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784章

启明1158-第784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兵眨了眨眼睛,想了想,才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我会转告司令的。”
  “恩。”
  点了点头,张越景就拉着苏绝离开了。
  “我不觉得海生猜不到这个事情和我们是无关的。”
  苏绝四处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便皱眉低声道:“旁人不知道,我们这帮老伙计还不知道吗?苏隐从十四岁开始就神出鬼没,常常见不到人,和咱们的关系也越来越淡,他这种人,做出什么事情我都不觉得奇怪。”
  张越景摇了摇头,也四下看了看,见周围的确没人,便叹了口气。
  “现在讨论这些是没有意义的,海生只是在气头上,一时半会儿想不通,等他冷静了,是能想通的。”
  “就怕他想通了也会从此对我们心存芥蒂。”
  苏绝更是叹息不止,低声道:“我是真没料到最后居然来了这么一出,我也没料到居然有那么多人对主席的政策不满,这太出乎我的预料了。”
  “我更担心的还不是这个。”
  张越景微微叹息道:“如果主席一直都是皇帝,我想根本就不会有这样一出,可问题就在于主席并不想一直做皇帝,他根本也不愿意做皇帝,并且,他也不允许其他人高高在上,忘了本。
  当下,很多人的确是膨胀了,他们手握重权,在很多部下的吹捧声中逐渐失去了曾经的自己,逐渐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而这恰恰是主席不能容忍的,所以,才有了这样一出。”
  “忘本啊……”
  苏绝摇了摇头,低声道:“瞧着宴会厅里那些人的模样,我估计忘本的人不在少数,咱们还是谨言慎行吧,对于这些事情,以后咱们要格外小心,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辞。”
  “也只有这样了。”
  张越景点了点头,开口道:“之前我和主席谈话,他提到了封建大家长的事情,说现在有些高层官员已经渐渐开始把自己放在一个大家长的位置上,对于民众的奋起感觉受到了冒犯,所以才有如此的举动。
  我本以为就算是谈话,应该也是围绕着封建大家长式的做派搞一次谈心类别的谈话,没想到居然如此尖锐,直接有种要发动整风运动前兆的感觉,一点余地都没有留下来。
  老苏啊,我觉得情况越来越不对了,我本以为两场大会的召开应该是新的建设时代的开始,可是现在来看,我总觉得这反倒是我们内部要出问题的开始,你说呢?”


第1607章 大明没有合伙人
  张越景的感受,苏绝同样也感受到了。
  但是他感觉,目前来看,这一切还有点早,大家还有缓冲的机会,还不是最重要的。
  “这些目前来看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写检讨吗?”
  苏绝看着张越景:“我是打算写一份的,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反正写一下,总没有坏事,主席可能需要的是一个表态。”
  “不会那么简单的,但是你说写,那就写吧。”
  张越景无奈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点你说的很对,只是我有点担心,从此以后,整个朝堂上的氛围就要改变了,会变得十分严肃,容不得一点错误,主席和所有同僚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很紧张。”
  “你觉得主席做的不对?”
  苏绝四下里看了看,又看着张越景:“老张,你要记着,这可是主席做出的决定,而且我们还是军人,当前,咱们只要听命令就好了。”
  张越景沉默了一阵,叹了口气,缓缓点了点头。
  “你说的对,我们是军人,我们做军人该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就不要掺和了。”
  苏绝只是点点头,再也没说什么。
  但是说老实话,他对自己还是很诚实的。
  苏咏霖说的话,头一次让他感到不满。
  他压下了心中的不满,压下了心中对于苏咏霖所说的关于他们如果和那些民众代表互换身份就不会有什么差别的说法。
  但是他无法劝说自己对这些说法无动于衷。
  他觉得自己有点受伤。
  民众代表代表人民,但是他们能统领千军万马打败敌人吗?
  这其中的困难和折磨,是他们能够想象的吗?
  指挥大军作战,对统帅来说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没有一定的天赋和能力,怎么可能成为大军统帅?
  在有限度的情报的支援之下,统帅需要做的事情和决断实在是太多了,统帅需要对战场情报作出的分析也太过于艰难了。
  临阵之时,一人担负起全军的生死,那又是何等的重压?寻常人能够承受如此重压吗?
  唯有这一点,苏绝这个久经沙场的宿将是可以确信的,锻炼是锻炼不出大军统帅的,大军统帅一定是有天赋的。
  这一点,同为极为优秀的大军统帅的苏咏霖怎么会不了解呢?
  为了教训大家,居然无视了大家个人的成就,用近乎折辱的方式来对待大家,这未免有点太欠考虑了。
  固然某些人膨胀了,可是他们的膨胀难道没有事实根据,就无缘无故的膨胀了吗?
  也是从千万人中杀出来立了功劳,或者是真真切切付出了汗水和辛劳,获得了治理地方的功绩,然后才有膨胀的底气,没有膨胀的底气的话,谁会膨胀呢?
