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捷军的政工干部们遍地开花,于是整个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甚至部分原本观望局势的地方武装见其他武装团体吃香喝辣,自己也摁不住中立的立场,忍不住心中贪婪的欲望,紧随其后就亲自下场,加入了这场大逃杀之中。
越来越多的人被苏咏霖用【驱逐胡虏光复中原】的口号裹挟在一起,上了光复军的贼船。
甭管他们内心的政治立场是怎样的,是否支持推翻金廷,但是贪婪却是普遍的,所以上了贼船的人一时半会儿是下不来了。
巨大的收益甚至让他们忘记了金国主力还在北方没有南下。
十月下旬,临近十一月份的时候,苏咏霖统帅的胜捷军和本地武装的联军六万余人几乎打穿了从冀州到真定府的路,真定府以南一线几乎全部为苏咏霖所占据。
联军经历大小战斗十余次,歼灭各地敢于抵抗的金军三千余人,俘获女真正兵、汉人签军超过两万人。
而一路上被剿灭的村寨和镇防猛安则不可胜数,没有了统计的必要。
而根据苏咏霖知道的消息,孙子义在河北东路的进攻也相当顺利,一路疾驰猛进,并没有可以阻挡他们的金军,河北东路的地主武装团体也非常支持光复军。
到这里为止,光复军的河北攻略已经成功了一半。
苏咏霖统领联军一直进军到真定府内的栾城县,在这里联合当地人里应外合攻克了县城,斩杀县令,以这里作为进取真定府的前进基地,派人往真定府方向探查。
十一月初,气候渐渐寒冷起来,苏咏霖一边花钱给部队添置冬衣,一边注意真定府方向的动向。
他很快得知真定府方面集合了万余军队,摆出一副死守真定府的架势,看起来并不打算弃城而逃。
而整个真定府的女真人几乎都因为恐惧而集中到了真定县城内,十多万人一口气涌进去,以至于真定城内人满为患。
即便如此,还是不断有外地幸存的女真户口赶往真定府寻求庇护。
考虑到之后的守城和城内资源储备的多项因素,真定府尹下令驱逐汉人、契丹人和奚人等非女真人群,逼迫他们丢下产业离开真定县城,以便腾出空间安顿更多的女真人。
当然,离开的人之中并不包括有官员、吏员和兵员身份的非女真人群,那些当官的汉人、契丹人还是要留下来的,做事不能做的太过分。
这一决定引起了城内大量汉人、契丹人等人群的强烈不满。
他们纷纷提出抗议,到官府找真定府尹要个说法,结果遭到了城内金兵的杀戮。
真定府尹在巨大的压力下已经没有什么耐心,面对这些吵闹的家伙,他直接下令开杀,用刀子回答他们的疑惑。
一场惨烈的杀戮之后,数百人被杀死,数千人受伤,然后金兵挨家挨户驱逐这些不是女真人或者官方人物的人们,把他们驱赶出县城。
当然,人走掉了,财物可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带走的。
很多金兵把这件事情当做赚一笔的途径,对着将要被驱赶的人们敲诈勒索或者干脆明抢。
比如欺骗他们用钱购买留下来的资格,等人交了钱之后就把他们赶走,榨干他们身上最后的油水。
或者干脆拔刀杀人,抢掠他们的财产和妻女。
别说一般平民,连一些原本富裕的商人都失去了财产,一夕之间沦为赤贫,除了一条命,什么都没有了。
第201章 光复军政治正确的负面产品
数以十万计的真定本地人被赶出城池,他们偕老妇幼,凄凄惨惨,看不到明天的路在哪里。
这其实也是金国粗糙统治的一个缩影。
生活在金国,的确比生活在层层压迫的南宋要稍微轻松一点,因为它的统治粗糙。
但是也因为它的统治粗糙,当它想要剥削的时候,往往是干脆彻底的剥削干净,不像南宋,有时候还讲究一个可持续剥削。
真定城内的空间被腾出来了,可是还是有很多女真人赶过来寻求庇护,他们要求进入真定城,城内人数还是多了一些。
真定府尹看完了城内储存物资的报告之后,稍微思虑片刻,便再次下令,要女真正口们把计算在户口内的非女真人家奴也给全部驱逐出去。
城中只保留女真正口和官方人物,其余人等一概不留。
这就激起了一些女真人的不满。
女真人计算户口的时候一般有女真正口和奴仆的区别,二者合而为一算作一户,所以一户几乎可以按十个人来计算,而其中女真正口不到五成,大部分还是奴仆。
这些奴仆里有少量女真人,大部分都是汉人和契丹人,是在战争时期失去人身自由的宋国、辽国的自由人和他们的后代组成。
现在他们也要被赶走了。
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女真人自己的私有财产,于是大量女真人也向真定府尹提出了抗议。
真定府尹十分生气,觉得这些家伙完全不为自己考虑,所以决定教训他们一下,便下令军队用棍棒驱逐这些不知好歹的家伙。
于是乎金兵列着队挥着棍棒把前来闹事的女真人打的头破血流,一般的女真人无论在武力上还是在装备上都不如军队,面对军队的蓄意打击,只有惨败而归这一条路。
还好,没怎么死人,也就因为意外死掉了十多个人,大部分还是受伤,被打跑了。
比起之前直接下杀手要好多了。
在武力的强制要求下,那些非女真人的奴仆们也被迫离开真定县城,哭哭啼啼的向周边的乡村或者可以藏身的地方逃跑,只希望可以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活下来。
于是真定城内的人口终于控制住了,活动空间也有了,忠诚度也十分可靠,基本上不会出现里应外合的事情了。
真定府尹这才稍微放松了一些,开始布置守城。
苏咏霖不断派人北上打探真定县城的虚实,结果发现了成群结队从城里被赶出来的汉人、契丹人等。
他们哭丧着越过滹沱河,相互搀扶往南边来,要来投靠光复军。
苏咏霖安排军队北上接应这些人,把他们接到了栾城一带安置,然后这些人中有一些有名望的人组团来见苏咏霖,向他哭诉。
“这么说,你们的房屋和财产都已经被剥夺了,金人完全不管你们的死活,让你们自生自灭?”
