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是个问题,并且让苏咏霖颇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
联军的到来让真定城内的金人十分紧张,他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把大量箭矢运出城外,又协调了一千余人出城备战,准备在岸边阻击联军,坚决不让联军度过滹沱河。
本来城内有人建议掘开滹沱河南岸的堤防,让大水淹没南岸,逼迫联军不能继续北上,从而保住真定。
真定府尹一开始有些心动,打算同意,但是他很快就考虑到一旦掘开堤防造成大水漫灌,固然可以打退联军,但是将来打退联军之后又要面临各县之间无穷无尽的扯皮和麻烦。
保住的是真定,受损的是南岸各县,到时候南岸各县的人对此不满,肯定要闹事,最后搞不好还要自己这边出大钱维修堤坝……
之前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
河水泛滥,南岸各县受损,朝廷责成北岸接收难民,甚至还要出钱协助南岸维修堤坝,恢复生产,当时南北两岸扯皮扯得非常厉害,各县官员为了一点钱财支出几乎撕破脸。
当时的情况历历在目,真定府尹实在是不想落人口实。
“眼下出于冬季枯水期,水攻作用不大,还是不要这样做了吧。”
真定府尹随便扯了一个理由,没有答应这条计策,只是安排沿岸防御,还有依靠高大宽深的城池进行防御,争取拖住联军,等待支援。
反正求援上书已经送上去了十几次,朝廷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清楚作为河北西路重镇,真定一旦陷落,对中都府意味着什么。
那可就意味着汉人军队间隔一百多年之后、在宋太宗雍熙北伐之后再一次要威胁到燕云十六州这块地方了。
这对于金廷的震动绝非一般战争可以相比。
河北两大重镇,真定府和河间府,是金廷在河北的军事支柱,缺一不可。
缺了任何一个,都会对金廷的河北防线造成巨大冲击,乃至于让金廷在河北的军事辐射全盘失效,造成在河北的统治全面崩盘的惨重后果。
尽管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河北节节败退,但是并未伤及根本。
可真定府要是丢了,那可就真的问题太大了,是要震动皇帝和朝廷的。
真定府尹乌古论窝伦可以用自己的性命担保,朝廷一定会派兵支援真定府,而且来的一定是精锐军队,不可能是一般的杂牌军。
这就意味着真定救援行动十拿九稳,绝对不是这帮叛军可以简单应付的。
所以只要守好真定城,守好城池里的这批女真人,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大功一件,是可以得到嘉奖的。
所以当乌古论窝伦得知联军已经进发到南岸的时候,就下令全城进入紧急动员时期,全体人等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全都要听从号令,必要时全体武装起来上城抵抗。
对于能在岸边坚持多长时间,乌古论窝伦并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是能坚持一天是一天,能守一天是一天。
只要能撑到援军赶到,那就是最大的胜利。
第203章 完颜亮下达动员令
乌古论窝伦安排的岸防部队大约两千人,面对六万人规模的联军,他们显得有些弱势。
不过隔着一条河,而且北岸的地势还比南岸要高一点,这个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当苏咏霖派出试探部队向北岸发起强攻的时候,北岸那边箭如雨下,十几架床子弩对准了渡河木筏发射,好几艘渡河木筏因为运气不好被击毁,船上士兵落水遇难。
眼看着十几艘木筏被击毁,苏咏霖停止了第一次的试探。
河流比较宽,地势也不利于联军,唯一好的是河流速度缓慢,不太会影响渡河速度。
如果强行渡河,需要大量船只一起动员,承载大量士兵分散金军火力。
然而联军难以在临时赶制的小木舟上安置床子弩,而金兵却可以用射程远的床子弩对联军的木舟发起射击,击毁联军的木舟。
等到了近前,联军可以发矢攻击的时候,金军也可以发矢攻击,联军还是处在不利的态势。
不过床子弩发射频率缓慢,如果不要命的强攻,是可以在承受一定的损失的情况下强渡滹沱河的。
但是苏咏霖不太愿意在这种地方损耗宝贵的兵力,所以宁愿佯攻等待,也不要强行进攻损耗兵力。
现在就等着苏勇那边尽快赶到下一个渡口,发动迂回包抄的技能,一举捣毁金军岸防阵地,掩护大军渡河。
接下来整整三天,苏咏霖都在安排部队发起佯攻,以此牵制金军的视野,给苏勇打掩护。
而城内的金军高层官员们似乎因为这一点感到高兴,觉得联军这是黔驴技穷,没有更多的渡河手段,只能不断试探了。
“不管怎么说,只要贼军不能尽快渡河,咱们就能放心的等待援军抵达,等朝廷援军到了,一切就可以解决了。”
乌古论窝伦很高兴的向身边人说道。
身边官员随之附和。
“府尹说的是,只是朝廷军队还没有确切的抵达日期,不知何日才能到达,若是拖延日久,怕也是难以为继,朝廷援军来的越早,咱们才越安全。”
