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196章

启明1158-第196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想,军队精锐与否,还真要看统治者肯不肯砸钱,又能不能管住钱的用处。
  这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完颜亮要是能管得住钱的用处,也不至于叫一笔军费被底下人七手八脚的摸走一大半,留给大头兵的只有少的可怜的数字。
  其实朝廷给大头兵定下的军饷啊抚恤啊之类的东西,那都是挺丰厚的,奈何拿不到手。
  深谙个中规则的耶律元宜看着面前这位苏将军的面色,听着他的语气,感觉让军队一日三餐吃饱肚子好像很稀松平常似的。
  真有这档子事儿?
  光复军内部就没有贪污腐败的事情存在吗?
  那么多钱经手,就没有一个人产生过贪念吗?
  他们就不会从中揩油,捞点好处吗?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耶律元宜想不通。
  但是苏咏霖既然这样说了,他也就选择了相信,相信光复军真的能拿出来十五万战兵和十多万的地方武装全面应对金军的南侵。
  然后,苏咏霖又问起了金军战斗力的相关内容。
  “签军我不关心,一触即溃,连我的地方武装都能打败他们,他们就算来一百万,我都不担心,问题就是那十六七万的正兵,这些正兵在你看来,精锐吗?”
  “说是正兵,但是也不全是精锐。”
  耶律元宜开口道:“一般来说,金国不会在非战时维持大量军队,猛安谋克您知道吗?”
  “略有耳闻,兵民结合的一种方式吧?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大抵如此。”
  苏咏霖的回答自然是正确的,耶律元宜点了点头。
  “对,就是这样,养兵耗费巨大,所以非战时,金国也不会维持大量军队,除了各地边防军之外,也就是京师禁军需要常备维持,这些边军分布在各地。
  山东,开封,关中,辽东,还有西北方向,都有边军存在,加上中都禁军,实力强悍,是金国的主力,除此之外,就是战时临时征发的猛安谋克兵马。
  常备精锐和猛安谋克兵都属女真正兵,但是战斗力和装备都是天差地别,早些时候,朝廷还会狠抓各地猛安谋克操练的事情,但是越往后,就越是松弛,猛安谋克兵不在军中,生活与平民无二。
  他们不操练兵器,也不练习弓术、马术,有巡查官来检查,则搪塞一番,没有巡查官来检查,则花天酒地,肆意享乐,如此一来,猛安谋克兵早就不复当初的精锐了。”
  耶律元宜一半叹息一半嘲讽,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了苏咏霖。


第385章 一时构亮
  对于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度,苏咏霖了解的也不少,当初他准备北上之前就打听消息打听了三四年,所以他知道耶律元宜没有说谎。
  “那也就是说,猛安谋克兵看似精锐,人数众多,实则战力孱弱,不堪一击?”
  “和签军比起来还是强一些的,至少每年还有那么一两次演武,不至于兵器怎么拿都不知道,个别队伍有比较好的家族传统,坚持演武,也可能比较精锐。”
  耶律元宜开口道:“尽管如此,也不可能和禁军、边军的精锐相比较,禁军和边军的精锐多为骑兵,马术精湛,战术娴熟,上马可为剽悍骑兵,下马就是精锐步卒,不可小觑。”
  “这样的精锐,这一次完颜亮麾下有多少?”
  “完颜亮自己统领的不到六万,但也差不了多少,若算上河东和开封的兵马,不会少于八万。”
  耶律元宜略有些担忧道:“完颜亮自己统领的主力军中,大举动员猛安谋克兵和签军之余,也从西北和辽东抽调精锐边军到中都集合,增强南征大军战力,但草原上还有蒙古骑兵需要防范,他们不敢全部出动。”
  “这还不叫太多吗?”
  苏咏霖叹了口气,开口道:“当初完颜阿邻两万骑兵就差点要了我的命,更何况是八万一个水平的精锐?幸好我没打算和他在河北大平原上决战,不然我肯定会被他一口吃掉。”
  “相比于金国立国之初那十余万精锐铁骑,这已经不值得提起了,这些年来,金国也颇有些武力衰退,完颜亮总是提起当初金国铁骑如何如何强悍,如何如何威武,无非是眼下不如从前了。”
  耶律元宜试图给苏咏霖打气:“将军一定不要过于担心金国铁骑,虽然河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是以将军麾下军队之精锐,一定不会束手无策。”
  “我当然不会束手无策。”
  苏咏霖笑了笑:“按照你刚才说的,完颜亮现在的处境非常不妙,金国朝廷内也有不少人反对他,这是真的吗?”
  “真的,四朝元老温敦思忠之前反对他对契丹人毫无保留的征兵,他不听,还把温敦思忠软禁了,后来契丹人造反,朝野大哗。”
  耶律元宜点了点头:“这件事情让很多老臣对他非常不满,女真臣子尤其对他不满,加上后来接连失利,还有将军的水军对金国沿海州府的攻击,让朝野上下对他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
  说到这里,耶律元宜稍微压低了声音,开口道:“这一次我之所以在大军主力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率先出击,十有八九是因为完颜亮扛不住朝野的反对之声了。
  他迫切需要我出击河北,这样就能吸引朝野上下的视线,让朝野上下关注我的战绩,不再一味地给完颜亮施加压力。”
  “哦?竟能如此?”
