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62章

1625冰封帝国-第62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完雅克萨的事情后,雅丹坐着孙佳绩的船只马不停蹄地继续南下了,多锦、乌库尔、以西肯、鄂西门、阿萨津,等雅达抵达博穆博果尔所在的乌鲁苏城时,时间才刚刚过去十日。

    一切都很顺利,这也是因为有强大的阿斯兰汗在后面支撑,否则,就算是以前的博穆博果尔,以前也就是向各座木城收取一些貂皮而已。

    乌鲁苏城。

    前不久还意气风发的博穆博果尔一下子显得既衰老又憔悴他今年才三十五岁,还没有阿尔巴西大。

    “什么?”,一听说还要将族里有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壮丁的人家迁到黑城,他一下跳起来了。

    “大人,我可是听从阿斯兰大汗的安排将三千户达斡尔人迁到了你们口中的哈尔滨,如今怎地”

    “大汗”

    一听到雅丹嘴里还是说着“大汗”,博穆博果尔脸上略略好看了一些。

    “按照阿斯兰大汗的安排,大汗您依旧是阿斯兰汗麾下的副汗,考虑到迁徙达斡尔人的贡献,您直属的比拉尔部暂时不缴纳赋税,不过听说乌鲁苏城除了比拉尔部,还有两个部落,周围也有十几个屯子”

    “对于这些部落,必须得按照大汗的意见办”

    如今尼堪麾下的副汗有好几位,已经不是以前那独一无二的的博格拉汗了,而只是一种荣誉性的尊称。

    雅丹说完后竟然觉得自己气也不喘心也不慌,慢条斯理地喝起了奶茶,对面可是手下有两千精骑的索伦人东支的大汗啊,虽然今年过后他手下肯定不会有两千骑了,最多两三百骑而已。

    博穆博果尔心里大怒,藏在衣袖里的双拳也握得紧紧的,他的身体由于愤怒也在颤抖,这一切都逃不过雅丹的眼睛。

    “大汗,别再做无谓的事情了,您再强也强不过蒙古人和建州人,请在一个月以内按照我刚才所说的办理,同时,乌鲁苏城的码头必须对阿斯兰汗的商人和军队开放,对于码头不合格的,我们的常备军也会进行改造”

    雅丹说完拿起帽子站了起来,向博穆博果尔略低了一下头便出去了,留下博穆博果尔一个人在那里目瞪口呆。

    几日后大队抵达了黑城。

    这里是精奇里江与黑龙江交汇的地方,后世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与中国黑河市所在,地域之宽广可不是乌鲁苏城可以比拟的。

    后世这里两岸的平地可是开垦出来了上百万亩的田地。

    不过自从巴尔达奇迁到三姓依兰后,这里便冷落下来。

    因为阿斯兰汗一早便放出话来这个地方他有用。

    抵达黑河城后,只见孙道成已经在那里了。

    白城此时已经建好了城墙和主建筑,只剩下城内的一些设施还没有最后完成,尼堪一声令下,孙老道便带着三百工匠屁颠屁颠地来到了这里。

    在黑龙江与精奇里江之间的地方,尼堪准备建造一座大的木城,作为整个黑龙江干流的中心城堡,将来博穆博果尔麾下的丁口迁了过来也是他阿斯兰汗的直属部落。

    这座木城可与黑龙江两岸那些普通的木城不同,城墙却是夯筑的,当然了,作为深处内地的城池,没有必要建成白城那样牢固的城池,只是一道高约两丈的土墙而已,土墙下面还有几道矮墙,顺着矮墙爬上去后可以站在上面警戒、射击。

    刚刚从大山深处迁到精奇里江流域的一千多户人家也在孙老道食盐、铁器的诱惑下过来帮工,眼下在这里参与劳作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千人。

    孙佳绩在这里留下了一百人,按照尼堪的筹划,这里的港口将是整个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港口,除了航运,还是造船的基地,这样的话港口设施、码头就得好好拾掇拾掇,这次连杨春也赶了过来。

