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719章

启明1158-第719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人觉得投降可以,有些人觉得投降是找死,还不如拼死一搏,尝试突围。
  东喀喇汗王国估计已经完蛋了,但是西喀喇汗王国还在,只要成功突围到了西喀喇汗王国那边,多少还有点生路,不是吗?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于是大家干脆做了商议,愿意突围的人自己尝试突围,时间就在今天晚上,不管他们是否成功,明天一早,虎思斡耳朵就无条件投降。
  商议结束之后,突围派立刻开始联络自己相熟的军队,但是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也只凑出了两千一百多人愿意和他们一起突围,剩下的全部城防军队都愿意投降。
  无奈,两千多人也是人。
  当天晚上,虎思斡耳朵城门缓缓打开,两千多人的突围派悄悄出城集合,投降派依旧躲在城内等待。
  突围的结果当然是不好的。
  明军有着极为严密的夜间防御体系和快速反应部队,一旦发现有人“夜袭”,立刻快速响应,城外喊杀声持续三炷香左右的时间,就什么都没有了。
  城内人并不清楚突围派成功了多少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打开了城门,无条件投降。
  以萧朵鲁不为首,城内权贵官僚、高级军官等人全部身着单衣,倒举旗帜,自缚双手,列队出城跪下,请求投降。
  苏海生原本因为这帮家伙“夜袭”而十分恼火,正准备集合军队把虎思斡耳朵夷为平地,结果居然得知这帮家伙开城投降了,姿态十足,一看就是真的。
  他有点意外,于是派人去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得知城内权贵们分裂成两派,一派执意突围,一派不愿意突围。
  昨天晚上突袭的那两千多人其实是突围,想去投靠西喀喇汗王国,不愿意投降。
  而现在他们这群人并不想突围,只想投降,还是无条件投降,恳请大明军队不要为难他们,接受他们的投降。
  苏海生得知以后思虑片刻,决定亲自带人去看他们。
  见到身着单衣跪在地上的萧朵鲁不时,苏海生笑了笑。
  “到底还是决定投降了?”
  “大明军威浩荡,罪人不敢抵抗,只有投降。”
  “为什么自称罪人?”
  “明知有人要突围,却不能阻止,以致大明军队受损,自觉有罪,所以是罪人。”
  “还算懂事。”
  苏海生以手中马鞭指着萧朵鲁不:“昨夜贼人突袭使得大明军队受到损失,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免去的罪过,但是念在你们主动投降且知道罪过,姑且不惩处你们,待上报大明朝廷之后,再行处置。”
  “多谢将军!”
  萧朵鲁不带头叩首。
  其余西辽权贵、军官们跟着一起叩首。


第1465章 西辽的终末
  看着他们顺从的模样,苏海生微微点头,对这些人的看法也没有之前那么生气了。
  刚才他是打算让这些人全部下地狱的,现在想想,倒还算是懂事。
  “好了,你们国君呢?为何没有来一起投降?国君不投降还能算是投降吗?”
  萧朵鲁不面色尴尬。
  “承天太后不愿见人,自闭于深宫,吾等皆不得见,故……”
  “承天太后……哼,有点意思,带我去见她。”
  苏海生冷哼一声,下令部下为他松绑。
  萧朵鲁不立刻应诺,然后屁颠屁颠地站起来为苏海生牵马。
  显然,他已经进入了被征服者的角色,并且尝试通过讨好“征服者”来获得更好的战后待遇。
  不过他们刚进入虎思斡耳朵没几步,苏海生眉头一皱,便看到了面前正北方向的位置上有一道黑烟冲天而起。
  牵马的萧朵鲁不也看到了,一愣,随即大惊失色。
  “那是……那是王宫!苏将军!那是王宫!”
  “马上派人救火!”
