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61章

1625冰封帝国-第61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堪还是赶鸭子上架了。

    “软式横帆与三角帆的组合,受力更饱满,转向更迅捷”,加上大大优于压舱石的沉重下摆的设计类似与后世帆船用于防止侧翻的龙骨,帆船侧翻时,由于下摆的存在,在巨大的阻力下可有效避免侧翻,道理也很简单,你用一根船桨在水里滑动很容易,不过你能用一根长六丈、宽半丈、厚一尺的巨型船桨划得动吗?,尼堪设计的船型的结构已经与眼下欧洲的船只接近了,不过外形依旧是大明式样的。

    底层可装载除压舱石之外的粮食、饮水、弹药、备用的武器等物,船桨设置在下层,两侧各有十人。

    首层甲板是放置五百斤火炮的地方,船首楼和船尾楼各有三门,两侧各有一门,对着前后的各有一门,首尾楼之间的空甲板安放了六门,两侧各三门,若是碰到雨天便只有船首尾的六门火炮能用了。

    这样一来,虽然安装了轮滑等装置,不过每门火炮还是要用三人操控才行,十二门火炮便是三十六人,加上二十名桨手,这便是五十六人。

    加上操控船帆、索具、支架的水手以及战斗兵,一艘船可装载一百二十人。

    另有小船五艘,都是只能装载三十人的船只,有单根的纵帆,设置桨手十人,战斗兵十五人,水手五人,只有一处尾舵,用于掌控方向。

    每艘小船的船头有一门两百斤的小炮。

    如今,随着阿斯兰大汗一声令下,原来的常备军中抽掉了一千熟知水性、有从事过渔猎经验的人,都放在这十艘船上训练按照配置,六百五十人就行了,尼堪多配了三百五十人,自然是为了做长久的打算。

    桨手也时不时到首层甲板操控船帆,而首层甲板面的水兵也不时下到中层划桨作为一项体力锻炼。

    七丈长、两丈宽的船只还配备了大量的桨手,自然是因为船帆、支索复杂,在没有完全熟练的情形下一旦遇敌至少还有船桨作为动力,不至于乱成一团。

    这一千人全部在从墨尔迪勒到石勒喀河汇入黑龙江的约莫五百多里的河面上训练着,这一段河面,后世的俄罗斯还能跑轮船,眼下这些小帆船自然不在话下。

    这一千人,作为尼堪第一支“水师”部队,最终还是从李延庚的部队里找了一个以前在东江镇水师里当过把总的人担任千总。

    此人叫孙佳绩,还是孙得功的一个远房亲戚,今年三十岁,会操控纵帆以及火炮,算是尼堪手下难得的多面手,尼堪与他详聊过后便从李延庚的部下抽调过来。

    与孙得功不同,孙佳绩一家人都在五年前老奴的大屠杀中死了,对于建奴那是咬牙切齿,也是李延庚的铁杆亲信之一,加入尼堪的队伍后也是抱着能为家里复仇的想法,见大汗有心要筹备水师,二话没说便过来了。

 第三章 宁北将军

    “兹特封尔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奴儿干都司正二品都指挥使,钦赐宁北将军印,萌一子为世袭锦衣卫千户”

    与建奴签订协议后,尼堪将在赤塔已经候了许久的孙传庭接了过来,当从他嘴里得知自己早就从建奴俘虏那里知晓的官位时,心里不禁苦笑了一下。

    他苦笑的背后也是有原因的,一是明国那四处漏风的情报系统。

    其二嘛,自然是职衔的问题,他记得历史上毛文龙可是挂了“左都督”一品武官的大衔的,先不论最近的几次战斗,青山、老河战役,自己歼灭建奴、鞑奴好几万兵力,功绩远比毛文龙强许多,可如今得来的也就是一个“都督佥事”。

    何况,先前得的北海卫指挥使是世系,如今这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却没有这一条,眼见得如果自己做大了,明国还有换人的可能。

    再者,朝廷只给自己上了“宁北将军”之印,并没有平奴、宁胡字眼,可见他们还是将自己视为胡人。

    孙传庭见尼堪许久不语,便询问究竟。

    尼堪便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出来了。

    孙传庭也是哑口无言,他倒是没有想到这许多,忙安慰道:“秀荣,那毛文龙到底是大明武举出身,封为左都督时年岁已高,你如今年才逾冠,来日方长,何必在这些事情上斤斤计较?”

