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103章

启明1158-第103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僚们的劝诫失败了,眼看着完颜亮要一意孤行,他们的利益即将受到损害,他们不甘心,于是又想了一个办法。
  枢密使仆散忽土和皇太后徒单氏关系融洽,他受到一群女真高官的托付,入宫见皇太后徒单氏,请徒单氏想方设法劝说皇帝不要南征。
  徒单氏对此并没有什么不愿意的,但是感觉不妥。
  “我虽然是太后,但是身在后宫,不方便干政,如果我去劝说皇帝,有干政的嫌疑,这样说出去不太好听吧?”
  徒单氏不是完颜亮的亲生母亲,只是完颜亮的嫡母,没有血缘关系,关系曾经比较僵硬,连完颜亮迁都中都的时候都没有把她带来,而是带着自己的生母大氏。
  完颜亮本身是父亲的庶子,因为正妻徒单氏没有生育,所以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才有了一定的地位。
  然而这种地位并不足以弥合完颜亮心里作为庶子的膈应,生母大氏在徒单氏面前过于卑微的举措让他从小就心怀不满,觉得自己的尊严遭到践踏。
  尽管徒单氏性情温和,并没有为难过他们母子。
  可是完颜亮对这一切还是耿耿于怀。
  而当初他称帝的时候,徒单氏认为这不是人臣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拜见完颜亮的时候没有为他庆贺,态度冷淡,这也让完颜亮记恨在心。
  之后一段时间,留在上京的徒单氏每次见到完颜亮的使者都会担心完颜亮要杀了她,所以会提前换好衣服,以备不时之需。
  直到生母大氏去世之前再三嘱咐完颜亮记着徒单氏对他们的恩德,这才让完颜亮把徒单氏接到中都来尊奉,之后两人关系渐渐有些缓和。
  到如今,徒单氏和完颜亮的关系好的就和亲生母子一样,也不知道是完颜亮心中释怀了还是徒单氏太天真。
  但是满朝文武也认为完颜亮很重视徒单氏,认为徒单氏在完颜亮心里的分量很重,所以才有此请。
  听到徒单氏的担忧,仆散忽土觉得这样是不正确的。
  “太后从未干预过政事,而且这件事情并不能算是政事,实在是国家大事,关系到大金国的前途,还请太后出面,多少劝说一下,臣等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但是又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南征。
  眼下大金国国势不振,危机四伏,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反贼作乱,正是需要拨乱反正、休养生息之时,实在不是南征的时机,还望太后能和陛下说明此事。”
  徒单氏依然心有顾虑。
  但是仆散忽土之后又请来了很多女真官员一起请求徒单氏,徒单氏被那么多人请求,拗不过,只能答应。
  于是在十月二十一日,完颜亮亲自到太后宫进行每月例行拜见的时候,徒单氏和他说起了这个事情。
  完颜亮至少在表面上还是非常尊奉徒单氏的。
  不管是出于政治需求还是对生母大氏遗愿的尊重,他至少在表面上扮演了一个孝子,这个孝子特别的孝顺。
  徒单氏不管跟他说什么,想要什么,只要能花钱买到的,他都会答应,并且竭力办到,还要大张旗鼓闹得满朝皆知,于是满朝文武没有谁认为完颜亮不是一个孝子。
  说不定完颜亮把自己都骗过去了。
  但是当徒单氏和完颜亮说起南征宋朝的事情是否可以缓一缓的时候,完颜亮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一些不好的回忆渐渐浮上心头。
  他忽然感觉面前徒单氏的慈眉善目变得有些丑陋。


第205章 将军难道认为自己没有战胜的把握吗?
  对于完颜亮的问话,徒单氏素来没什么戒备,很自然地点了点头。
  “很多大臣来找我说这件事情,希望我可以劝说一下,皇帝,南征固然重要,但是稳固国势更加重要,眼下国家内有叛乱,外有强敌环伺,正是应该稳固内务的时候,实在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发起南征。”
  完颜亮低下头,一时间没有说话,而是在思考是哪些人把这个事情告诉徒单氏,让徒单氏来劝说他。
  他很不高兴。
  “皇帝?”