  苏海生皱着眉头下令给身边亲卫,亲卫立刻冲了出去召集人手前往救火,苏海生也第一时间赶赴王宫查看情况。
  两个时辰以后,王宫大火基本上被扑灭了,但是很不幸的是,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在大火中丧生,她被烧得漆黑的焦尸在烧成一片废墟的王宫正殿中被发现。
  根据身上穿着的衣物的残渣,明军和西辽方面初步认定死者就是她,但是苏海生并不放心,下令全城大搜,掘地三尺。
  因为虎思斡耳朵四面都被明军包围,除非王宫有一条特别隐秘特别长的地道直接通向外界,否则耶律普速完绝对逃不出虎思斡耳朵。
  从之前两千多人趁夜突围的情况来看,明军方面初步排除了虎思斡耳朵有逃生秘道的可能,但是不掘地三尺苏海生就是不放心。
  一天一夜之后,全城大搜完成,没有耶律普速完的任何消息。
  又一天之后,整个虎思斡耳朵城内的土地基本上都被挖了一遍,距离掘地三尺真的差不了多少,也真的没有发现任何地道的踪迹。
  明军方面对虎思斡耳朵内所有权贵进行了严厉审讯,连他们什么时候贪污多少钱或者草菅人命的事情都给审问出来了,也没有得知任何逃生通道的消息。
  到此为止,苏海生才基本上相信西辽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是真的死了。
  他为此感到惋惜。
  而西辽权贵官僚们和军官士兵们虽然对耶律普速完多有埋怨,但是她真的死了的时候,他们还是为她哭泣,为她感到莫名的哀伤。
  这场王宫大火烧死的人不多,更像是耶律普速完为了自己特别放的一把火,燃烧范围不大,所以被明军较为轻松地扑灭。
  西辽王公贵族们基本保全,除了之前夜袭被杀死的那群人之外,并没有谁因此而死。
  但是耶律普速完的死也宣告着西辽作为一个完整国家的正式覆亡。
  此时,是洪武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苏海生答应了这场覆灭西辽国的战争,作为西辽的灭国者,作为西域的收复者,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史册上,为人所敬仰。
  这场战争之后,明军控制了整个虎思斡耳朵,也因此得到了整个虎思斡耳朵的一切。
  包括西辽官方和王公所储藏的全部财物、粮食、军事物资等等,以及官方文件、王室用具、礼仪物品等等等等,其中黄金和白银的数量特别巨大,缴获之丰富,令人咂舌。
  因为西辽王公贵族们的集体投降,他们的私人财物也被明军宣布全部剥夺,成为明军的战利品,有王公贵族提出抗议,被明军驳回,有人试图逃跑,被明军抓了回来,当众斩首。
  虎思斡耳朵守军投降者中有为此而骚动者,被明军全部消灭。
  于是虎思斡耳朵的局势才真正恢复平静。
  对于这些西辽俘虏们的某种态度,苏海生觉得非常无奈,就喊来萧朵鲁不与他谈话,让他对俘虏们讲明白一些事情。
  “作为战俘,全部的财产成为战胜者的战利品,这是正常的事情,你们再怎么主动投降,也是战俘,明白吗?”
  萧朵鲁不谄媚的笑着,表示自己听明白了,但是他还有一些想法。
  因为他们这群人是最熟悉西辽这个国家的,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大明在战后建立起大明对西辽故土的统治,为此,萧朵鲁不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
  包括安抚官员、权贵,安抚旧军队和地方官员、部落首领之类的一系列内容,他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尽快恢复西域之地的稳定。
  对此,苏海生表示费解。
  “大明自己攻克的领土,为什么需要你们来提建议,你们是俘虏,就该有俘虏的自觉,西域之地,大明自会派遣官员前来处置,你们就不要多说什么了,你们的处置很快也会下来。”
  对于苏海生的表态,萧朵鲁不感到惊悚且不理解。
  难道说明国根本没有打算利用他们尽快恢复西辽故土的平稳?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且根本不打算任用他们继续做人上人?
