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56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56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吧。”钱渊将纸张递了过去。
  王翠翘迟疑的看了几眼,不禁神色一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好词句,好词句,这是谁填的木兰花令!?”王翠翘连声追问。
  “记清楚了?”钱渊避而不答,取回纸张收回袖筒,抬头却看见王翠翘那火辣辣的眼神……
  呃,纳兰容若不愧被称为有清一代第一词人,再加上这阙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真是大杀器啊!
  “钱某人只会写些酸臭八股,可没这等文才。”钱渊先撇清干系,才继续说:“日后若有人念出这阙词,还望姑娘能给钱某人一些薄面。”
  王翠翘立即冷静下来,前探的身躯猛地缩回去,半响后才低声问:“你……你到底想干什么……要我做探子?”
  “当然不。”钱渊笑道:“只希望姑娘到时候配合一二。”
  屋内安静下来,只能听见窗外不时传来的呼呼风声。
  钱渊安静的看着面前的女子,她低着头,双手紧张的攥住衣衫,能听见急促的喘气声。
  “咚……咚!咚!咚”
  遥遥听见一长三短的梆子声,随后传来更夫悠长的号子,“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钱渊长叹一声,缓缓道:“姑娘姐妹出身山东临淄马秀妈,为何如今却姓王呢?”
  王翠翘猛地跳起来,双目圆瞪,惊疑不定。
  钱渊偏头看向窗外的明月,“二十年前,镇江府丹阳县有一位王姓秀才,有妻妾两人,生三子两女,圆圆满满,令人羡慕。”
  “可惜好景不长,八岁的长女、三岁的幼女同时被拍花子掳走,从此音讯全无。”
  “八岁,想必是能记事的了。”
  “遗失两女,那位王秀才伤心欲绝,绝了科举入仕之心,但又无操持庶务之能,十多年后家中潦倒中落。”
  “直到四年前,王家突然发达起来,那一年,秦淮河上少了两位通文墨,晓诗词的解语花。”
  “别说了!”低低而尖锐的嘶吼声在身后响起。
  钱渊并没有转身,顿了顿后又继续说:“王家长孙是丹阳县出了名的少年才子,区区十三岁就连过县试府试,又和丹阳知县幼女定亲。”
  “你……你想怎么样……”
  钱渊缓缓转身,慢条斯理又语重心长的劝道:“来之不易,要珍惜啊。”


第127章 安全路线
  黎明的晨雾中,钱渊走出巷子口,站在那儿看着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街道。
  那一个多月里,钱渊走遍了这座城市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街道,但离开几个月后,崇德县多了三条走向不一的路,多了很多刚刚修建的新宅,这让他觉得有点陌生。
  只有城头处留下的刀刻斧凿的痕迹,还有悬在城门上的那根麻绳依稀眼熟。
  回头遥遥看了眼那处宅院,钱渊眼神漠然,不管是自己还是这个女子,都只是棋子而已,但既然被卷了进来,那么总希望自己能够更加重要。
  钱渊相信,王翠翘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并不担心她将一切向徐海和盘托出。
  去年在那条小巷中惊鸿一瞥,徐海侥幸逃脱,钱渊虽然失望但也幸运的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九个月,三次打探,终于有些收获。
  王翠翘算不上洁身自好,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离开秦淮河,就算辗转找到父母,难道还能破镜重圆吗?