    留下一些人后,雅丹、孙佳绩带着剩下的船只继续东下。

    十日后抵达了伯力。

    伯力,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地方,也是当地的一个库亚拉部族博和礼伯力名字的来源的木城所在。

    不过眼下伯力木城却是一座空城,木城里的哈拉达一家连同城外的几个屯子的农户全部被皇太极迁到了辽东。

    此时,索伦人的阿斯兰大汗已经亲自带着一千五百步军,五百工匠以及大量的物资在此处等待孙佳绩一行。

    跟随一千五百步军还有同等数量的马匹、大量的粮草、食盐、弹药等物。

    带队的正是即将成为尼堪妹夫的罗承志。

    “现在是五月底”,尼堪先看了看罗承志,又看了看天色,心中隐隐有些不安,“要下雨了,不过船队却装不了这许多人,这样,孙佳绩的小船四艘跟着你走,除了水师军卒,将一部分的粮草、弹药也装上”

    “剩下的全部步行到兴凯湖南侧的双城子,估计那里应该空了,你等先在那里等着,摸清周边的地形、丁口等情形,等大船沿着海岸线抵达目的地后再北上通知你等”

    虽然布耶楚克看上了罗承志,不过尼堪却不想他坐享其成,想成为他阿斯兰汗的妹夫,手底下必须有一些功绩才好。

    尼堪在伯力留下一百人镇守,自己带着一百亲卫坐上了孙佳绩的大船,沿着黑龙江继续向下游驶去。

    过了伯力,黑龙江两岸又开始出现了零零星星的人群,多半是身披鱼皮的费雅咯人和黑斤人赫哲族,他们见到尼堪的船队赶紧又躲了起来金国已经派人来捉过几次“鱼皮鞑子”,有开着大船来的,也有踏着冰雪来的,如今他们他们一见到大船就害怕。

    船队一共有六艘,五大一小,五艘大船在后面,那艘平底的、单桅的小船在前面探路,与大船保留着约莫百米的距离。

    黑龙江下游河汊超多,河面宽阔,若是没有引导的船只,大船不小心进了岔道或者钻进了浅滩便麻烦了。

    十日后船队抵达了一处河面有多处巨大沙洲的地方,小心翼翼越过沙洲地带后,不多久左侧的岸上便发现了一座简单的木城,木城的周围用栅栏糊着泥巴圈着。

    说是木城,实际上也就是一处村落,但村落周围并没有农田。

    木制的建筑,没有农田,尼堪一下有些不知所措。

    按照地理环境,此处应该是后世俄罗斯阿穆尔河畔共青城所在,远东最大的煤铁、黑色金属工业基地,以及黑龙江下游最大的港口城市。

    “我们上去吧”

    村子的前面出现了一些人群,并没有像在伯力附近那样,一见到大船便四散奔逃,看来建奴四处搜捕“鱼皮鞑子”和“野人女真”部落,多半是以宁古塔为中心,向北、向东进行而已,尚没有远到此地的程度。

    对于建奴来说,三姓附近、伯力附近、乌苏里江流域、图们江流域散落的“鱼皮鞑子”、“野人女真”部落更多,聚集地也更集中,丁口也更多,捕捉一次远比去黑龙江下游以及沿海地带划算得多。

    或许金国的势力已经达到了此地,不过并没有强制迁徙丁口,而是通过“供貂、赏乌林、嫁格格”的手段进行羁縻。

    村子门口简易的码头上已经堆集了一些男女老少,尼堪决定上岸去瞧瞧。

 第五章 黑龙江(下)

    尼堪只带着孙传宇、查克丹等十多人上了岸。

    见到船只靠近了村子,围观的人群一下骚动起来。

    尼堪看见他们手里也有握着短刀和木棍的,将一个白发老头围在中间,查克丹大声喊道:“阿斯兰大汗在此,你等还不过来拜见?!”

