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197章

启明1158-第197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多是吧?
  一名骑兵连人带马需要消耗正常步军五倍以上的食料。
  打仗打的就是金山银山啊。
  耶律元宜用了很长时间才冷静下来,他默默地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光复军大将,感觉他的身上笼罩着层层谜团,就算此时此刻他就站在他的身边,也不知道他的心中所想。
  更不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手段办到眼前的这一切。
  他麾下的士兵和官员们到底有着多么强大的执行力?
  这是一般官僚可以做到的吗?
  耶律元宜身处于金国这台巨大的官僚机器当中,耳濡目染这台机器当中的种种陋习丑闻,完全不相信人类组成的官僚集团可以办到如此高效率的事情,这在他看来简直是奇迹。
  可这奇迹就出现在他的面前,让他不敢相信的同时又无法不去相信。
  这就非常的令人苦恼。
  可苏咏霖却不在乎他的苦恼,一边行军,一边还在不断布置各种针对入侵金军的打击行动。
  坚壁清野是坚壁清野了,但是光复军也绝对不是没有机动兵力的,除了一万两千名骑兵之外,光复军另外一支重要的机动兵力就是水军。
  金国没有水军,没办法应对光复军的水军,光复军没办法在陆地上直面金军剽悍的铁骑,但是可以用水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让水军船只载着精锐骑兵、步军在任何地点登陆,直接去寻找金军的后勤补给基地,袭击他们的后勤补给路线,或者干脆冲着中都去。
  你往前面打,可以,但是我能让你后院失火,有本事你把整个沿海地区都给封闭了,那我算你狠,你办不到,那对不起,我对你来说就是无解的。
  苏咏霖说了,就一定会做。
  之前北上对付耶律元宜的时候,苏咏霖就让孙子义率领水军出动,准备在大兴府沿海地区登陆,向内陆进发,直接袭扰威慑中都,动摇金国军心、人心。
  水军于十月十日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对金军设在大兴府沿海地区的军营发起突袭。
  金兵某个一线军营猝不及防,被光复军骑兵快速突入大营之中杀的溃不成军,一千人的军营很快就溃败了。
  但是溃败之前他们点起了烽火,给其他军营提了醒,这让孙子义立刻命令全军撤退。
  等设在其他地方的军营反应过来前来支援的时候,光复军已经带着缴获的物资和俘获的金兵顺利撤退了。
  他们望洋兴叹。


第387章 金国朝野震动
  其实金兵也学乖了。
  因为不能全面防守沿海地区,就只好挑选最重要的大兴府沿海地区防守,以免光复军直接冲击中都。
  不仅如此,他们也学会了使用狼烟和烽火,一旦遭到光复军进攻就快速点燃狼烟或者烽火。
  另外还有层层叠叠的扎营,把军营分层安顿,第一层遭到打击之后,后面的军营有反应的时间,可以及时反应过来做好防御。
  根据他们数次和光复军交战的经验判断,光复军水军的打击是比较突然、短促的。
  他们一般只在突袭得手的时候打一次,不会在得手一次之后持续打击,讲究的是见好就收,所以倒霉的一般就是最外围防备松懈的军营。
  外围军营遭到打击之后,后面的军营往往会很快反应过来做好防御准备,如此一层一层的进行防御,狼烟和烽火加上,虽然依旧是被动挨打,却可以大致上保证后方的安全。
  他们这样的防御策略执行之后,光复军水军的奇袭就不能真正威胁到中都了。
  为此,完颜亮大概调动了一万三千多名士兵进行防御,进一步缩减了可以带着南下征伐河北的军队的数量。
  他非常恼火,却无能为力。
  不过好在这次袭击之后没多久,大约是十月十五日的时候,就有来自于耶律元宜的好消息。
  耶律元宜非常顺利的攻取了霸州的文安县与大城县,击退了驻守在当地的光复军近万人的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他请求把这场胜利献给皇帝陛下,预祝皇帝陛下南征得胜,辉煌凯旋。
  完颜亮非常高兴,立刻下令给耶律元宜丰厚的赏赐,鼓励他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然后就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南征先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败了传说中战斗力很强的光复军。
  然后他进一步认为不是金军不能打,而是主将太弱鸡,主将如果很弱鸡的话,军队再怎么能打也会被拖累死,正是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所以综上所述,完颜阿邻就是个废物,耶律元宜才是大金福将。
  而且大金军队依然是无敌的,是强悍的!