  她日后最好的下场也不过被某个文人雅士纳为小妾或者养成外室,她未必愿意跟着身份不明的徐海,但这些都不以她自己的意志转移,最直接的原因是,两天前,沈教谕满门被屠。
  当然了,虽然自小被拐,虽然沦落风尘,但王翠翘有一份牵挂,她牵挂家中父母兄长,牵挂家中最有希望那位丹阳童生。
  接过笠帽戴在头上,钱渊迈步走出城门,虽然不知道这颗钉子能不能像历史上一样起到效果,但很多时候,有无后手将决定了结局。
  离开崇德县,到东北方向十多里外的次溪码头,坐船顺流直下如薛淀湖,很快就能回到陶宅镇,钱渊在心里默默盘算这次赴杭的得失,却见前面几辆马车疾驶而来,车轮斜斜卡在路边石缝上,轰然倒地。
  从本质上来说,钱渊算不上一个好人,以别人家眷幼儿为挟都不止干了一两次,自然不会伸出援手。
  但这次钱渊停下脚步,示意杨文去帮忙。
  一刻钟后,钱渊苦恼的蹲在路边,特么这次特地把张三留在松江没带出来,居然路上又出事了……难道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大概就在钱渊昨日抵达崇德县的时候,大股倭寇从松江金山卫登陆。
  金山卫早在几个月前就沦为一片焦土,俞大猷率军驻守川沙,大致和华亭、上海两县保持平行封锁态势。
  这次俞大猷指挥的是从湖广调来的客军,一番交战后双方打了个平手。
  但倭寇并没有急于攻破川沙,而是分兵西进,沿着海岸线攻入平湖县,威胁嘉善,并截断了次溪航运。
  也就是说,钱渊回家的路被断了。
  虽然东南沿海这几年处处烽火,但不能每次老子出门都撞上倭寇吧……钱渊一甩手,现在惹不起你,老子总躲得起!
  杨文看着钱渊拿着石头在地上画的简单地图,“去桐乡?”
  “卢镗刚刚被调到桐乡……然后从运河坐船去苏州?”钱渊犹豫了下,“这下绕的路有点长了,而且如果倭寇北下,咱们未必能跑得掉。”
  “那就从陆路去吴江。”杨文拿起石头画了条线,“这一带和嘉善县之间水路纵横,大股倭寇估摸不会去。”
  钱渊点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水路多意味着方便逃窜,倭寇侵袭很难找到人,几个月前徐海攻破嘉善县后没有北上攻吴江也有这方面原因。
  入吴江到苏州码头,再从吴淞河直下松江抵达陶宅镇,这条路线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且也节省时间。
  不过钱渊还是有些犹豫,思索片刻后找了个块平整的小石头,低声喃喃自语,“这面有苔藓……这边干净的。”
  周围的护卫一脸茫然。
  下一刻,钱渊将石头往天上一抛,低头细看,霍然起身道:“走,我们去吴江。”
  的确很安全。
  从崇德县西门出发,一行人穿山越岭平平安安,沿着水路往北,别说倭寇了,就连人影都少见。
  ……
  已经是九月份了,换算下大概是后世十月中下旬,算不上热也算不上冷,穿上冬衣嫌热,穿着单衣嫌冷。
  钱渊扭头在杨文的衣服上蹭了蹭额头上的汗珠,“太热了!”
  杨文面无表情的盯着不远处的火堆,“少爷,你在说废话。”
  “你这什么态度啊!”钱渊不满道:“难道我选的路不对,的确没碰到倭寇!”
  “是没碰到倭寇。”杨文将被绑在一起的双手举起,“但是碰到山贼了!”
  “没见识,他们不是山贼!”钱渊偏头看着火堆对面的那帮身穿蓝色布衣的汉子,“应该广西那边的狼土兵,放心好了,只是误会。”
  杨文略略松了口气,看来性命无忧。
  一行人在一刻钟前刚刚进了吴江县境内,正准备找个当地人问问路,结果迎头撞上这数百人,个个手持刀剑。
  人家好几百,这边才二十几个人……钱渊很明智的放下武器举手投降,然后被绑得死死的。
  “少爷,以后有事交代一声就行,不用您亲自出马了。”杨文叹了口气。
  “好好好……少爷我这命不好。”钱渊突然哆嗦了下,“你说……这天气,又没下雨,他们弄这么大的火堆干什么?”
  “还掏出小刀……”
  “还有流口水的!”
