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57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57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紧的!”


第129章 红烧肉
  数十匹矮小的滇马在河边松软的草地上奔驰,速度虽然不算快,但气势逼人,惹得直面马匹的几个文人忍不住勃然变色。
  “咴咴……”
  直到只有七八步的距离,为首的骑士才一声厉喝,用力勒住缰绳,战马嘶鸣着抬起前蹄,在原地打了个转,喷喷响鼻才垂下头。
  “你就是浙江巡按?”身材高大但头上依稀花白的老妇人抬腿下马,看向唯一没有往后退避的中年人。
  “浙江巡按吴百朋拜见瓦老夫人。”曾经在倭寇围扬州,百里驰援,又率军大胆出击的吴百朋显然有着寻常文官少见的胆气。
  “倒像是个有本事的,别又是个样子货!”瓦老夫人疲惫的脸上的双眼里满是怒火,大踏步向前几步,“何时入驻苏州?”
  虽然有胆气,但吴百朋也知道事情曲直,干笑着往后退了两步,“总督大人下令,请瓦老夫人率军移居嘉兴府。”
  瓦老夫人被气得面色铁青,“我倒是不懂这个规矩,难不成苏州知府官阶在总督大人之上!?”
  还没等吴百朋解释几句,他身后一位中年文官已经扬声道:“那是因为总督大人明事理,晓对错。”
  瓦老夫人身后的数十个狼兵头目眼神不善,甚至有两个已经摸上刀柄了,都是这个苏州知府捣的鬼!
  从扬州沿江东进,狼土兵所过之处,不仅是官府、士绅,甚至是寻常百姓都将其视为流毒,一直过了江阴、常熟,抵达苏州境内,瓦老夫人才松了口气,因为张经已经提前告知,田洲狼土兵驻地就是苏州府。
  但苏州知府林懋举坚持拒绝狼土兵入境,甚至还逼迫同知任环率兵监视,一路往南驱赶。
  张经虽然性如烈火,但毕竟是个文官,他不可能不考虑苏州那些士绅的反对舆论,于是才派出吴百朋疾驰北上,让瓦老夫人移居嘉兴府。
  瓦老夫人回头看了一眼,虽然没有任何举动,但身后的骚动立即平息下来。
  河风迎面吹来,将瓦老夫人头上的白发吹的飘飘扬扬,通晓军事的吴百朋实在心中不忍,上前两步准备劝说几句,但瓦老夫人先开口了。
  “可以,但是苏州府要送一批粮来。”
  “绝无可能。”林懋举高声道:“苏州府存粮不多,任应乾昨日还在追要粮饷。”
  吴百朋皱眉回头看了眼,虽然任环这几个月聚集客兵,收拢乡勇,但苏州府富庶,存粮并不少。
  但吴百朋并没有插嘴,事实上在杭州的总督衙门、巡抚衙门内,关于到底是谁来负责狼土兵补给的问题至今还没解决,谁都不肯……
  虽然张经为东南总督,但算不上苏州知府林懋举的上司。
  “难道要我率儿郎们饿着肚子去嘉兴吗!”瓦氏夫人一字一句咬着牙。
  “此地南下很快就能入嘉兴府。”林懋举不屑道:“多走几步路而已。”
  就在这时候,远远传来一阵哄闹声,众人转头遥遥看见几艘乌篷船正顺河驶来,刚刚靠岸,河边涌向出一大批身穿蓝黑布衣的狼兵。
  “你们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纵兵劫掠!”林懋举暴跳如雷,手指都快戳到瓦老夫人的鼻子上了,“本官必要参你一本!”
