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是个坑-第7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着马的福三就在旁边,弯下腰:“少爷您说。”
“老生常谈,昌律继续完善,约束商人的权利、无死角打击享有优待的特权阶层、军伍与将军们只负责开疆拓土不参与朝政、利用名声谋取私利的大儒名士们要承担瞎几把胡说的后果。”
“成。”
三哥变戏法一般伸手入怀,还是那本昌律,翻的卷了边的昌律,书页泛黄却不磨损,保存的很好。
如今的他,已经不再去拨弄算盘了,总是没事仰望着星空,没人知道三哥在想什么。
碧华俏生生的望着福三:“三哥,你看肖将军和陶琪姐姐。”
福三叹了口气。
他不想看,也不想评论,因为胯下的战马不应该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楚擎冲着三哥挤眉弄眼一番。
楚擎一直是佩服三哥的,尤其是儿女私情这一块,当断则断,既然碧华是最合适的,那就心无杂念的接受,很纯粹。
很多人想不通,姿色与能力并存的绿珠、出身不俗的马缨,似乎都比碧华强,三哥怎么就和一个大胖丫头呼应上了?
只有楚擎懂,三哥是有大智慧的人。
因为碧华单纯,不动脑子,傻乎乎的。
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相伴一生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更加聪明,更加智慧睿智?
可以,不是不可以,前提是找得到,找到了,三观才合,才有共同语言。
可如果找不到的话,那就找一个笨一些的,因为这个傻乎乎的女人会永远支持你,不会问她理解不了的事情,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不去欺骗她。
楚擎就有这个自觉,就陶若琳的安排,他从来不问原因,他只需要知道陶若琳比自己聪明就好,问的多了,会显得自己很傻,自作聪明的那种傻。。c0m
其实楚擎不傻,能够不去自作聪明的人,本身就不是笨蛋。
不傻也不笨的楚擎,低头思考着,思考着自己终于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做一些大事了,这些事,真正关乎到了所有百姓与国朝,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乃至一道。
“回到京城后,在大昌朝的行政中枢…”
楚擎露出了标志性的嬉皮笑脸:“没想到啊没想到,我楚擎也有今天。”
陶若琳娇笑着,这句话听者怪怪的,不过她明白楚擎的意思。
楚擎有骄傲的资格。
回到京中后,回到出道的城市,不是起点,而是新的征程,新的道路,只不过需要更加的小心翼翼,每走出一步,都关乎着无数人,不是无数人的生死,只有生,不是生存,而是生活。
“大昌朝将要在我手里,在我们的手里,涅槃重生。”
攘外必先安内,楚擎完全是倒过来了。
陶若琳翻过身,躺在楚擎的腿上,摸了摸后者的下巴,依旧是那副平淡无奇的口气,依旧是说过无数次的内容。
“好呀,我帮你。”
楚擎将脑袋弹出了车窗,信心百倍。
是的,陶若琳帮他,身边的人,都会帮他,如同前日,如同昨日,如同今日,出道这么久,这便是令他最自傲的事,与所有人的友情,如同水晶莹剔透,没有任何杂质。
“兄弟们,加快速度!”楚擎挥舞着手臂,大呼小叫:“回到京中,咱再干他一票!”
小伙伴们哈哈大笑,连连附和。
他们不知道楚擎要干哪一票,具体怎么干,总之,干就是了。
可以干的事,能干的事,太多太多了,是的,干就是了。
元日,楚擎一行人,终于回京了,极为低调。
昌京,不,大昌朝,对某些人来说,将要再次迎来狂风暴雨。
第1574章 商贾的本质
两千多人组成的车队,哪能不惊动京中。
耳聪目明的大人物们,早在车队距离京中还有三日的路程就已提前知道了消息。
短短的半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关于楚擎回京的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离开东海是入夜,回京时,也是入夜。
要么说没爹就是任性,监国的太子昌喻成了代理扛把子没多久后,下了政令,京城四门并不会入夜关闭,并在解除宵禁的边缘不断试探着。
南门大开,出入城的百姓并不多,即便封了路也没影响到太多人,更不要说,楚擎担得起这份荣耀。
解东海三道百姓于水火之中,灭瀛岛瀛贼雪大昌唾面之辱。
很多人京中的大人物都跑到了南门,只是见到了那架尊贵华丽的马车后,只能远远的望着。
太子昌喻在禁卫的重重保护下站在那里,麒麟袍上满是风雪。
车队终于入城了,裹着裘皮的楚擎走下了马车,嘴角微微上扬。
见到远处有很多穿着华服的人,楚擎快步走去,施礼,问安。
昌喻很是激动,待楚擎施完了礼后,同样施了礼,弟子礼。
楚擎拍了拍昌喻的脑袋:“比老二稳重。”
随行的太监们装作什么都没看到,别说拍拍脑瓜子,就是给太子一个大逼兜子,他们也会选择性的忽视。
太子挨了一下揍,打他的是千骑营大统领,天子不会怪罪他们,但是他们要是因为太子挨揍,上去给楚擎一顿削,那么只有三个结果。
一,当场死于乱刀之下。
二,昌喻下令,禁卫将他们剁成肉泥。
三,天子回京后,将他们全家剁成肉泥。
“楚师夸赞。”昌喻小脸冻的通红,笑嘻嘻的:“出了门,学生称您楚师,关上门,称您王叔。”
“王叔?”
