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7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军交战的地方是一片旷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敌人。
西辽大军的行军其实也很有章法,步军也好,骑兵也好,都是列阵缓缓而来,前后有序,左右齐头并进,显然是受过一定训练的精兵。
远远瞅着大家还有些距离,苏海生全军停止前进,炮兵推到一线,车骑将军炮在前,大将军炮在后,进行射击准备。
西辽军方面眼瞅着明军不再前进,而是开始推出一些奇怪的兵器式样的东西到大阵前方,颇有些不解。
萧斡里剌询问身边部下是否明白明军的作为,诸将都表示不清楚。
只有一个部下说他听自己做生意的亲戚说过,明军有威力很强大的新式火器,传说中威力如雷霆一般可怕,不知道是不是这些东西。
萧斡里剌思考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火器不足为惧,听个响而已,真正有威胁的是明国人的军阵和骑兵,你们看,明国人的军阵非常严谨,盔甲鲜明,旗帜鲜明,一看就是久经训练之辈,还有他们的骑兵,一样是精锐,断断不可小觑。”
萧斡里剌这边骑兵占多数,步兵占少数,而明军步兵更多,骑兵则看上去相对少一些。
为了平衡兵力,萧斡里剌决定让部分骑兵下马转为步兵,补充步兵军阵,稳住中军大阵,接着下令全军缓缓前行,不要乱了军阵,这种地方一旦乱了军阵,再想要重整军容可就是天方夜谭了。
然后他定下战术,先用部分骑兵向两翼运动,与明军骑兵展开纠缠,然后催动步军军阵向前,和明军步兵对抗。
因为骑兵方面自己这里很有自信,所以在骑兵逐渐压制明军骑兵的时候,只要步兵方面维持不败就可以,竭力和明军纠缠。
他会用优势骑兵击溃明军骑兵,只要将明军骑兵击溃,就算明军步兵强悍,至少西辽军队就处在了不败的状况中,则大有可为。
至于具体操作方面,主要就看自己麾下这些将领和士兵们是否给力了,反正命令下达之后就要看将军们的具体操作。
他相信自己麾下的将军们足够强悍,因为他们刚刚取得了对花剌子模国军队的胜利,现在还是有一些士气的。
然而萧斡里剌想错了,明军从最开始就没有按照规矩出牌。
当西辽军队骑兵开始向两翼迂回、步兵开始发起进攻的时候,苏海生就下令大将军炮开炮了。
射程最远的大将军炮往往是明军火力打击的第一部 分,专门对着敌人的密集军阵轰击,虽然没有爆炸效果,但是巨大的铁弹带去的冲击力和弹跳之后的余威是可以在密集军阵中犁出一条血路的。
二十门大将军炮轰然发射,轰然坠地,给辽军密集的步兵军阵带来了堪称毁灭性的打击。
萧斡里剌的位置距离一线搏杀军队还是有一些距离的,尽管如此,坠地的铁弹弹起来继续向前冲击的时候给军阵中士兵带去的那种恐怖伤害、那种犁出一条血路的冲击感,依然被他看在眼里。
说老实话,大将军炮带来的实际杀伤力并不大,一发炮弹正中密集军阵也不能杀死多少人。
但问题就在于被杀死的人死状太可怕,声音太吓人,那种一往无前的势头太唬人,所以能把封建军队给吓懵。
可以说大将军炮不是杀敌利器,但绝对是摧毁敌人士气的神兵利器,别说步兵了,连正在发起冲锋准备攻击明军骑兵的西辽骑兵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雷霆巨响给震住了。
一些胆子比较小的战马已经出现了受惊的状况,整个骑兵队冲锋的势头为之一挫,不少骑兵受到影响,连人带马摔倒在地,为此丢了小命的也不在少数。
大将军炮的炮弹就像是往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一块石头,并不能实际伤害到湖水,但是它带起的层层涟漪已经让湖面无法平静。
西辽军队也随之无法恢复正常的作战士气了。
这在两军针锋相对的大战场上是致命的。
在大将军炮发起第二轮射击之后,因为西辽步兵军阵已经停止前进,所以明军步兵军阵开始行动了,骑兵也兵分两路,朝着两翼西辽骑兵对发起猛烈的反冲锋,正面硬刚。
战场上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刀对刀对拼的时候,除了勇气,还是勇气,一切的战术战法都需要有勇气的人来实现,没有勇气,什么都没有。
而明军将士们最不缺的就是勇气。
西辽军将们则在此时此刻有点缺乏勇气,尤其是步兵。
第1463章 战斗的终点
西辽步兵主要是西喀喇汗王国的仆从兵和部分西辽下马骑兵组成的。
本身萧斡里剌也没打算在步兵上取胜,只要顶住明军步兵就可以,主要还是看骑兵发挥。
可现在的问题是步兵压根儿顶不住明军的进攻,分分钟就被明军打爆了。
明军步兵军阵和陷入一定混乱的西辽步兵对阵的时候,迎面打击西辽军阵的甚至还不是长矛和钢刀,那是火枪手。
火枪手们对着不远的西辽军阵就是一阵齐射,再一阵齐射,又一阵齐射,然后再来一轮。
很短的时间内,训练有素的明军火枪手对着西辽军阵就是整整六次齐射,战场上硝烟弥漫,西辽步兵们被铅子打的血肉横飞,成片成片倒下死亡或者重伤,哀嚎声响彻天地之间。
他们哪里见识过这种兵器?