  面色铁青的瓦老夫人默不作声翻身上马,一行人都上马疾驰,转了个弯,翻上小小山丘,众人低头细看。
  七八艘船只靠在岸边,兵丁们喜笑颜开排成队列,站在水里将船上物资传递上岸。
  大包大包的粮食被堆积在一旁,几十个兵丁手持匕首正在杀猪,几只山羊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被人扳着羊角摔倒,只知道咩咩的叫唤。
  瓦老夫人先是仔细打量,似乎并不是抢掠,这么多粮食甚至还有猪羊,这附近并没有城池,想抢都没地儿抢去。
  再细细看去,瓦老夫人不禁心头一动,她很清楚手下这帮狼兵,冲锋陷阵都是好手,但行事没什么规矩……山丘下的千余人被分列成几块,运送物资、挖掘造灶、杀猪分肉,井井有条,丝毫不乱,她甚至还看见,有人扛着砍来的树枝,有人拿着陶罐去河边打水……
  “老夫人看那儿。”吴百朋指了指最近的一个灶台,那周围大都不是身穿蓝黑布衣的狼兵。
  瓦老夫人突然鼻子抽了抽,似乎闻到了什么。
  “你们……你们……”林懋举气喘吁吁的爬上山丘,他虽然也能骑马,但可没有纵马直上山丘的能耐。
  但还没等林懋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瓦老夫人和吴百朋吆喝一声,趋马驶下山丘。
  林懋举面色有点难堪,上来都不敢骑马,下去更不敢了……
  二把刀有点不舍的看着钱渊,准确说是看着钱渊手上那把苗刀。
  这两把苗刀这是他最心爱的武器,能送出一把虽然心疼,但并不觉得可惜。
  但现在,真的是心疼且可惜!
  “去去去!”
  “没洗手爪子就敢往里面伸!”钱渊手持苗刀将几只手打回去,“信不信我把刀抽出来剁了你们的手!”
  二把刀叹了口气,特么将至少值百金的苗刀当成勺子用……
  尽量不去看那把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勺子,二把刀低头仔细看着锅里正在沸腾的肉块,用力抽了抽鼻子,他忍不住也伸出了手。
  “啪!”
  钱渊横眉竖目瞪过来,“去洗手!”
  一帮混账玩意儿,去边上林子里弄两根小木棍洗洗就能当筷子用,非要用手!
  “少爷,好香啊。”杨文咽了口唾沫,“以前没见您烧过这道菜。”
  钱渊翻了个白眼,这道红烧肉是他前世拿手绝活,但之前毕竟是在孝期,虽然能吃鱼吃肉,但不能太过分。
  拿起临时做的筷子试了试,钱渊左右看看叹了口气,虽然有白糖炒糖色,也有葱蒜,但可惜没桂皮八角,少了点滋味。
  周围一片嘈杂声,但隐隐能听见马蹄声,钱渊转头看去,十几匹马正朝这个方向驶来,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老妇人。
  敬意在钱渊心里油然而生,他很清楚,这位老妇人在今后抗倭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一旁的的杨文问了句,“好了?”
  “好了。”钱渊随口应了句,注意力集中到瓦老夫人身侧的那位,看样子应该不是狼兵头目。
  “钟南!”瓦老夫人厉喝一声。
  围拢在灶台边的狼兵们登时四散开,二把刀赶紧丢下筷子,草草擦了擦嘴角,几步奔过去,“老夫人。”
  还没等瓦老夫人问个究竟,灶台边一声凄厉的惨呼声陡然响起。
  “你们这帮王八蛋!”钱渊怒吼着操起苗刀砍在杨文的肩膀上。
  杨文这皮厚的压根不理会,忙着抢锅里已经所剩无几的红烧肉……


第130章 常规操作
  一群人围着灶台坐下,只留出一个口子,那是厨师位。
  钱渊操起简单削制的木铲忙的不亦乐乎,时不时瞪两眼干笑着的二把刀和杨文,这两货之前抢得最凶,这锅想都别想!
  想了想,钱渊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兜,小心翼翼的打开,往锅里丢了七八个干辣椒,没桂皮八角,辣椒至少能添添味。
  “咳咳。”瓦氏夫人从容的向刚刚赶到的苏州知府林懋举介绍……介绍钱渊这位义士。
  “刀枪之下,性命都危在旦夕,何况乎这些!”下山摔了两跤的林懋举脸上还沾着土迹,“这就是劫掠百姓,本官定要参你一本!”
  瓦氏夫人深吸了口气,转头看向二把刀,“钟南,你来说。”
  “这个……”二把刀视线游移不定,冷不丁和钱渊那好笑的眼神撞个正着,“呵呵,钱公子是帮忙……帮忙……”
  舀了一勺水浇进锅,钱渊直起身,阴阳怪气的说:“在下是个冤大头嘛,这种忙……不想帮也得帮嘛!”