苏咏霖看着哭哭啼啼的一群大老爷们儿,感到十分无奈,说道:“为何不反抗呢?你们的人数应该不少于城内女真人,勇于反抗的话,未必会如此。”
“金兵凶猛,手持利刃、长枪、弓弩,对我等肆意杀戮,我等被驱逐之前,已经被杀死数百人,实在无力反抗,武力不及之!”
一个白胡子老者跪在苏咏霖面前痛哭流涕:“老朽的儿子被杀了,儿媳被抢走了,年幼的孙孙和孙女被践踏至死,阖家满门只剩老朽一人活着,老朽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想法了。
现在,只求将军能给老朽一把刀,让老朽跟着大军一起回真定,哪怕只能手刃一个金贼,也算是老朽为家人报仇,如此,老朽就算是立刻就死了,也有脸面去见家人了!”
说完,白胡子老者哭得更凶了。
周围人等跟着一起哭,周围的胜捷军军官们士兵们听了白胡子老者的话,心里也不是滋味。
苏咏霖叹息一声。
“金人何尝把你们当成人去看待呢?平常对你们和善一些,一旦遇到危险,推出来送死的还是汉人、契丹人,永远不会是女真人,所以,何须为女真人卖命呢?
光复军就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才放弃了对金国的一切幻想,决定奋起反抗,掀翻金国,把咱们的家夺回来,仅此而已,又何尝有其他的什么想法呢?加入光复军的,也都是苦命人。
要么是被金国夺了土地,要么是被夺了财产,要么是被夺了妻子家人,所以诸位,加入光复军吧,光复军会带着你们打回去,把你们失去的全都夺回来!”
苏咏霖握住了老者的手:“我以光复军骠骑将军苏咏霖的名义发誓,一定为你们夺回属于你们的东西,而且,要让那些可恨的金国走狗付出代价!血债血偿!”
苏咏霖的表态激励了在场的人们,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光复军一起作战。
于是借由他们的劝说、组织,苏咏霖顺利收编了这规模庞大的对金国怀有彻骨痛恨的真定流民。
之后,苏咏霖把他们安置在栾城县周边的废弃村庄里,给他们提供食粮,让他们暂时居住在这些地方,有个容身之所,又从中遴选精壮男子三千余人编入胜捷军。
除此之外,这些人里有很多匠人,被苏咏霖挑选出来送到东平府。
还有一些识字的、能写会算的,从事经济工作的,则被苏咏霖挑选出来安排到粮饷司、保障司中工作,算是为胜捷军出一份力。
然后苏咏霖便开始筹划向真定发起进攻的事情。
根据这些流民带来的情报,苏咏霖得知真定府约有一万余女真正兵,还有数量更大的女真民户组成的后备部队,随时可以武装上阵。
因为光复军的族群政策,真定府尹已经不信任汉人和契丹人为主的签军,担心他们会和光复军里应外合,所以很早就把他们全部解除武装驱离了真定。
于是真定县城内的一切防务都是女真人自己负责,几乎没有劝降的可能。
苏咏霖感到些许不快。
不得不说,利用族群区分敌人,把女真人全部划归敌人的办法虽然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团结其他人,驱逐女真人,但是一旦发生像真定县城这样的情况,攻城也会变的相对艰难。
女真人知道光复军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一定会拼命抵抗,绝对不会投降,这无形间也会增加攻城成本。
其实苏咏霖一直都很不喜欢攻城。
之前拿下的城池要么是突袭,要么是里应外合,要么是主动投降,要么是守军人数太少,一两个时辰就能拿下的那种,很少有守军人数极多的坚城。
而真定城毫无疑问是一座标准的坚城,守军人数还很多,攻击起来难度极大。
这就是光复军政治正确的负面产品了。
有好处,就必然会有坏处。
但是好就好在女真人的数量的确不能算多,甚至比起已经亡国的契丹人都不能算多,更遑论数量更大的汉人。
所以作为绝对少数,光复军的这一政策是可以顺利推行下去,且反噬相对较小。
但是这一招也有失灵的时候。
比如对方族群人数实在是太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就必须要采取其他的方案了,否则就会引发大分裂。
民族主义只是权宜之计,不能当做万能良药,否则一定会反噬自身。
苏咏霖深刻的思考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政策安排,感觉到自己没有在胜捷军内推行民族主义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要是推行了,他就可以想象有朝一日自己被军队汹涌的民族情绪所绑架的场面了。
所以这样的行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可以。
