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543章

唐末大军阀-第543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都已落到这般境地,却这还要打下去?
  苏章那五个儿子闻言,不由面露苦色,彼此间大眼瞪小眼的示意一番……他们五个的性情,尽皆是豪侠任气之人,换而言之,也都是放纵任性、不加检点的主,而且对越国皇帝刘(上龙下天)实则已甚是不满,又怎甘愿为了这摇摇欲坠的社稷死战到底?
  所以相互间交换过眼神,苏章的次子苏义略作迟疑之后,便率先劝道:
  “阿爹,我军趁夜突围,只怕也在魏人的意料当中,也必然预先防备……要杀出端州,奔赴兴王府的机会实在渺茫,眼下诸部将士便已扛不住了,这次突围倘若再若失败,只怕会被生生拖垮,反而不攻自溃,明知前面是个火坑,我们点解还非要往里面跳?”
  话说到这,苏义顿了一顿,眼角余光瞟向面沉如水的苏章,注意着他老子的反应,又小心翼翼的试探劝道:
  “以孩儿之见,咱们既已拼到了这个份上,也着实不该再负隅顽抗下去。莫不如……就此降了吧……”
  “衰仔讲咩啊?收嗲啊你!”
  苏章听罢却勃然大怒,蹭的站起身来,下意识朝着腰间本来挎着佩刀的位置摸去,却致使中箭的疮口迸裂,又感到一股强烈的痛楚……他怒目瞪视,旋即又厉声骂道:
  “自从圣武皇帝(刘(上龙下天)之父刘谦追尊谥号)于前朝被拜为封州刺史伊始,我苏家便是刘氏治下子民。我少事襄皇帝(刘(上龙下天)之兄刘隐谥号)为牙将,蒙受知遇提携大恩,辅佐主公据南粤而自霸一方。正所谓食君之禄,必当分君之忧。
  如今社稷危难之际,如若因惜命而降从于魏人,岂不是要让世人笑我是贪生怕死、背忠忘义之徒?你却敢怂恿我背主投降,如若再敢妄言,我先一刀斩了你这衰仔!”
  眼见自己的老子暴怒,苏义这边悻悻的住了嘴,可是一旁排行老五的苏信却又冒头发声道:
  “阿爹,二哥说的哪里错了?就算我苏家效忠于刘氏,可当初赏识提拔阿爹的,乃是先皇旧主,至于他这皇弟……不甘做个粤王,非要做什么大越国的皇帝,这才招致魏朝挥师征讨。
  我苏家待他也已是仁至义尽,可是那刘(上龙下天)却又如何?他愈发猜忌我辈武人,大量启用文官士人掌政,一步步削减我等的权势。说什么唐末武将专权乱政,就算姑且忍耐下来,可如今朝中那些冇叼嗨的阉宦又凭什么愈发得宠,这也都要骑在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军将头上作威作福了!
  国无危难时,刘(上龙下天)冷落打压武将;如今越国形势万般险急,他怎的不用士人与阉宦为他去与魏人搏命?若是先帝在世,我苏家为刘氏赴死卖命,这也倒还罢了……可若是为了那刘(上龙下天)搭上我们全家的性命,孩儿当真不愿!”
  按下葫芦起了瓢,这边刚呵斥住了一个提议投降的儿子,结果又一个兔崽子按捺不住站出来发声……苏章顿感脑袋嗡的一下,因忿怒气血上涌,眼见已经忍不住要下狠手之时,却又被自己的长子苏仁给拦了下来。
  “阿爹,刘(上龙下天)妄自称帝之后,便下诏搜刮掠尽南海珍宝,都要据为己有,他暴政苛政,您也都看在眼里。那些得宠的仕人阉宦,一个个锦衣玉食、远远的躲在兴王府中坐享荣华富贵。可到了这般时节,要抵抗魏朝大军,浴血厮杀、命贱如狗的却是我们……又何止是我们兄弟五个?诸部儿郎也都甚不甘心呐……
  事已至此,孩儿也只得直言,阿爹说食君之禄,必当分君之忧。可古人却还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可如今那自称大越国皇帝的刘(上龙下天)……又算是什么明主?魏朝连灭诸邦,又招降了多少智谋勇烈之士,阿爹顺应大势所驱,哪里又会有人会笑您是贪生怕死之徒?
