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师是个坑 >

第744章

帝师是个坑-第744章

小说: 帝师是个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伙伴们一一撤回了。

    足以跻身于中州名将的大军哥,将西路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蓝韧山。

    所过之处尸横遍野的温雅,将手下精锐托付给了从京中而来的谭忠平。

    陈定澜依旧留在瀛岛上,算是接替了楚擎的位置,统管所有远征军,包括太阳国度的士兵们。

    楚擎已经起草好了奏折,还权与东海,东海舟师大帅之位,推举陈定澜。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小伙伴们都全须全尾的回来了,最后归来的,是温老六。

    楚擎站在海面上,挥舞着右手。

    战船放下了小舟,面容激动的温雅没等小舟挺稳就跳了下来,深一脚浅一脚的跑了过来,单膝跪在了楚擎面前,激动的够呛。

    “大帅何故,折煞末将了。”

    楚擎后退一步,深深施了一礼:“楚擎,代我大昌军民,代朝廷,代天子,谢温将军为国征战。”

    作为楚擎的弟子,琅琊王昌贤与宰辅之侄南宫平,齐齐施礼。

    温雅紧紧咬住牙关,强忍着眼眶中的泪水。

    每当有战船回来时,每当有小伙伴回来时,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楚擎都会跑到沙滩上耐心的等着,亲自迎接。

    这是将士们应得的荣誉,再是隆重也不为过。

    满身风霜的温雅被搀扶了起来,望着远处的郭城,恍如隔世。

    前往瀛岛正好四个月,去时夏末归时冬,郭城,又是变换了一副模样。

    那一艘艘矗立在海面上的庞然大物,便是郭城,是尚云道,是东海,是大昌最大的依仗。

    郭城已经不需要再修建海防塔和城墙了,从一开始,陶若琳的目光就不止是局限在郭城,而是东海三道,东海三道的资源、民力、钱粮,在她的调度下,打造着明珠之梦,让东海成为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百姓依旧有着事做,忙碌着,憧憬着。

    军伍们依旧操练着,等候着,磨砺着。

    一艘艘新式战船进入到了海中,每当楚擎站在瞭望塔上望向这些战船时,总是心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奇怪感觉。

    是有点茫然了,大昌朝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战船,真正的战船,无比犀利的战船,可瀛岛覆灭在即,别说船,狗都出不去。

    唯独高句丽,这些战船只能派到高句丽的海域,既是震慑,也是封岛。

    这就是一个很奇怪的事,高句丽派遣了一波又一波使者,就很懵,咋地啦,拥务啥啊,啥玩意就来打我们了,发生什么事了?

    这一次老楚没发疯,太上皇和黄老四杀疯了,带着少量的昌军精锐,率领着高句丽“民”,指挥着金发碧眼的刹著人大军,在高句丽的国土上“肆虐”着,不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瞎特么打着玩,单纯为了过瘾。

    爷俩现在已经不在乎为什么要打了,反正打就是了,就一个字,过瘾。

    老楚带着刘瑾昔离开了高句丽,前往了遥远的西方,只是派人交给了楚擎一封信件。

    老爹说,他要去将楚擎的老娘带回来了,好好教训教训这个婆娘一顿,夫君和孩子都在这,跑那么远干什么去,这不是不守妇道吗,得教训,好好教训教训,让楚擎在大昌等着,他一定会将长公主带回来。

    信纸上,满是泪痕,楚擎无法想象,当老爹知道老娘还活着是,是一种怎样的激动与唏嘘。

    这一走,不知要多久。

    楚擎总是站在沙滩上,希望见到一艘船,船上,有爹,有妹子,还有寻了好久的老娘。

    大舅哥也总是陪着楚擎站在沙滩上,希望见到一艘船,船上,有妹子,有妹子,以及妹子。

    陶少章从高句丽回来后,话少了,总是郁郁寡欢着,怀里,也总塞着一方丝帕。

    东海少雪,第一场雪下的很大,鹅毛大雪。

    楚擎抱着橘狸纱,望着海面,他已经习惯了每日起床时站在这里看一看,望一望,是否有船。

    穿着狐裘的陶若琳站在楚擎的身旁,哈欠连连。

    “睡不够,就不要起这么早了。”