  这是那么多年以来,苏绝第一次对苏咏霖的做法感到不满的地方。
  当然,他不会表露出来这种不满,也不会把这种不满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好友张越景。
  包括苏绝在内,同样感到不满的人是绝对不会将心中的不满表达出来的。
  他们都意识到了苏咏霖的无上权威,意识到了苏咏霖就算不做皇帝,就算分了权,可苏咏霖还是不可战胜的大明唯一一人。
  面对他的要求,他们只敢不满,不敢反抗,于是他们老老实实的交上了检讨书。
  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很多心里没鬼的人也交上了检讨书,觉得只要检讨一下肯定没什么坏处。
  最后,三百三十一个中央代表里面,只有三十六个人没交检讨书。
  其中就包括赵玉成和徐通。
  苏咏霖也兑现了他自己的承诺,给了一些人【最后一次机会】,将这一页揭过,以观后效。
  至于这一次谈话效果如何,也是需要接下来的岁月来验证。
  唯有一点可以确认。
  那场谈话之后,苏咏霖俨然成为了某些人胸口的那把不受控制的刀,让他们如坐针毡,难以自如,非常难受。
  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依然不想承认苏咏霖所说的那些关于他们自己的话语,因为苏咏霖依然没有把话说透。
  历史上那些厉害的开国功臣们为什么在立国之后可以享受让帝王如坐针毡的权力和资源呢?
  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开国帝王真正意义上的部下,而是以某种程度上合伙人的身份入伙一起创业的,他们不是打工仔。
  刘邦起家打天下,最主要依靠的是他妻子吕氏的吕氏家族的资本,吕后的兄长吕泽是刘邦最主要最核心的合伙人兼帮手,最巅峰时,汉军阵营百分之七十的武将都是吕泽的部下。
  吕氏家族为什么强势?
  人家就是最顶级的大汉合伙人,带资进场,甚至可以说是一手扶植起了刘邦这个特殊的存在。
  与之相比,寒微出身的韩信反而更像是刘邦麾下的打工仔,因为他投靠汉军的时候,并没有携带任何资本,只有他自己的聪慧的大脑,若非萧何慧眼识珠,韩信恐怕不会有兵仙的美名。
  虽然韩信最后做到了楚王、齐王,但是他本质上依旧是刘邦麾下的打工仔,没有刘邦的提拔与任用,他上不了台面。
  所以在他后面对刘邦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愤不平的时候,想要起兵造反,一来念及刘邦的提拔之恩,二来限于自己打工仔的身份,恐天下人非议、不服,认为他是白眼狼,最终无法下定决心。
  吕氏家族就完全不同了。
  吕后临朝称制,百官咸服,无人敢不从,究其原因,吕后所代表的吕氏家族是真正的大汉顶级合伙人,时人都认为大汉天下有吕氏一份。
  要不是吕后执政后期吕氏族人过于嚣张跋扈得罪了太多人,以至于打工仔们决定下克上,群起而上把合伙人干掉了,西汉皇帝估计也无法像后来那么强势。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势力,最早起兵的时候甚至要骑牛上战场,可见资本之薄弱,而他麾下云台二十八将各个都是出身豪门广有资本,加入刘秀集团也是带资进组,于是成为东汉合伙人的一份子。
  所以东汉皇帝普遍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强势。
  搞清楚合伙人和打工仔的区别,就能看清楚历朝历代开国帝王在面对功臣问题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他们诛杀的功臣,大部分都是搞不清自己身份的打工仔,他们本身依靠平台才得以登上高位,却误以为自己就是平台,膨胀了,于是被杀了。
  而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往往都活得好好儿的,不出大事、闹得天怒人怨,就不会有事,有些低调做事的合伙人家族甚至可以与国同休。
  帝王的强势与否,也和自己创业过程中真正掌握的资本比重有关系,更多依靠自己打天下的,则更加强势,而更多依靠天使投资人的,则相对弱势。
  大明是个什么状态呢?