  看这边挣扎起来,两个汉子阴着脸走过来,视线落在钱渊身上,不时挥舞手中的匕首。
  “如果是羊,腿肉最好吃,倒是不知道人肉哪儿最香……”
  “试试嘛,一块块烤。”
  “好几百兄弟呢,就是不够分……”
  用的虽然是汉语,有些字眼说的含含糊糊,发音也有些古怪,但大致能听得懂。
  声音不大不小,钱渊等人听的清清楚楚,有的护卫已经努力撑起身子试图拼死一搏了。
  钱渊倒是不信对方真吃人肉,要知道这不是边远的广西、四川边区,而是苏州府。
  “人肉不好吃。”钱渊脸上挤出一个热情洋溢的笑容,“太酸。”
  两个汉子登时脚步一缓。
  “真的。”钱渊认真的说:“非常酸,完全没办法入口。”
  看了眼那两把匕首,钱渊笑道:“而且我很确定你们不会吃人肉,而且也不会杀人。”
  粗壮些的汉子恼火的向前走了两步,手上的匕首已经作势欲刺。
  “你们不是汉人,如果真要杀人,何必说汉话呢?”


第128章 尊重
  不大的盆地里,千余身穿蓝黑色布衣的汉子三三两两的盘腿坐在草地上,钱渊侧耳听去,除了不远处的那条小溪的流水声外,几乎听不到什么响动声。
  当然,并不是他们军纪严明,而是他们清楚,别说走动,就是说话也是要耗费力气的。
  说的更准确一些,他们都已经前心贴着后背,饿的两眼冒绿光了。
  气氛有些压抑,但钱渊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还时不时一边揉着手腕,一边用愤恨的眼神盯着不远处的那几个王八蛋。
  “你真的不怕?”坐在钱渊对面的汉子很是好奇,“一般文官都怕死,没考中进士之前的文人更怕死。”
  和周围其他人不同的是,这汉子腰间挎着两把狭长的苗刀……呃,钱渊在心里给他取了个名字,二把刀。
  “为什么要怕?”钱渊懒洋洋的靠住背后的行礼,“我并没有打算骗你。”
  “第一,我知道你们是什么人。”
  “第二,我知道你们要什么。”
  “第三,我认为你们的要求是理所应当,而且至少我能满足你们现在的需要。”
  钱渊慢条斯理的说完,笑道:“当然了,我需要谢谢你。”
  两个多时辰前,钱渊很确定对方不会杀人,但他忘了,不杀人不代表不揍人……
  就在钱渊即将绝望的时候,赶到的二把刀保住了他英俊的面容。
  二把刀回头看了眼同伴,大声吆喝了几句,对方斜眼看着钱渊也吆喝了几句……钱渊前世懂汉语、英语,会说上海话,还懂一点日语,但对这种少数民族语言完全抓瞎。
  “他们都在说……你离开的同伴会不会引官兵来围剿。”二把刀翻译道。
  “两天前,大股倭寇侵袭松江、嘉兴,官兵哪里有精力管这等闲事?”钱渊笑嘻嘻回答道:“而且……你们难道不是官兵?”
  “不不不,我们不是官兵。”二把刀的脸色阴沉下来,“官兵有饷银,我们没有。”
  钱渊眼神一凝,探身过去,“完全没有?”
  “那倒不是,不过饷银给的很少,而且很难真正拿到手。”二把刀苦笑着回头看了眼同伴,“他们只能用首级去换赏银。”
  钱渊沉默下来了,他知道这些人在即将到来的抗倭一战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没想到他们过的如此艰难。
  事实上,狼土兵这个称呼本身就带着贬义。
  “田州誓师,东下佛山,北越庾岭,度鄱阳湖,过长江至丹阳。”二把刀缓缓低声诉说,“五月末启程,到现在将近半年,长途跋涉数千里,横跨十八府……”
  随着二把刀的讲述,钱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忍不住在心里暗骂,张经这货是不是傻啊,就算是做做样子也不至于闹到这步田地!