  这样的大话完颜亮说了很多,甚至把光复军屡屡袭击大兴府沿海造成金军诸多伤亡的事情都给掩盖过去了。
  对此,脑袋清醒的臣子选择上表给完颜亮,劝说他不要高兴得太早,光复军根本没有伤到根本,水军还在不断的进攻,这足以说明耶律元宜取得的小胜不足以称赞到这个地步。
  光复军还有余裕,根本没有受到什么重创。
  但是完颜亮不管,他需要胜利,蚊子肉也是肉,他自己也知道这场小胜不能改变战场态势,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胜利。
  胜利就是比失败好。
  靠着这份“胜利”,完颜亮也暂时压制住了朝中对他不满的势力。
  结果没过几天,十月十七日,光复军大军袭击了保定,摧毁大量南征粮秣的消息传来了。
  光复军的反击和报复来的非常快,快到了完颜亮根本来不及闪的程度,于是完颜亮的腮帮子都快给抽肿了。
  保定是金军重要的前进储备基地,大量粮秣在出动之前都运输到了保定准备输送到南边,这些粮食不仅是先锋军的口粮,也有很多是后面主力军的口粮,这里遭到袭击,情况非同小可。
  也就是保定守军及时关闭城门,没有酿成更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否则这一仗也就别打了。
  没足够的粮食吃,南下大军的数量就要减少,数量减少的话,面对光复军就会难以获胜,难以获胜,那还打什么?
  不如不打。
  现在只能说还能维持最低限度的进军条件,这让完颜亮感觉自己脸被抽肿的同时,多少还获得了一些慰藉。
  但是接下来的消息就真的有点打击他骄傲的自信心了,并且把他已经肿起来的脸抽出了血。
  十月十九日,先锋军耶律元宜所部在大城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来了。
  传回消息的是保定的后勤粮秣总队,他们焦急地前往打通运粮渠道的时候,得知先锋军在大城遭到光复军的围歼,全军覆没,据说该战死的都战死了,没战死的也基本上都被俘获了。
  逃出生天的只有极少数的几百个幸运儿。
  这个消息传来,金国朝野震动,文官武将们纷纷失了冷静,感觉背后一阵凉风嗖嗖穿过,一阵没来由的寒意浸透了心灵。
  简单点说就是——怕了。
  这不是第一次。
  这是第二次。
  第二次成建制的金军正规军在面对光复军的时候战败,被歼灭。
  成建制的金军,数量大,装备还算不错,建制完整,可就是这样完整建制的金军,被全歼了。
  完颜阿邻有名将的风范,全军覆没,身死。
  现在换了耶律元宜,兵部尚书,刚刚打了胜仗被皇帝钦定为大金名将,结果转眼之间就被光复军给灭了。
  现在看起来,耶律元宜之前的获胜极有可能是光复军的诱敌深入,而不是耶律元宜这个所谓的名将打出来的优秀战绩。
  这根本就光复军故意示弱,引诱耶律元宜钻进他们的圈套之中。
  完颜亮怎么想的大家不知道,大家只知道,光复军的战斗力非同小可,一般两三万人的军队已经不能奈何他们、甚至有被歼灭的风险。
  光复军已经脱离了贼军的范畴,有了正规军的风范。
  这个时候,又有人想起之前温敦思忠评价苏咏霖和光复军的评语——岳飞和他的军队。
  朝野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但是这件事情却带来了一个让完颜亮都感到意外的结果。
  光复军的强悍善战让大金国的文臣武将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威胁,他们为之感到恐惧,害怕光复军继续强下去,真的可以攻入燕云推翻金廷,把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全部夺走。
  他们都怕了。
  真正的怕了。
  此时此刻已经不是意气之争的时候,是需要联合起来把光复军彻底消灭的时候。
  此事刻不容缓。
  于是文臣武将们纷纷上表建言献策,为皇帝南征提供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建议,并且强烈要求皇帝出动最精锐的兵马,一举将光复军歼灭、吞噬。
  一定要赶在光复军拥有推翻金廷的实力之前把光复军消灭掉。
  要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将光复军年碾压成渣,然后将他们斩尽杀绝,用物理灭绝的方式让光复军的威胁不复存在!