  “果然如此!”林懋举精神大振,“你细细说来,本官为你做主。”
  “要你管,我乐意!”
  “本官苏州知府……”
  “苏州知府也管不到我头上!”
  “就知道吃!”钱渊虚虚踹了二把刀一脚,“抽几根柴火出去,要小火熬制才好吃!”
  林懋举脸有点黑,一旁的吴百朋手捂着嘴偏头忍笑,瓦老夫人点点头知道这关算是过去了。
  “噢噢,苏州知府?”钱渊回头皱眉想了想,“好像是福建闽县林氏,泉山公后人?”
  钱渊前世曾经旅游去过,闽县林浦林氏,大名鼎鼎,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国师三祭酒,五传十牧州。
  但苏州府就在松江府旁边,钱渊对附近官员调任非常关注,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在打脸呢,他对这厮是一点好感没有,而且还特别蠢。
  林懋举的脸更黑了,虽然他是闽县人,但和林浦林氏可扯不上关系。
  “噢噢,是我误会了。”钱渊无所谓的耸耸肩,“这个忙……不想帮也得帮啊。”
  “家里来了强盗,我一个人手持木棍……实在打不过,邻居拎着菜刀来帮忙,好吧,至少要让他吃饱肚子去和强盗对战吧?”
  “不仅仅让他吃饱肚子。”钱渊斜眼看着林懋举,“还得好酒好肉,说不得还要掏点银子买些谢礼呢。”
  “你懂什么!”林懋举双目圆瞪,“土兵不服教化,纵兵劫掠百姓,你负得起这个责任?!”
  “好了,别抽了,这几根柴火刚刚好。”钱渊踢踢蹲在那的二把刀,“抢了什么?”
  二把刀直起身,冷哼一声,“要真抢了,至于还饿肚子?”
  “几千兵丁跋山涉水数千里,横跨十八府,林知府希望他们饿着肚子去杀倭?”钱渊撇撇嘴,“林知府也老大不小了……怎么不召唤六甲神兵来帮忙。”
  其他人都面色如常,但林懋举和吴百朋都脸色一变,六甲神兵……他们立即联想起靖康之耻的道士郭京。
  “哎,从扬州开始就是饿着肚子的?”钱渊捅捅二把刀,“挺能扛的啊。”
  二把刀看了眼瓦老夫人,垂下头不吭声了。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钱渊叹了口气,“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名声都坏了,你们干脆放手抢呗!”
  “这位公子慎言。”吴百朋低喝一声。
  “别误会,不是抢百姓。”钱渊蹲下来掀开盖子闻了闻,嗯,辣椒果然起作用了,“把那位苏州知府抢个底朝天……估摸着你们……哎,一共多少人来的?”
  “四千。”
  “四千人估摸着也能撑上一两个月呢。”钱渊朝着林懋举笑了笑,“换成是我……就带兵堵在苏州府城门口,非要他毁家助军抗倭,说不定百姓还给他立牌位呢。”
  吴百朋翻了个白眼,尽是胡说八道,但至少有一点是对的,就算不让狼土兵入驻苏州府,也应该送上补给。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众人转头看去,又是四五艘船靠在岸边,船上装载着的粮食堆得高高的。
  应该是路上撞上这帮狼兵的,结果不仅化敌为友,而且还运来大量粮食,这可不是寻常人能做得到的,吴百朋越来越好奇,仔细打量着只关注那锅肉的钱渊,“不知公子是……”
  钱渊撒了点盐进锅,拿起筷子试了试,摇摇头又撒了点,然后盖上锅盖,压根就没理会吴百朋的问话。
  瓦老夫人看了眼尴尬的吴百朋,打圆场道:“咳咳,这位是浙江巡按吴百朋。”
  呃,误会了,这位不是苏州府的官……钱渊干笑几声,起身整理有些乱的衣衫,作揖行礼道:“大堤烟火连隋苑,高垒风云拥汉旌。六月三师愁汗马,孤城桴鼓仗宏平。”
  “久闻尧山公大名,适才失礼了。”
  “哈哈。”吴百朋大笑道:“那是伯玉兄谬赏,实在愧不敢当。”
  “扬州城全赖吴公方能化险为夷,如何当不得!”