    “至于世职的问题,说明朝廷将你当自己人看待才会如此,否则大可封你为某某汗位即可”

    “宁北、平奴、宁胡此类,也就是一个名义,你身边都是胡人,用平奴、宁胡合适吗?依我来看,还是宁北恰当”

    尼堪一听,倒也有一些道理。

    “那如何宁北,皇上有旨意吗?”

    孙传庭笑道:“你的意思呢?”

    尼堪想了想,也不想糊弄眼前这位为自己千里奔波的人,何况他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叔叔。

    “叔父,经过青城老河、岭东岭西之战后,西拉木伦河以东的蒙古人、建奴都是元气大伤,想要大规模进攻大明恐怕力有未逮,不过西边的虎墩兔憨实力还在,以宣大、陕西三边的边军实力,就算打不赢他,也至少能保证不会大败吧”

    “至于境内的流贼,相信以大明的实力,应该很快能平息吧”

    尼堪心里其实打了一个埋伏,以建奴的实力,虽然对上他阿斯兰汗力有未逮,不过对上辽东的祖大寿还是绰绰有余的,估计今年的大凌河战役还会如期上演,相信经过尼堪的事情后,皇太极更加会强化原本在他心中已经成型的“围城打援,削弱明军实力,耗损明国国库,收降汉将,变相补充大清”的战略。

    孙传庭点点头,“差不多,不过朝廷想知道的是,接下来你这位新任奴儿干都司的都指挥使会做些什么来保证大明北境的安宁?”

    “呵呵”,尼堪微笑道,“自然是将以前的都司辖区诸部恢复”

    “放心吧,岭东西之战后,整个黑龙江的中上游都控制在我手里,下游正在恢复之中,不出两年,整个长白山以东一直到大海边上,都是我阿斯兰汗的辖地,届时建奴想要出兵对大明不利,不会不考虑到我对他的威胁”

    “秀荣”,孙传庭却摆了摆手,“倒是无须这么快,还是稍安勿躁,徐徐图之,徐徐图之啊,你部虽然悍勇,不过丁口不多,若是一下占了这么大的地方,必定要处处派兵镇守,这样一来便给了建奴以可乘之机”

    尼堪点点头,看来自己这位“家主”也并不是一屁股全部坐在朝廷那边。

    “放心吧,叔叔,我自有分寸”

    孙传庭笑了一笑,“你的话还没说完呢,假如大明以前的奴儿干都司辖地全被你恢复了,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尼堪也不是傻子,自然知晓这时朝廷在试探试探他的态度。

    “叔叔,就算恢复了都司的辖地,不过由于地广人稀,能守住此地就不错了,还能有什么打算?”

    “真的?”

    孙传庭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叔叔尽管放心,由于我的出现,索伦人、蒙古人、女真人在北境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任何一方想要吃掉另外一方都不容易,原本建奴几乎要将蒙古人全部收服,眼下他却无法办到了”

    “不过想要这些一直以来都高高在上的鞑奴一下子向索伦人称臣也不现实,估计在未来五到十年都会是这种平衡的态势”

    “这样一来,大明的北境也算是安宁了,我也算做到了宁北一事”

    其实,以尼堪现在的实力,将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的精壮纳入到他的常备军,新组建万骑也不是难事,经过严格训练后以他两万余精骑,万余步军的实力,还有大量的火器,占据整个漠南也大有可能。

    不过那样一来,大明需要担心的便不是鞑奴了,而是他这更加强悍的索伦大汗。

    故此,在自己的实力没有明显得到增强外,任何轻举妄动都是不合时宜的。

    孙传庭走了,带着尼堪的承诺心满意足地走了。

    孙传庭刚走,尼堪立即来到了墨尔迪勒城。

    王文慧的公事房里,尼堪坐在主位一脸严肃。

    “像这样的大船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一艘?”