第202章 金国不能失去真定府
事已至此,虽然苏咏霖也会觉得有些许的不妥,但是真定城还是要拿下的。
争取还要把城内的金兵和女真正口全部消灭掉,因为眼下的胜捷军还是属于光复军的大编制。
光复军存在一天,胜捷军就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那面大旗也要继续打着,继续维持着政治正确。
所以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政治角度来看,真定城还是要攻。
准备的差不多了,部队休整的也差不多了,苏咏霖就带着胜捷军和地方武装的联军近七万人往真定方向前进。
军队前进的路上,为了思考破城之策,苏咏霖决定亲自带人前往探查真定城的城防状况。
苏海生等将领表示反对。
“当年唐太宗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亲自带人刺探军情,靠别人转述和自己看到的总有不同,放心,我会多带人手前往,你们就不要担心了。”
这样说着,苏咏霖就带着苏勇和虎贲营一百精骑前往刺探军情。
真定城在滹沱河北岸,一河之隔分割南北,把苏咏霖北上之路截断。
而且滹沱河流经真定县一带还形成了地上河,两岸筑有河堤,就给渡河增加了额外的难度,而守河则相对简单。
就苏咏霖所观察到的,河流宽度约在百米以上,有些河段宽度更长,感觉百米冲刺都要跑好几分钟的那种感觉,以至于这一段水流虽然平缓,但是渡河绝非易事。
不仅如此,金军还沿着滹沱河渡口河岸在北岸设置了防线,配备了兵力,架设了床子弩等远程攻击兵器。
然后他们还摧毁了河上原有的桥梁,收起了全部的渡船,增加了联军的渡河难度。
他们的沿河防线很长,有二三里,配备的士兵人数也不少,占据河堤上的有利地形,可以居高临下压制渡河军队。
而河对岸就是高大的真定城。
若要攻克真定城,首先就要渡河,渡河之后又要面对高大的城墙,难度极大,强攻的话,不知道要折损多少兵马才能攻取这座城池。
稍微盘算一下,苏咏霖就把强攻的想法排除了。
“不行,不能强攻,强攻的话难度太大,咱们承受不了,精兵就那么些,多损失一个我都心疼,不能莽撞行事。”
苏咏霖喃喃自语,被紧随在身边保护他的苏勇听到了。
“阿郎,不用担心,到时候我直接带兵冲过去,非把这城墙撞出一个窟窿来!”
苏咏霖顿时感到十分无语。
“你要是能把城墙撞一个窟窿出来,我就敢直接去攻打中都,去把完颜亮捉来,但是你不能,就别在这里添乱了。”
苏勇自讨没趣,不说话了。
苏咏霖沉思片刻,望着潺潺流水,考虑着攻下真定县城需要付出的代价,怎么想怎么觉得划不来。
要是大军主力被拖在这里,还很容易引来金国中央军的支援,到时候就要在这里和金国中央军交手了。
这一带又是大平原,金国主力肯定有诸多骑兵,胜捷军骑兵数量不多,也算不上精锐,强行与之交手,大概率逃不过全军覆没的结局。
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苏咏霖带着疑惑离开了滹沱河岸,返回大部队,路上,他想着滹沱河的潺潺流水,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回到军队之后找来了熟悉滹沱河的当地人细细询问一番,又找到了苏勇。
“阿勇,这一回,需要你带着虎贲营立个战功了。”
“啊?真的?有这样的好事?”
苏勇十分兴奋地看着苏咏霖。
“当然,我听说除了咱们面前的这个渡口,下一个渡口距离这里挺远的,走要走两天多的时间,你带着虎贲营立刻出发,快马加鞭,找到渡口之后有船就用渡船过河,没船就想办法搭建浮桥过河,然后火速往回攻,协助主力消灭金贼的岸防军队。”
“原来如此……我懂了!那我立刻点兵出发!”
“嗯,立刻行动,我这边会很快开始佯装渡河攻击,给你打掩护,你要尽快,不能拖延时间。”
“喏!”
苏勇领命而去。
苏咏霖安排好了苏勇之后,就大大方方的下令军队伐木做舟,准备渡河进攻。
他把大军安置在距离河岸稍远的一个山丘上,在这里伐木立寨,然后派人前进到河岸边,进行渡河攻击的准备。
不过渡河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但是攻城的难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苏咏霖没有想出什么攻城的好法子。
这还是个问题,并且让苏咏霖颇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
联军的到来让真定城内的金人十分紧张,他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