哪里见识过这种能喷火冒烟还能把人打得血肉横飞的武器?
根本不敢对抗,转身就跑,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至此,西辽步兵军阵已经千疮百孔,开始了崩溃退却的进程。
到这个时候,明军长矛手和刀盾手才上前作战,如墙列进,一步一步把溃退的西辽步兵们当作韭菜狠狠的收割,杀得血花四溅。
开战三炷香不到的时间,西辽前线步兵军阵全线溃退,直接影响到后方中军主力,甚至于还动摇了骑兵的作战。
萧斡里剌原本想着自己的骑兵部队占据人数优势,就算明军骑兵战斗力强,那么多用一些兵力把他们压垮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
但现在骑兵打不开局面,步兵已然开始崩溃,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他急了。
面对如此情况,他只能提前投入预备骑兵队,下令预备骑兵队向明军骑兵发起进攻,试图用这种添油战术压垮明军骑兵,进而改变战局。
至于步军的溃退和明军奇怪的火器,他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下令中军步兵军阵顶上去。
对于前军溃退的步兵也没什么好说的,弓弩手们直接弯弓搭箭,向前射击。
溃逃的败兵就是军阵的敌人,这种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营救“友军”,弯弓搭箭把他们统统射死、不让他们冲击完好军阵才是正理。
弓弩手们也不会有半分怜惜,弯弓搭箭就射。
可怜的溃兵们,背后是明军如墙列进的肉搏部队,面前是自己人锋利的箭矢,他们就像是破旧风箱里的老鼠一般两头受气,两头被杀。
他们在两个越来越近接近的军事集团中间左右为难,最后不管是横下心来冲击自己人的军阵或者是明军军阵,都难逃一死。
第一波溃兵们死伤殆尽,而第二波西辽步兵就能打开局面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明军火枪手的攻击下,他们尽管拼命用箭矢还击,也不能阻挡明军的步步逼近和强大火力,一样被打的血肉横飞,就算用了盾牌也没用。
眼看着中军步兵军阵也被打的血肉横飞摇摇欲坠,萧斡里剌真的着急了。
而骑兵方面依然不能打开局面,反而隐隐有被明军打反击的趋势,这更让他焦虑不安。
他的部下不断给他传来让他更加焦虑的反馈,什么步兵军阵正在溃退之中,什么骑兵进攻不利,明军骑兵战斗力强悍,我军虽然人数多却依然不能取得优势什么的。
他已经没有多余的牌可以出了,手上的最后一张牌就是他自己的亲卫骑兵队,那是精锐中的精锐,大溃退之中负责保护主帅脱困的保命牌。
要是把这张牌也打出去,那他自己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了。
然而局势已经容不得他继续考虑了。
因为中军步兵军阵也崩溃了,明军步兵大杀特杀,更要命的是,他所在的位置甚至都不再安全。
明军火炮居然在这个时候再次发炮。
经验丰富且具备充分数学知识的明军炮手利用准星和照门做了战场算术题,大量裹着灼热气流的铁弹越过两军厮杀的主战场,直接朝着萧斡里剌所在的区域而来。
萧斡里剌眼睁睁地看着一颗硕大的冒着白汽的铁球从天而降,把自己面前不远的一支弓弩手卫队砸的血肉横飞七零八落。
随后越来越多的炮弹坠落,带来的恐怖威慑力让整个西辽军团指挥中枢都面临巨大威胁,很多军官、士兵都在炮弹的威胁下要么受伤,要么被砸死,死状极惨。
萧斡里剌的卫兵们使劲儿拽着他往后退,甚至不顾他个人的意志,一定要带着他跑。
这是他们的职责。
这里已经不再安全,如果萧斡里剌作为主帅受了什么伤,或者干脆死掉了,那么作为亲兵,他们也将走向生命的终点。
萧斡里剌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做不到,跑开一段距离之后,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帅旗在一阵烟雾之中轰然倒下,再也看不见。
完了。
一切都完了,什么都完了。
他完了,虎思斡耳朵完了,耶律普速完也要完了,西辽国都要完了。
作为西辽国的开国元勋之一、耶律大石的亲密战友,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能亲眼目睹西辽基业的崩溃,而且还是在自己手上彻底崩溃,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讽刺。
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他竭尽全力招揽军队,竭尽全力赶回来挽回危局,却依然不能力挽狂澜,在他眼中,那面坠落的帅旗或许就是西辽的终末。
作为主帅,就算战败,萧斡里剌也有足够精锐的卫士带着他逃命,他想死都难,其他高阶将官也是如此,各自有各自的亲兵卫队带着他们逃命。
但是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萧斡里剌被亲兵们带着逃跑的时候,西辽步兵已经完蛋,正在崩溃,而西辽骑兵还在发起攻击,他们人多,明军骑兵人数少,双方尚且还在激烈的对抗之中。
然而苏海生发现了西辽步兵及其大后方的崩溃,于是果断投入预备骑兵队从中间突入到西辽军阵后方,彻底冲垮了西辽步军,再从后方迂回攻击西辽骑兵队,给他们来了个“对穿肠”。