    楚擎搓了搓手,将温暖的双手盖在陶若琳有些发红的耳朵上。

    陶若琳用力的睁了睁眼睛:“我也想他们,太上皇与陛下归来,长公主与伯父归来,我们就回京,回到京中,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将婚事操办了。”

    终究是心结,陶若琳再是如何妖孽,总是女子,是女子便希望拥有一场所有人都羡慕,都瞩目,都祝福的婚事。

    橘狸纱从楚擎的怀里跳到了陶若琳的怀中,乖巧,温顺。

    “再等十日吧。”楚擎心情有些复杂,他最多只能等十日了。

    就在两日前,一封圣旨由孙平亲自送了回来,黄老四没有强行要求,而是拜托,和太上皇一起拜托楚擎,早日回京辅佐监国的太子。

    毕竟这爷俩离京都快两个月了,眼瞅着要到年关,终究还是不放心,但是回来吧俩人又有点不甘心,然后就将这事拜托给辈分最小的楚擎了。

    孙平不回高句丽了,伺候太上皇和黄老四的事,交给昌朝第一老赖孙安。

    第二老赖要回京中,告知太子和朝廷,将楚家父子的身份昭告天下,除了要册封国公的楚文盛,还要朝廷尽快拟出章程,关于楚擎封号之事。

    楚擎的名字被改了,或者说是被改回来了。

    大昌的昌,昌承庆。

    承,不使断绝,庆,又通卿,庆士之卿,天下无双,福泽连绵,。



    第1572章 归京

    

到了第十日,老昌和大黄没回来,旗船回来不少。

    父子二人杀疯了,已经开始商量要不要冒充一下番人莽穿高句丽,然后再让昌军“解救”高句丽。

    对于这件事楚擎没有任何意见。

    高句丽人是无辜的,但是高句丽的当权者一点都不无辜,有因必有果,如果不是这群蠢货想要摘桃子,也不会将大舅哥引过去,大舅哥不去,以老楚为首的暴力团伙更不会踏上高句丽的国土。

    十日期限已过,楚擎带着小伙伴们进入了马车,在三千精锐的护送下,前往回京的路上。

    依旧是夜间出发,楚擎不喜欢离别,从来东海的那一天他就知道,无论成败,无论投入多少,无论割舍多少,他不属于东海,也不会永远驻足在这里,既然瀛贼回天乏术,他也就没必要继续留在东海了,京中,需要他,趁着两代天子都不在,他需要趁此机会回京,再做一次恶人,将历史的巨轮前进速度,再加快一些,将那些阻挡巨轮前进的白痴们,统统碾死。

    来的时候风风火火,留的时候热热闹闹,走的时候,冷冷清清。

    “我为你不值。”

    马车之中,陶若琳幽幽的说道:“你值得一场送别,一场盛大的送别,你这样,会伤了很多人的心,湖女族人们的心,东海百姓的心,舟师水卒的心。”

    望着窗外,楚擎心底没有任何波澜。

    他渴望归属感,却又害怕归属感。

    就如同一局游戏,耗费了无数心思,建立了城堡,打造了军队,战胜了敌人,可最终,还是要到下一关,人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向前看,朝前走,可以挥手,却不能回去。

    早在不知不觉间,楚擎的目光已经不单单停留在某一处,不在京中,不在北边关,不在东海三道,而是像一只雄鹰,翱翔在大昌朝的上方,俯瞰着自己的家园,守护着家园组建的国土。