  这些基本上来自于女真族官僚的建言看得完颜亮一愣一愣的。
  他本以为这场战败会让这些和他素来不对付的女真官僚更加恐惧光复军,可没想到恐惧带来的不仅仅是畏缩,还有畏缩之前最后一搏的奇怪的勇气。
  这种勇气莫名其妙的巩固了完颜亮的地位,文臣武将们无暇和完颜亮争论他的地位问题,他们只希望完颜亮立刻拿出应对办法,好把光复军彻底消灭。
  这倒是意外的收获。
  唯一让他感到不愉快的是,朝臣们感受到了温敦思忠的先见之明,纷纷要求完颜亮重新启用温敦思忠,让老成持重的温敦思忠拿出一个方略来对付光复军。
  臣子们虽然需要完颜亮的武力,但是却不太相信完颜亮的智略,所以需要一个更加可靠的人选来提供方案,让完颜亮照着做就行了。
  虽然完颜亮对此很不乐意,可是政治压力太大,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做出妥协。
  被软禁数月之久的温敦思忠终于得到了释放,并且被皇帝使用的车驾召入宫中,与皇帝共商大事。


第388章 温敦思忠在睡梦中去世
  前往皇宫的路上,自然有内臣将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温敦思忠。
  温敦思忠只是默默听着,不言不语。
  等到了完颜亮面前,面对完颜亮低声下气好言好语的问候,温敦思忠深深一叹,微微摇头。
  “老臣知道陛下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断然不会向老臣低头,这数月以来外面发生的事情老臣也都知道了。”
  完颜亮心中不爽,但不得不耐着性子请教温敦思忠。
  “那老令君可有什么好的办法?汉人光复军日渐嚣张,羽翼渐丰,若不及时加以遏制,恐成大患。”
  “连着两次打败我朝成建制正兵,还都是年轻俊杰统领的兵马,这不叫大患,什么叫大患?”
  温敦思忠一点也不客气:“完颜阿邻和耶律元宜我都有所耳闻,虽然年龄不大,军功不显,但都不是无能之人,他们都遭到惨败,足以证明贼首苏咏霖统兵之能非同一般,这还不叫大患?”
  完颜亮被顶撞,心头火起,却无论如何不敢再次发火。
  但是他也没有耐心听温敦思忠仗着老资格批评他。
  “事已至此,大患小患已经不重要了,此番南征,我无论如何都要赢,老令君可有良策?”