  “当然,将军水军犀利,四处出击,搅得金国诸多州府不得安生,民间和官方怨言极大,使完颜亮也不得安生,完颜亮急切令我出击,无非是想转移视线罢了。”
  耶律元宜一脸怒火道:“此人暴躁易怒,刻薄寡恩,只想自己,不为国家,让他做了皇帝,金国的气数也就到这里了。”
  苏咏霖看着耶律元宜,感觉他对完颜亮的不满好像挺严重的。
  “看起来,你对完颜亮的不满还挺严重的?”
  “……”
  耶律元宜一愣,然后低下头,尴尬地笑了笑:“可能吧。”
  他应该有一些隐瞒的事情,不过他不想说,苏咏霖也不逼他,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他现在所交代的一切已经让苏咏霖对金军的水平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完颜亮的最后一搏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至少在苏咏霖看来,自己要是和这支军事力量正面对决,那十有八九是要被摁在地上摩擦的。
  山东与河北将很快被突破,被撕扯的一塌糊涂,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基层基本盘将遭到沉重打击,而类似的反击到底能不能起到效果就不好说了。
  同理,这支军事力量如果全部用在对付南宋的战事上,南宋也绝对讨不到好处。
  关于南宋的军事情况,苏咏霖也了解不少。
  全国大约四十万左右的正规军,主要分配在江淮战区、荆楚战区和四川战区,是一个面的防御,如果完颜亮只从一个点进攻,南宋能使用的机动兵力也相当有限。
  金国要是再几路出击,钳制南宋各战区的精锐部队,江淮这一带的宋军几乎不可能单独对抗完颜亮带来的真正的精锐。
  也就是宋军水师强悍,要是宋军水师拉胯,那可就完了。
  从军事总量上来说,两国的军队数量差距不大,基本上是一样一样的,但是精锐战斗力方面,金国有十万左右的骑兵,实力明显占优。
  南宋失去岳飞等知兵大将之后,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从早期能和金军对刚不落下风的状态到现在吃喝玩乐无所不精的状态,岳家军给宋军遗留下来的财富,差不多也到头了。
  此番完颜亮南下,八万人左右的精锐,看似数量不多,实则非常可怕,全部用在一个点上的话,完全可以突破任何一道宋军防线。
  以眼下宋军的水平来看,除非岳飞复生,或者机动防御大师孟珙提前登上历史舞台,否则南宋应该是没办法扛住金军进攻的。
  当然,这是纯粹的军事考量,历史不会那么单纯的从军事层面看待两个国度。
  事实上这两个国度在政治上的糜烂程度是大哥别笑二哥。
  完颜亮手上的这支精锐经历他的死亡和完颜雍登位之处的混乱之后,也的确没了什么精气神,以至于南宋一度发起的进攻取得了胜利。
  后来完颜雍反攻,把失去的土地夺了回来,又把宋兵揍了一顿,但是本身也无力继续南下了。
  双方再次回到了一个战略均衡态势当中,谁也奈何不了谁。
  简单点说,就是双方比烂,这个烂的程度恰好又达到了均衡水平。
  有些时候苏咏霖也会感觉历史很奇妙,让赵构和完颜亮成为了南宋和金国的皇帝,又成为了对手。
  这两个人简直能算作对方安插在金国和南宋的奸细。
  一个自毁长城。
  一个原地自爆。
  两人携手,成功把南宋恢复故土和金国一统南宋的希望都给毁掉了,让后人扼腕叹息。
  该怎么说呢?
  一时构亮?
  十二世纪中期东亚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历史有些时候也挺腹黑的……
  结束战事回到河间府之后,苏咏霖就只剩下一个任务——等完颜亮正式发起对河北的进攻。
  他已经把自己能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了,剩下没做完的正在赶进度,赶进度这种事情他只能催促,也不能亲自上手帮忙。
  所以他就缓缓领兵南下了。
  这场战争中,光复军的指挥核心在济南,苏咏霖的所在地也是济南,整个河北都是战略缓冲区,缓冲之后,苏咏霖将在山东对经过缓冲兵锋迟钝且后勤艰难的金军发起进攻。
  这种事情,他早就对三十座防御城池的将领和地方武装说得清清楚楚,他们的任务就是防守,拖延金军进军的步伐,牵制他们的兵力。
  然后就是死守,只要金军主力还在围城,还在攻城,那就死不出城,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
  包围也好,不包围也罢,总之就是不要出城野战。
  直到金军对攻城失去信心,准备绕过城池继续南下的时候,再相机出城袭扰金军后勤补给。
  总而言之,三十座城池的主要任务就是坚守当地,等着他带领主力精锐部队胜利大反攻。


第386章 错的不是我,而是你
  这一场战略大决战,苏咏霖给河北城池的粮食是足够的,钱财也是足够的。
  为了这场战斗,苏咏霖把自己的金库粮库和武库都给打开了,无所保留的给各城池增加防御力。
  林景春劝他别给的那么多,多给自己留一点,以备不时之需。
  苏咏霖完全不赞同。
  “打赢了,我会得到更多,这些根本不值一提,打输了,我要那么多有什么用?留着买棺材?”