“说的也是啊,不知道朝廷军队何时才能抵达,这种事情上,只要有陛下下令,枢密院是不敢拖延的,只是不知道谁人领军,又能来多少军队,贼军人多势众,我军来的若少了,恐怕不顶用。”
乌古论窝伦不无忧虑的把视线投向了北方:“但愿不要是个无能之辈领兵前来,不然真定府大局都要被他毁掉,届时,情况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等也生死难料。”
乌古论窝伦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在河北大乱的消息送到中都府之前,两万精锐骑兵虽然已经整训完毕,粮草后勤也已经整装待发,但是主将人选还是没有确定。
仆散忽土的意思还是推荐完颜阿邻,但是完颜亮不太想让宗室子领兵出征,还是想用其他人。
他甚至一度考虑过让徒单贞领兵出动,将功折罪,也能更好地方便他继续打压宗室,他需要更多的人才为他平衡女真旧贵族在朝中的势力,帮他完成革新。
金帝国的封建化在完颜亮手上有了质的飞越,金帝国在这个阶段真正成为了一个正常的封建国家,但是正如所有改革家所面对的问题,旧势力的反扑也相当厉害。
所以完颜亮大杀宗室,大量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进入朝廷,以此遏制以宗室为主的旧贵族的势力,防止他们把金国带回到原先的那种状态。
但是金国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尤其在军事方面,主要还是靠着军事天才和军事家族撑场面,完颜亮提拔的人才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不太拿得出手。
所以他很纠结要不要把这个机会交给宗室子。
直到河北大乱的确切消息终于送到中都府,徒单贞面色惨白的在他面前请罪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此时此刻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的时候。
这个时候不能政治挂帅了,必须要把军事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上。
山东的确完蛋了,至少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已经确定完蛋了,悉数为叛军所占据。
另外大名府路危在旦夕,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也在叛军的迅猛攻击之下摇摇欲坠。
大名府、真定府和河间府三个重镇正在面临叛军的极大威胁,地方军队难以招架,中央军精锐出动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
真的不能再犹豫了。
完颜亮愣了一阵子。
几个月的功夫,五路之地遭到叛军染指。
其中两路完全沦陷,三路危在旦夕,继续拖延下去,中原五路即将落入叛军掌控之中,山东、河北之地全面沦陷,金国在中原的统治有崩盘的危险,叛军即将做大,局面将会彻底恶化。
完颜亮看着徒单贞,心里不断闪过要不要立刻杀掉他泄愤的念头。
但是考虑到战事紧急,枢密院的事情还需要他来安排,所以暂时压下了心头怒火。
“马上传林完颜阿邻,准备出征,令他兵分两路,一路支援真定府,一路支援河间府,必须要尽快解除真定府与河间府之围,你负责给他筹备后勤,如有半点差错,我杀了你。”
完颜亮说这话的时候十分冷静,声音平淡,这可把徒单贞吓得半死。
但是他还是要再问一句。
“那陛下,大名府呢?大名府尹李忠已经上了十多次求援文书了,大名府也被叛军进攻,危在旦夕,不可不救啊。”
“先解决真定府跟河间府,然后再南下大名府解围,在此之前,让大名府坚持住,坚持不住,就不要回来见我!”
完颜亮冷冰冰地看着徒单贞:“别再出错了,一点错都不能出,再出一点错,我真的会杀了你,知道吗?”
完颜亮的眼神真的是那种要杀人的眼神,徒单贞见的多了,知道这是真的,所以情不自禁打了一个哆嗦,连滚带爬地跑出大殿去办事了。
徒单贞走后,完颜亮捏紧拳头狠狠地在桌子上捶了一下,把桌子捶的一震。
这些混账东西,胆大包天,居然敢造反,还造反造的那么大!
二路沦陷,三路危险,中原震动,再不做点什么,金帝国在中原的统治真的就要崩溃了!甚至燕云之地都不一定能保住,他们只能缩回辽东老家。
这样的未来……
怎么可以!
完颜亮咬紧牙关。
看来南征之事必须要开始进行了。
平叛先锋已经出击,但是不能指望这支先锋解决所有问题,全国动员令必须立刻发布,集合所有军队南下,由他御驾亲征,彻底平定这场大叛乱。
然后……
然后就可以顺势南征,灭亡南朝!
这个想法他已经有了很久了,灭宋,统一天下,成为唯一的中国之主,功绩彪炳史册。
正好平叛也是打仗,南征也是打仗,军队好不容易动员起来,国家战争机器好不容易动弹起来,打完叛军,正好南下,一口气解决掉两个问题!
完颜亮莫名的躁动起来。
不能等了,该做的事情必须立刻开始进行,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
动员可是一个很花费时间的事情,从发布命令到动员完成,少则四五个月,长则一年,他没有时间等待了!