    他喜欢东海,喜欢无拘无束奔跑在沙滩上,喜欢将一口口装满银票的箱子踹翻引得军伍们哈哈大笑,更喜欢在战船上乘风破浪。

    炎黄号,终究还是没有来得及出航,原本列装的床弩,需要改成火炮,墨家子弟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铜料打造炮筒。

    因为炮筒的缘故,墨家子弟已经开始改良冶炼技术了。

    技艺的进步就是如此,要造一辆车,当这辆车造出来的时候,就会延伸出很多相关技术,轮胎运用的橡胶、发动机转化机械能,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也涉及到了五金交电的学问。

    “三颗种子,我在京中种下一颗种子,在北边关种下一颗种子,在东海,也种下了一颗种子,冯帅又穿上了盔甲,花甲之年披挂上阵,回到了边关,踏马草原,老头属于边关,京中的繁华不适合他,老头也会悉心照料我们种下的种子,东海这里,陈定澜是一个称职的府帅,也会成为一个称职的大帅,他与祝明远,同样会悉心照料我们种下的种子。”

    陶若琳靠在楚擎的肩膀上:“那京中的种子呢?”

    “京中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了,也是它最娇嫩的时期,我必须回去。”

    喜欢东海的陶若琳露出了笑容,她还会回到这里的,陪着楚擎回来,因为会有一天,东海的种子也会破土发芽,到了那时,楚擎就会回来。

    新修的官道上,马车与行人络绎不绝,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

    掀开了马车窗帘,楚擎的脸上少了几分玩世不恭,多了几分沉稳。

    反倒是那些原本很是沉稳的人,嬉笑怒骂着。

    骑在马上的廖文之看着王天玉,打趣问道,这小子到底经历了过了什么,整日没头没脑的。

    王天玉不吭声,秀了一下马术,单腿勾住马镫,弯腰捡起了一团雪,揉了揉,砸向了仇宝玉的后脑勺,然后回头,看向马车中的绿珠,嘿嘿傻乐。

    还是那些人,跟着楚擎来的人一个不少,反而多了一些。

    肖轶与陶琪共骑一马,你侬我侬。

    陶琪还未嫁人,却一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模样,要回去见肖轶的爹,也就是齐王。

    父子需要一场和解,楚擎将吴王昌承恪的“底细”告知了肖轶,阿轶三观有些崩塌,他不信,他要当面问问吴王,你不造反,为何让我二十多年来误以为你是反王,心中的委屈,他要告知昌承恪。

    委屈,肯定是有的,可如果单单是委屈,就不会想要将陶琪带到昌承恪的面前。

    需要回兵部受到府帅正式任命的温雅,出声训斥着白彪,嫌这小子弄脏了《尚书》。

    车队的最后方,是一架架白色的马车,马车中是骨灰坛,边军老卒的、禁卫的、探马的,用战旗包裹着。

    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车辙,很快,又被洁白的雪花掩盖,再被行人踩的泥泞不堪,倔强的白雪,依旧试图掩盖这些污迹。