  徒单氏看完颜亮不说话,于是又问了他一句。
  完颜亮这才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母亲,儿子对这件事情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儿子认为这样的事情并不应该拖延,而应该尽快推行,趁着咱们还有精兵猛将的时候,尽可能的解决掉南国。”
  “为什么要急于一时呢?难道大金国再过十年八年就没有勇敢的士兵和睿智的将领了吗?”
  徒单氏很疑惑地问道:“皇帝,虽然我是个妇道人家,却也知道精兵猛将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既然那么多大臣都反对,那么就可以认为现在的确不是伐宋最好的时机,皇帝还是三思而后行啊。”
  完颜亮有点耐不住心中的烦躁,实在不想继续和徒单氏在这里扯皮了。
  于是他随便应付了几句就站起身子借故告退。
  这是他把徒单氏接到中都以来,最短的一次拜见。
  徒单氏见完颜亮急着走,知道劝说失败,只好点了点头,任由他离开。
  看来完颜亮的意志非常坚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动的。
  徒单氏感到很失望,但是她并不知道她的劝说正在慢慢地将她置于一个危险的处境之中。
  完颜亮回到宫殿之后让心腹太监梁珫负责一件事情。
  “你去打听一下,是哪些人拜见太后,让太后知道了我要南征的事情,我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谁。”
  “喏,老奴立刻去办!”
  梁珫被打了一顿之后学乖了,完颜亮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不会反驳,也不会问为什么,他打定主意要做一个无情的工具人。
  他知道完颜亮最喜欢多办事少说话的工具人。
  一边让人办事,完颜亮一边也在继续推进南征的事情。
  完颜阿邻领兵南下更多的是起到稳固河北局势的作用,这一点完颜亮非常清楚。
  只要把持住真定府与河间府,那么就能稳定河北局势,给他动员军队争取时间。
  至于山东贼乱,不是区区两万骑兵可以平定的,需要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压上去,将其扑灭。
  他不断签发各种命令到各个部门,以极为强硬、不可商量的口吻要求各部门按照他的意志,大力推进动员令。
  他要在金廷目前还能完整控制的十四个路之中动员全部的女真正兵参战,然后允许各地官府配合女真正兵的数量签发数量不等的汉人、契丹人为主组成的签军。
  他预估至少要发动三十万数量的女真正兵和数量更大的签军团体,争取组成规模庞大的百万军团,以此证明金帝国的实力,威压天下。
  就算百万组织不起来,也要搞个几十万军队,到时候号称百万,足够吓唬那些弱鸡对手们。
  总之,面子里子都要有。
  消息传递下去,满朝文武都知道劝诫不起效果,皇帝一意孤行,仍然要南征,一边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无可奈何的开始办事。
  总不能给皇帝杀人的借口,这位皇帝杀起人来那是真的不含糊。
  与此同时,终于接到任命的完颜阿邻急匆匆地领命之后抵达了城外军营,检阅军队之后和仆散忽土见面了。
  “陛下只给我两万人马,却要我兵分两路分别支援河间府、真定府,我以为兵马人数不够,还请枢相向陛下上书,多拨付一些人马。”
  完颜阿邻觉得自己只带两万军队却要对两个重镇进行救援,兵力上颇有捉襟见肘之感,让他不安。
  仆散忽土摇了摇头。
  “朝廷有兵马,但是集结需要时间,能短时间内集结的,除了这支人马,就只剩下京师的卫戍军队了,你说能给你吗?”