完颜亮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从不拖泥带水,下令完颜阿邻出兵之后,他立刻开始签发命令。
签发命令的同时,他又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想法,于是他把军队动员令搞成了举国动员令,不仅要打仗,他还打算顺势迁都。
他下令左丞相张浩、参知政事敬嗣晖起民夫、工匠二十万,营建汴京宫室。
他要迁都到更南边的开封去,把北宋故都当做金国的新首都,因为他要做全中国的皇帝,首都不能距离江南太远,开封是个很好的选择。
然后,他下令参知政事李通打造兵器于中都。
一旦全国总动员,现有物库内的兵器储备恐怕不够用,尤其一旦和南宋打仗打到胶着状态,更需要大量兵器的储备,所以从现在就要开始大量制造兵器、甲胄,以备不时之需。
再有,又下令工部尚书苏保衡等开始打造战船,位置就选在大兴府沿海地区。
南宋有强大的水师,若不能打败南宋水师,则不能顺利渡江,也就无从谈起进攻江南地区。
三道命令被完颜亮签署完毕之后下发。
紧接着,完颜亮开始下达针对猛安谋克军户的全面征兵动员令。
第204章 完颜亮是个彻底的少数派
既然是全国动员令,那就意味着谁都跑不掉。
完颜亮要求把命令传到目前金廷还能政令畅通的每一个有猛安谋克军户的路,下令诸路猛安谋克军户之中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全部都要入籍参军,组成军队准备出征。
就算亲人老了、一家之内壮丁人数多也不准留一个下来伺候亲人,只要在这个范畴之内,必须全部出征。
这是非常不人道的命令,但是完颜亮并不在意,在他看来,这就是国战应该有的氛围和决心。
连拼死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还打什么国战呢?
国战,就要全部动员,出动全部的力量,一举把该消灭的敌人全部消灭,然后大家一起享受太平。
为了最后的享受,现在任何一切都是可以牺牲、可以付出的!
他也正好打算利用这场战争好好的磨练一下那些早已失去了尚武精神的族人们,让他们感受一下先辈爬冰卧雪创立基业的不易。
命令传达下去了,各部门都得到了皇帝的命令,这对于不久之前刚刚听说皇帝要对山东河北反贼用兵的朝臣们来说,无疑是一击重击。
开什么玩笑?
不是平定乱贼吗?
为什么要全国动员?
对付一群反贼需要全国动员吗?
群臣不解,纷纷上书向皇帝询问此事。
对此,完颜亮下达了解释的旨意。
他表示自己举国动员的用意不仅仅是要彻底平定叛军,更是要在平定叛军之后直接顺势南下讨伐宋国,灭掉宋国,直接快进到统一华夏大地。
群臣更加震惊。
虽然之前他们隐约听说了皇帝要南下讨伐宋国的传言,但是没有正式的消息,所以他们大多数以为这是流言,并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谁曾想这居然就是真的!皇帝真的打算南下伐宋!
这下子整个朝廷的官员们都慌了。
女真人也好,汉人也好,契丹人也好,各族精英组成的官僚团体都慌了。
可以说南下讨伐宋国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基本上都是不愿意接受的。
整个朝廷反战的氛围非常浓厚。
对于女真亲贵来说,由于人数少,每年靠着剥削和南宋岁贡得到的东西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欲望既然满足,他们当然不想跟着皇帝南下讨伐宋国。
对于满朝官僚们来说,除了极少数好战分子,大部分都是保守派,并不愿意看到皇帝举国动员闹出大乱子,而且谁能保证举国动员不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对于金国立国之本的猛安谋克户来说,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是所在地的地主,享有大量的财产和优渥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并不想南下拼命。
总而言之就是生活好了,财产丰厚了,日子过得舒心惬意,只想更多地享受,谁还想南下和宋国打仗呢?
到时候就算打赢了,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不会死掉?
那可真是有命拿钱没命花。
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之中,整个金国的统治阶级和猛安谋克军户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开战的,完颜亮这样做完全是逆着大众的意思来的。
可以说完颜亮完全是少数派,真正支持他的人只有那些与他深度绑定的人。
而且就算是这帮人恐怕更多的也是看在他们和完颜亮深度绑定的原因才会支持他,内心未必赞同南征。
于是当他的旨意下达之后,整个朝廷都沸腾了,官僚们群情激愤,相约一起上书给皇帝,请皇帝三思。
一大堆奏表递上去,完颜亮不为所动,依旧要求他们立刻开始总动员,立刻把命令传递出去,不得拖延。
群臣不满,推选德高望重的女真、契丹和汉人官僚数人面见皇帝,请皇帝不要举国动员南征,而要遵守绍兴和议,享受金国上国的身份即可。
南宋都称臣了,南宋皇帝给他的上书都写着【臣构】,都这样了,还要打他,那不就是没有道理吗?
没有道理的战争,自古以来还从未见到有取胜的。
听着这些庸官们的反对意见,完颜亮大怒,佯装要杀人,斥退了面见的翰林承旨翟永固、直学士韩汝嘉等官僚,斥责他们不动天下大势,就知道庸庸碌碌。
官僚们的劝诫失败了,眼看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