心思的人,多少听出了一些刘琦话中的端倪。
袁术思虑了一会,突然问韩胤道:“给袁本初的书信,可以已经送出去了?”
韩胤急忙起身,道:“回禀后将军,将军吩咐卑下的事,卑职已经拟好了回书,派人昼夜不停北上去送,想来如今已是进入冀州之境。”
袁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甚好。”
阎象闻言,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丝紧张感。
“后将军送什么书信于袁绍?象如何不知?”
袁术微微一笑:“主簿诸事繁忙,还担着替孙文台筹备粮草的重任,区区小事,术不忍叨扰主簿,便自行做主了……回绝了袁绍之邀。”
阎象闻言大惊:“后将军回了袁绍之请?如此两家岂不有隙?届时袁绍记恨将军,可当如何?”
袁术的眸中骤然迸出凶光,他没有当面直说,但潜意识里的那个声音,又再次在脑海中响起。
记恨我?他配么?
第八十二章 劝尔等为将
刘琦,魏延,张任去了鲁阳的驿舍休息。
刘琦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也足够放的开,进了驿舍内不闲着,立刻换上了劲装,让魏延陪他在院中进行角力。
身逢乱世,刘琦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武技也有一定的要求,他不求自己能够勇不可当,但求在关键时刻也要能保护自己才行。
这段时间以来,他向黄忠请教了弓箭和御马之术。
几个月下来,刘琦的骑射颇有进境。
如今他又开始和魏延练习角力,用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力量强度。
但很显然,魏延并不敢和刘琦进行真正的比试。
他只是尽自己所能小心的与刘琦周旋,力争不伤害到刘琦。
两人练了一会后,刘琦就已经是浑身大汗了。
他挥手道:“手段真高,唉,让了我这么久,怕也是身心俱疲吧?”
魏延急忙道:“卑职可未让公子。”
刘琦闻言笑了。
他可没自大到认为自己能和魏延角力成平手的地步。
“等哪天我再练几年,你再言未曾相让吧。”刘琦拿起一块方巾,一边擦汗一边笑道。
张任站在一旁观摩,见刘琦和魏延练完了,随走过来向他请教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想向公子请教。”
刘琦放下了方巾,道:“张队率是想问适才与袁术洽谈之事?”
张任点头道:“袁术适才问公子借粮,公子不允,还出言不逊,袁术为何不惩治公子,反倒是好言相劝,让我等来驿舍内等侯?”
刘琦伸手招呼魏延,让他们两人都站到自己面前,解释道:“因为我并没有出言讽刺袁术,我口中所谓之‘庶子’乃是嫡庶之庶,袁术自是能听的明白。”
张任奇道:“公子到底知道袁术什么秘密,竟能让袁术这般相让?”
刘琦微微一笑,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吾且将袁绍和袁术之间的事告知于尔等。”
待刘琦将个中之事与张任和魏延讲明之后,二人方才恍然而悟。
他二人非士族中人,对袁氏兄弟之间不和的事自然是不清楚的,如今听了刘琦的解释,仿佛人生被推开了一扇窗,又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原来,名震天下的四世三公中人,也有这样的琐碎争斗,勾心斗角,也有像是袁术这般的小肚鸡肠。
以他们两人的身份,这些事情,自然是不会有人跟他们说的。
刘琦让他们两人各自消化了一会,又开口道:“在某眼中,汝等皆为大将之才,若肯勤学,日后皆可独当一面,今日告知你们袁氏兄弟之事,不为其他,只为让你们明白,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魏延苦笑道:“我和张兄这等身份军阶,麾下不过统御数十人,又谈何为将之道?”
刘琦正色道:“你若是这么说,那就让我太失望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你魏延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张任亦不过二十出头,只要肯学肯做,日后定当大有可为,难道在我的麾下,还会埋没了真人才不成?虽然你们目下仅是队率之职,但我却希望你们以一军主将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这一片苦心,你们两人可明白?”
魏延闻之大喜过望,随即抱拳:“多谢公子指点!”
张任也是心情激荡。
他从打入军开始,还是第一次有人当面对他说,他日后可能会成为一军主将。
张任对着刘琦一拱手,方要称谢,却听刘琦对他道:
“张队率虽非我荆楚中人,不归刘某统管,但我相信,阁下在蜀中,早晚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器!”
张任的嘴张着,适才想说的话,此刻竟然是说不出了。
他的心情不知为何,骤然间变的憋闷了起来。
……
刘琦在驿舍内休养了两日,但袁术这期间却一直没闲着。
他这两日一直在思索应该如何回复刘琦。
阎象也一直请求袁术不要意气用事,当与袁绍一起推举刘虞称帝,二袁联手,则天下大势早晚可定。
但袁术就是不答应。
他也知道,若是能够成功的将刘虞推上地位,刘氏的护君联盟便算是瓦解了,其大义之名不复存在。
董卓亦不在占据政治优势,届时袁氏和董卓手中皆有汉室天子,而天下士族皆向袁门,又有谁会站在董卓一面?