西辽骑兵们显然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局面,在明军骑兵的两面夹击下军心不稳,不知道后方发生了什么,战斗意志锐减,而明军则越战越勇,很快压倒了西辽骑兵。
西辽骑兵于是也崩溃了。
在整个战场上,西辽骑兵、步兵呈现全面崩溃的状态,明军则全面转入追击状态。
苏海生面对如此局面可谓是狂喜,他下令全军转入追击状态,骑兵奋勇追击溃逃的西辽军队,战场上的局势彻底进入一边倒的状态。
苏海生狂喜之下甚至派出了一半的亲卫骑兵协助追击,利用大量骑兵力量将溃逃的西辽军队堵住,再由步兵追上去收割。
投降的接受,负隅顽抗的就地杀死,坚决追击到底,绝不放过他们。
这场大规模的会战至此走向终点。
第1464章 萧朵鲁不开城投降
这一战打了一个上午,然后追击战到下午夕阳时分结束。
明军一边追击一边俘获、斩杀西辽溃兵,连续追了七八里路,追到人困马乏再也追不动、打不动为止,才算是彻底结束了这场比什凯克会战。
是役,明军阵斩西辽联军士兵约一万三千余,俘获六万余人,真正溃逃成功的还不到一万人,而这其中就包括了西辽军队主帅萧斡里剌。
这的确让苏海生不太爽,他总觉得应该抓住萧斡里剌才算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是不得不说,这场会战的确是大胜利,明军几乎全歼了西辽军队主力,一战之下就让西辽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彻底崩灭。
军队主力覆灭之后,西辽赖以生存的国家根本也就没了,没了军队的暴力支撑,可以说这一战基本上宣布让西辽彻底亡国。
西辽军队还是有点能耐的,较为精锐善战,不愧中亚霸主。
尤其是骑兵,一度给了明军骑兵较大的压力,以至于明军主力在会战结束之后疲惫不堪,必须要休息几日才能恢复元气,无法继续追击那个逃命成功的西辽主帅萧斡里剌了。
但到底还是打赢了。
明军主力在战后休整了三日。
而这三日间,除了继续围城之外,苏海生还对虎思斡耳朵进行了最后一次劝降,将大批大批的西辽战俘拉到城下展示给城中人看,让他们知道他们所期待的主力援军已经彻底崩毁。
大量西辽军队战俘的出现和战旗的出现让城中人确信他们真的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已经全军覆没了。
萧斡里剌战败了。
这让城中守军和官僚权贵们彻底失去了希望,也失去了战斗意志,连最坚挺支持耶律普速完的官员也开始动摇,并且转变了他们的想法。
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打下去没有任何意义,西辽已经在事实上灭亡了。
绝大部分官员和权贵都认为他们应该投降,而军队则基本上失去了战斗意志,还愿意继续无望抵抗的人和愿意与国同休的人只有区区五六人,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投降派占据主流,强烈要求耶律普速完宣布投降,终止西辽的存在。
耶律普速完把自己关在王宫深处,自闭了,对于外界的声音不做回复,就和死了一样不做反应。
但是这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就算没有她的命令,这场抵抗也完全进行不下去了。
耶律普速完自闭了,但是想要活命的人很多,他们找到负责城防的耶律普速完的丈夫萧朵鲁不,问他是个什么看法,是不是还要坚持下去。
萧朵鲁不现在也见不到耶律普速完,完全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想法,眼看着军官们、权贵官僚们一个个的都丧失了继续抵抗下去的勇气,他自己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之前全靠着自家老爹正在领兵返回支援的消息撑着,结果现在老爹战败了,军队主力被明军全歼,这仗还怎么打?
结束嘞!已经结束嘞!
西辽等于亡国了已经!
思来想去,萧朵鲁不觉得凭借城内两万守军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胜算,于是做出决定。
“先去和明国人谈谈投降之后的待遇问题吧。”
萧朵鲁不做出决定,城中权贵官僚们立刻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让他作为代表出城和明军商谈投降之后的待遇问题,即有条件投降。
他们希望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待遇。
但是苏海生却告诉他们,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无条件投降这一条路可以走,一切的选择权和决定权都在大明手上,战败者没有资格向战胜者寻求什么条件。
西辽使者不死心,认为自己还有筹码,不愿意松口,但是随着明军示威性的用大将军炮向虎思斡耳朵开炮之后,西辽使者意识到明军想要攻取虎思斡耳朵可能完全不困难。
在压倒性的武力面前,西辽权贵们心惊胆战,可是他们更恐惧所谓的无条件投降。
对于明国的行事风格,西辽高层略有耳闻,得知西夏高层是如何被明国生吞活剥的,所以对于是否要投降,他们很是纠结。
有些人觉得投降可以,有些人觉得投降是找死,还不如拼死一搏,尝试突围。
东喀喇汗王国估计已经完蛋了,但是西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