  完颜阿邻叹了口气。
  眼下倒也的确没有其他机动部队能调拨给他,而且两万骑兵在骑兵的战斗序列里实在不能算少了,甚至可以算是一股庞大的军事战略力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轻视。
  但是骑兵就是有一点不好。
  消耗太大。
  主要消耗不是人,而是战马。
  一人配双马,双马需要消耗的食料可远比人多,吃的有时候还比人好,所以这两万骑兵的后勤补给需求堪比步军十万大军。
  所以完颜亮能给他两万骑兵,已经是非常够意思了,换做别的皇帝给个一万骑兵意思意思就已经很说得过去了。
  然而根据完颜阿邻自己的判断,他面对的光复军数量可能超过十万,如果只靠他这一支部队,想要打胜仗稳定局势,还是难度挺大的。
  所以他还是提出自己的忧虑。
  “我听闻贼军人数甚众,乃至于超过十万,而我只有两万骑兵,还要兵分两路作战,这颇为不妥。”
  “给你的都是精兵,贼军都是乌合之众,解围不是难事吧?这两万军队要耗费的补给堪比十万步军,战力也堪比十万步军,将军难道认为自己没有战胜的把握吗?”
  仆散忽土看着完颜阿邻,直接上了激将法。
  “再怎么精锐,也难以以一当十……我只能说竭尽全力,并不敢有多少保证,或者,能否劝说陛下等军队集结更多再出征?没有骑兵,步军也可以。”
  完颜阿邻看着仆散忽土,满脸希冀。
  仆散忽土只能低下头,叹息不已。
  “步军集结需要更多时间,可是陛下已经等不及了,陛下迫切的要求你能稳定局势,没有更多的军队可以给你了,我给你透个底,你别对外说。”
  仆散忽土左右看了看,便靠近了完颜阿邻,低声开口。
  “你出征之后,接下来就是陛下的御驾亲征了,陛下已经决定要调集全国军队南征,你相当于是先锋,不求大胜,底线是能解除河间府、真定府之围。
  当然,若是能顺带着解决掉大名府之围,就更好了,陛下已经下令征调二十万人力营建开封府,大有继续南迁国都至开封府的打算,你要是把中间道路打通,也省的陛下到时候亲自打通了。”
  仆散忽土把自己所能了解到的全部内容都告诉了完颜阿邻,并没有隐藏。


第206章 苏咏霖虎视眈眈
  “陛下当真要南征宋国?还要迁都?”
  完颜阿邻之前零零散散地听到了一些消息,现在得到了仆散忽土的亲自证实,顿时觉得更加忧虑。
  “先是平定叛乱,再南征宋国,打那么大的国战,是不是应该更加谨慎一些呢?大兴土木签发百姓,恐怕会引起动乱啊。”
  “若陛下果然谨慎一些,吾等也不会感到如此忧虑了。”
  仆散忽土低声道:“连皇太后都劝不住陛下,陛下一意孤行,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也是无可奈何,所以你该知道你的责任非常重,你若不能在陛下亲征之前稳定河北局势,陛下会非常生气,真的,越快越好。”
  完颜阿邻听了以后默然无语。
  仆散忽土帮完颜阿邻筹备好了军需用度和粮秣输送,也给沿途各州府下达了提供食料的命令。
  完颜阿邻于是在十一月初一得以正式出征。
  出征之后,完颜阿邻感觉兵力不足,并不能贸然分兵,于是定下了先河间府,再真定府,最后大名府的进攻路线。
  河间府和真定府之间可以靠着滹沱河联通。
  眼下滹沱河还没有结冰,拿下河间府之后,顺着滹沱河进军,就能直接抵达真定府,行军路线上没有问题。
  最后大名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也就是兵力没有那么充裕,不能两线作战,但是他这次带领的都是骑兵,精锐善战,一人配双马,说是人数不多,但是相当精锐。
  完颜亮也是出了大本钱,把目前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的一半多都交给了完颜阿邻。