大势必定。
道理他都懂,可袁术就是不甘心。
关东诸郡守之盟,袁绍被诸多郡守所共同推举,成了盟主,反观他袁术,袁氏嫡出,又是重号将军,可居然不曾被拥戴上盟主之位,如今还要听命于那小妾之子?
若袁绍再拥护刘虞成功,那自己这辈子,岂不是一直要被这家奴骑在脖子上?
就算袁绍被过继给了左中郎将的袁成,但终归是庶子出身,袁术承袭袁逢家业,袁逢乃是朝廷三老,论承袭族中资源,袁术依旧远在袁绍之上,凭什么要输给他?
换成别人或许觉得没什么,都是一族中人,谁混好了对家族都有利,何必如此?
但对于袁术来说,这是他心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是一道坎。
心理上的坎,想要迈过去,是非常难的。
有的人甚至是耗费一生,也过不了心中的那道关卡。
……
这两天,袁术也在思索刘琦那天话中的隐含之意。
他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这小子当真知晓袁某在想什么?
不应该啊,袁某与他初次相识,他如何会知晓袁某对本初之恨?毕竟自己和本初的关系,在表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是了!应是刘景升在雒阳时,暗中查到了些什么,知晓了我与本初不睦,如今却指使他儿子前来诓吾……
不过,就算是尔等知晓我心思又能如何?
不过是一个宗亲之盟,难道还能左右某与本初的较量不成?
……
袁术正神思不属,突见他麾下的校尉雷薄匆匆而来。
“后将军,叶县那边来信,有一支约有两千人的队伍,从兖豫方向行至叶县东境,似有南下之意,那些人没有路引,意图偷偷过境,叶县县令派人向将军请令,此事该如何处置?”
“两千人众南下?”袁术皱起了眉头,问道:“可是流民?”
雷薄摇头道:“叶县县令派人去打探了,那两千人不是流民,亦非流寇,乃是从兖州乘氏县举族迁移的,领头者乃是当地豪强李乾并其从子李典,此番南下是欲往南郡投效刘表的!”
“什么?”袁术闻言顿时变色。
“乘氏之众,居然横跨豫州两州之地,只是为了去荆州投刘表?为何?难道这天下除了他刘景升,各镇便再无人能让那李氏豪强报效了不成?”
雷薄沉默了一会,方才道:“将军,依末将思之,眼下宗亲护君的盟书传遍天下,刘氏宗亲声望大涨,方才引四方豪杰纷纷前往报效?”
袁术闻言皱起了眉头。
“宗亲之盟,竟有这般影响?”
雷薄叹息道:“除此之外,末将实想不到其他原因。”
袁术站起身,开始在厅堂内转圈。
他隐隐的意识到了这些刘氏宗亲此番结盟,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似乎远超自己的想象。
或许,自己前番有些看扁他们了……
看起来,应该和那刘琦好好谈谈。
“雷薄。”
“在。”
“你亲自去驿舍,替袁某请刘郎来县府,切记要要生相待,不可失了礼数,知道么?”
“诺!”
……
李典在这个时候率领族中食客前往南郡投效,自然不是巧合。
他是事先得到了刘琦的通知,故意大张旗鼓的走颍川边境,直奔南阳而来。
他不怕袁术派人拦他,因为他在叶县周边晃一圈后,就会返回颍川,从豫州汝南境内直去江夏。
大不了绕个远而已。
豫州刺史孔伷是陈留系名士,不过其人虽任刺史,却只是善于清谈,嘘枯吹生之辈,任期很短,并没有能力控制住豫州各郡,再加上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黄巾渠帅在汝、颍之地兴风作浪,因而李典等人想要从其管辖之地过境,并不困难。
李典这波虚虚实实的操作,是为了从侧面的角度向袁术展示护君联盟的影响力,让他对刘氏宗亲的影响力有更深的了解。
刘琦办事,从不着急。
一蹴而就的事只会在传说中出现,想要跟袁术这样的大佬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达成一致,必须要一步一步稳稳的走,从细微之处去瓦解他心中的疑虑……
最后,在适当的时候,再给予其内心深处的疮疤以最重的一击。
刘琦估计,那个时候,差不多就快要到来了。
第八十三章 无解的时间差
“刘公子,末将奉后将军之命,特来请公子过府一叙,还请公子收拾一下,随末将同往。”雷薄抵达了驿舍,邀请刘琦同他一起往鲁阳县府。
刘琦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时间。
嗯,差不多了,近三天的时间,袁术也应该想明白自己究竟是想要什么了。
当一个人面临人生关口的选择的时候,他的大脑因为权衡利弊,一时间不能下定正确的决断是很正常的。
但人在面对危机时,心理建设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健全完善,所以刘琦觉得这几天的时间,内心几番天人交战的袁术,一定已经开始动摇了。
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