    “大汗,材料充足的话,需要三到五个月”

    “冬日也可以不停吗?”

    “冬日要继续的话会麻烦一些,这里天气实在太过寒冷,油漆都结成了硬块,需要烘烤才行”

    “现在船坊有多少人?”

    “回禀大汗,各类工匠加起来千余人,不过熟练工匠也就是从大明过来的那两百多人”

    “上次我让你们增加船坞”

    “大汗,已经根据您的吩咐增加了一倍,如今可同时开建十五艘大船、五艘小船”

    “若是在其它地方在建造一座船坊,这里能保证正常建造吗?”

    “大汗,应该问题不大,这两百多人可以分成两拨,索伦人的木匠也有近三百,经过这一次十艘船只的建设后在大明工匠的带领下应该问题不大”

    “好”

    尼堪站了起来。

    “本汗计划在黑龙江中游,精奇里江汇入的地方,原本黑城的所在再兴建一处船坊,也是二十座船坞,你两人记好了,每三个月完成一批,今年才是一月份,就算从二月份开始干,赶出三批船只应该问题不大”

    杨春心里一凛,大汗突然急急忙忙要造这许多船只作甚?若是经略黑龙江一带,有十艘大船也就够了,造这许多,也没有足够的水手来操纵它们啊。

    “大汗,不是不可以,时间仓促,就怕质量得不到保证”

    “一定要保证!我以前跟你等不说了嘛,船板、船骨、桅杆、船帆、船索、支架都分开制作,最后凑在一起不就行了?”

    “何况,这次在墨尔迪勒增加的船坞开始建造大一号的船只”

    目前尼堪的大船也就是三百料左右,拿到后世的话最多一百吨,不过前不久与王文慧、杨春商议过后,决定在新的船坞里建造约莫五百料的更大的船只。

    与现在大船相比,船只分为三层甲板,吃水更深,不过底层甲板开有桨口,是专门划桨的地方,若是到了海上风大浪急的时候还可以将桨口封闭。

    第二层甲板专门放置火炮。

    首层甲板则是操帆、战斗的地方。

    这样的船只长度大约是九丈,宽约两丈半,除了装载一百五十名水兵外,还可以装载同等数量的陆师。

    由于有了专门的、可遮风挡雨的火炮空间,一层可放置八到十门,在增加船帮以及甲板的厚度后,可放置常备军新出的八百斤重的火炮。

    这样的船只,由于有船桨的加成,在内河、近海都可大派用场。

    尼堪倒是想建造西式的盖伦大船或者广东、福建一带大号的广船或福船,可惜缺少耐用的材料。

    而林中漫山遍野的松木、杉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好好利用起来岂非暴殄天物?

    “就这样,新船坊最快启用也要到下半年了,考虑到木料等因素,今年最多能建造一批,一批就一批,墨尔迪勒二十艘,黑城二十艘,这便是四十艘”

    “墨尔迪勒这里还能再建造一批原来的船只,这便是二十艘”

    “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加上已经下水的十艘船只,我希望看到有二十艘五百料、三层甲板的大船,二十艘三百料、两层甲板的中型船只、单桅小船二十艘”

    “大汗”,王文慧恭恭敬敬地说道,“职部并不知晓您要这许多大船有何用,不过按照两层甲板的船只至少需配一百人来看,四十艘大船最少也得有四千人,可眼下孙将军的水师只有一千人”

    “这个你等无须操心”

    说着他看向孙佳绩,“原本在呼伦城操练时淘汰了两千步军,如今都在矿山和作坊附近做守卫用,或者在工地上做工,实在太浪费了,不如将他们全部划入水师,再在陆师里抽调两千人”