楚擎哈哈大笑:“好,只要不是隔壁的王叔就行。”
拍掉了昌喻肩膀上的积雪,楚擎蹲下身:“太上皇他老人家和陛下,在高句丽百战不败势如破竹,不要挂念,他们不会出任何问题,也不要生气,都是马上将军出身,在宫中的滋味,你懂,难受的很,就让他们任性一次,我不会帮陛下的任性找理由,但是我知道,陛下是在考验你,可这是哪整个国家的兴衰在考验你,这么大的赌注,又何尝不是对你的信任。”
“学生懂,怎会不懂,学生挂念,却不生气。”
“那就好。”
楚擎站起了身:“不入宫了,入宫太冷清,和我回楚府怎么样,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
“好。”昌喻露出了兴奋的神情:“如今在京中学生最大,不,除了楚师,学生最大,宫禁也不怕,就去楚府。”
楚擎会心一笑。
这才是昌朝未来接班人该有的样子。
做人嘛,最重要的当然是开心喽,都是天潢贵胄了,何必活的那么憋屈,率性而为就好,天天被关在宫中过的还不如普通世家子,何必呢。
有一说一,这就是为什么楚擎可以当凝聚者,当开拓者,但是就是无法当领导者的缘故。
黄老四他就是再不当人,只要是在京中,在宫中,除了玩妃子外,该上朝上朝,该批复奏折批复奏折,深怕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便会导致无数子民吃苦受灾。
即便是太上皇这么“童心未泯”的人,也是用尽了心思为国朝考虑。
楚擎则不同,率先考虑的是自己人,是身边的人,自己与身边的人不被亏待后,才会考虑更多的人,而不是苦了自己人造福天下人。
捉狼军老卒是家将,跟着回楚府。
边军老卒则是去寒门书院。
至于随行护卫的舟师军伍,被林骸带去了京营中。
昌贤很想念他大哥,昌喻也很想二弟,不过兄弟二人并没有第一时间相认,这是对楚擎的一种尊重。
因为楚擎没有回到马车,漫步在雪中,监国的太子与他并肩而行。
楚擎已经完全适应昌朝,适应了古代,师徒也好,长辈也罢,许久未见,需要考校一番。
放在别人身上,肯定是不适应的,哪怕是太子少师,也没这资格让太子漫步在雪中接受考校,但是楚擎有这个资格。
黄老四是个骚包的人,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前段时间让江月生放出了风声,关于提升军伍待遇这件事,还有楚擎去边关之前,放出风声非说是他老四与楚擎走在雪中做出的决定,极富浪漫色彩。
但是细节不太符合实际,大致就是说老四望着漫天风雨,不由想到了边军军伍,吃不饱穿不暖,心中痛的无以复加,最后在雪中与楚擎奏对了足足两个时辰,君臣二人这才制定了改变边军的大计。
关于三哥给他怼到怀疑人生这事,他是只字未提。
不管黄老四怎么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总之是被传为了一段佳话,很多附庸风雅之人,一到下雪就跑到外面,一壶酒,一张纸,装的和个人似的,冻的和条狗一般,一副品评天下大事的模样,实际上是在唠哪家花船的姑娘好看。
“商税,单单是京中的商税,就比我离开京中之前又提高了七成,对吧。”
昌喻很开心,真心实意的说道:“皆是楚师的功劳。”
“你没理解我的意思。”楚擎随手捡起了一团雪,在手中揉搓着:“探马和我说,宫中一直在关注着商贾,极为关注,我了解陛下,陛下只对钱…陛下只对国家大事感兴趣,对商贾不会感兴趣,那么宫中感兴趣的人,一定是太子殿下。”
昌喻仰着脑袋,一副快夸我快夸我的模样:“商会是楚师亲手创办的,学生自然紧盯着。”
楚擎哑然失笑:“有时间,多和礼部尚书邱万山邱大人请教请教。”
“楚师的意思是,学生不够了解商贾?”
“你了解商贾,只是不了解这些商贾的运作模式与贪念。”
“学生不懂,还望楚师答疑解惑。”
楚擎看了看手中的雪球,不太满意,扔掉了,再次弯腰捡起一团雪:“现在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加入商会的人,也越来越多,三哥统计过,京中的商贾,至少七成,不事生产。”
昌喻不明所以:“学生不懂,商贾贩卖货物,为何还要生产?”
“我这么说吧,现在京中的商贾,不是靠贩卖,而是靠利用信息节点,我知道你听不懂,慢慢来,打个比方,我是卖米的,童归是收米的,卖米的,是小商贾,很多很多小商贾,将这些米,卖给了童归,一文钱,童归收了很多米,然后再卖给了商会中的殿下,殿下再通过商会,将大量的米卖给商铺,这样来看,我们这样的小商贾赚钱了,童归得到了殿下的赏钱,殿下也赚了很多钱,所有人,都赚钱了,也都缴税了,朝廷也收益了,是吧。”
“是如此,楚师觉得哪里不对头?”