  我们兄弟五人只是觉得,如果仅仅是为了那刘(上龙下天),我苏家都搭进去而此后家道凋零,这的确也未免忒过不值啊……”
  “你……你们……”
  再听长子一通劝说下去,苏章胸膛剧烈起伏,却又见自己那五个儿子眼巴巴的望来,看来他们彼此也早已统一了想法……
  苏章乃是封州出身,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而当初刘(上龙下天)之父刘谦开始与岭南地界割据一方,做的便是封州刺史……所以对于苏章而言,投军从戎,为刘家效命也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辅佐自家主公从节度副使、节度留后、藩国王爵,乃至又由刘(上龙下天)弟继兄位,自称改制做了大越国的皇帝,他也从来未曾有过改换门庭、另谋出路的打算。
  可是眼下苏章又惊又怒,这才发觉自己膝下五子,对于方今效命的主公其实早已是愤懑颇深,而且意见完全一致。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五个儿子说得也都是实情……都说虎毒不食子,当老子的,却与五个儿子的想法完全相反,难道还要因为死忠于刘(上龙下天),便“大义”灭亲,将自己这五个亲生骨肉尽数斩杀了不成?
  又听其余子嗣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下来,苏章也不复方才暴怒的模样,而是沉默了下来……过了良久,他便颓然坐下,又懊恼的发出一声长叹。


第1192章 狂惯了的暴君,不可能再屈居人下
  山岭下方临时扎下的营盘内打出了降旗,但苏章派出的两名子嗣前往魏军营寨,表态愿意归降的消息传开,绝大多数越军将士,实则也着实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他们的主帅终于想开了,不用再顽抗下去,也就不必再受魏军的夹攻,而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只是苏章的面色依然十分难看,他本来并没打算向魏朝投降……然而这一辈子打生打死,搏命建功又是为了什么?到头来所打下的家业,不还是要由自己那几个儿子来继承?
  更能让苏章感恩戴德的,也的确是岭南先主刘隐,毕竟他才是岭南刘氏这一方割据政权的实际奠基者。至于继承兄位的刘(上龙下天),虽然为人聪慧,又能效法其兄极其重视安置任用仕人,可是也的确太过残暴贪婪,“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其实也完全适合……
  按史载轨迹,本来是膝下那五个儿子被人告发谋逆,均被处以斩刑,而苏章则因劳苦功高免受牵连,然而所效命的主公让自己绝了后,报不了杀子绝嗣大仇,遂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可如今却是苏章那五个子嗣不愿再为刘(上龙下天)卖命下去,便合伙苦劝他们的老子回心转意……权衡思量过一番之后,苏章遂也只得降了。
  本来由越军中流砥柱苏章所统领,奔赴国都兴王府的数万兵马,已然弃械投降,任凭魏军安置;又不出两日光景,由刘(上龙下天)划出循州齐昌县所设,位于后世广东省梅州市一带的陪都齐昌府,同样遭受东路魏军的猛烈攻势,大片的城墙再也支撑不住,连带着上方碟墙、箭垛、守军便突然崩塌了下来。
  城外欢呼声大作,大批步卒立刻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后方诸部骑军也都也纷纷驱使战马列阵,已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剽悍的魏军将士挥舞着手中兵刃左劈右砍,血光乍现,迎面之敌纷纷扑倒在地,人群很快便被杀得肢离破碎。守军仓惶反击,却难以抵挡住魏军的攻势,已如无头苍蝇一般混乱不堪,渐渐的已经失去了巷战抵抗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越军士兵开始转身奔逃,而位于齐昌府中心处的府署当中,先前也已亲身领教过魏朝军旅的厉害,亦有曾征服交州战功的越军大将梁克贞神情木然的坐在帅椅上,瞧着面前那些神情慌惧的麾下将佐,他沉吟片刻,便唉声叹气的说道:
  “罢了……还打甚么?大势已去,齐昌府注定是守不住了,就算侥幸杀出重围,再退守至都城,可是如今我邦社稷大厦将倾,兴王府背临南海,再被魏军攻破时,又还能往何处退去?也不必再让儿郎们枉送性命了,传令诸部儿郎放弃抵抗,我……也决意投降了。”
  ……
  由东、中、西三路南下的魏朝大军,击溃各地抵抗的越军部众,步步为营,便已会师于越国国都兴王府城前。做为唐朝时节岭南道道治,以及广州都督府治所的所在地,自刘(上龙下天)僭号称帝后,又模仿前朝帝都长安规格,所以城郭规模宏大,城防守备也极是坚固牢靠。
  然而当各部魏军兵马,相距出现在兴王府城头上那些惶恐不安的守兵视线中时,开始扎下营盘,挖掘壕沟、设置拒马、转运辎重……并按部就班的组装安置诸般大型攻城器械,似乎也并不急于发动攻势,倒颇有些在敌人的城下练兵检阅的架势。
  而兴王府内城、郭城、任嚣城、西城乃至市区港汊等几大区域当中,那些在最底层挣扎求生的贫苦百姓闻知魏朝大军已兵临城下,绝大多数人却似是在惨淡昏暗的生活中发现了一线曙光……毕竟魏朝宣称三年免除岭南治下诸州赋税,并承诺以后也将会轻徭薄赋。其中当然也有些人难免感到心里没底,质疑极有可能覆灭越国社稷的中原王朝是否当真能够兑现承诺。
  但是在商业气息极为浓郁的越国境内,尤其是在国都兴王府城中。没有钱,就意味着不会有任何权宜保障。在这个国家奉行的准则,便是赚钱成主,亏本为奴;钱多你就是人上人,钱少则只能是人下人……赋税极其苛重,只能被官府与富贾活生生踩在脚底,就算尚还能挣扎求生,也只能为奴为婢的过活……那么为何不盼望着魏朝直接灭了越国,而将一切推到了重新来过?
  兴王府内的豪商富贾则心思各异,他们最担心的是魏朝灭越,会影响到他们的财路……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对于商贾而言更是如此,魏朝如果进行围攻,封闭水陆,而这场战争拖耗得越久,对于他们而言,无疑也将会变得愈发不利。
  其中也有不少富贾豪族从长远考虑,已经开始思量着待魏朝攻破兴王府,覆亡刘氏越国社稷时,自己又当如何动用财物打点,打通关系,再攀上以后中原王朝所任命的官员门路……
  然而对于越国王朝公卿而言,眼下他们各个骇得毛发森竖,心中也都已恐惧到了极点。
  “陛下!陛下饶命啊!!”
  兴王府内城,由刘(上龙下天)遣人“悉聚南海珍宝”,大兴土木,而被装饰得极度富丽堂皇、珠光宝气的玉堂珠殿当中,一批金瓜武士直接冲了进来,按皇帝旨意,薅住六名文臣便往殿拖去……
  原来魏朝大军杀至兴王府城下,恐怕亡国之日也已不远矣……刘(上龙下天)召集群臣商议,起先他表现得失魂落魄,以颓丧绝望的口吻,连声敦促恳请殿内众臣想出应对之策。
  其中有一员文臣以为刘(上龙下天)情知大势已去,只是一时间还没有下定决心就此奉表宣称甘为亡国之君,而任凭魏朝处置发落……所以他思量片刻,便站出身来谏言越国继续抵抗下去,也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魏朝雄踞于中原久矣,趁势一举兼并南面诸国,也已是势不可逆,所以劝谏刘(上龙下天)与其玉石俱焚,也莫不如就此献城投降,以保宗嗣。
  既然有人开了头,很快也有两员文臣出列附议,连称这般心思已是战不可战,也唯有投降归顺而已。
  然而刘(上龙下天)就静静的看着那那七嘴八舌,出言劝他降魏的臣子,久久不发一言。渐渐的,他脸上颓丧无助之色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满面尽是显得格外病态的狠戾神情……但那六个建议投降的文臣也察觉有异,声音渐小之时,刘(上龙下天)却忽的开口,而阴测测的说道:
  “好啊,你们果然急于要投从魏朝,而要背弃朕另谋功名富贵……枉朕提拔重用,你们尽食国家俸禄,却不思保国之法,国难当关,恭为朝廷重臣,说什么对抗魏人,不过是以卵击石,其实都是在为一己做打算!社稷垂危之时,你们也只想着自家的前程,当真是罪无可恕!