  要是再多的话,他就要派出自己身边的卫戍部队了。
  所以完颜亮实际上对完颜阿邻报以很大的期待,希望他可以打出一个开门红,稳定一下河北的局势,以免在他出征之前河北的局势进一步变得不可收拾。
  他御驾亲征,调集各路兵马,就算不是全军都在中都集结,也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从遥远的辽东地区赶来。
  路途遥远,集结需要的时间很多,他要出兵,至少也要四个月到半年的准备时间。
  而这段时间里,完颜阿邻需要确保光复军不会在河北做大,以至于直接威胁到中都路,威胁到大兴府,河间府和真定府是金帝国在河北的重要军事支柱,不得有失。
  完颜阿邻于是非常小心谨慎。
  虽然手握精锐骑兵两万,但是也不敢贸然进攻。
  他小心翼翼的带着军队从大兴府南下进入河北,于十一月初五进抵莫州任丘县,在这里暂时停留,派人往前收集情报。
  情报显示在河间府,自号光复军的叛军近八万人正在围攻河间城。
  河间府金军之前不敌光复军兵锋,野战被击败,只能龟缩城中,依靠河间城的高大城墙抵御进攻。
  光复军兵力多,四面包围河间城拼命攻打,河间城在光复军的包围下岌岌可危。
  河间府尹之前连续二十多次派人北上中都求援,说城内兵不满万,粮食储备不多,无法长久坚持,还请朝廷速速发兵。
  现在看起来,情况的确不容乐观,河间府尹也没有说谎。
  众将于是纷纷请战,要求率领军队攻击光复军,解除河间府之围。
  完颜阿邻没有一股脑的莽上去。
  他是个文化人,打仗有点文化的气息,讲究谋定而后动,军事素养还是具备的。
  他认为光复军人数多,一路打来顺风顺水,锐气正盛,就算金军有强大的骑兵,也很难说可以正面击破十万规模的光复军。
  金军机动兵力不多,大军征调需要时间,他的存在就是为皇帝调集更多兵马争取时间,所以万万不能意气用事。
  否则一旦折损过多不能持续作战,金廷整个大战略就要出问题。
  “我军是当前朝廷所能调动的仅存的精锐,若不慎损失太多,就算解除了河间府之围,也算是失败,因为之后还有真定府和大名府,我军不仅要打胜仗,还要保存实力。”
  完颜阿邻出身高,是皇族,素来很有威望,他这样说,麾下众将也不敢反驳,点头听令。
  于是完颜阿邻决定暂且不进攻,而要让河间城的守军和光复军继续鏖战一阵子,削减光复军的锐气,等光复军锐气不再,师老兵疲,再找机会出击。
  众将认为这样做很冒险,觉得万一河间府坚持不住怎么办。
  “河间城城墙高大,护城河很宽,城内兵马虽然不多,但也不至于短时间内被敌军攻破城池,叛军进攻河间城不过十数日,还远未到师老兵疲之时,河间守军也远未到坚持不住之时。”
  众将觉得完颜阿邻虽然说的有道理,但是在庸人看来,未免有见死不救之嫌疑,万一以后被人说闲话,可能影响不太好。
  尤其完颜阿邻还是皇族,影响更大。
  有部下劝说完颜阿邻为了之后的自己考虑,可以稍微派一点军队展示自己的存在,至少让河间府里的人知道他已经来了。
  完颜阿邻摇了摇头。
  “我军胜败存亡关系到国运,我一人的荣辱,并不值得在意,只要结果是好的,我到底是受辱还是得到赞扬,并不是最重要的。”
  众将听了,都感觉完颜阿邻是个把公事放在第一位的了不起的将军,很佩服他。
  于是援军就在莫州驻扎,养精蓄锐,隐藏消息,等待时机。
  完颜阿邻当然也不是傻等着,他也派人顺着滹沱河西去,探查真定府的消息,想看看真定府那边战况如何,另外也派人四散而出,收集整个河北之地上的战况。
  他想在正式开战之前知道整个河北的具体情况,更方便他判断自己的行动。
  完颜阿邻派人到处收集战况消息的时候,苏咏霖正在进行渡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