“大商贾,变成了世家,商会保护的世家,这些大商贾不事生产,只是利用商会的名义,去收小商贾的商品,低价收了后,再高价卖出。”
昌喻面色微变:“此过程,无需大商贾?!”
“不是不需要,而是这事不对,他们只是中间商,中间商是可以赚差价,但是他们不但赚了差价,而且还定义了市场价格。”
楚擎再次将手中的雪团成了圆球:“他们打着商会的旗号,小商贾,小商队,将南北货物运送到了京中,不可自由发卖,只能卖给商会的大商贾,如果不卖给商…”
昌喻面色一冷:“他们便会威逼利诱!”
“不,不是威逼利诱,而是一种更可怕却更合法的手段,百姓,信任商会,因为商会是皇家,是我,是千骑营,是京兆府府尹马睿大人的心血,所以百姓信任,而这些加入商会的商贾们也被信任着,明白了吗?”
“商会大商贾,该死!”
第1575章 百姓百姓
昌喻何其聪明,楚擎的意思他懂了。
商会就类似于一个品牌保证,品牌效应。
一担米,应该卖两文钱,但是商会只用一文钱来收,你不卖,可以,那你就与商会无关,既然与商会无关,那就是士、农、工、商中最令人不齿的“商”。
楚擎让商会的“商”,变成了受人尊重的商,如果不加入商会,还是卑贱的“商”。
你不通过商会,不让我们低价收,你自己去发卖,那么你为何卖的那么便宜,是不是陈米,是不是被仓鼠咬过,总之是有猫腻的,要不然,为何不通过商会发卖!
最早加入商会的那一批人,已经开始抱团了,是足额缴离开商税,甚至愿意多缴,可他们赚的钱都是利用商会这个品牌,利用信息差利用商会这个身份。
真正让楚擎愤怒的是,商贾太聪明了。
他们知道,当初因为章家石料的事,楚擎带着千骑营和京兆府打击过市场定高价行为,这种定高价,专门压榨百姓。
所以这些聪明的商贾不再压榨百姓了,而是压榨最底层的商人,连商人都算不上的商人,充其量就是小商小贩。
一旦米,收,两文钱,卖,三文钱。
既然不让哄抬物价,那就降低进价,两文钱应该收的米,商会一文钱去收,不过还是三文钱卖给百姓,谁也挑不出个错处,我们没哄抬物价,足额缴税,合法合理。
“看似,是商贾压榨了商贾,可还是关乎到了百姓。”
有贤太子之称的昌喻,很快看穿了问题的本质,小眉头拧在了一起:“那些小商贾,亦是从百姓手中收的货物,粮米、丝绸、铁器,低价卖给了大商贾,那自然就也要低价收货物,价钱低了,作坊中上工百姓的工钱,也就低了,务农的百姓,卖的粮,也低了。”
“物价不变,可百姓的收入低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与百姓收入不变,物价太高是一个道理。”
楚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所以到头来吃亏的还是百姓,唯一获利的,只有那些大商贾,连朝廷都算不上获利,因为百姓吃亏了,你要记住,只要是百姓吃亏,永远代表着朝廷也在吃亏。”
楚擎将雪团递给了昌喻,正色道:“强横的汉朝有一句话,叫做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大汉的强盛,是兵强马壮,霍去病封狼居胥,卫青横扫漠南,陈汤在击溃匈奴后,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宣帝大破匈奴,迫使匈奴呼韩邪单于称臣,设立西域都护府,让西域各国纳入汉朝版图,天山南北,皆归我华夏,所有的功绩,一切的一切,除了那些惊才艳艳的英雄们,还有一个最大的依仗,你知道是什么吗?”
昌喻面色有些古怪,不太确定的说道:“楚师是要说,百…国力吗?”
“不错,百姓,不是因为百姓过的好,而是因为百姓过的不好,西汉建立,建国皇帝刘邦颁布轻徭薄赋政策,削减大量的赋税,主张发展国内经济,可人头税依旧没有发生改变,普通成年人的算税明年收取一百二十钱,女性超过十五岁不成亲,则每年收取六百钱算税,那时的百姓,食不果腹,很困苦,而汉朝依旧兵强马壮,所有人都在歌颂着英雄们,因捷报而欢呼,却没有人转身,不,是没有人低头去看百姓,所以百姓汉朝,没了,诸侯割据,百姓民不聊生,那些诸侯,是如何笼络百姓,如何笼络军伍的,因为他们给的比朝廷多,对百姓比朝廷好,这些多,这些好,原本是朝廷应该给予百姓的,汉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是你要记住,任何朝代的灭亡,都与百姓有关,至少,至少至少某一部分缘故,与百姓有关。”
不知不觉间,小伙伴们也跟了上来,聆听着。
楚擎没有注意到身后的人越来越多,自顾自的说道:“你看,如今京中也很繁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