  来人啊!将六个罪臣给朕拉下去,分别处于刳剔、炮炙、支解、烹蒸、虿盆、兽咬六种酷刑。再传朕的口谕,将这些罪臣的家眷,也都拉到兽山,去喂狮虎等兽类!
  当真是板荡识忠臣,而不肯忠于朕的逆臣贼子,又留之何用?杀!杀!都给朕杀了!统统杀光!”


第1193章 垂死挣扎,你就折腾吧
  那几名出言劝谏刘(上龙下天)自去帝位,而就此降伏归顺于魏朝的臣子闻言,当即如遭雷殛,纷纷跪倒在地嚎哭乞活。然而冲入殿中的金瓜武士,仍是不由分说的将他们拖拽了出去,哀嚎尖叫声久久在玉堂珠殿内回荡着,犹如九幽地狱中正遭受酷刑的鬼号声一般。
  周围那些差点也要站出身来附和投降提议的文武官员,一个个也都看在眼里,各个心惊肉跳,一想到方才也险些站出身来,暴露出自己打算投降的念头,眼下则必然要与家人一并落得个极为凄惨的死法……他们的心咚咚跳得愈发激烈,身子也不由微微颤抖起来,已感到冷汗浸湿了后背一片内衫。
  然而伴君如伴虎,其余诸如王定保、赵光裔等刘(上龙下天)身边的近臣,往日与他们这主公相处时,也都须小心翼翼的揣摩上意。今日眼见刘(上龙下天)看似颓然无助,似乎已有认命服软的打算,却也并没有立刻站出来提议不如就此降了吧……
  毕竟刘(上龙下天)可是被越国百姓唤作“蛟蜃”的暴君,他的心思,又岂是轻易可以琢磨得清楚的?
  一众臣僚把头垂得更低,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殿内犹如死一般寂静。可是刘(上龙下天)犹如一条欲择人而噬的恶龙,阴渗渗满含杀意的双眼,仍在那些臣子的身上来回扫视着:
  “怎么?众位‘爱卿’一言不发,这是认定了我大越必亡,所以便作壁上观,你们就只是坐视着魏人杀入城来,将朕从皇位上赶下去不成!?”
  垂首肃立的群臣闻言,更是心里发颤。现在谁要是敢冒头出来提议降魏,则惨受酷刑必死无疑……再听刘(上龙下天)话中含义,就连沉默不语,也会激起他的杀心!只怕再接下来,刘(上龙下天)还会打算随机点名,但凡哪个朝臣被他点中,看来也仍是难逃一死!
  按说刘(上龙下天)虽然极度残暴贪婪,可他延续其兄刘隐对待士人的方式“皆辟置幕府,待以宾客”,竭力延揽中原名士,又按杨洞潜等重臣的建议兴学校、倡教育、置选部、行贡举。极为重视文教、重用士人,所以也有大批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为越国所用……只是术业有专攻,这么群搞文化的臣子,也并没有那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智谋机略。
  本来越国朝中素以有权谋胆略而著称,一时间也能打理得岭南地区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当年也曾几次出使魏朝的重臣杨洞潜,如今却早已病逝……朝中文人墨客出身的臣子长于引经据典、吟诗作赋,可逼迫他们立刻想出妙计迫退兵临城下的魏朝大军,也实属赶鸭子上架。
  然而如今官居越国兵部尚书的赵光裔,也感觉到刘(上龙下天)的目光已落到自己身上,他浑身一震,也只得硬着头皮出列,并躬身说道:
  “陛下,魏朝的确兵强马壮,如今三路敌军并进,已杀至兴王府城下,的确难以长久死守下去……可是静海军杨廷艺,虽然勾结交趾土豪时节起兵叛乱,背反我朝而以节度使自居,魏帝却并未下诏承认由他统掌静海军治下州府。
  故而臣以为……杨廷艺为守一方基业,同样也要提防魏国吞并静海军全境疆土。趁着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