    楚擎将陶若琳哄睡着后,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名录。

    名录上是一个个人名,一个个在京中的人名,都是商贾,商会的商贾。

    世家永不消失,只是换了一种称呼。

    混成世家的,没有傻子,无法在楚擎的屠刀下继续嚣张跋扈,便悄声无息的换了装束,大摇大摆的以商贾的身份,继续享受着他们以为天经地义的特权。

    欲壑难填,品尝了特权这颗甜美的果实后,就很难俯下身离开云端。

    楚擎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一个叫做白杰,一个叫做孙庸。

    白杰是大昌朝叫得上号的商贾,有钱到了一定的地位,那就不是士、农、工、商中的商。

    孙庸是京中老实巴交的石料铺子掌柜,有名有姓,却没头没脸,两年前,老娘得了病,郎中的诊金都计较一番,不是不孝,而是得想着婆娘和孩子,穷苦人。

    大商贾还是大商贾,只是变的受人敬仰,因为建盖了十二所寒门书院,就因建盖了十二所书院,白家子弟吃醉了酒,冲着孔圣人的石像吐了口口水。

    小商贾倒是变成了大商贾,也是受人敬仰,不是建盖了寒门书院,而是将采购了酒肉,每月定时送到军营中,和八大营的云麾将军们称兄道弟。

    官商倒是没有勾结,只是这些商贾,不单单要赚钱,还要试探性的触摸朝政,有人踩他们的爪子,他们就说自己是商贾,是弱者,抬出身份,商会的商贾,千骑营大统领楚擎成立的商会的商贾,然后用爪子挥舞着,说自己是弱者,被欺负的弱者,一边叫委屈,一边继续试探的摸向不应触摸的权利。

    “老实本分的赚钱,老实本分的享受生活,老实本分的活着,就这么难吗?”

    楚擎摇了摇头,他真的不愿意再当什么活畜生了,只是总有很多真正的畜生,等着他这个活畜生去修理。



    第1573章 新的征程

    

人在路上,不能总是休息,车马不停,楚擎的烦心事也不停。

    各道的探马纷纷等着车队,进入车厢之中,半拉屁股挨着车座,小心翼翼的汇报着各州府的情况。

    快到京中了,几处州府的读书人,还有那些所谓的大儒名士,又开始胡咧咧,气的廖文之想要申请出战。

    东海三道募兵募的太厉害,这些大儒名士们说什么昌朝带点穷兵黩武的意思,离三道不远,也不近,这种说法很有市场,百姓不知内情,怕募兵募到自己头上,理解打瀛岛,不理解为什么打高句丽。

    楚擎处之泰然,这是他意料之中的情况。

    西方人读《战争论》,主张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

    大昌朝还在读《孙子兵法》,十三章里,十章都在讲怎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是奇书,可这种奇书怕就怕只读懂个皮毛,可惜,十个人里面,九个人连皮毛都没读懂,大昌朝的国土,不应只限于中州,未来即将涉足的土地,这些人不懂儒学,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些难,还是得靠拳头。

    楚擎见过一个球,叫做地球仪的球,每一片颜色,都代表着财富、土地以及机遇。

    可只有他见过,其他人,没见过,见过的人,无法解释,没见过的人,只是在井里望着一方天地,以为这就是极限。

    “彻查,那些说穷兵黩武的大儒名士们,挨个查,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彻查,有任何与事实不符,毫无依据,信口开河的话,贴在公告上,既然自认为是大儒,是名士,那就要对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负责,如果还说东海三道募兵是穷兵黩武,那就将他们带到东海三道,让他们随意挑选一百个百姓,然后和这些百姓去说,说服这些百姓,不要再继续派兵攻打瀛岛了,对了,如果百姓将他们活活打死,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东海三道由官府牵头,刊印报纸,百姓,不该被继续愚弄下去了。”

    探马应了声“唯”,下了马车。

    陶若琳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趴在了楚擎的腿上。

    “你之前说,关于言论,对,说每个人都有言论的自由。”

    “我是说过这话,言论是需要自由。”楚擎挑拨着陶若琳的长发:“但是大儒与名士,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场合误导百姓的大儒与名士,他们可以随意言论,但是如果与事实不符,那就要失去自由,因为管不住自己的逼嘴,言论可以,但是我不保证他们言论后是否还拥有自由,谁叫他们是大儒名士。”

    关于言论自由这种事,楚擎作为一个屌丝出身,自然是支持的。

    可老百姓是老百姓,哪怕说自己玉皇大帝转世也没关系,没人会信,最多会将他当成疯子。

    大儒和名士就不同了,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当他们说自己是玉皇大帝转世,真的会有百姓相信。

    正是因为大儒和名士太多了,只是忙碌与生存的百姓们,没办法分得清这群人到底是说话还是放屁,总是被煽动着、误导。

    将脑袋探出窗户,楚擎喊了一声:“三哥。”

    骑着马的福三就在旁边,弯下腰:“少爷您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