  这股狼土兵到达镇江府,知府、知县异口同声拒人于千里之外,豪绅畏之如虎,百姓闭门不纳,官府也不肯提供任何补给,要不是带了干粮,这些狼土兵还没抵达战场就得埋骨异乡。
  之后这些狼土兵只能再次越过长江试图去杭州府,结果呢,张经紧急派来信使让他们驻守苏州,但苏州府比镇江府的态度更恶劣。
  要不是头目管束的严,狼兵们只怕要比倭寇先动手了……
  “来了!来了!”
  远远看见七八艘乌篷船沿着溪水飘来,二把刀一跃而起,往前奔了几步突然回头一把拉起钱渊,狠狠将其抱在怀里。
  来到这个时代还没感受过这种熟悉的礼节,钱渊愣了下才张开双臂用力拍了拍二把刀的后背。
  “以后你就是我钟南的兄弟!”二把刀喘着粗气。
  一旁聚拢过来的护院中一人之前被揍了两拳,捂着鼻子瓮声瓮气道:“我家少爷是松江案首,日后注定身登皇榜,就算现在,天下何人不知华亭钱氏英杰,你够格吗?”
  二把刀脸色一变,他虽然是广西土家人,但受汉化很深,也曾听说过华亭钱氏的名声。
  但下一刻,钱渊又一次张开双臂,狠狠的将正在发愣的二把刀抱住。
  在钱渊的心里,与人来往从来不会看对方的身份,他能和佃户出身的护院打成一片,能和明朝最强政治家张居正相谈甚欢,也能和大司马聂豹做交易。
  更何况,在钱渊看来,无论如何,这些奔赴东南沿海的狼土兵不应该遭到这样的待遇。
  他们缺少补给,但他们最缺少的是,东南沿海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如果说之前的主动拥抱来自于二把刀在长久沮丧后突如其来的兴奋,那么被动的拥抱让这个已经眼眶隐隐湿润的汉子将这个少年郎真正当做了兄弟。
  “多久没洗澡了!”钱渊突然松手,捏着鼻子往后退。
  二把刀翻了个白眼,解下腰间一把苗刀郑重其事的递过去。
  钱渊感受到了对方的郑重,平举双手正色接过苗刀,好奇的抽出半截看了眼,据说后来的戚家刀就吸取了苗刀的精髓。
  “少爷!”满头大汗的杨文狂奔而来。
  钱渊送刀归鞘,转头问:“多少?”
  “一百三十石精米,各类瓜菜若干,还赶了二十多头猪羊,后面还有一批。”杨文仔细打量才放下心。
  “崇德县还挺仗义的。”
  “那当然,在崇德县里,少爷是万家生佛,再说了又不是不给银子。”杨文笑道:“那个鸟知县还想拦着呢,结果下面的小吏衙役都不肯听命。”
  钱渊满意点头,放眼望去,船只已经靠岸,兵丁们一拥而上帮忙卸货,尖锐的猪嚎声不时传来,两只山羊突然撒腿逃走引得大批兵丁在后面嘶吼狂追。
  “少爷。”杨文附在钱渊耳边低声说:“倭寇退了。”
  “退了?”
  “嗯,次溪那边不知道,但崇德县周边没有倭寇。”杨文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小的去那宅子看了眼,空了。”
  “空了?”钱渊抿紧嘴,沉默片刻后低声道:“昨晚的事……让他们嘴巴严点。”
  “是。”杨文去年是随钱渊去过那条小巷的,也见过徐海,之前一直惑于为什么要追查那对姐妹的来历,昨晚想通全盘后,心里惊骇的同时后脑勺都是麻的。
  转头看看周围,钱渊又看到之前拿着匕首威胁自己,甚至还想揍人的两个家伙。
  “你们……就你们俩!”钱渊挥了挥那把苗刀,“那么喜欢生火,赶紧的,去起灶台……干什么?”
  “吃人肉都知道放在火上烤烤,吃猪羊你们俩倒是想吃生的?”
  “一千多人呢,至少二十个灶台,就你们俩!”
  “赶紧的!”


第129章 红烧肉
  数十匹矮小的滇马在河边松软的草地上奔驰,速度虽然不算快,但气势逼人,惹得直面马匹的几个文人忍不住勃然变色。
  “咴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