  大明的前身光复军原本的确是合伙人状态的,三巨头赵开山、苏咏霖和孙子义各自代表一股势力,互相牵制,谁也不能压倒谁。
  结果赵开山能力有限,野心膨胀,自绝于天下,原本能算是大明合伙人的赵氏家族退场了。
  孙子义也是能力有限,被金军合围,几乎被打崩掉,苏咏霖临阵救场千里奔袭,挽救了孙子义。
  孙子义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志向,遂主动放弃合伙人身份,急流勇退,甘愿做苏咏霖的打工仔,于是孙氏家族也失去了合伙人身份。
  至于现在那些鼎鼎有名的五虎大将之类的大将还有高官们,各个都是苏咏霖一手带出来的部下,教他们读书写字,给他们吃饭穿衣,救了他们的命的也不在少数。
  这些人没有资本,更是全靠苏咏霖才能活到现在,那个阶段苏咏霖是纯支出,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打工仔,身份从没变过。
  于是光复军发展而成的大明国从一开始的本质上就成为了苏咏霖一个人的“独资企业”。
  大明没有合伙人。
  对于大明国这个“独资企业”,苏咏霖就算主动让权,选拔了八个最优秀的人进入他的“董事会”,只要他还活着,就不能改变其属性。
  请客结束了,苏咏霖希望他们迷途知返,不要乱搞事情,平平稳稳地接受现实,那么他就没有必要走出下一步。
  而一旦他认为有必要走出下一步,就意味着大家全面决裂的开始。
  苏咏霖还是那个天下无敌的大明国的灵魂一般的存在,没有人可以与他抗衡,一旦他决定要对付谁,那某人的下场一定不好。
  过去的无数实例就那么摆在眼前。
  不管是企图用政治手段对抗他还是用阴谋诡计甚至是军事手段对抗他,在他的威望面前,一切都是无解的。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存在,部分没看清楚问题本质的中央代表心怀强烈不满,可当他们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却沮丧的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到。
  检讨当然不是真心的检讨,只是渡过灾难的方法,他们还是不愿意接受新时代的到来和民众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尽管如此,他们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够逆转局面。
  他们现在唯一的念想就是轮到自己的那一天稍微晚一点,或者……
  干脆让苏咏霖赶快被老天爷收走算了。
  他们唯有这个想法。
  这一年的三月中旬和下旬,中央代表们和民众代表们陆陆续续离开了中都,返回了他们的岗位所在地,继续他们原来的生活。
  中都城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恢复了它的日常,并且由旧的日常开始发展,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日常。
  大明的政治局面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从中都开始,苏咏霖要将民主共和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地区,原先属于帝国的制度残留和逻辑残留都要在这一训政时期内解决掉,不能继续留存。
  训政时期内,苏咏霖给自己和朝廷定下了四方面的要求。
  内政方面,扫清封建余毒,引领民众了解政治、法律,贯彻落实民众代表大会制度到每一个行省、州府和县,以实现宪政民主为最高目标。
  外务方面,积极推动复兴会出海,在东南亚、东北亚、中亚和南亚地区广泛派遣复兴会出海,在大明国周边国力辐射地区掀起第一波世界革命高峰,推动整个大中华地区的革命化。
  科学技术方面,以推动蒸汽抽水机的全面普及和蒸汽机动力化为目标,争取完成蒸汽动力机的研究,推动火车的出现。
  对外开拓方面,坚定不移地执行走出去的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国人和组织向海外进发,开辟全新的海外市场,把蛋糕做大。


第1608章 大理内战
  苏咏霖在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的内部会议上,将这四方面的要求明确的提了出来。
  他要求所有人劲朝一处使,争取在训政时期把这四点全都做到了,这样一来,大家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的差不多了。
  而对于苏咏霖自己来说,彻底完成从有为向无为的状态切换才是这一阶段的他的最重要任务。
  等到这个任务真正的完成了之后,他就可以稍微的休息一下,然后,如果还有余力,他还需要继续奋进。
  因为无为状态下也不是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不行的,无为状态下,大明的武德也不能随之无为下去。
  他需要为这个国家的奋进寻找新的支撑点,总而言之,作为这个没有合伙人的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苏咏霖对于自己的人生的评价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辛劳。
  事实证明,他对自己的人生的评价是非常到位的。
  就在苏咏霖颁布四方面要求的第三天,大明共和二零一五年的三月二十九日,川蜀方面就传来了令人意外的消息。
  大理国内的反动势力打着拥护新任国王段智兴的名号,起兵反对高氏权臣的统治,要覆灭高氏,把权力还给段智兴,要【归政段氏】。
  他们的名号倒是显得正大光明,但是内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根据天网军的报告,这场事变之所以会发生,主要原因还就真是苏咏霖的锅。
  他退位不做皇帝的消息传到大理之后,虽然高氏家族得到了他的承诺,对大理的支持不变,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那么想。
  他退位的消息传开之后,大理国内议论纷纷,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苏咏霖失势、明国国内发生政治动乱无暇他顾的结论。
  而明国从各地召集什么代表去中都开会的行为也被他们认为是政治动乱的象征,是明国已经抑制不住动乱的表象,所以现在发动对于走狗高氏集团的讨伐是非常合适的。
  高氏家族全面投靠明国,配合明国国家队对大理国进行经济渗透,短短两三年内把大理国内一些地方势力的经济利益弄得非常凄惨,大面积大面积的店铺倒闭,生意全被明国抢走。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蛋糕就那么大,高氏家族和明国多吃一口,他们就要少吃一口。
  钱那么好的东西,谁愿意白白给别人抢走?
  所以他们极度不满,早就暗暗酝酿着力量打算和高氏家族见真章了。
  只是他们之前还怀着对明国的恐惧,担心明国会派军队来干涉,他们担心打不过明国,惹了明国之后会被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