  一句话堵死了所有人的进言。
  有了他竭尽全力的供给,所以各城池的防御持久力还是比较可靠的,尤其是河间、真定等真正的大城,储备物资是按一年来计算的。
  该说不说,除了苏咏霖自己从正规渠道得到的储备,那些被他铲除的豪门大户也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他们用他们家族的家底子为苏咏霖撑起了这场战争的半边天。
  没有他们积攒的巨额财富,苏咏霖的家底子还就真的很容易被掏空。
  现在倒还好,给了那么多,自己手上还能留一点给野战部队使用,拥有发起决死一战的储备。
  储备物资的大量拨付让这场坚壁清野行动有了很好的底气。
  所以跟着苏咏霖一路南下的耶律元宜看到整个河北大地上坚壁清野的积极行动时,直接就被惊呆了。
  他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苏咏霖的坚壁清野之策不是专门针对他的诱敌之策,而是真真正正的战术,针对完颜亮的战术。
  他这两万人根本不值得苏咏霖那么大动干戈,苏咏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针对完颜亮和他的南下大军。
  他不会是要在整个河北搞坚壁清野吧?
  他哪来的人力物力能搞那么大规模的坚壁清野?
  耶律元宜觉得自己的认知被颠覆了。
  于是他咽了一口吐沫,小心翼翼地询问苏咏霖到底把坚壁清野搞到了什么程度。
  “我是打算以整个河北作为缓冲分散金军兵力的,我在整个河北坚壁清野,把人力物力财力全都集中在了三十座城池之中,分别驻军,让金军的不到任何物资补充。
  当然,这也不绝对,他们可以打猎,可以进山弄一些山珍野味,也可以捕鱼捕虾,但是我觉得那样做并不能为后勤减轻什么压力,而且之后就是冬天了,他们难道想耕种田地吗?”
  苏咏霖笑了笑,对耶律元宜说道:“原先我认为我对抗完颜亮的底气来自于我的十万精锐军队,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并不是这样的。
  十万精锐军队让我有了可以和完颜亮正面交锋的底气,但是掀翻金国只靠十万精锐军队可不够,掀翻金国的底气来自于这些相信我、愿意听从我的号令的民众。
  我一声令下,他们就能配合我行动,为我运送粮秣,为我生产粮食,为我扩建城池,为我背井离乡,他们的信任,是我对抗金国最强的兵器。”
  耶律元宜大为惊骇。
  “民心归附于将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将军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你以诚信待人,自然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和归附,你如此惊讶是为什么?难道我做的有那么不可思议吗?为什么不可思议?”
  苏咏霖摇了摇头:“如果你觉得不可思议,错的不是我,而是你,你该去反省一下你掌权之后到底为民众做了些什么,才会让他们如此忽视你,对你毫无感觉,乃至于痛恨你。”
  耶律元宜心中惊骇,但是不敢多说什么。
  苏咏霖说的的确有道理,所以才有爱民如子这一说,也不是没有官员做到这一点,但是再怎么爱民如子,这种情况也已经超出了正常界限。
  这就是坚壁清野的最高形态吗?
  他居然可以让整个河北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动员,百万规模的民众听从他的号令,配合他进行坚壁清野,数月之间完成了战争动员,做好了战争准备。
  这种程度的坚壁清野,让耶律元宜头皮发麻。
  以他专业等级的军事水准来看,如果光复军把整个河北变成三十座战争堡垒,完颜亮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打赢这场仗呢?
  攻城?
  完颜亮有多少兵力?
  可以攻打多少座城池?
  他的后勤可以支持他同时对多少座城池开战?
  他是清楚的,在朝廷规划南征细节的时候,是已经把就地取用粮秣、军械等物资算在了大军补给物资里头。
  他们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击败光复军、惩戒配合光复军作战的豪强、百姓来获得数量更大的资源,如此一来就能减轻后勤压力,顺便通过残酷的杀戮震慑人心,告诫天下人背叛大金国的下场。
  如果全部使用后勤运送粮秣,北方战线十六七万的金军和更大数量的签军、民夫将大量消耗战略储备,完颜亮事先筹备的粮秣根本支撑不了太久。
  他们需要沿途“就地取用粮秣”作为补充手段来支撑大战,如果没有这一手段的话,完颜亮可以使用的粮秣也就支撑四个月左右。
  可是如今这个局面,遍地寻不到人的情况下,除了打猎捕捞樵采之类的方式可以获得大自然的馈赠,其他的物资几乎完全无法得到。
  这样说来,如果四个月内不能在河北打开局面,完颜亮若是不撤军,就要做好被全灭的准备。
  失去粮秣,甭管多强大,一旦饿肚子,就是束手就擒。
  骑兵多是吧?
  一名骑兵连人带马需要消耗正常步军五倍以上的食料。
  打仗打的就是金山银山啊。
  耶律元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