    孙佳绩的眼睛一下冒光了,这样一来他的麾下便有五千人余人了。

    看着孙佳绩放光的双眼,尼堪心里却有些打鼓。

    不过他顾不得这许多了,按照他的筹划,这两年又有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等着他去做,想要彻底控制原奴儿干都司的辖地,非得有大量的人丁不可,想要有大量的人丁,这件事必须得做,而这件事想要做成,没有大量的船只是不行的。

    没办法,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如果还是按部就班,慢慢蓄积力量的话,他心目中那大量的人丁恐怕就会落空了。

    一句话,时不我待。

 第四章 黑龙江(上)

    开春后雅丹便出发了,他首先跟着孙佳绩的船队去了黑龙江的那一系列木城。

    第一站便是雅克萨城。

    发源于大兴安岭的额穆尔河在这里注入黑龙江,与黑龙江一起将当地变成了一处约莫上百平方公里的大型沼泽、水洼、黑土地纵横交错的平地。

    奥拉部所在的雅克萨城便在黑龙江的右岸,一处黑土地的所在,其对面的连绵交错的水网则是水貂最喜欢的地方。

    阿尔巴西,奥拉部的哈拉达,得知阿斯兰大汗的人到了,立即在码头上迎接。

    实际上,以雅丹那喜欢打铁、沉默寡言的性子,实在是不适合这个活计,不过谁让他是尼堪的爱将,又是为数不多懂得女真、蒙古、突厥三门语言的人呢。

    这是雅丹的第一次出访,他也有些忐忑。

    不过如今的他已经是二十三岁的大人了,跟着尼堪打过几仗后这信心也上来了,这次出访他穿了一身浅蓝色的棉袍,学着尼堪戴了一顶大帽。

    “哈拉达”

    雅丹尽量挤出了一丝笑容。

    阿尔巴西是一个四十岁的矮壮汉子,见到雅丹赶紧弯腰鞠了一躬。

    “大人”

    尼堪在兴安岭附近的两场战事的结果已经传到黑龙江流域了,眼看着以前的两大霸主博穆博果尔、巴尔达奇都纷纷向他称臣,作为只有几个屯子的奥拉部酋长,若不是被猪油蒙了心,便没有拒绝尼堪使者的道理。

    在阿尔巴西的屋子里,宾主一番寒暄后很快便进入了正题一想到下面还有几十个木城,雅丹头都大了,可不得速战速决。

    “哈拉达,此次来是商谈贵部与阿斯兰大汗合作的事宜”

    “一切以大汗马首是瞻”

    “哦?哈拉达既然这样快人快语,我也不打圈了,大汗的意思,雅克萨到黑城一带的部落,家里凡是有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未成亲的男丁的,一律迁到精奇里江的江口去”

    连博穆博果尔都迁了三千户人家去了大平原,阿尔巴西听了此话略一犹豫便同意了。

    “你部按照农户的规制上缴赋税,大汗体恤民情,每年上缴收获的一成即可”

    “怎么个缴法?”

    “还是由哈拉达统一收取,送到黑城去,那里将来会兴建一座大城,当然了,这之前需要清点一下丁口和田地”

    阿尔巴西一听便同意了,这收取税赋的大权还是在自己手里,自己的头上无非是由博穆博果尔换成了尼堪而已。

    这也是尼堪的权宜之计,在没有进一步的渗透、感化之前,若是直接采用官员征收赋税的形势,黑龙江一带的木城非沸反盈天不可。

    为什么有这么多木城?

    各木城背后的哈拉达、部落之间争夺土地、航道、丁口的战事已经在此地上演了近千年。

    忙完雅克萨的事情后,雅丹坐着孙佳绩的船只马不停蹄地继续南下了,多锦、乌库尔、以西肯、鄂西门、阿萨津,等雅达抵达博穆博果尔所在的乌鲁苏城时,时间才刚刚过去十日。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