    查克丹说的自然是索伦语,女真语中的一支,还是几千里之外的尼布楚索伦语,饶是如此,那穿着在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味鱼皮衣服的男女老少还是听懂了。

    只见那脑后拖着一根粗大辫子的白发老头在两个年轻人的扶持下走上前来,向着尼堪一行略弯了弯腰。

    与他们的鱼皮衣服相比,尼堪和他的亲卫都是两层的棉布衣服,戴着大帽,一看就是从更加“文明”的地方来的。

    尼堪上前向那老头施了一礼,“老丈,敢问此处叫何名?离大海还有多远?”

    那老头看了看尼堪,“你等是什么人?从哪里来?”

    查克丹赶紧上前,“这位便是统领大湖以西、黑龙江中上游,占据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阿斯兰大汗!”

    那老头眼神里有些迷茫,“阿斯兰汗?那昆都伦汗呢?车臣汗呢?”

    尼堪微微一笑,这昆都伦汗自然是老汗努尔哈赤的曾经用过的称号,而车臣汗又叫英明汗,蒙古人、女真人很多人叫过这个封号,皇太极也是其中之一,这老头说的肯定不是硕垒,自然就是皇太极了。

    看来,阿斯兰大汗的丰功伟绩尚没有传到黑龙江下游一带。

    查克丹赶紧一五一十地同那老头讲起来,半晌那老头才有些迷惑地看着尼堪,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嘴里还喃喃自语着。

    “怎么可能?”

    不过看到大江上那些“巨舟”,以及他的族人停在江边、与“巨舟”相比宛若蝼蚁的独木舟,这才意识到刚才这后生说的有可能是真的。

    “扑通”,老头跪下了,随着他的跪下,他身后跪下了一大群人,白色的鱼皮衣服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尼堪将老头扶起来,并握着他的手。

    “大汗”,老头有些不知所措,“这地方叫诸民,附近还有瓦伦、莫尔齐两个村落,都是从黑龙江上游迁过来的,这里有费雅咯人,也有鄂伦春人、黑斤人”

    诸民,实际上就是索伦、女真的转音。

    尼堪点点头,这些人多半是不愿意跟着大队迁徙到金国的,又怕得罪了金国人招致灾祸便迁徙到下游一带。

    “我叫瑚图礼,是黑斤人,舔为诸民城的哈拉达,如今城里还有两百多户,算是下游一带最大的部落,这里离大海尚有十五日左右的距离,从这里开始,越往下游走,丁口越少”

    老头的意思是坐上他们的独木舟需要十五日才能抵达海口,至于为什么越往下走丁口越少,自然是因为越往下走黑龙江泛滥的越厉害,适宜居住的地方越少而已。

    尼堪心想,独木舟要十五日,他们这有着船帆、船桨的大船应该在十日之内就可抵达了。

    不过,像诸民这样的地方尼堪是不会放过的。

    “老丈,此地本汗想买下来,不知”

    瑚图礼听了心里一凛,原本不想同意的,转念一想,“眼前这位阿斯兰大汗虽然年轻,又生得俊雅,浑不似我林中诸人,不过他们有大船,手里都是亮闪闪的兵器,一艘大船上的人便可灭了诸民一部,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还不如与他多谈一些条件”

    “我需要食盐、大量的布匹,还有铁器”,瑚图礼看着对方身上穿着的棉布,一脸的眼热。

    “好,哈拉达,这样,你村落里有两百多户,本汗算你三百户,就给你三百匹布,十石盐巴,每户一口铁锅、一把短刀,您看如何?”

    此话一出,围在瑚图礼周围的“鱼皮鞑子”一下轰动起来。

    也是,就算金国在三姓一带设置“供貂、赏乌林”的处所,也就是像瑚图礼这样的头人有机会得到像衣服、布匹、铁器这样的赏赐,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得到。

    尼堪见瑚图礼还有些犹豫,便将他拉到一边,偷偷对他说道:“哈拉达,您家里自然与众不同,没的说,一套上好的成衣,十匹布,铁锅三口,长短刀各一,铁质箭头一百个,您看”

    瑚图礼大喜,他拉着尼堪的手来到众人面前,接着又拜倒在地。

    “诸民部两百四十五户从今往后就是阿斯兰大汗的属民,愿听从大汗的调遣”