  苏海生没有说更多的内容,直接把萧朵鲁不赶走了。
  他和全体西辽权贵、官员还有高级将官们都只有十分简单的待遇,和正常战俘没有任何不同,倒不如说比起他们,普通战俘士兵在苏海生眼里才更有价值。
  他的军队里中有不少契丹人,还有一些契丹人指导员的存在,所以他就安排这些人去和西辽底层士兵接触,谈话,聊天。
  同属契丹人,苏海生觉得他们之间一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然后他们真的有很多共同语言。
  这些契丹人指导员将自己如何成为明国人并且加入明军然后获得新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告诉他们大明没有压迫、剥削和歧视,大家不分族群,只有阶级。
  他们耐心地给西辽士兵讲解明国的一些基本常识,讲解一些明国的政策,并且给予他们很不错的饭食,以此渐渐消融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西辽士兵开始愿意和契丹指导员们讲述他们的出身和过去,讲述他们遭受的苦难,契丹指导员则鼓励他们把过去的苦难说出来,大声的倾诉,这样才能感受到解脱。
  这一系列的流程在复兴会内部早就不是新鲜事儿了,军队里的指导员尤其擅长,可西辽士兵哪里经历过这种流程?
  他们很快就进入到了诉衷肠吐苦水的环节,而随着流程的深入,被俘获的西辽权贵高官们也就要走向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了。
  虽然中都关于处置这些西辽战俘的命令还没有传达到,但是这不重要,除了极少数重要人物,明军对于处理这些高层战俘的手段都是一致的,这是明军内部的传统。
  洪武十年十二月初五日,诉苦大会和公审大会就在虎思斡耳朵开始举办,第一批中低层军官被拎上了公审台。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第1466章 跨越四百多年的岁月沧桑
  苏海生对于这样的事情已经很习惯了。
  对付金军、西夏军、宋军还有草原上各部族的时候,政工干部们都做得非常好。
  于是明军群体当中也不断多出除了汉人之外的其他族群的士兵、军官、指导员,比如契丹人,党项人,渤海人,奚人等等。
  这充分证明明军的战俘政策和明国的民族政策是非常成功有效的。
  他相信军队里的政工干部能做好这件事情,他现在最关心的都不是这件事情,而是成功逃亡到西喀喇汗王国的西辽军队主帅萧斡里剌。
  东西两个喀喇汗王国原本是独立国家,东部汗国和西州回鹘一样,被耶律大石征服。
  西喀喇汗王国原本是塞尔柱帝国的附庸,耶律大石和塞尔柱帝国决战获胜之后,西喀喇汗王国也随之成为西辽的附庸国。
  不过和西州回鹘也就是高昌国一样,耶律大石没有覆灭他们,而是选择让他们成为附庸国,维持原先的存在,采用较为温和的统治手段,满足于征收较低的赋税。
  因为这种温和的统治手段,使得西辽的附庸国都比较喜欢耶律大石,愿意臣服于西辽,不怎么闹事。
  而眼下情况就不一样了。
  西辽完蛋了,东喀喇汗王国的一部分军队在曲先地区被苏海生消灭,剩下一部分力量处在姜良平的攻击路线上,想来凶多吉少。
  但是作为另一个附庸国存在的西喀喇汗王国还存在着,这样一来,西喀喇汗王国处境就很尴尬了。
  狗子还在,主人没了。
  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事情,苏海生这边其实没什么想法,因为之前和花剌子模国的约定就是以虎思斡耳朵、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一线作为帝国疆域分界线,往东属于大明,往西属于花剌子模国。