  伯玉兄指的是汪道昆,在吴百朋于扬州城下大败倭寇后,他写下了这首遍传大江南北的诗。
  汪道昆也是大人物,后来官至兵部左侍郎,是谭伦的左右手,还曾经做过福建巡抚,和戚继光合作抗倭。
  嗯,吴百朋和汪道昆是同年,而且也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这一科猛人太多!
  吴百朋正要问问这少年郎的来历,突然闻到一股焦味。
  “哎呦!”钱渊赶紧几脚将柴火踢开,掀开锅盖,操起锅铲,“还好,还好,没焦的太厉害!”
  狼兵们其他的没带,倒是锅碗瓢盆带了不少,钱渊亲自分肉。
  瓦老夫人和吴百朋是最多的,钱渊其次,剩下还有不少,钱渊分给了一旁等了好久的护卫们。
  杨文和二把刀端着碗像两个要饭的,钱渊漠然从他们身前走过,拿起筷子,“别看了,你们俩没有。”
  “咳咳,咳咳。”瓦老夫人用力咳嗽了两声,最后不得不给二把刀使了个眼色。
  “干嘛?”钱渊诧异抬头,“噢噢噢,林知府还饿着肚子呢。”
  伸长脖子看了看,钱渊笑着说:“锅底倒是还有几块……就是有点焦……不吃就不吃呗,发什么脾气!”
  看了看面色铁青离开的林懋举,吴百朋再看看锅底那几块不成样子的焦肉,忍不住又打量了眼钱渊,这少年郎嘴巴还真够不饶人的。
  二把刀有点揣揣不安,在他的观念里,文官是最会背地里使坏的。
  “怎么了?”无聊的杨文还在巴巴看着吃得好痛快的同伴们,回头看了眼,“没事,少爷这是……用他的话来说,常规操作而已。”


第131章 去松江
  吴百朋很喜欢吃肉,没办法,幼年家里太穷吃不起肉,而且和其他人不同,他只吃猪肉。
  原因很简单,他一直觉得这辈子吃的最香的一次猪肉是当年考中秀才后,教谕分给他的冷猪肉,那是他人生的起点。
  但今天,吴百朋觉得以前吃的都是假猪肉。
  虽然有点焦,但更显得入味,钱渊精心挑选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更有辣椒异香扑鼻,这是明朝烹饪中不会出现的。
  将肉汤浇在米饭上,肚子都饿扁的钱渊大快朵颐,看的一旁的二把刀垂诞欲滴。
  “好像有姜味?”吴百朋咂咂嘴,“不对,是蒜?”
  “都不是,是辣椒。”钱渊打了个饱嗝,“可惜了,这次没八角桂皮,而且用的是白糖不是冰糖,还没黄酒……”
  “对对对,放了白糖!”吴百朋饶有兴致的笑道:“这也算是东坡肉吧?”
  “哈哈,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钱渊大笑道:“这道菜关键有两处,一是炒糖色,二是火候……”
  一旁的瓦老夫人无语的看着这两货大谈特谈……一个是两榜进士,浙江巡按,另一个虽然还不知道具体身份,但肯定是个士子,而且很有背景,怼起林知府那般有底气!
  “咳咳,咳咳。”瓦老夫人用力咳嗽两声,结果今天刻意咳嗽次数太多,一不小心呛到了,狂咳了一阵才缓过劲来,毕竟是快六十岁的老人了。
  “总督大人下令移居嘉兴府……”瓦老夫人迟疑问道:“嘉兴府那边不会也……”
  吴百朋温和一笑正要解释,突然边上的钱渊抢在前面,一本正经的说:“肯定会!”
  “虽然嘉兴知府不会和林知府一样蠢,但他必定不会欢迎你们。”
  “为什么!”二把刀向前凑了凑。
  “很简单,如今嘉兴府囤积重兵,浙江副总兵卢镗就驻守在桐乡县,刚才你也说过,归顺州、那地洲的狼兵原先在常州府,前几天移居嘉兴。”
  钱渊口若悬河仔细解释道:“五六月份的倭寇侵袭,嘉兴府是受损最重的一府,六城被屠,如今百废待兴,你们这四千人一去,只怕他们即使有心,也力不足啊。”
  吴百朋无语的看着这一幕,面前这位少年郎之前说话尖酸刻薄,一阵狂喷将林懋举怼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