  温敦思忠重重叹了口气。
  “数月之前,若陛下听从老臣的建议,老臣还有良策十条,可以供陛下选择使用,歼灭苏贼,可事到如今,苏贼坐大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老臣再怎么建言献策,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完颜亮的脸色渐渐变得铁青。
  “就算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朝依然有大军数十万,老令君为什么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温敦思忠冷笑。
  “当年太祖皇帝起兵之初,不过两千五百人,就夺下了辽军一座城,初战告捷,之后,辽军用七千人讨伐太祖皇帝,太祖皇帝用三千七百人打败了辽军,二战告捷。
  后来,太祖皇帝夺下了黄龙府,辽帝得知,起契丹、汉军十余万讨伐太祖皇帝,时太祖皇帝兵不过两万,毫无畏惧,正面迎击,大败辽军,辽帝溃逃,从此不敢东顾,至今,也不过四十多年。”
  完颜亮知道温敦思忠这是什么意思。
  他的老祖宗能用两万人打败数倍于己的辽军,创立偌大基业,这就说明大军人数多寡在大国兴衰之中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若完颜亮是这样认为大国兴衰的,那么而现在的他,就是当年的辽天祚帝,现在的苏咏霖,就是当年的金太祖。
  谁是最后的赢家呢?
  完颜亮深吸一口气,渐渐按捺不住心中涌动的怒气。
  “老令君一定要如此这般拔高敌人,贬低自己人吗?”
  “若是这样倒好了。”
  温敦思忠低声道:“若是老臣刻意为之,若是老臣故意这样做倒好了,这就说明此事只是老臣老迈昏聩,这一切都不是事实,大金国还有挽回局面的能力,可偏偏这是事实,不是老臣的妄言,大金国危如累卵,这让老臣情何以堪?”
  完颜亮一愣,随即怒目圆瞪,一把抓住桌案上的茶碗,一甩手把茶碗摔在了地上。
  啪的一声,做工精致的皇家特供茶碗被摔的粉身碎骨。
  温敦思忠一言不发,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完颜亮,对此完全没有任何反应的样子。
  “我让你来是让你献计的,不是让你妖言惑众祸乱人心的!老令君,你不要太过分!”
  完颜亮压抑着的怒火已然难以控制。
  对此,温敦思忠也只是重重一叹。
  “陛下向老臣问计,老臣已经没有十条计策了,只剩下最后一条计策可以供陛下参考。”
  “说!”
  完颜亮咬着牙,拼命抑制自己想要杀人的冲动。
  “停止南征,就地防御,以优势地形行向南防御之策,全力平息契丹之乱,平复后方,让后方得到安定。
  如此内平忧患,外拒苏贼,休养生息,聚兵存谷,待后勤充沛,兵精粮足,或主动出手,以高官厚禄收买苏贼部下,使之内乱。
  或待局势有变,苏贼不能忍耐,主动进攻燕云,则以防御之势,叫苏贼做第二个赵光义,如此,才有彻底平定苏贼之可能。”
  温敦思忠慢条斯理的说出自己唯一的建议。
  完颜亮沉默了一会儿,忽然不生气了。
  “老令君看来是真的老了,连一点胆气都没有了,老令君不停对我说太祖皇帝何等勇武,而如今却要我放弃征伐,就地防御?还要高官厚禄收买苏贼?
  他是贼!是贼!既然是贼,就绝对不能与之妥协!若与贼人妥协,谁都能用造反来从我手里换取高官厚禄!若是如此,天下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看来我是问错人了,老令君请回吧!”
  温敦思忠深深看了完颜亮一眼,默默向他行了一个礼,转身慢悠悠的离开了皇宫。
  等他回到家里,一个从皇宫跑来传旨的小官向温敦思忠传递了皇帝最新的命令。
  温敦思忠四朝元老,功勋卓著,本来应该重用,奈何温敦思忠年老昏聩,不堪任用,着令温敦思忠去职、致仕,待乱平后回辽东老家颐养天年,再也不用来中都了。
  同时念及温敦思忠为大金国建立立下很大的功劳,所以封他为王,赏赐土地、房屋、奴仆、丰厚钱财,作为他一生为国奋战之酬谢。
  温敦思忠的家人们愕然地看着面色平静的温敦思忠,完全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温敦思忠去了皇宫,很快又回来了,紧接着就是皇帝命令他致仕,再也不用做官了。
  虽然他早已经退居二线,但是名义上还是百官之首,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