    尼堪笑着将他扶起来,接着回头对孙传宇说道:“赶紧搬东西”

    尼堪此次出行,带了大量的布匹,为的就是接洽沿途的“野人”部落,五艘大船,最值钱的东西便是布匹,每艘装载了两百匹布,一共一千匹。

    “大汗,在这黑龙江两侧的窝集里,尚有大量的野人部落,都是使犬的部落,每一部也就是一二十户,不过加起来也不少,有一些原本也住在江边,自从昆都伦汗出现后,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搬到丛林里去了”

    在瑚图礼的心中,住在江边的自然是“开化人”,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肯定是“野人”了,不过在满清贵族眼里,像他们这样的人依旧是“野人”。

    “大概有多少人?”,尼堪眼睛一亮。

    “大汗,老儿以前是伯力附近的人,那里南北各有一处窝集,北面是齐木里窝集,南边是和啰窝集,再往下游走则分别是库鲁窝集、明噶里窝集,诸民北面是格楞窝集,南面是庄蔼窝集,都是密密匝匝的丛林”

    “每一处窝集都有不少人丁”,瑚图礼悠悠地说到,“从伯力一直到海口,加起来恐怕也不下两千户,若是算上海边的,则不下三千户”

    尼堪点点头,所谓窝集,原本是丛林的意思,不过此时在女真语里已经演化成“住在丛林里的人”。

    窝集,也叫勿吉,乃黑水靺鞨的后裔。

    三千户,看似很多,不过却散布在黑龙江下游近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想要快速将这些人聚拢完全没有可能。

    不过,通过互市,将他们徐徐吸引到河边、海边某处定居还是有可能的,但那需要大量的时间。

    尼堪在诸民留下了五十人,让他们在瑚图礼的部族搬迁完毕后,对诸民城寨进行修葺,为将来正式的城池建设奠定基础。

    见尼堪他们要继续向下游行驶,瑚图礼让自己的长孙苏纳女真语,牵狗的绳子带着九名十八岁左右的小子跟着尼堪去了,苏纳最远到过库页岛,做向导再也合适不过,何况尼堪见瑚图礼主动将人送上来,便吩咐孙传宇拿出十套常备军的军服让他们装扮起来。

    后来见到这十人个个身穿棉布衣服,戴着大帽,背着有着铁质箭头的弓箭,挎着横刀,诸民村的其他人顿时羡慕的不得了。

    “大汗,黑龙江的江口附近还有一处村落,以前也是大明的卫所,叫庙屯,人丁不多,也有百十户,都是在海边打渔、打海兽之人,与本村也有一些亲戚关系,其哈拉达是苏纳的姨丈,由苏纳跟着,应该不会起冲突”

    “库页岛上丁口不多,全部加起来恐怕也就千余户,最大一个部落是长毛部,此部落无论男女老少,脸上都生着长毛,另外还有一些操着我们这样语言的库亚拉人、费雅咯人、鄂伦春人、黑斤人”

    “老儿十多年前去过那地方,此地的南部有倭人的集市,岛上之人用皮毛等物向倭人交换布匹、食盐等物,大汗若是要去那里,建议先从北边做起”

    尼堪点点头,这长毛部落,也就是后世日本人嘴里的“虾夷人”或者“苦夷人”,也是库页岛名字的由来,此类人体毛发旺盛,传到黑龙江流域便成了“长毛部落”,传到大明则成了“长毛国”。

    山海经,镜花缘,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几日后,船队来到奇集湖的所在,一处黑龙江向东泛滥形成的大湖,此处离东边的大海只有三十多里,大海的边上便是后世俄罗斯的德卡斯特里港。

    从这里抵达鞑靼海峡要比直接沿着黑龙江出海路途要近上千里,尼堪自然也安排人下去细细细细探查,并让查克丹详细记录下来。

    抵达特林屯,也就是前奴儿干都司衙门所在之地,尼堪向当地的民众出示了自己被任命为“宁北将军、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