  等于西喀喇汗王国这个西辽的附庸王国已经属于花剌子模国的势力范围了。
  大明不干涉,不越界,对他们没有兴趣。
  说实在话,这绝对不是苏咏霖固步自封,也不是苏咏霖大发善心,而是在枢密院和财政部的联合计算之下,得出来目前大明的实际控制极限最多只能到这个区域,再往西,就有问题了。
  要么大明迁都长安或者洛阳,要么就得放弃,否则直接超过帝国极壁,统治也没有什么意义。
  当前的交通通讯状况尚未得到实质性突破,明国虽然在思想意识上已经进入近现代文明环节,但是在科举技术方面还处在前近代环节。
  在新的动力设备和通讯设备实现突破之前,这一情况不能改变,这是明国的现实问题。
  就交通和通讯环境来看,明国现在的状况也就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状况,把势力扩充到西域葱岭一带就是极限了。
  所以无论怎么看,虽然西喀喇汗王国的国土和人口状况都还不错,但是明国属于鞭长莫及的状况,也就不图谋了。
  花剌子模国好歹也算是出了一点力,虽然这个力出的有点拧巴。
  苏海生已经得知花剌子模国在之前的决战中惨败给了西辽,要不是他们及时率军赶到威胁虎思斡耳朵,花剌子模国现在估计已经跪下唱征服或者彻底亡国了。
  尽管如此,明国出于现实考量,还是决定履行之前的约定,把西喀喇汗王国的处置权交给他们,听凭他们自己处置,只要他们不越界来犯,明国就不干预。
  当然了,前提是花剌子模国必须要履行自己之前的承诺——为明国提供一半数量的军费。
  说实在话,苏海生并不觉得被西辽打成狗的花剌子模国有能耐降服西喀喇汗王国。
  这个王国虽然是西辽的好大儿,也在之前的比什凯克大会战中损失惨重,可花剌子模国同样损失惨重,大家都被打成狗,谁比谁更好?
  如果花剌子模国不能降服这个附庸王国,那么属于战争约定当中的这块土地能否被它所拥有,还真就是个未知数。
  搞不好这一战下去,西喀喇汗王国就要恢复独立和花剌子模国唱对台戏了。
  那中亚地区就特别好玩了。
  反正在有新的局势变动之前,苏海生不打算搞什么大动作,他要在虎思斡耳朵休养生息,然后整顿一下西辽直辖地和高昌回鹘之地的民政状况,再看看军事布防人物该怎么处置。
  在朝廷的行政团队抵达之前,他有着将这一地区恢复稳定的义务。
  于是他一边处置军务,一边打探姜良平方面的消息,打算问问姜良平那边打得怎么样了。
  当然,结果毫不意外。
  洪武十年十二月十九日,苏海生接到了姜良平传来的军事情报,说他已经成功完成自己这边的军事任务。
  他成功消灭了控制这一带的东喀喇汗王国,攻克斡端地区,将东喀喇汗王国王室权贵全部消灭、俘获,并且进一步率领明军全据葱岭,该做到的事情已经全部做到。
  如此一来,东喀喇汗王国也就在事实上亡国了。
  从沙州出发一直到葱岭地区,姜良平占据了八座城池,建立了八个军事补给点,设下了数以万计的路标和水资源补充点标志,绘制了非常详细的地图,为后来者做足了功课。
  除了东喀喇汗王国,这一区域各个部落敌对者也被他全部剿灭,总共歼灭敌军三万八千余人,俘获部众二十万余,战果还算不错,但是和想象中要打艰难苦战的预计差了很多。
  这里根本没有强大敌人,缺水的危险都比敌人的危险大得多。
  七万明军有大量余裕可以建设驻军补充点,包括在葱岭建立完善的防御机制,这一切都是够用的。
  而且很有意义的是,他率军翻山越岭驱逐敌人、占据葱岭之地的交通要道之时,发现了一处充满岁月痕迹的军事遗址。
  他们在这里中发现了一些被埋在地下的箱子盒子,打开来一看,发现了一些木牌、羊皮纸。
  根据木牌和羊皮纸上依稀可见的内容,他们发现这其中有开元某某年的年号的记录。
  因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